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的生物科技活动小组为了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设计了“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分布情况”的探究活 谁知道这道生物题的答案??? 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洗手...

作者&投稿:臾袁 2025-05-16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洗手前后手上细菌数量变化的情况,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取三个装有等量牛肉

(1)、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我们要探究的是洗手前后手上细菌数量变化的情况,在上述实验中,只有②和③是以洗手前接种还是洗手后接种这一条件为变量的,其他条件都一样,可以作为一组对照试验,其变量是细菌数量.(2)、①号放在冰箱中,温度太低,②号放置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②号培养皿中出现的细菌菌落明显多于①号培养皿,说明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是温度.(3)、酵母菌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血浆细胞中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坚持饭前洗手,属于传染病措施的切断传播途径.故答案为:(1)②细菌数量 (2)温度 (3)细胞核 (4)切断传播途径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提出问题: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吗?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2)根据题意应设计对照实验,所以配制两套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3)根据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②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③恒温培养;④观察.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相当于接种,在涂抹的培养基上,会长出菌落.(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洗手前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多,洗手后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少.说明:洗手会减少手指沾染的细菌和真菌数目.要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卫生习惯故答案为:

(1)为了“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分布情况”,因此提出的问题是:洗手前与洗手后手上的细菌一样多吗?
(2)作出假设: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比洗手后的多.
(3)制定和实施计划
①将9个灭菌、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平均分成三组,每组的培养皿底部贴上相应的标签:洗手前、洗手后、空白对照.
②打开培养皿,三位同学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前”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③三位同学用肥皂将手洗干净,然后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后”的标签儿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④“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
⑤把三种培养你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
⑥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为了减少误差,要计算平均值.
(4)预测实验结果:洗手前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多,洗手后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少、空白对照组没有菌落.
(5)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物、植物遗体分解成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6)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有的对人类有害,但有的对人类是有益的.如人们往往在制作馒头或面包时,加入 酵母菌;利用有些真菌如青霉菌产生的抗生素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治疗相应的疾病.
故答案为:
(1)洗手前与洗手后手上的细菌一样多吗;
(3)④不做处理;⑥平均值;
(4)洗手前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多,洗手后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少、空白对照组没有菌落;
(5)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6)酵母;抗生素.


你是否需要了解?

某中学的生物科技活动小组为了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设计了“比较洗手前...
一天后观察.⑥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为了减少误差,要计算平均值.(4)预测实验结果:洗手前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多,洗手后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少、空白对照组没有菌落.(5)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
(1)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应加入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2)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1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3)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
与1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2)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这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3)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4)比较1号和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利于淀粉的消化.(5)实验过程中,...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浴时间不够长,试管保温时间不够,淀粉没有被完全消化;搅拌不充分,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也可能导致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唾液的量太少也可能导致淀粉的消化不充分.故答案为:(1)唾液的有无(唾液;

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
而①、③有两个变量(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充分搅拌与不搅拌)不是对照实验.因此以上②③④三种处理中,第③种处理不当,把“不搅拌”变成充分搅拌;这样就形成了以馒头块与馒头碎屑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可以探究牙齿的咀嚼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故答案为:(1)相同 (2)①、④(3...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
(1)若模拟研究正常摄食情况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选择表中的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2)、(3)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1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中加入的...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1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因此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因此口腔对淀粉的消化既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又与唾液的分泌有关.(4)没有必要设置4号试管,因为1号试管与2号试管,变量是唾液,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和3号试管,变量是...

42.(2008•江苏盐城中考)(6分)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
1. 清水, 阴性实验或空白试验 2. 唾液淀粉酶 3. 咀嚼 4. 物理消化, 化学消化 (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
(1)因为这个实验方案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2)由于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以此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不可以用...

某生物科技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调查,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协助解...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初级、次级消费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禁捕或适当放养次级消费者,以生物防治的方法消灭害虫;或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害虫等初级消费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