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的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分由哪几个主要故事情节组成

作者&投稿:玉叙 2025-05-14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详细的版本:梁山伯自幼与寡母相依为命,读书勤奋,且生性乐善助人,赴杭城尼山书院求学。而祝公达则独霸一方,其女祝英台不仅聪颖敏慧,好学不倦。山伯与乔装的英台在城内遇上,惺惺相惜义结金兰,来到书院后,曾救他们的侠士路秉章亦前来求学,三人结为知己。英台屡次险被山伯发现其为女儿身,巧施妙计脱离。为掩人耳目,英台只好接受书院夫子程雍之女儿丁香的爱意。未料,山伯再次撞破英台扮回女装之身,山伯又被妙计所骗,但对英台的美貌留下深刻印象。
  程雍向英台提亲被拒,丁香落落寡欢,执意寻死,英台有告知直相,丁香一时无法接受,但在情绪平复后,二人化为姊妹之情。祝威酒醉后无意向宜兴府太守马俊升之子马文才道出其妹英台秀丽脱俗,女扮男装到书院读书之事,使文才对英台起了好奇之心。
  文才转来尼山书院读书,乍见英台虽女扮男装,却是俊秀脱俗,屡藉机亲近,一次,更于英台沐浴时,趁机潜入,迫英台就范,英台却言文才若要强占己身,但此心仍属山伯,文才暂且放过英台。文才表面装作友善,为英台保守秘密,内里妒火中烧,多次伺机陷害山伯。山伯中计险送命,与英台反而因患难而加深情谊。秋围试举揭榜,山伯高中魁首。英台、山伯均得回乡,英台暗示要山伯尽快来祝家提亲,迎娶九妹,山伯似懂非懂,直至师母言明英台身份,山伯才恍然大悟,待发派官职后,立往祝府提亲。
  山伯偕母喜孜孜地来祝府提亲,未料却惊见公远夫妻竟是杀害山伯生父的仇人,梁母拉了山伯立刻离开祝家,梁母深怕二十多年的冤怨再起,遗害山伯前程,不愿说明。公远力阻英台与山伯见面,积极推动与马家亲事,并深锁英台于闺房内。
  梁母见山伯非英台不娶,遂道出其身世,出伯原是姓赵,其父赵庆平为马俊升、祝公远联手杀害,山伯惊闻,决心重审二十多年前的杀父血案。英台获悉山伯义断情绝之意伤恸不已,悬梁自尽,幸及时获救。山伯夹在爱与恨之间,亦感矛盾痛苦。山伯知杀父之仇全是马家一手策划,欲法办马俊升,未料文才棋高一着,先一步扣山伯以贪污罪嫌。英台求救山伯,被迫答应文才。为除后患,文才暗中用杀手取山伯性命,梁母为保山伯而身受重伤,山伯亦奋不顾身保护母亲,其孝心感动杀手,因而放梁家一条生路。山伯巧遇英台,英台执意将梁母带回祝家疗伤。不料,被公远发现,文才欲亲自解决二人,幸梁家得以逃离。
   英台在成亲前夕,竟与梁家一同患难,深感一切皆为天意。山伯与英台得到梁母与祝母的认同,躲在荒废的尼山书院。山伯与英台在书院内举行简单的婚礼,后得知丁香被赵中书所害而沦落风尘,决定设法赎出丁香。英台乔装回祝家拿钱,与祝母不胜感慨。英台回祝家之事被文才知道,并跟踪至尼山书院,幸山伯英台顺利逃脱,但文才继续穷追不舍。
  文才带兵追捕,危急关头,已成为征西大将军的路秉章出现解救了他们,并将文才定罪,押解进京。赵中书假传圣旨,救下文才。文才立即带人赶往尼山书院,把山伯打成重伤,弃置荒野,后被丁香救回梁家。文才掳回英台将其玷污,发现英台非完璧之身,盛怒之下将其痛打,并丢在祝家门口。英台遭此巨变,神智错乱,六亲不认,只对山伯有好感。一日,山伯为英台试穿梁母所做的新衣,触动了英台的记忆,神智恢复。两家一笑泯恩仇,山伯择日前来迎娶。
  祝威出差回到江南,认为文才能助他青云直上,要英台嫁入马家,遂向文才告密英台神智恢复。祝父母被文才抓走,而山伯英台等则逃离,丁香自愿前去与文才交涉,谎称山伯与梁母丢下英台径自逃命,英台心死,愿意嫁与文才为妻,救回祝父母。岂料文才发现新娘乃是丁香假扮,拦下了正欲逃走的山伯、英台等人。文才抓住英台,将山伯毒打至死。英台与山伯是否从此阴阳相隔,难难两人最终只能含冤化蝶。

