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赤兔马真的能日行千里吗? 真实的三国的第一猛将吕布,究竟长什么样子?
据相关资料记载是33岁左右,吕布败后,就到了关羽这边,后来收归孙权,但是因为主人关羽已经不在,于是不食草料,饿死了。
现在如果问一个稍微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问Ta“谁是三国中最强的人”,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当然就是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一战吕布一人独战群雄,先是以一人之力如入无人之境杀的王匡军丢盔弃甲,四散奔走。后更是杀穆顺,一戟断武安国手腕,打的公孙瓒、张飞、关羽等当世名将叫苦不迭,可以说此时的吕布就是一尊让人仰望的战神,令人胆寒。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就是当世第一猛将,几乎无人可敌,那时候多少名将败于吕布之手,即使如同关羽这般高傲的绝世猛将也不得不承认吕布的勇武。同时在这部名著当中吕布的名声也不甚佳,罗贯中更是给他一个“三姓家奴”的千古恶名。但是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那么在历史上吕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真的是绝世猛将吗?又真的是三姓家奴吗?
《后汉书》:布便弓马,臂力过人,号为飞将。
后汉书这样评价吕布说他擅长骑马射箭,且臂力过人,人送飞将。要知道飞将这个名号在吕布之前只有西汉名将李广被这样叫过。李广的箭术在当时可谓是名扬四海,即使是匈奴听到那也是畏惧不已,有关他的箭术有这样的一个典故,话说当年李广在军营闲来无事之时就想着去外面打下猎,就在打猎的中途李广突然看到草丛好像躺着一只老虎,于是他并卯足力一箭射了过去,可正当他过去想收获猎物的时候,却发现这原来是一块石头,而那根箭却有半支插进了石头中。
而吕布的箭术也同样了得。《三国志》载“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当年袁术领大军进攻刘备的徐州之时,刘备向吕布求援。吕布赶来救他之时,邀纪灵等袁将在军营饮酒,然后在营中竖起一支戟,对纪灵等说到“如果我一箭射中戟上的小支,那么你们就退兵,如果没有就随便你对刘备怎样”。后来吕布果然射中了,纪灵等那时惊讶不已,随后他们也居于吕布的武力也只得退兵。
《曹瞒传》:吕布枭勇,且有骏马。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实际上在真正历史上吕布的确算是当世第一猛将,他不但如上说的箭术了得,武艺更是不凡,在当时就流传“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么一句话。赤兔马史书记载是一匹可日行千里,夜走八百里的神驹,乃是马中的皇者,而当时能够驾驭赤兔马就属吕布,可以说在当时吕布的威望已是妇孺皆知的事情了。
也正如北宋名臣何去非所说“昔者东汉之微,豪杰并起而争天下,人各操其所争之资。盖二袁以势,吕布以勇,曹公以智。”吕布当年能成为一方诸侯就是靠自己举世无双的武艺。在吕布南征北战的一生中,他有无数次都是靠着自己的武艺获得最终的胜利。当年他与袁绍一起后谋对付张燕的黑山军的时候,吕布仅带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就杀的张燕的数万精兵溃不成军,而黑山军却拿吕布毫无办法,并最终张燕军就被吕布给硬生生的击垮了。
但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吕布的武艺的确是举世无双,再加上几次三番的依靠武艺击败了很多当世的名将,所以导致吕布对武力极度的“信任”。每当有战争的时候他就一人冲锋在前只管用自己的武艺去击败面前的所有敌人,却丝毫不顾这到底是不是阴谋。而就是在这样过度的迷信武力至上的情形下,吕布听不见任何的建议,慢慢的他只知道他的武艺是天下第一的,他只知道打仗就是靠武力赢的,所以最终他落了个白门楼被杀的结局。
当然也并不是就真得如《三国演义》说的那般吕布就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实际上吕布虽很鲁莽,也几乎听不进太多的建议,但他绝对不是莽夫。曾经在袁术进攻刘备的时候,当他手下的将士都在劝吕布借刀杀人,不要去救吕布的时候,他却执意要去救,他说道“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诸将,吾为在蜀围中,不得不救也。”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吕布却能敏锐的发现这其中的要害,他知道如果刘备被击溃,则下一个就定会轮到他,所以他抛弃任何的成见去救刘备。
而当他去救刘备的时候,他也并没有如同莽夫一样就直接带着兵去跟袁术的数万大军硬干。而是在数十里处安营扎寨,然后邀请袁军中的统帅纪灵等人来营做客。而在这过程中他就利用“辕门射戟”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纪灵等人眼见吕布武艺了得,再加上此时刘备的援军已到,所以最终纪灵等人只得退兵,就这样吕布在不损失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就解了刘备的围。而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其实吕布并不是没有智慧,相反他的谋略甚高。那么他后来为何会败呢?就是后来太多依靠武力获得的胜利让吕布逐渐的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逐渐相信武力就可以解决一切,才最终导致他的失败。
而纵观历朝历代人们对于吕布这等绝世猛将的评价却大多都是贬大于褒,曹操说他“狼子野心,诚难久养”,荀攸说他“勇而无谋”,程昱说他“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可以说在当时很多人的眼里吕布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阴险小人,那么真实的吕布真的是如此吗?
