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这句诗用了什么艺术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啥意思?请专家给解释一下?

作者&投稿:独松 2025-05-13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啥意思

意思: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出处:唐代诗人祖咏的《望蓟门》。
原文: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译文: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扩展资料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诗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接着写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中间四句进一步具体地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从而激发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
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写景状物中又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
创作背景: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
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即以并州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将兵御契丹;734年(开元二十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这首诗的写作时期,大约在这二十年之间,其时祖咏当系游宦范阳。
作者简介:祖咏,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公元724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进士。与王维友善,其诗多借状景绘物宣扬隐逸生活。明人辑有《祖咏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望蓟门

《望蓟门》的尾联“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用典写作手法表达情感。
请长缨:汉时书生终军曾向汉武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下奇功。后来把自愿投军叫做“请缨”。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供参考。

这句诗用了用典的艺术方法,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

出自《望蓟门》,是唐代诗人祖咏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写景状物中又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

全诗如下: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笳鼓 一作:箫鼓)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译文如下: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注释如下:

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

扩展资料:

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

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

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

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

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蓟门



用典 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
表达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


你是否需要了解?

关于投笔的诗句大全
1. 关于投笔的诗句 关于投笔的诗句 1. 含有投笔的古诗句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望蓟门》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魏征《出关》垂泪方投笔,伤时即据鞍。——杜甫《送杨六判官使西蕃》王粲暂投笔,吕虔初佩刀。——杜牧《送苏协律从事振武》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

祖咏原文_翻译及赏析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诗三百首 , 冬天 , 写景写雪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笳鼓 一作:箫鼓)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唐代·祖咏《望蓟门》 望蓟门 燕台一望...

辛弃疾关于青春的诗句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 孟郊《劝学》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 袁枚《苔》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 李益《江南曲》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 李贺《将进酒》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

出塞的全诗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前出塞九首(选一)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

关于投笔意象的诗句
2.含有投笔的古诗句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祖咏《望蓟门》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魏征《出关》 垂泪方投笔,伤时即据鞍。 ——杜甫《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王粲暂投笔,吕虔初佩刀。——杜牧《送苏协律从事振武》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 怀铅惭后进,投笔...

朱熹劝人珍惜年少时光的诗句
13)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祖咏《望蓟门》 14) 年少抛人容易去。: 晏殊《玉楼春•春恨》 15)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崔颢《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16)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7) 人不负春春自负。: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18) ...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出自:《望蓟门》祖咏〔唐代〕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翻译: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

诗经中关于征战的诗句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李益 【塞下曲】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李益 【暮过回乐烽】 烽火高飞百尺台,黄昏遥自碛西来。 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军乐未回。 武元衡 【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

关于青春逐梦的诗句
3、诗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出自:唐代祖咏的《望蓟门》 释义: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4、诗句: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出自:唐代王维的《归嵩山作》 释义: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5、诗句: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出自:...

最难的古诗(十句以内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2、译文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四、《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