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的文言文仿写
1. 写人的文言文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化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问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使,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帏,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
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也!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未并老人而视芋之者。
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
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
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妻人再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
笑著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为科举考上高的等第,还当到宰相的地位。
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麽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麽香,那麽甜呢!」於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人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麽从前吃的芋头就那麽香,那麽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麽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麽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於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
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他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
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
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
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
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於芋头了。
这麽说来,世人由於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那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话。
2. 求1篇写人的文言文,要自己写的啊
我(文言文版自传)
余生于安乐,弱冠入学,懵懵间已然及冠之年,学而高不成,低未就。而为府政所不弃,为之先生。苟安于教为一年有余,而教之不善,生性平淡,奈无响应之举,何其衰也,实为吾之不幸。
夫生性豁达,然粗心不在话下,平生无甚特性。思公门之行,奈何学识浅陋,阻于试场。尝入商海为之奋斗,奈何无可用之资,无拼搏之计。遂安于平淡,不思进取。
霍然间,人生已虚度24载春秋,苦无惊人之举,与人不奇。自思仰愧于天,俯无颜以对地,呜呼!曰之天理,然天道不耻,吾将穷毕生之力,与天争艳。《书》曰:“天道酬勤”,余必将有所为欤。
3. 【写一篇文言文自传、、、老师要求我们仿写一篇文言文自传200字左
志友不知何许人也,癫狂无度,昂昂自若.现年十三岁,居于益阳.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寝.性嗜玩,忙碌而不能常得.志友知其如此,或置作业于不顾,期在必累,既累而退,曾不磨磨蹭蹭依依不舍.环视闺房,破乱不堪,或忙于收拾,焕然一新;或两眼一闭,懒于动弹.怡然自乐,晏如也. 入校常跑上跑下,难得一闲,经纶事务,有时极累.学业繁重,作业堆叠,摇摇欲坠.或胆小如鼠,便失机遇.忙至几欲崩溃时趴桌小睡,且欲与清闲者等不可得,安求其能事事如意也?但求学业有成,锻炼自身,混于人才济济之社会,期在混出模样,不至于面目全非.常著文章自娱,以示己志.目标较为明确,奋发进取.欲与世俗格格不入,难以实现.闲时常听音乐,以此放松心情.恩情记于心,仇恨清于心,最骄傲之本为人品.忘怀得失,逍逍遥遥,以此自终.。
4. 求3篇写人古文(课外的)
三篇太多,两篇好了
1.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翻译:
高祖是沛郡丰邑县中阳里人,姓刘,字季。他的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ǎo,袄)。高祖未出生之前,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见到有蛟龙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
高祖这个人,高鼻子,一副龙的容貌,一脸漂亮的胡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到了成年以后,他试着去做官,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对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捉弄的。他喜欢喝酒,好女色。常常到王媪、武负那里去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负、王媪看到他身上常有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高祖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2.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翻译: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pí)、貅(xiū)、貙(chū)、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5. 写人的文言文有哪些
【原文】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①。
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自念吾禁军②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张鹏 10-21 19:38:49唯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③胀懑无所不至。
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
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
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
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
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
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也。张鹏 10-21 19:39:17【注释】①神勇:禁军神武营,平时戍守京师,有边警时戍边。
②禁军:北宋正规军。原指皇帝亲兵。
北宋削藩,收境内甲兵,集中京师,名为禁军。③利:同“痢”,泄泻。
张鹏 10-21 19:39:28【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2)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 )(3)然遇猛兽者数矣() (4)逡巡弭耳而去(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获如志 如:随顺;实现。
