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办的两件丧事 贾政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是怎么回事?

作者&投稿:柳克 2024-09-22
王熙凤,为何将秦可卿的丧事办得比贾母的还隆重、奢华?

在《红楼梦》中贾母是贾府年纪和地位最尊的长辈,那么不管她的衣食住行亦或生老病死都该是最高规格,因为前80回里贾母依然健在,所以这件事只能够参考后40回的故事。贾母的丧事并不是贾府办的最盛大的丧事,而是秦可卿的丧礼最盛大。
秦可卿是贾府的重孙媳妇,可是她因故早夭,王熙凤办她的丧事的很隆重、奢华,可是到了贾母的丧事的时候,却草草落幕,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王熙凤不懂事,还是秦可卿的地位比贾母还高?
第一,不是王熙凤的私心和不懂事,而是两个阶段贾府的经济实力不同


对于把两场丧事办得不一样,不是王熙凤不懂事或是出于私心,以为两人都是王熙凤的亲人,王熙凤不会对任何一方有偏袒。
王熙凤和秦可卿的关系是朋友加妯娌,王熙凤和贾母是太婆婆和孙媳妇,王熙凤跟贾母的关系比跟秦可卿要好,王熙凤完全没有不可能会出现对秦可卿好而忽略贾母的情况。再者王熙凤做了贾府的大管家很多年,对于各种生日、葬礼以及人情往来她都清楚,不会不按照规程办事,所以对这两件事情她都是按照公正的态度来处理。
之所以王熙凤会把两件丧事办得规模不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贾府此时两个阶段的经济实力不同。办理秦可卿的葬礼时,贾府正处于最兴盛的时期,贾府的一场葬礼即便是王公贵族都要来参加。贾府不管大事和小事都要办得很隆重,但是在后期,贾府已经没钱没权了,王熙凤即便想要为贾母大办葬礼都不能够了。能够为贾母勉强把葬礼办理完全都是王熙凤去求人才能够全了贾母最后的体面。
第二,不是秦可卿的地位比贾母高,而是两场葬礼的策划人不同


秦可卿的葬礼比贾母的奢华和隆重,也不是因为秦可卿的地位比贾母更高,而是两人的策划人不同,这也就决定了所花的钱不同,呈现的效果也不同。
秦可卿的葬礼完全由贾珍的主持。鉴于两人非比寻常的关系,所以贾珍对秦可卿的关心和关注的程度早就超过了正常的范围,贾珍想要呈现了秦可卿的葬礼是最贵最好的。
不仅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
最后还用了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木,花了1200两位贾蓉捐了一个官职只是为了写在灵幡经榜上好看,贾珍本人也是哭到不行,40多岁的年纪竟然要驻拐杖,而且他请王熙凤来操办这场葬礼的时候,要不计成本,只为好看。
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
贾珍虽然还有父亲贾敬的存在,但是贾敬此时一心修道根本不管这件事,于是贾珍便随着自己的性子来。有了贾珍的交代,王熙凤自然把这场丧事办得极尽奢华。
可是到了贾母的丧事,主办人自然是贾政,因为贾政是一个比较古板的人,他也不是不孝顺,只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规矩来办。荣国府自然也可以风光大办,可是没有这个必要,贾母在生前她的所有物品都准备好了,葬礼只是在走一个过程。
第三,贾府此时已经败落,做事必须低调,贾母的丧事只能按照规制来办


贾母过世的时候,贾府基本上已经处于“树倒猢狲散”的地步,而且贾府已经有了被抄家的危险,所以贾府此时不管做什么都必须要低调,如果再向过去那边任意妄为,那么吃苦的只会是贾府的自家人。为了全族的利益考虑,贾府也不能把贾母的丧事大办,所有的一切都只能从简,按照规矩来办。
贾母的一生什么都经历过,大起大落对她而言根本就不算什么,所以对于身后的丧礼她并不在意也不看重,能够寿终正寝也许就是上天对她的善良给予的福泽。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因为尤氏旧疾发作,贾珍又极度哀痛,所以贾珍想找一个人帮着打理,而贾宝玉就向他推介了王熙凤。
王熙凤上任后,先找到宁国府的五条弊端,一、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事无专职,临期推诿;三、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第二天走马上任,针对宁国府的五种弊端,采取“承包制”,做到事有人办,物有人管,活有人干,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加之她软硬兼施,“打一儆百”,各色人等均不敢怠慢,把个乱糟糟的宁府,治理得十分整肃。

