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录宋代的史书主要有哪些? 关于宋代的历史的书

作者&投稿:伯牙吾台方 2025-05-14
记录宋朝历史的书籍有哪些?


《三朝北盟会编》

中国宋代史学名著。250卷。作者徐梦莘(1126~1207),江西清江人,29岁举进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居家著述,至绍熙五年(1194)撰成此书。三朝,指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三朝。该书会集了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多方面史料,按年月日标出事目,加以编排。宋金和战是北宋末南宋年间头等大事,宋人据亲身经历或所闻所见记录成书者,不下数百家。徐梦莘将各家所记,以及这一时期的诏敕、制诰、书疏、奏议、传记、行实、碑志、文集、杂著等兼收并蓄,对记述的异同和疑信,也不加考辨。书成之后,实录院取进,作为编修《高宗实录》的参考。此后,徐梦莘又继续编纂了《北盟集补》50卷,但早已失传。该书征引的文献材料达200多种,而且所引用的全录原文,这种引用方法,在过去编年史著作中是不多见的。所征引的史料,有许多后来散失,赖该书得以保存。为研究辽、宋、金史的基本史籍之一。

1、《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宋史》是研究辽、宋、金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在现存的宋代重要史料中,唯有《宋史》贯通北宋与南宋,保存了三百二十年间的大量历史记录,很多史实都是其他书中所不载的。
2、《两宋风云》
《两宋风云》是2009年7月1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腾飞。本书主要讲述了宋朝起源,发展,衰亡等有关内容。
3、《正说宋朝十八帝》
《正说宋朝十八帝》是2005年7月1日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游彪。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宋朝18位皇帝的执政历程。
4、《细说宋朝》
《细说宋朝》是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虞云国。本书叙述了自宋太祖统一全国至元灭南宋期间的历史,涉及两宋、西夏、辽、金等政权的重要历史和人物。
《细说宋朝》是“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的一种,作者以“讲史”的形式,叙述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等重大事件。
以及宋太祖、辽太祖、金太祖、宋仁宗、宋宗、岳飞、秦桧、文天祥等重要人物,并对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包拯、狸猫换太子等进行了历史的阐述,极富知识性与可读性。
5、《宋史纪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断代纪事本未体史书。一百零九卷,继《通鉴纪事本未》以后,用纪事本未的体裁,记述宋代(960-1279年),三百一十九年历史的大概轮廓和社会的重要事件。

  • 《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全书《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 《正说宋朝十八帝》。《正说宋朝十八帝》是2005年7月1日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游彪。

  • 《宋史演义》。《宋史演义》是《历朝通俗演义》中的一部,共有一百回。本书以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章,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宋代的兴亡。

  • 《行走在宋代的城市》。书中所叙事件与典故,皆有所本,所说史事无一字无来处,均经反复推敲。

  • 《国史大纲》。《国史大纲》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所撰写的一本通史性论著,著于抗日战争时期。

  • 《细说宋朝》。《细说宋朝》是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虞云国。本书叙述了自宋太祖统一全国至元灭南宋期间的历史,涉及两宋、西夏、辽、金等政权的重要历史和人物。

  •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 宋代留下的文献非常丰富,比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还有大量的文人笔记,墓志铭等等,如果作为专业历史学者是必须要去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去读文献的。但是文言文毕竟艰深,而且没有选择性的读,实际上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收获,所以大众读者并不适合直接读文献。

  • 大众读者比较好的方面是选择有学术底蕴,文笔很好的读物,这样一来可以学到知识,而来读得不累。比较通俗好读但又很有严谨的历史学术风的,比如:

  • 张荫麟的《两宋史纲》,

    剑桥两宋史(目前只有上册)

    邓广铭教授的所有著作和其女邓小南教授的著作。

    庆历新政可看《北宋觉醒-庆历新政与鼎革之殇》 
    王安石变法可以读刘子健《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
    南宋可读余英时先生的《朱熹的历史世界》
    文化方面可以读包弼德的《斯文》等等

    而另一方面,系统性了解国史又比较通俗易懂的,还是钱穆的《国史大纲》和张荫麟的《中国史纲》最好。吕著国史文言文比较多,读起来会比较累。

    3.不建议读那种说宫斗的戏说的书,哪怕是畅销书。即使读,也不要当真,当做看玄幻小说就好了。



《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是研究辽、宋、金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在现存的宋代重要史料中,唯有《宋史》贯通北宋与南宋,保存了三百二十年间的大量历史记录,很多史实都是其他书中所不载的。

1、《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是研究辽、宋、金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在现存的宋代重要史料中,唯有《宋史》贯通北宋与南宋,保存了三百二十年间的大量历史记录,很多史实都是其他书中所不载的。

2、《两宋风云》。《两宋风云》是2009年7月1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腾飞。本书主要讲述了宋朝起源,发展,衰亡等有关内容。

3、《正说宋朝十八帝》。《正说宋朝十八帝》是2005年7月1日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游彪。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宋朝18位皇帝的执政历程。


你是否需要了解?

