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理念【浅谈新课改中的语文课堂教学】
我们不妨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入手来探讨一下这一难题。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交流,一种生活体验,更是一门艺术。故而语文阅读教学要全面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要结合各种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满激情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许这是古代的老师职能作用,现在的教师应该迅速的转变观念。专家认为,在新课程中,教师头脑中要有儿童意识,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一切为了儿童的学习。不能光考虑教师怎么教,还要考虑儿童怎么学?要用体现儿童特点的教学方式,关注儿童的生活,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通过与儿童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变化是课堂环境改变的基础和推动力。 老师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抱着“师道尊严”不放的老师,学生一见就怕的老师,永远走不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上,老师完全是“学长式”的,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共同研究问题,交流彼此思想。老师更多是指引者,学生像车,老师往车上加的是油,而不是上货,学生意犹未尽,课堂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望。相比之下,我们才真正明白在课堂上摆正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老师要蹲下去看学生,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对等的位置上,才能赢得学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圈内的事,我们应知道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喜欢听什么音乐,他们都谈论些什么话题等等,并力求走进他们的心里,去切实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觉得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与孩子的自身成长与发展相协调一致的。
其次,要强化互动教学,让学生活起来,并制定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所谓三位一体的新课程教学目标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心中始终要想着学生,人的发展是设置一切目标的依据。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体验,才是可持续的的有远见的。
教师上课讲什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也就是说,教师应讲在“点子”上,要重在导引上,更多的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要巧妙地设计,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有东西探究,从中萌发创新意识。
我们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都要做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体验课堂内容,观察学生的探究动向,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大胆放手让学生体验的同时,强化互动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练,多讨论。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都是在这种亲身体验中产生的,让学生有一个自己展示的平台。
我们必须让学生放开手来,大胆地“动”起来,真正地“活”起来,“乱”起来,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和老师“抬杠”,因为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所培养出来的莘莘学子只会看人眼色行事,唯唯诺诺,这样,怎么爆发创新的火花呢?我们还要允许学生“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可以“朝令夕改”。这需要我们有一双明亮的慧眼,把我们的学生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为他们导引正确的方向。
再次,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譬如语文,除了一本课本外,就是一大堆练习,其它什么也没有了。现在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就语文而言,它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老师更多地引导学生进入“大语文”的天地。
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课程的“教学过程”变得灵动活泼,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而是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新课程的“教学时空”变得延展开放,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的�篱。新课程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例如一学生研究了一个“马路工人”的课题,他每天清晨去观察马路工人的劳动场景,时间长了他深爱感动,主动帮助他一起干,还给那位工人带水喝,并拍了很多照片。对于这位学生而言,社会就是他的课堂,他在学习、实践、研究的过程中,知识、情感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
你是否需要了解?
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理念【浅谈新课改中的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必然趋势。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不妨从语文学科的...
浅谈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如何实现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实现的关键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角色需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和合作伙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思考和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不仅限于知识传授,还应融入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等多...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教学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教学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改革承载着中国教育在新世纪的理想,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以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为落脚点,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
浅谈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如何实现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标志着教育体系正朝着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方向前进。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也应随之调整,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和合作伙伴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新课改下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在新课改背景下,设计教学问题时,应当注重教学目标的确立,以确保课堂具有明确的方向。新课改强调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全面考虑这三个方面。在分析教材时,应当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讲解...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说使教育更趋合理化。教师成了与学生共同学习的首席,这就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张扬个性,促进个体正常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4、发展教育。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是动态的,发展的。在继承应试教育合理内核的基础上,...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的过程,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新课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课堂指导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 教学设计 ,应该既是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劳动,又是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相互沟通的共同智慧结晶。因此,对当前物理备课的过程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 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应删去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理念
这个新理念既是这一轮课改的重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易把握的难点。对于这个理念的认识,我们要从宏观上去理解:首先要我们改变过去那种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动起来。这好比过去我们在黑板上教学生骑自行车,而现在必须到室外去教学生骑车,学生自己要动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从...
浅谈新课改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一、确立“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思路 坚持“以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之路,建立“教育教学课改——教科研——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反映时代精神在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