凤姐两办丧事的成与败

在《红楼梦》里,王熙凤办过两件丧事,一是宁国府的秦可卿之死,一是荣国府的贾母寿终。前者是协理,后者是份内事。但前者办得十分出色,令人拍案叫绝,后者却办得马马虎虎,“连凤姐自己心里也过不去”。两办丧事前后对照,反差强烈,除了说明贾府由盛而衰的总趋势外,也说明了一个人的成与败,同他周围的客观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凤姐可算是一个能人、强人,她的出场,往往是左右逢源、妙语联珠,把气氛搞得十分活跃,没有她,连贾母也不免有点寂寞。也因此,她深得贾母的欢心,加之她自身的才能,故能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独揽大权,把偌大的一座荣国府管理的井井有条,也因此,秦可卿一死,宁国府便自然想到要请凤姐来协助料理后事了。

当然,宁国府的邀请,正中凤姐的下怀,“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伏,巴不得遇见这事”,她想利用协理宁国府这件事来展示才干,进一步确立自己的权威,以利于进一步管理好荣国府。她这一想头,为她战胜困难、争取协理宁国府的成功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其次,宁国府的权钱物都集中在凤姐的手上,这是她协理成功的关键。贾珍此时一则“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又要管理外务,“尤氏又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因此贾珍把内务大权都交给了凤姐,并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指对牌,支领财物的凭证)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寻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凤姐有贾珍授权,用钱用物得心应手,加上她本人的领导才干,哪有管不好之理?

王熙凤毕竟是王熙凤,她也很争气。她首先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平日的观察,找出了宁国府存在的“风俗”,对症下药地进行整治。这些“风俗”包括: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根据这几种情况,凤姐立即着手调查研究,掌握家口花名册,制订好工作计划;到了次日,天一亮,凤姐就起来往宁府点卯来了。以后“天天于卯正二刻过来点卯理事”,不畏辛劳。

敢于改革,威重令行,是凤姐管理上的一大特色。她对来升媳妇说:“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我的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接着,凤姐按人数分组分派工作,做到各负其责(有点分组包干的味道),还制定了不得偷懒、赌钱、饮酒、打架拌嘴等纪律,而且强调一视同仁,不得徇情。她还懂得时间和效率的重要性,“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当然,凤姐没有忘记恩威并重的道理,因此说:“说不得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

凤姐对宁国府的整治,也得到宁国府家人的拥护,有的家人也说:“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样了。”而另方面,通过整治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免除)了。”

在协理宁国府的过程中,书中写了两个场面,具体说明了王熙凤的精明和严厉。一是领牌回事时,每次开支,她都要详细登记,查核过数目相符(这得要内行)才发对牌,避免滥支冒领;二是严厉处罚了误点的一位下人。除了给他革除一月银米之外,还打了他二十大板,以罚一儆百,自始后,“众人不敢偷闲”,“兢兢业业,执事保金”。

不管后来凤姐干过多少坏事,但作者在这里用的是十分赞赏的笔调来展示凤姐的风采的。我想读者读了这回文字,也会为凤姐的“治家有道”而深感敬服。

然而,故事发展到了一百一十回“史太君寿终归地府”时,写王熙凤料理贾母的丧事,却是力不从心,处处受到掣肘,最后气得口吐鲜血,昏倒在地。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大家来看看贾母寿终之后,荣国府是怎样的一种情形的。

从表面看来,这里的贾府已经势败,客观上给办好贾母的丧事带来一定的困难,但要想把这次丧事办得“风光风光”也并不难,因为“这种银子是老太太留下的”。虽然凤姐此时已失去了贾母的支撑,但她毕竟还是总理里头的事务,“又曾办过秦氏的事”,“必是比宁府里还得办些”,她也希望“仗着自己的才干”,在“老太太死了他大有一番作用”,但为什么总是不能顺顺利利地开展工作呢?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领导层意见不一。“老爷的意思老太太的丧事只要悲切才是真孝,不必糜费图好看的念头”;而邢夫人想到“将来家计艰难”,“巴不得留一点子作个收局”,等等。

二是婆婆太多。熙凤虽说是总理后事,但在自己家里,上有老爷和邢王二太太,下有老太太的丫头,正如凤姐说的“如今是自己的事情,又是公中的,人人说得话。”在这种情况下,凤姐“要把各处的人整理整理,又恐邢夫人生气;要和王夫人说,怎奈邢夫人挑唆。这些丫头们见邢夫人等不助着风姐的威风,更加作践起他来”。就算王夫人把外头照应不到的责任推到凤姐身上,她“也不敢辩,只好不言语”。

三是银两不凑手。作为管理者,钱银却不是由她支配,要一份回一份,甚至总不见拿出来,钱银叫不灵,奴才们自然溜的溜,怠工的怠工,很多事情就只得“草草了事”。

原因虽然还有许多,但仅这几个问题就已令凤姐头痛。作者虽在回目上用的是“凤姐力诎失人心”的字眼,但文中对凤姐还是带着同情的笔墨的。“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巧媳妇作不上没米的粥”,没有上上下下各种人的配合支持,最有才干的人也是无济于事的。尽管在料理贾母的丧事上,凤姐用尽了心力,也只能是“瞻前不能顾后”,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更令凤姐难以忍受的,便是她的努力和难处得不到大家的谅解,邢王二夫人还以为她不用心“推病躲藏”,连小丫头也说“二奶奶是躲着受用去了”。一向争强好胜的凤姐,哪里忍受得了这种刺激呢?她最后只能气得口喷鲜血,蹲倒在地。

