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学上讲,用方言(如广东话)念佛可不可以,会不会有什么不好? 学佛与佛学,佛教有什么区别?
盖此念佛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一人不堪念佛。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普劝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华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年龄大的老人,十之八九身体都不好,因为身体的各个器官工作了几十年,都已老化,逐渐衰退,任何方法都不会使身体器官再恢复到年青时候那样,对症吃药只是维持现状,或是将病情发展缓慢些。最有效的方法是心情放宽些,每天不为儿女事燥心,每天开开心心地过,适当的体育锻炼。至于念佛,也没有什么坏处,至少可以使自己静下心来。心无杂念,对身体有好处,但念佛不等于药,有病还得坚持服药。念了佛就能往西方?可是西欧国家的人并不念佛呀!他们信服天主或是耶稣等教。
南无阿弥陀佛!楼主您好!如果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用方言念佛没有任何不好!与普通话念佛一样。而且外语念佛也一样!阿弥陀佛又叫无碍光如来!就是阿弥陀佛救度我们没有障碍,而我们念佛也没有障碍!如果用方言念佛有不妥之处,那不会普通话的人就不能念佛了,那就是念佛有障碍了!这个与佛法不符!人人都可以念佛,不分方言,外语还是普通话都可以念佛,只要是老实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放下心里包袱,放心大胆地念佛好了!阿弥陀佛怎麼念
前清慈云灌顶法师在《观经直指》中说,业障深重的人,所有一切忏悔法都忏不掉的业障,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彻底忏除,那就是「念佛」。念佛功德确实不可思议!
有人问,到底是念「阿(音窝)弥陀佛」,还是「阿(音阿)弥陀佛」?「阿(音阿)弥陀佛」是梵音。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中国幅员广大,方言很多,念「阿(音窝)弥陀佛」的人,坐著往生、站著往生的人很多。所以,我们不必执著音,要著重清净心。音念得再对,不一定能往生,因为往生的条件是「心净则土净」。《阿弥陀经》讲往生的条件是「深信、切愿、持名」,持名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所以,念「阿」可以往生,念「阿(音窝)」也可以往生。倓虚老法师是营口人,他念「阿(音窝)弥(音逆)陀佛」,他坐著往生。这就是说明心真诚,心真有佛。
「念」字上面是「今」,底下是「心」,意思是我现在心里有佛。念念有佛相还不行,只是种善根而已;要念念有佛心,我心跟佛心一样。佛心是什麼?平等心。所以,我们的心清净平等,这是念佛,念佛心。
「愿」,念佛愿,把阿弥陀佛的本愿变成自己的本愿。我的心、愿、解与阿弥陀佛的心、愿、解相同,就与阿弥陀佛建立共识。也就是要把弥陀三经所说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我们的「心、愿、解、行」依照三经所说的修正过来,一切业障就彻底忏除了。
我们平常念佛号,「心、愿、解、行」都在其中,「信、愿、行」三资粮也在一句佛号之中。不仅如此,「三学、六度、十大愿王」都在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所含藏的意思无量无边,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因此,念有会念,有不会念,不会念的是嘴皮上念,不相应;会念的,「心、愿、解、行」统统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是真正忏除业障,这是真实修行。
(节录自《普贤行愿品辑要疏菁华》4-9-03【忏除业障】)
惠能圣人说过:人分南北,佛即无分南北。即使是广东人,也能有彻悟真理的能力,语言不是信仰上的障碍。我们穆斯林,无论来自哪个国家,都用阿拉伯语做礼拜,其发音未必标准,但真主只说:要用阿拉伯人的方式来做礼拜,念礼拜词,故汉语,以及其他方言完全可以纳入广义的阿拉伯语之中。希望您在念颂佛经的同时,关注一下伊斯兰的教义,你会发现,凡是您认为佛教中是正确的,就是伊斯兰教所弘扬的,凡是您对佛教有所怀疑的地方,都能用伊斯兰来很好地解释。所以,惠能确实是伊斯兰的圣人,是中国穆斯林的骄傲。
可以,没有不好。只需要纯直一心就可以了。
用心念就好!
阿弥陀佛
你是否需要了解?
古人说话是像我们一样还是文言文的形式?
口语的变化最大的是语音,我们现在即使能够回到孔子的时代,但孔子和他的弟子讲学时说的话我们肯定一句话也听不懂,因为上古汉语的语音和现在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到唐宋时口语发音和现在的广东话和福建话就很相似了,所以日语发音和广东话总有点契合(当然,日语也在发展) 在词汇上有词义的变化和新词的产生 例如停车坐...
行是什么字?
注: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的新规范,道行的“行”应念“heng”,为轻声,释义不变。(而在第六版之前书中则念“héng” )通道。《管子·问》:“...如:行当(正应);行说(方言。刚说)。3.即将… [soon]行略定秦地。——《史记·项羽本纪》行与卿等诀别。——《新编五代史平话》行hàng〈形〉1....
求僧人的日常生活用语,比如要饭叫“化斋”等等。
大凡学习各种语言、知识、学术、技术等不同领域的学问,都有他专有的名词或术语。宗教也不例外,尤其是佛教,经典浩瀚,佛学名相繁琐,佛门用语特殊,使得许多有心涉猎佛教的人士视入佛门为畏途,即使是一般信徒,也多不知其义,因而阻碍佛教的发展。为了让有心亲炙佛法者易于扎稳基础,建立信心,因此,本篇特别将佛门一般用语...
古人如何计时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_。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
文言文描写佛
14. 方言。聪明。如:他真神,一看就会了。 15. 中医指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理和精神状态。 例:《素问•汤液醪醴论》:「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现在您是可以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恐怕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学到一些糟粕罢了。 寓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酒糟”比喻佛学的糟粕或从佛学中窃...
佛教弟子不可杀生,那么“生”的正确定义何谓?
又如:生恐(方言。很怕;很担心);生疼(很疼,特别疼)生搬硬套shēngbān-yìngtào[copy mechanically in disregard of specific conditions] 比喻不顾实际情况,硬搬别人的经验教条主义者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方针政策,只是生搬硬套现成的公式来处理问题生变shēngbiàn[trouble arises (mutiny, etc.)]产生变故因故生...
如何做到说话有分寸?
如果他不喜欢吃肉,你就不要一直强调吃肉的必要;他对中医不信任,你就不要一直推崇中医的好;他觉得要自己可以适当休息,你就不要一直在后面催着说年轻人要努力;自己觉得很幸福,就不要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评判。很对人都会以“我是为你好,所以才把我认为好的东西分享给你”这样的观点来对待别人,但...
禅宗公案的公案的意义
因之禅的讲说,除提唱外没有真的讲说。假使问∶体验什么?提唱什么?那就是古人提示的公案。公案的提唱及体验,便是佛心的提唱、佛心的体验。叫做‘拈弄’或‘评唱’的,都是公案;此外,什么也不存在。试阅古今先德的‘上堂’或‘小参’所垂示的话头,无非是公案;公案外更没有什么说示或评唱的。特别地在...
‘阿弥陀佛’“阿”读a还是e呢?
依据《无量寿经》所载,阿弥陀佛在成道以前,原是一位国王,由于受到世自在佛的启示,乃发起求无上道的愿心而出家。在修行期间,曾发出四十八大愿,誓愿建立一个庄严的极乐世界,以救渡一切念佛名号的众生。其中有三个大愿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
古代人是如何计时的
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