《资治通鉴》:宋代的历史巨著及其作者
因此,在他的主持下,《资治通鉴》不仅记录了各个朝代的重大事件,还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值得一提的是,《资治通鉴》的编纂过程历时19年,其中凝聚了司马光毕生的心血。为了保证史书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司马光邀请了当时的许多著名学者参与讨论和校对,如刘恕、范祖禹...

研究宋史的一些基本史料
宋代所遗留的历史文献汗牛充栋,择其基本和常用者列以下数种。1、《宋史》496 卷,元脱脱撰,是唯一系统全面记录有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含纪、志、表、传四种体裁。现有中华书局 1977 年新点校本。2、《东都事略》130 卷,南宋王称撰,为纪传体北宋史,但只有纪、传而无表、志。3、《续...

宋朝有什么内容的书
1.《国史薮》(简称《薮》):这是宋朝初期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全朝最早、体例最全面的编年体史书。编纂者陈仁儒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整理,该书于宋仁宗宝祐年间完成,对以后的编史之路产生了重要影响。2.《乐府诗集》:这是一部收录了许多民歌和古代音乐作品的集合。这些作品大多源于民间,记录了...

宰相韩琦去世后,关于宋代的史书都有着怎样的记载?
宰相韩琦去世后,宋代的史书主要有以下记载:神宗御撰碑文并追赠:神宗为韩琦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并赐予谥号“忠献”。神宗在禁苑为韩琦恸哭举哀,辍朝三日,赐其家银三千两、绢三千匹。允许配享英宗庙庭:神宗下诏允许韩琦配享英宗庙庭,这是对其功绩的极高认可。史书详细记载...

宋代文献学有哪些著作
宋代史学文献编纂同样令人瞩目。欧阳修与宋祁共同编纂的《新唐书》、欧阳修独立编纂的《新五代史》以及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均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史书不仅详细记录了历史事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素养。宋代在集部文献的编辑整理方面也颇具特色。金石考据方面,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

有关宋朝的书有哪些啊?
1.《宋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是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周膺的作品。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详实有趣,讲述了大宋帝国在三百年间发生的一些精彩故事。如果你想大概了解宋朝的历史而不做学术上的深究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值得推荐。2.《宋史》众所周知,关于一个朝代的官方史书自然是对这个朝代历史...

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区别
《宋史》与《续资治通鉴长编》在编撰目的与性质上有明显不同,《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属于纪传体断代史,由元代史官编撰,主要记载宋朝历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则为编年体史书,由南宋李焘私人编纂,旨在补全《资治通鉴》中宋代历史记载的缺失。在内容详略与范围上,《宋史》相对简略,主要涉及宋朝皇帝...

谁能介绍几本有关宋朝的古书?
或者可以看《宋史专题课》、《宋朝那些事儿》和《梦回宋朝》,现代人写的。《宋史专题课》专门讲经济。《宋朝那些事儿》专门讲宋朝市井生活的,特别是它的纸质版上面有很多宋朝人的画作,很精美。 而《梦回宋朝》主要讲人物,很搞笑。http:\/\/img3.douban.com\/lpic\/s2914391.jpg ...

有哪些讲宋史比较好的书推荐?
《宋史十讲》和《简明宋史》这两本书就可以去看一看,他们本身就是去讲宋史的两本书,并且他这两本书也是比较权威,而且内容比较全面的,所以说想要了解宋史的话,这两本书可以说是必读的两本书了。

宰相韩琦去世后,关于宋代的史书都有着怎样的记载?
宰相韩琦去世后,宋代史书有以下记载:神宗御撰碑文并追赠:神宗为韩琦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并赐予谥号“忠献”。神宗还特准韩琦配享英宗庙庭,以示对其功绩的肯定。《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记录了韩琦在熙宁四年被改授为永兴军节度使但推辞不就,仍判大名府的情况。记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