文学家!给我解释一下这首诗什么意思啊?翻译一下啊谢谢 翻译一下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除郎 2025-05-14
帮我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谢谢了!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下面这首《无题》,大家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参考资料:百度

前两句是描写景物,采用的是罗列的方法,有枯萎的柳树,凋落残留的花瓣,孤独的梧桐,稀疏的雨点;接下来是问:怎么能忍受楼上只有寂寞的自己?回忆故乡:月儿如钩纤细。现在我是在哪旅行呢?心已经老去,起初的梦想难以实现了,家乡离我很远,亲情爱情也离我很远,只有我独自为秋天而悲伤。幽静的环境,悠长的夜,睡不着啊,及时我有再多的情意,只是自己白白凝滞眉头苦苦思念罢了。任凭双眸黯淡无光,因为尽都是离别的忧伤。我害怕又回忆起昨日在花前月下,兰舟之上的美好。窗前正下着雨,淅淅沥沥,成为我心中的忧伤,怎么浇灭忧愁呢?

这是一首相思曲。用芭蕉叶来写佛经,可满载着愁绪的芭蕉叶哪承得住女子的相思之苦,本应让人心静的佛经更添了无限愁绪,只能轻踱金莲在庭中徘徊。月朗风清正是相会的好时候,可此时不能相逢只能相忆,传入耳帘声声玉笛飘飘弦乐让孤身得我听了更是愁绪不能自已。 在孤单的夜晚借酒浇愁,冷风入薄衾,更冷,相离数载,清泪双行看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意思就是,你要受相思之苦。

用芭蕉叶来写佛经,
可满载着愁绪的芭蕉叶哪承得住女子的相思之苦,
本应让人心静的佛经更添了无限愁绪,只能轻踱金莲在庭中徘徊。
月朗风清正是相会的好时候,可此时不能相逢只能相忆,
传入耳帘声声玉笛飘飘弦乐让孤身得我听了更是愁绪不能自已。
在孤单的夜晚借酒浇愁,冷风入薄衾,更冷,
相离数载,清泪双行看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月老卜婚

西湖月老祠卜婚,是清代后期与民国期间湖上风俗之一。西湖月下老人祠共有三处,一在天竺,一在吴山,一在雷峰塔下白云庵旁。以白云庵旁之月下老人祠最知名。民国期间,天竺、吴山两处已不闻。清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杭州藏书家丁丙重建白云庵时,在庵旁添建月下老人祠,并根据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中之“定婚店”故事,塑月下老人像,白发银须,善目慈颜,笑容可掬,一手执婚姻簿,一手牵根红绳,祠门两旁县有一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祠内备有诗签百条,供人求签。诗签内容摘自《诗经》、《论语》、唐诗、元曲及明清传奇中之名句。签语模棱两可,意多双关,绝大多数为上上签,给祈求者以希望,吉兆,故善男信妇,尤其是未婚男女青年趋这若鹜,求签以下卜终身大事。签词一百条,一说系俞曲园(樾)手辑,一说俞氏所辑仅五十五则,后曲浙江省立博物馆长、越州金可庵续辑四十五则。金氏还写有《白云庵月下老人签词考》发表在杭州《胜流》半月刊上。

