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军请缨的后人引用

作者&投稿:巴育 2025-05-13
终军请缨译文

用了引典的手法突出作者想要报效祖国

《滕王阁序》(唐 王勃):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意思是说,自己(王勃)和终军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意思是一定完成使命)。后来用“请缨”指投军报国。
龚自珍 《己亥杂诗》
终贾华年气不平,官书许读兴纵横。荷衣便识西华路,至竟虫鱼了一生。
注释:官书:官府收藏、编撰或刊行的书籍。
荷衣:hè yī,名词,荷叶般的衣裳。自屈子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的比
拟后,后世常借“荷衣”以指隐者的服装,而“荷衣”这个语码符号也就具有隐者的含义。
西华路:成仙了道之路。
虫鱼:孔子认为读《诗》可以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汉代古文经学家注释儒家经典﹐注重典章制度
及名物的训释﹑考据。后遂以"虫鱼"泛指名物和典章制度。有时含讥其繁琐之意。
译文:看到终军,贾谊青春华年,建功立业,不禁心中豪气难平;缓缓地读着官方正书心中意兴纵横。身穿荷叶衣,心怀出世意,像我这样闲适潇洒的人,现在竟然在考据、训诂这一类繁琐的事情上了此残生,何等可悲!




你是否需要了解?

君不见班定远终军请缨中的“君不见”出自哪里?
出自《知识青年从军歌》。歌词: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请缨的典故
请缨事件:终军曾出使南越,在出使前,他向汉武帝请求赐予“长缨”,誓言若南越王不顺从汉朝,他将以武力擒获南越王。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终军的勇气和决心,也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典故意义:“请缨”因此成为投军报国的代名词,象征着坚定的爱国决心和为国效力的意愿。终军的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

终军请缨译文
终军请缨译文:终军前往请求出征,他言辞勇敢,愿意担当重任。皇帝派遣他前往说服尉佗归顺朝廷。他面对着尉佗,言辞正直,雄辩有力,尉佗最终被他打动,同意归顺朝廷。皇帝因此赞赏他的胆识和才智,赐予他官职并赏赐丰厚。终军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他的英勇行为激励了无数人。终军展现的英勇请缨精神成为后人...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出自何处?
隐藏的典故是“终军请缨”,出自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典故内容:汉武帝时,南越与汉朝和亲,皇帝就派终军出使南越,去说服南越王,想让南越王来朝拜,作汉王朝的诸侯国。终军主动请求说:“我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弄到朝廷来。”于是终军前往游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信了终军的...

请缨的典故
终军作为外交官,以智慧和勇气著称。他深知南越局势的严重性,主动请缨出使南越,体现了他的胆识和决心。在历史上,还有很多类似的典故和故事,展现了人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主动担当重任的精神。这些典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激励着后人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请缨的典故就是这样...

“少似终军亦请缨”的出处是哪里
“少似终军亦请缨”出自唐代杜牧的《东兵长句十韵》。“少似终军亦请缨”全诗《东兵长句十韵》唐代 杜牧上党争为天下脊,邯郸四十万秦坑。狂童何者欲专地,圣主无私岂玩兵。玄象森罗摇北落,诗人章句咏东征。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屈指庙堂无失策,垂衣尧舜待升平。羽林东下雷霆怒...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句中,隐藏的典故是什么?
隐藏的典故是“终军请缨”,出自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典故内容:汉武帝时,南越与汉朝和亲,皇帝就派终军出使南越,去说服南越王,想让南越王来朝拜,作汉王朝的诸侯国。终军主动请求说:“我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弄到朝廷来。”于是终军前往游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信了终军的...

终军请缨的介绍
终军请缨,中国古代典故。出自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西汉武帝朝,南越(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割据政权尚未完全归附,他又自请出使南越,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请缨”一词即典出于此)。至南越后,他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但南越丞相吕嘉极力反对,发兵攻杀南越王及汉...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隐藏的典故是“终军请缨”,出自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典故内容:汉武帝时,南越与汉朝和亲,皇帝就派终军出使南越,去说服南越王,想让南越王来朝拜,作汉王朝的诸侯国。终军主动请求说:“我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弄到朝廷来。”于是终军前往游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信了终军的...

白麟奇木对相关背景
他认为,应公正施罚,不偏袒亲近,选拔贤能,奖赏有功,使能者得以保持官位,懈怠者退位而勤劳。他建议,国家应保持文治武功的平衡,明确职责,使君主封禅的盛事得以流传。在处理南越的和平事宜上,终军主动请缨,表示愿意用长缨约束南越王,促使其入朝。他的决心和勇气被后人称颂,终军在二十多岁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