十八相送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中的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经典爱情早已深深的进入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他们用生命来歌颂爱情。如今,我们只能用那悠悠的歌声纪念纪念他们,纪念他们那永远不朽的爱情。悠悠清唱“十八相送”。《十八相送》节选自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该部分是该剧中的经典唱段。“十八相送”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一个美丽场景。按照传说,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的家,正好十八里路,到和孝镇梁岗梁山伯的家,也大约是18里。祝英台家在书院东北,梁山伯家在书院西北,而两家到书院的路都必须经过曹桥,曹桥到书院为8里。祝英台和梁山伯的家距红罗山书院十八里,因此才有“十八相送”的情节;两人到书院去都要途经曹桥,因此才有“草桥结拜”的情节;英台被逼下嫁马文才,前往马庄又必经梁山伯坟墓,因此才能有"哭坟化蝶"事件。在汝南,梁祝故事中人物、地点的设置如此巧合,恐非偶然。梁祝这个神奇的故事、迷人的传说大概源出于这小小的事实:一个女子乔装为男,到学堂读书,后来爱上了一个男同学,却不肯说出自己是女的。父母不知道,将她另许了人家。男同学知道她是个女的,想订婚,已经迟到了。结果,两人都郁郁而死……“十八相送”只能是戏文与附会,但没有戏文与附会的梁祝,谁会爱呢?

“十八相送”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一个美丽场景。按照传说,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的家,正好十八里路,到和孝镇梁岗梁山伯的家,也大约是18里。祝英台家在书院东北,梁山伯家在书院西北,而两家到书院的路都必须经过曹桥,曹桥到书院为8里。
祝英台和梁山伯的家距红罗山书院十八里,因此才有“十八相送”的情节;两人到书院去都要途经曹桥,因此才有“曹桥结拜”的情节;英台被逼下嫁马文才,前往马庄又必经梁山伯坟墓,因此才能有"哭坟化蝶"事件。在汝南,梁祝故事中人物、地点的设置如此巧合,恐非偶然。
梁祝这个神奇的故事、迷人的传说大概源出于这小小的事实:一个女子乔装为男,到学堂读书,后来爱上了一个男同学,却不肯说出自己是女的。父母不知道,将她另许了人家。男同学知道她是个女的,想订婚,已经迟到了。结果,两人都郁郁而死……“十八相送”只能是戏文与附会,但没有戏文与附会的梁祝,谁会爱呢?

到这看吧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A%AE%B0%CB%CF%E0%CB%CD&fr=ala0
(视频)
“十八相送”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一个美丽场景。按照传说,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的家,正好十八里路,到和孝镇梁岗梁山伯的家,也大约是18里。祝英台家在书院东北,梁山伯家在书院西北,而两家到书院的路都必须经过曹桥,曹桥到书院为8里。
祝英台和梁山伯的家距红罗山书院十八里,因此才有“十八相送”的情节;两人到书院去都要途经曹桥,因此才有“曹桥结拜”的情节;英台被逼下嫁马文才,前往马庄又必经梁山伯坟墓,因此才能有"哭坟化蝶"事件。在汝南,梁祝故事中人物、地点的设置如此巧合,恐非偶然。
梁祝这个神奇的故事、迷人的传说大概源出于这小小的事实:一个女子乔装为男,到学堂读书,后来爱上了一个男同学,却不肯说出自己是女的。父母不知道,将她另许了人家。男同学知道她是个女的,想订婚,已经迟到了。结果,两人都郁郁而死……“十八相送”只能是戏文与附会,但没有戏文与附会的梁祝,谁会爱呢? 参考资料:转引自仲富兰《中华风物探源》
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家,正好十八里路,到梁山伯家,也大约是十八里。因此才有“十八相送”的情节。 这十八里路上,满是浪漫和美好。对于梁祝来说,这十八里路显得太短太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八相送」故事中的隐喻可用三个过程来呈现心理空间的融合现象,即组合(composition)、完成(completion)、及执行(elaboration)三个过程(Fauconnier and Turner 2002:48-49)。在「组合」的过程中,由于祝英台是女扮男装,梁山伯相信心理空间中(belief space)对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预设为「男-男」,这个预设随着言谈的进行向下扩展,因此对于祝英台种种关于男女的比喻(例如兄弟与妻子, 公鹅与母鹅,牛郎与织女,金童与玉女),皆无法在心理空间融合的「完成」阶段形成祝英台所希望的比喻投射,仅能取其字面上的意义,例如对于「公鹅与母鹅」的比喻,梁山伯以「未曾看见鹅开口,那有母鹅叫公鹅」来回应。当祝英台提到家中有九妹想介绍给梁山伯时, 梁山伯的预设空间中的梁祝,变成了梁山伯和九妹,形成「男—女」的关系,梁山伯的心理空间融合,在此时进行第三个过程「执行」。他的新预设向上漂流,对于言谈中所提过的字面意义,于此时重新诠释为比喻意义,因此以「无怪出言多比喻,原来一味想联婚」来回答,刚刚的不可能,太荒唐,现在都有了意义。最后在师母说出祝英台女扮男装的实情后,梁山伯预设中的九妹换成了祝英台,心理空间的融合重新执行,新预设再度向上漂流,对于言谈中所形成的比喻意义,亦于此时重新诠释为另一个比喻意义,这部分可以在回十八「访英台」中得到印证。透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电影何以如此脍炙人口,令观众百看不厌,其巧妙地运用隐喻的各种技巧,是其吸引人心的重大助力。透过心理空间理论的探讨,更可印证隐喻是一种语意融合的现象,此融合的过程可以随着言谈的进行与新的讯息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意义。