或许用一句话可以来回答,那就是“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决不能将其道德化。”其实在那个动荡不堪的乱世,吕布这么说并无太多的过错,在那个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名声、金钱、权力根本就不敢去想,能够活下来就已经是万幸。而对于吕布来说其实他就只是单纯的想活着,杀董卓那是因为董卓想杀他,试想下如果有人杀你你会无动于衷吗?而投靠袁绍后又反叛,那是因为袁绍同样想除掉他。
可以说在当时的那个环境,试问有几个诸侯没有几次三番的投靠又反叛过,吕布不是袁绍、袁术、刘表、曹操、孙权这些有着官二代背景的诸侯,他身后没有底蕴深厚的世家的支持,吕布想活着只能靠自己。想要有兵有权就得投靠那些有实力的诸侯,想想看就连刘备这样背着“汉室宗亲”的人都得几次三番投靠一个又一个的诸侯才能活下去,更何况是吕布这样毫无背景的呢?
所以说实际上并不是吕布他想这样的反复,只是当时的那个环境他必须就得这样反复,否则就算他的武力再强,他也活不下去,也会被那些比他更强的人给活生生的吃了。而历史之所以会给吕布这样的恶名,而比他更反复的刘备却能得到美名,只是因为“成王败寇”罢了。刘备最终成功的建立一个国家,所以他之前所有做的一切就都是对的,而吕布最终失败了,所以他之前做的就都是错的。
据记载,汗血马能够日行4000公里。许多专家对此质疑。某人说,即使古代计程单位是今天的十分之一,马一天跑400公里,在今天看来也是不可能的。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只是传说。一般的马只能日行150公里左右,最多日行200多公里。中国古代利用快马传递军事信息的驿站,号称“五百里加急”,恐怕最长的驿站也没有250公里。但是,千里马一词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太多,难以相信这是真的做不到的,例如岳飞给皇帝上的一道著名的奏折中,曾经提到他有两匹日行千里的马,但是需要特殊的饲养(也不高级,更不装神弄鬼,我记得只是干净的水,精细的粮草,非常科学。),由此谈到人才的栽培――很难想象,岳飞会对帝王做出夸张的举例。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22762d0f703918f5c502f025a3d269758eec47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历来人们大多认为,千里马泛指一般好马。所谓“千里”只是个虚数。因为现代人谁也没有见过一天能跑500公里的马,然而古代人却在古籍文献中多次提到他们的千里马实实在在跑出千里距离。看来问题主要出在“千里”这个长度上。千里马一词,最早见于《楚词?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以后中国正史中多次提到千里马,如《史记?赵世家》:“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想当年三国时期有只千里马名叫“赤兔马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11f3a292df5e0feff8f9bc9576034a85fdf726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据考证,周朝时代的1华里折合现代长度只有298.65米,1000华里就是现代的298.65公里。如以一个白昼12小时计算,平均每小时只需跑完24887.5米即可。对于马来说,这是极慢的速度,仅仅与“快走”差不多。实际的长途行进,不可能连续不断的跑上12个小时,而是用某种“中速”。比如,每秒钟行进10米,每小时行进36公里。那么,用8个多小时跑完千里路程,其余3个多小时用于途中的吃喝休息,应该说是符合逻辑的事情。中国历史上的确有过名副其实的千里马,这些良马可在一个白昼内行进298.65公里,达到当时长度概念上的“千里”标准。造成后世中国人不相信真有千里马的原因有两个:①度量衡制度改变造成概念理解误会。②就眼见为实而言,现代人已经无法看到能够日行298.65公里的马了,因为缺少虎狼在广阔草原上的追逐,家马也就逐渐失去了驰骋千里的勇力。由此可见,千里马跑的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飞快。事实上千里马只是具有非常持久耐力的良马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cb1cb1349540923b2fe71b69958d109b2de496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至于关羽为什么那么喜欢赤兔马《三国志?魏志?吕布传》上说:“布有良马名曰赤兔”《三国演义》的描述就更清楚了。赤兔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董卓为了拉拢年轻将领吕布,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吕布得马后果然杀了原来的主人丁原,投奔到董卓的门下,当了他的义子。后来,这匹马跟随吕布大展神威。但在白门楼,因为刘备的一句话,曹操痛杀吕布,赤兔宝马也就归了曹操。也是机缘巧合,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暂时投靠了曹操。曹操十分爱惜关羽的人才。也想仿效董卓“宝马赠英雄”。但关羽终究不是吕布,他接受了赤兔,也是为了更快地找到刘备。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为了关羽的代表形象。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又为马忠所得。可这次它不再顺从着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了。
你是否需要了解?