一个人最有本事,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来让他发挥,同别的庸才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凤姐两办丧事的成与败,很能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来的。

一是宁国府的秦可卿之死,一是荣国府的贾母寿终。前者是协理,后者是份内事。但前者办得十分出色,令人拍案叫绝,后者却办得马马虎虎,“连凤姐自己心里也过不去”。两办丧事前后对照,反差强烈,除了说明贾府由盛而衰的总趋势外,也说明了一个人的成与败,同他周围的客观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你是否需要了解?

简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一个故事
秦可卿死去了,宁国府贾珍妻子不理事,则王熙凤来主持丧礼,爱出风头的王熙凤故意整凤姐从中搞怪。

概括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的主要情节
不料张家小姐得知父母退了前夫后自缢,守备之子闻讯亦投河自尽。张李两家人财两空,凤姐坐享三千两。王熙凤的口才:《红楼梦》作者写王熙凤的口才,也和写王熙凤的性格一样成为奇迹。她随时顺口而出的动人的说笑,使读者如闻纸上有声;而且,只有她这一个人才能说得出那些语言,似乎这种语言生来就是为了...

急求:红楼梦高手,秦可卿是怎样人物?
王熙凤的弄权、敛财、害命,也起于她协理宁国府。贾珍向王夫人流泪求请凤姐料理丧事,纵容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取去”,使她忘乎所以。铁槛寺受贿害命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而办这样奢靡的丧事,又因为贾珍、贾蓉与死者有特殊的关系。凤姐计赚尤二姐、大闹宁国府,...

王熙凤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凤姐虽系女性、性格却如同男人一样,因她“自幼充男儿教养”。有一次凤姐让丫头小红办一件事,小红办得很周全,特别是讲话干净利落一毫不爽,深受凤姐称赞,凤姐当着李纨的面夸小红:“好孩子,难为你说的齐全,别象他们扭扭捏捏蚊子似的。……他们必定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咬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

王熙凤的主要事迹
4、1秦氏病夭,给凤姐托梦凤姐听秦氏死吓了一身冷汗宝玉心中似戳了一刀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奢华办丧事,秦氏丫环瑞珠触柱而亡小丫环宝珠甘为义女尤氏犯旧疾不出宝玉向贾珍荐凤姐理家贾珍拄个拐请凤姐理家。5、王熙凤主要事件概括 1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熙凤假装会意,约贾瑞晚上到...

(《红楼》)简析王熙凤性格贪婪的一面
”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

王熙凤的三个故事
首段中,她以“凤辣子”的绰号惊艳登场,通过贾母的介绍,揭示了她的性格和在贾母心中的宠爱,体现了她的高情商和人情世故。在协理宁府的事件中,她展现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和公正无私的为政精神,赢得了族人的赞叹。然而,王熙凤的辉煌与落魄并存,贾母丧礼时,她面对邢夫人的刁难和家族权力失势的困境,...

谁能告诉我红楼梦电视剧演的是什么意思
荣国府的管家少奶奶王熙凤被请去协助管理宁国府。在送殡的那天,王熙凤住在馒头庵,庵中老尼求王熙凤办理一件退婚案,为了图别人3000两银子,王熙凤派人去打通长安节度使的关节,竟活活拆散了一对美满姻缘,断送了两条人命第三部分宁府丧事办完之后,林黛玉因父亲去世,无所依靠,又被接回了贾府。不久,被选入宫的贾政之女...

秦可卿的原型是谁?
在对《红楼梦》细细的解读中,一个明显被删减的痕迹就是第十三回(强调),脂砚斋明确指出,这一回删去了四五叶之多,十三回说的是秦可卿突然上吊自杀,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丧事的故事。在刘心武先生讲到《秦可卿抱养之谜》里,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时,由于某种不能明说的原因,在第十三回中删去秦可卿...

王熙凤的结局悲惨,她死后为什么被用破席卷身扔到了乱葬岗?
在续书中,王熙凤是在贾家被抄,私放高利贷被抄没财产后,被众人厌弃,被贾琏冷落,后来在操办贾母丧事时,又因资金紧张尽失人心。最后卧病在床的她将巧姐托付给前来探望的刘姥姥。她死后在贾府停灵十几天才送殡。然而,根据前八十回留下的各处细节,王熙凤临死前,不可能这么顺遂的。按王熙凤之前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