附录:
一百条签文全文如下:
闻闻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宗庙享子,子孙保之。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
风弄竹声,只道金佩响;月移花影,疑是玉人来。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也。
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有道是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自剪芭蕉写佛经,金莲无复印中庭。清风明月长相忆,玉管朱弦可要听,多病不胜衣更薄,宿妆犹在酒初醒。卫星年违别成何事,卧看牵牛织女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不有祝[鱼+它]之妄,而有宋玉之美。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史如弟。
君子审礼,不呆诬以奸诈。
意中人,人中意,则那些无情花鸟也情凝,一般的解结枝头学并栖。
德者本也,财者未也。
非特内德茂也,盖亦以外感之助焉。
叵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
何如,子曰,女器也。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只一点故情留,直似春蚕到老,尚把丝抽。
两释萦囚,以成其好。
可妻也。
维熊维罢,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夫妇也,昆弟也。
其敦、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
话别无长夜,相思又此春 。瑶姬不可见,巫峡更何人。运石疑填海,乘槎欲问津。遥情每来往,谁共尔为邻。
越翼也,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也。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条其矣,遇人之不淑矣。
夜静水寒鱼不饵,笑满船空载明月。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妻也者,亲之主也。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唯旧昏娓,其能降以相从也。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遐尔一体,率滨归王。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不愧于天,不怍于人。
害女红者也。
五百英雄都在此,不知谁是状元郎?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两世一身,形单影支。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成也萧,可败也萧何。
不思旧姻,求尔新特。
永老无离别,万古当团聚。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是谓凤凰于飞,和鸟、鸣锵锵。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为谁家之天下?
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心荀不愆,何惜于人言。
不知其人,视其友。
嘉耦曰配。
子规斗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齐大,非我耦也。
在幽闺自怜。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尺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再,斯可矣。
苟有所观,皆有右乐,匪必瑰奇假丽者也。
天下多妇人,何必是。
利有攸往。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
以若所为,,求若所为,犹缘大而鱼也。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恨相见晚也。
则去偷香玉上用心,又不曾得甚。自从海棠开,想到如今。
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
标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泯泯汾汾,冈中乎信,以覆诅盟。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经之营之,不日成之。
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姑舍是。
劝君莫异金缕衣,劝君殿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便如凤去秦楼,云敛巫山。
是非吾所谓情也。
卜以决疑,不疑何卜。
两情叵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你往事已沉,我只言自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巧言令色,鲜矣仁。
虫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
昨夜江边春草生,艨艟巨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他思已穷,恨不穷,是为娇鸾雏凤失雌雄。
必先苦其心,一百,花好、月圆、人寿。
阮毅成《三句不离本“杭”》月下老人祠篇:白云庵即漪园,宋时名翠芳园,又称屏山园。明末改用今名。毁于洪杨之役。由丁嘉鱼(丙,字松生)倡议重建,并添建月下老人祠,于满清光绪二十三年落成。清末,主持意周和尚,原为革命党人。后在对日抗战期中,又多方掩护我游击健儿与地志士活动。敌人发觉,多方搜捕不得,遂纵为将庵屋烧成平地,月下老工祠亦连带焚。胜利回杭,我思将其复建,民间亦有愿捐款兴建者。民国三十五年十月,余越园(绍宋)先生见访谓面在坊间,见有月下老人画像册页,特借来送我一阅,以为复建之参考。我见其上有题辞,谓:海宁陈公子,游吴中,梦见月下老人,向伊婉求香火。归塑其像,送入城东门尼庵中,一时供养甚盛。名流赋诗成帙,吴拜经先生寄至荆南,长溪社友,各赋诗词,以为迎神送神之曲。我以此册所绘所咏者,乃糸苏州之月下老人,并非杭州西湖者。越园先生谓想天下月老,谊属一家,香火之缘,无分彼此。……我复建杭州西湖月下老人祠的计议,因抗战胜利之后,急我之事甚多,未能即办。而西湖凤林寺僧,竟未得杭州市政府之许可,在白云庵 的正殿遗址上,擅自建了一所月下老人祠。……我一直到十一月十七日下午,始得暇赴凤林寺僧所建的月下老人祠一观,真是屋矮墙低,布置简陋,老人塑像,短小粗俗。签诗更是任意涂改,文句多不通顺。

西湖月老祠卜婚,是清代后期与民国期间湖上风俗之一。西湖月下老人祠共有三处,一在天竺,一在吴山,一在雷峰塔下白云庵旁。以白云庵旁之月下老人祠最知名。民国期间,天竺、吴山两处已不闻。清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杭州藏书家丁丙重建白云庵时,在庵旁添建月下老人祠,并根据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中之“定婚店”故事,塑月下老人像,白发银须,善目慈颜,笑容可掬,一手执婚姻簿,一手牵根红绳,祠门两旁县有一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祠内备有诗签百条,供人求签。诗签内容摘自《诗经》、《论语》、唐诗、元曲及明清传奇中之名句。签语模棱两可,意多双关,绝大多数为上上签,给祈求者以希望,吉兆,故善男信妇,尤其是未婚男女青年趋这若鹜,求签以下卜终身大事。签词一百条,一说系俞曲园(樾)手辑,一说俞氏所辑仅五十五则,后曲浙江省立博物馆长、越州金可庵续辑四十五则。金氏还写有《白云庵月下老人签词考》发表在杭州《胜流》半月刊上。