赤兔马最后是怎么死的?
赤兔马最后因为绝食而死。赤兔马因为身体是大红色并且像老虎一样凶猛,因此原名叫做赤兔马,赤菟。想传赤兔马在白天的时候可以日行千里,在夜晚可以走八百里,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神驹。赤兔马原本是三国时期吕布的坐骑,在吕布被曹操杀死之后将赤兔马送给了关羽,在关羽得到赤兔马不久后因为大意被吕蒙所杀,...
赤兔马原来是吕布的坐骑,后来吕布死后,曹操把它送给关羽了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这句话形容的不仅是吕布和赤兔马,更是对好马的最高赞誉。这匹马不仅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更以其矫健的姿态、矫捷的速度著称于世。《三国志》中虽有记载赤兔马,但对于为何称之为“赤兔”却未详述。后人多以为,“赤”是指其毛色,“兔”则形容其奔跑速度之快,如...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名马:最快的马能跑多快,例如赤兔马能达到多少速度?
照夜玉狮子马原为大金王子所骑,浑身雪白,能日行千里,被段景住盗来后,原本想献给宋江,不料被曾家五虎抢去,才引出了史文恭箭射晁盖。我国很多的历史小说中的人物都有过这种“照夜玉狮子马”为坐骑。例如:赵云,伍云召,段景住。中国古代十大名马之爪黄飞电,曹操的爱驹,其高大威武,体态庄严,名字...
送吕布赤兔马的人是谁
赠送背景:在《三国演义》中,赤兔马原本为西凉刺史董卓的坐骑。赠送目的:董卓为了收买丁原的义子吕布,将赤兔马赠送给他,以此作为拉拢的手段。赤兔马的特点:赤兔马本名“赤菟”,是好马的代表,能够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只有超凡之人才能驾驭。因此,送吕布赤兔马的人是董卓。
赤兔是不是三国中最厉害的战马,曹操为什么要将它送人?
赤兔马一生共拥有过两位主人,吕布死后,曹操忍痛割爱把这匹马送给了关羽,想以此招揽他。可惜关羽一心念及刘备,并未屈服于曹操。后来关羽在战斗中不幸身亡,赤兔马由于过度思念旧主,失去了往日的神采,最终绝食而亡。由此可见赤兔马不仅是一匹能日行千里的宝马,更是一位忠诚勇猛的战士。二、绝影马 &...
跨下赤兔马什么意思
综述:是一句表达赞扬的意思。赤兔是骏马,良马,好马,宝马的别称。三国演义中吕布的坐骑就是赤兔。现代一般形容胯下赤兔马都是赞扬和表扬你,比如形容你的开的车比较不错等。赤兔马的含义:“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可日行千里,还能夜走八百。《三国志》中有关赤兔马...
关羽的赤兔马放在今天和什么车价值相当呢?
而赤兔马作为战马,日常是用来行军打仗之用,一般的私家车肯定是不能跟它相提并论的,至少也是顶尖的跑车,不仅是性能最好的,还要是价格最贵的,这才配得上吕布的能力和身份。其次再以《三国演义》为标准来谈谈赤兔马的价值。小说中赤兔马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又被辗转送给两位三国名将,足以彰显其...
赤兔马到底存不存在?关羽曾经真的拥有过赤兔马?
而且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赤兔马身子是大红色的,外表是跟老虎一样的凶猛神驹。可日行千里,还能夜走八百,所以赤兔在当中一直是好马的代表,意外的是这匹马在小说中换过三代主人。赤兔马 那么在小说当中的赤兔马是否真实存在呢?根据我们正史《三国志·吕布传》的记载,这其中就有这么一句...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马 吕布的赤兔马最强(最后绝食而死)_百度知 ...
黄骠马,又名「透骨龙」,此马马头上有白毛,形状圆如满月,其白点多位于肚子和两肋处。唐初名将秦琼(秦叔宝)的坐骑即为黄骠马。七、照夜玉狮子 照夜玉狮子,产于西域,马中的极品中的极品,通体上下一色雪白,没有半根杂色,传说能日行千里。据说常山赵子龙赵云的坐骑就是照夜玉狮子。八、爪黄...
赤兔马作为名驹,曹操为何不留着自己用而选择给关羽?
我们都知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赤兔马在三国演义中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良马名驹,据传可以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而如此名马良驹在曹操破了吕布之后,却没有将其占为己有,而是选择给了关羽,这里就不得不说曹操的智慧之处了!首先,曹操当时已经有自己的坐骑“绝影”、“爪黄飞电”,这两匹马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