《一袋干粮》


你是否需要了解?

梁山伯和祝英台主要内容30字是什么?
梁山伯和祝英台主要内容:梁、祝两人同在书院读书三年,祝喜梁,回家路上梁十八相送,祝托词说为妹做媒要梁求婚,祝父嫌贫将祝嫁马家。梁病亡,祝祭赴死,双双化蝶。梁山伯,不懂世故,敦厚多情,书生气较浓的人物,但是他的性格表现出来是敦厚而稍嫌拘泥,深情而显得软弱。祝英台:英台是一个...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

十八相送是哪部戏曲中的片段
《十八相送》作为越剧《梁祝》中的经典唱段,旋律优美动听,戏词也十分精彩。它不仅展现了祝英台聪明才智和深厚情感,也凸显了梁山伯的憨厚和真诚。这段情节在戏曲界广为流传,深受观众喜爱,成为了越剧乃至中国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同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被誉为中国四大传说之一,其浪漫而...

“十八相送”是哪部戏曲中的片段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此外,"十八相送"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段爱情故事,更是一种对人生离别和重逢的深刻思考。这个片段通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离别与重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感情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山伯永恋祝英台。”,一曲凄美悱恻的《梁祝》,传颂一段感人至深的千古爱情传奇。那你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吗?且为你娓娓道来。浙江上虞一祝姓员外家,有一美丽聪慧的女儿英台。她自幼喜读诗书,听闻杭城大儒周士章办书院招收学生,遂向父请求...

《十八相送》大概内容
越剧的十八相送挺有名的。就是梁祝同窗三载,祝英台要回家去了,梁山伯为她送行。这十八里路上,满是浪漫和美好。路上祝英台百般暗示梁山伯自己是女子并表达自己的倾慕。而梁山伯一直以为祝是男子,因此认为祝英台种种关于男女的比喻(例如兄弟与妻子, 公鹅与母鹅,牛郎与织女,金童与玉女)很是...

梁山泊与祝英台
在书院内,祝英台与梁山伯交上朋友,相知相爱。及后祝英台父亲来信催她回家,同时梁山伯发现祝英台乃为女子,决定相约提亲相会。不过,祝英台父亲嫌弃梁山伯出身寒微,决定拆散鸳鸯。最后,梁山伯与祝英台殉情化蝶双飞。 故事大要 中国古代东晋,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发生在什么朝代?
故事梗概为:东晋时期,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途中与梁山伯结为兄弟并同窗三年。祝英台归家时,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十八相送后,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前往祝家求婚。不料,祝父已将女许婚于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在楼台相会后,梁山伯抱病归家,不久病亡。祝英台新婚之际...

梁祝的故事要完整
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梁祝故事:男同志的情感哀歌 梁祝故事的前因后果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足可...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缩写
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