附录:
一百条签文全文如下:
闻闻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宗庙享子,子孙保之。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
风弄竹声,只道金佩响;月移花影,疑是玉人来。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也。
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有道是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自剪芭蕉写佛经,金莲无复印中庭。清风明月长相忆,玉管朱弦可要听,多病不胜衣更薄,宿妆犹在酒初醒。卫星年违别成何事,卧看牵牛织女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不有祝[鱼+它]之妄,而有宋玉之美。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史如弟。
君子审礼,不呆诬以奸诈。
意中人,人中意,则那些无情花鸟也情凝,一般的解结枝头学并栖。
德者本也,财者未也。
非特内德茂也,盖亦以外感之助焉。
叵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
何如,子曰,女器也。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只一点故情留,直似春蚕到老,尚把丝抽。
两释萦囚,以成其好。
可妻也。
维熊维罢,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夫妇也,昆弟也。
其敦、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
话别无长夜,相思又此春 。瑶姬不可见,巫峡更何人。运石疑填海,乘槎欲问津。遥情每来往,谁共尔为邻。
越翼也,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也。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条其矣,遇人之不淑矣。
夜静水寒鱼不饵,笑满船空载明月。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妻也者,亲之主也。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唯旧昏娓,其能降以相从也。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遐尔一体,率滨归王。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不愧于天,不怍于人。
害女红者也。
五百英雄都在此,不知谁是状元郎?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两世一身,形单影支。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成也萧,可败也萧何。
不思旧姻,求尔新特。
永老无离别,万古当团聚。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是谓凤凰于飞,和鸟、鸣锵锵。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为谁家之天下?
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心荀不愆,何惜于人言。
不知其人,视其友。
嘉耦曰配。
子规斗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齐大,非我耦也。
在幽闺自怜。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尺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再,斯可矣。
苟有所观,皆有右乐,匪必瑰奇假丽者也。
天下多妇人,何必是。
利有攸往。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
以若所为,,求若所为,犹缘大而鱼也。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恨相见晚也。
则去偷香玉上用心,又不曾得甚。自从海棠开,想到如今。
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
标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泯泯汾汾,冈中乎信,以覆诅盟。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经之营之,不日成之。
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姑舍是。
劝君莫异金缕衣,劝君殿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便如凤去秦楼,云敛巫山。
是非吾所谓情也。
卜以决疑,不疑何卜。
两情叵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你往事已沉,我只言自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巧言令色,鲜矣仁。
虫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
昨夜江边春草生,艨艟巨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他思已穷,恨不穷,是为娇鸾雏凤失雌雄。
必先苦其心,一百,花好、月圆、人寿。
阮毅成《三句不离本“杭”》月下老人祠篇:白云庵即漪园,宋时名翠芳园,又称屏山园。明末改用今名。毁于洪杨之役。由丁嘉鱼(丙,字松生)倡议重建,并添建月下老人祠,于满清光绪二十三年落成。清末,主持意周和尚,原为革命党人。后在对日抗战期中,又多方掩护我游击健儿与地志士活动。敌人发觉,多方搜捕不得,遂纵为将庵屋烧成平地,月下老工祠亦连带焚。胜利回杭,我思将其复建,民间亦有愿捐款兴建者。民国三十五年十月,余越园(绍宋)先生见访谓面在坊间,见有月下老人画像册页,特借来送我一阅,以为复建之参考。我见其上有题辞,谓:海宁陈公子,游吴中,梦见月下老人,向伊婉求香火。归塑其像,送入城东门尼庵中,一时供养甚盛。名流赋诗成帙,吴拜经先生寄至荆南,长溪社友,各赋诗词,以为迎神送神之曲。我以此册所绘所咏者,乃糸苏州之月下老人,并非杭州西湖者。越园先生谓想天下月老,谊属一家,香火之缘,无分彼此。……我复建杭州西湖月下老人祠的计议,因抗战胜利之后,急我之事甚多,未能即办。而西湖凤林寺僧,竟未得杭州市政府之许可,在白云庵 的正殿遗址上,擅自建了一所月下老人祠。……我一直到十一月十七日下午,始得暇赴凤林寺僧所建的月下老人祠一观,真是屋矮墙低,布置简陋,老人塑像,短小粗俗。签诗更是任意涂改,文句多不通顺。


你是否需要了解?

《小池》古诗解释意思是什么?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

虞世南《蝉》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虞世南《蝉》这首古诗的意思: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释:垂緌(ruí):低垂着触须。緌,古人结在颔下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意思解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意思解释 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望湖楼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出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

赵客缦胡缨这首诗意思
《赵客缦胡缨》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一个久战归来的边塞将士的身世和境遇,同时抒发了对国家兴亡和民族命运的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意思解析:首先,诗的开篇"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描绘了主人公的身份和装束。"赵客"指的是一个来自赵国的客人,"缦胡缨"指的是缠绕在头上的...

浣溪沙的大意是什么?
《浣溪沙》这首诗的意思1. 诗意: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意思
这题我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意思: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注释: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

元日古诗全文意思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年)...

出塞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只要有飞将军李广守卫在龙城(边塞),不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意思是什么?
“荷尽已无擎雨盖”这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赠刘景文》,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作品原文】:《赠刘景文》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白话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

《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原文:《题西林壁》【作者】苏轼 【朝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