B.凡猛兽类能识人气 类:大抵;大都。C.德自分死矣 分:意料;料想。
D.张公安道适知秦州 适:往;到。张鹏 10-21 19:39:403.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德以不顾死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①试之前后如一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①人望而知之 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D.①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张鹏 10-21 19:40:004.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及表达手法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详略分明,对传住孟德逃亡的原因,仅用“幼好山林”,“不获如志”一笔带过,而对于其逃亡后出入山林,与虎狼毒蛇为伍,九死一生的非人生活及其心理,则作了详尽的实录。B.文章着力描写孟德在深山的苦况,却也不愿为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兵役之害有甚于虎狼毒蛇;作者对兵役制的不满,对孟德悲惨遭遇的同情,尽在不言中。
张鹏 10-21 19:40:11C.作者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这种“道”是指在人不知畏惧时自有一种无形的强大气势,形成一股令猛虎也不敢伤害的力量。
D.作者借孟德的必死之心和无所顾忌而发挥议论,他称孟德为“有道者”,这既是对他以无畏精神战胜千难万险的赞许,也是作者对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的推崇,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张鹏 10-21 19:40:22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译文: (2)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译文:张鹏 10-21 19:40:33【参考答案与简析】1.(1)交换;换取(2)忧虑(3)屡次;多次(4)犹豫不决2.D(应释为“正好;恰好”。)
3.A(A.①②都作连词,意为“因为”;B.①代词,“它”,指“老虎”;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①顺接连词,可不译;②并列连词,相当于“而且”;D.①连词,“于是、就”;②副词,“才”。)张鹏 10-21 19:40:424.C(孟德的“道”指的是“中无所顾”,具有“浩然之气”。)
注:这一点牵涉到苏辙的思想与文风的问题。他主张“养气”,为人为文皆如此,5.(1)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 。
(2)即使列于天地之间也是可以的,那些猛兽又哪里值得一提呢! 张鹏 10-21 20:07:39翻译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 兵。年 少时喜好山林生活,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
宋仁宗嘉佑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
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
只管张鹏 10-21 20:07:58向山的深处去。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
一天病十余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
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
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
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张鹏 10-21 20:08:08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地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
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
你是否需要了解?
写人写景摘抄美析仿写
●原句: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中访友》仿写:走进这片向日葵花地,蜻蜓呼唤我的名字,蝴蝶带我一起翩翩起舞.每一棵向日葵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
写人的句子加仿写
写人的句子加仿写如下:1、原句:她的头发柔软如丝,轻轻飘动在温暖的阳光下。仿写:他的眼神深邃如海,静静凝视在清晨的朝霞中。2、原句: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整个房间。仿写:她的歌声像夏天的微风,清凉了所有人的心。3、原句:她走起路来轻盈如风,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云端。仿写:他做起...
五柳先生传仿写作文
文言文自传作者:黄子乐 体裁:写人作文 吾生于九六年六月,姓黄名子乐,未有字,人送外号曰可乐,心中好不欢喜.乃广东珠海人氏.性格开朗,好与人交谈,活泼好动.吾不汲汲于富贵,只因时时盼横财之至!噫!朽木不可雕也.自幼爱好读书,因而倍受赞誉.读书时不求甚解,却善记内容,遂精通课外之史焉,亦自称之“天才”.嘻...
仿陈涉世家作文记叙文或写人的(不是翻译)不用太多,400,500字左右,或...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每每吟诵这句诗,便觉得一股血腥风之豪气席卷过五千年青史的长卷。“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而在风雨飘摇的秦末,燃起乱世的战火中,毋庸置疑那第一只手,是属于陈胜的。曾从一本书上看到:“人的资质不同,又能差出多少?
描写人物的外貌的句子(一定要是名著中的,两处。仿写一处。)
王熙凤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
写人的作文500字(仿写《刷子李》)
写作思路:通过人物的外貌特征和行为特征对特定的人物进行详细的描写,通过优美的语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等信息。正文:“糖葫芦”大妈 "糖葫芦来啦,糖葫芦啊,无籽无色素,一口——酥——”这声音悠长响亮,就像一支地方小曲儿。她是一位个年近60旬的老妇人,中等个头,上身穿着棕色外套,下身穿着黑色裤子...
仿写少年闰土写人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下面是一望无际的茂密的山林,一个八九岁的少年正在林子里捉蚂蚱。只见他弯着腰.对准一只大蚂蚱,手掌呈C形,猛地向蚂蚱捂去,那蚂蚱却后腿一蹬,连蹦带飞地逃走了。这少年便是我的表弟―我舅舅家的孩子成虎。一张标准的“国”字脸上镶嵌着一对机灵顽皮的大眼睛,高高...
写人 仿写句子 他是松他是菊
他是竹他是梅。
六年级上册的第五课的第四段仿写詹天佑写人的作文200个字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
仿写描写人物外貌的片段
他年仅七岁,身形瘦削,但眼神中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活力。一头短发干净利落,面容俊秀,尤其是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一切。高挺的鼻梁,为他的面容增添了几分生动,让人不禁赞叹他的五官之精致。父亲则是远洋船上的大副,身姿挺拔,微黄的卷发自然垂落。他的面容方正,透出书卷气,智慧之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