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性质,属性,特必,如何理正确的理解它们
如何正确理解党的性质这个根本问题。党的性质是指一个政党本身所具有的质的规定。任何政党都有其一定的阶级基础并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代表这个阶级的利益,反映这个阶级的世界观,为这个阶级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性质是党的阶级属性、它的世界观和它代表的阶级利益的统一。
党的性质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在党纲党章中,在党的建设实践中,都是头等重要的问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党的本质和生命。它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的确定和贯彻,关系到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和实现,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的确定、领导作用的发挥。也关系到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其实质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我们党从1921年诞生起,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来建立的完全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党的十二大以来的党章对党的性质作了全面、准确的表述。党章在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这种性质,对于坚持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对于共产党员在新时期加强党性锻炼,更好地在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六大修改后的党章,将党的性质进一步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样表述党的性质,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有利于拓展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全党同志更加深刻地认识和落实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是基于这些,正是为了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党章和党的发展更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对党的性质的重新明确,把党定位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样既符合现实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大大的拓宽了党所体现和代表的阶级基础。即所有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都是我们党所代表和体现的基础,开拓性的全面、客观的对党的性质做了明确。更加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团结和动员全民族的一切集体的因素,共同为我们的事业而奋斗。作为执政党来说,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统筹、协调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各方面的利益,整合起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性质,是指党的根本属性,是一个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为,党的性质当中,最根本的是政党的阶级性。因为,政党本身就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的政治代表。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这就是它的阶级属性。但是,共产党又不是工人阶级中的普通部分,而是这个阶级中的最先进的部分。而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就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最本质的属性。党的性质如果发生变化,一个政党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党章中关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表述,是不会改变的。但在党的性质的表述中,也包括着对党的代表性和地位作用的认定。这些内容恰恰是可以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而不断深化的。比如,关于党的代表性,十六大将它修改为“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关于党的地位作用,新党章规定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些规定非但没有改变党的性质,反而正是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应该发挥的作用。因为,党在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同时,应该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党的阶级性、先进性不变的前提下,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性质上的与时俱进.
本质 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质。
性质 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表示事物的里表及其相互关系、反映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水平和深度的一对哲学范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对立统一,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是科学的基本任务。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 , 是由事物本 身所具有的 特殊矛盾构成的。就物质运动的形态看,吸收和排斥的矛盾构成力学运动的本质;化合和分解的矛盾构成化学运动的本质;同化和异化的矛盾构成生命运动的本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运动的本质;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构成认识运动的本质。本质和必然性、规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组成事物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构是事物本质存在的客观基础,一事物和他事物的本质区别是由事物的各个特殊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结构决定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由于事物本质自身中的矛盾,本质有时以假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假象是事物本质的反面现象。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本质和现象相互区别,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和矛盾。本质是事物的根本特征,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或共同的东西;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是局部的、个别的。因此,本质比现象深刻、单纯,现象则比本质丰富 、 生动 。 不同的现象可以具有共同的本质,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千差万别的现象。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事物的现象是易于变化的。客观事物在其过程结束之前本质是相对不变的,但它表现出来的现象随着过程的展开不断地改变着具体形态。从人的认识方面看,事物的现象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由于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只有借助于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本质和现象又是统一的 。 本质和现 象互为事物的里表,它们是互相依存的。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的根据,总要表现为一定的现象;现象是由本质产生的,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它的存在和变化归根结底是从属于本质的。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现象,任何本质都是现象的本质。世界上既没有离开现象单独存在的本质,也没有脱离本质的纯粹的现象。
是的,初学者很容易在“正式”学哲学后产生很多茫然的问题。
不错,选取的哲学角度不同,标准就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所以通常哲学有一些是被规定了的,只能选取通用的角度否则就被人是为异类和神经病。像本质、性质、属性(我还不知道什么是特必,建议初学者不要涉及太过深奥的哲学专属名词否则会产生很多问题)就是通用的标准。没人还能在这上面咬文嚼字,因为这些名词就像数学、物理的原理和规则,就像一加一等于二,是错是对看自己理解。哲学的这些名词也是这样。所以,通常来讲,一加一等于二,那么本质,性质也是只有唯一的答案。
还有这些名词的对象也比较重要,可能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算了,看下面
好了,在最上面这种基础上,我就能开始回答你的问题了。
本质,我们可以说它是定义,比如什么是一支笔?你给一支笔下个定义,这就是笔的本质。
但我说过对象很重要,其实是有主观和客观的差别。比如我说幸福的本质是什么?你能为幸福完整的下个定义吗?不能,因为这是一个主观问题。
性质,其实就是属性,可以理解为特点,比如一辆汽车,我们会分析其安全性,耐用性等等,这就是汽车的性质,也是汽车的属性。当然你可以将汽车推广,从而产生更深奥的性质。
特必我说过了,我现在也不清楚,初学者也不要纠结这些哲学专属名词
描述事物有很多种方法,比如:
可见光是波长介于770~39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其可以被人眼察觉。
这其中“可见光”和“波长介于770~39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指代的是同一种事物,而“电磁波”(一种更广泛的概念,更大的类)是“可见光”(某种相对特殊的事物)的本质。“电磁波”(一类事物)具有属性:波长(描述同一类事物内可以有所差异的部分)。性质是对一类事物共同点的描述,“往往”体现在和其他事物交互的过程中。特性是指比较特殊的性质,当然最为特殊的就是独有的性质。
其他例子: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类,其具有较强的学习(知识的)能力。
铅笔是一种木质的书写工具,要配合纸张使用。
眼见为实。就是这么简单。
无法被感知的事物就无法被描述,无法描述就无法被推理,无法推理就不存在。
(人自身的感知面只是很狭义的5种方法,所谓的感知是指很多方面的,现在人类描述宇宙的最高极限就是 数学 ,几乎没有比数学更接近本质的人类语言了)
你是否需要了解?
《周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但《易经》令人叹服的是以“未济”作为第六十四卦来结尾,在看似平衡的静止之后,体现出世界本质上是运动不息的。如同六十四卦的顺序一样,每卦中六爻的顺序也反映事物在某细节发展阶段的规律,这种规律因该爻所处的卦的主旨、该爻的具体位置(从下至上六个位置中的哪一个),以及该爻的性质(阴还是...
复杂的“杂文”
连珠具有多重文体属性,所以也产生其文体归属的分歧。刘勰《文心雕龙》、章太炎《国故论衡》等将连珠归于“杂文”类,而吴曾祺则将连珠体归入“辞赋类”。以之为辞赋,是着眼于文体的共性;以之为杂文,是着眼于文体的特性。可谓见仁见智。连珠同样具有兼体的性质。它既是“杂文”,又具有辞赋的特征,同时,它也是...
易经是讲什么?
《易经》华夏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尽心上”)“良好的管理和良好的教学,“孟子,明确政治和教育的不同性质和作用的区别说。孟子也说:“..学校,当时一共三代,人是如此明伦伦明上,在深水亲”(“滕文公上”),其中公立学校更具体的目的。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这样一个明确的政治意义,教育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三政治人才孔孟的政治问题是主要胀...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一、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地震是人们感觉和仪器查觉到的地面振动。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地震的内在原因是地壳内部积累的应变能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地球表层的振动。按地震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型。人工地震是由于人为活动引发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
易经讲的主要是什么内容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
《易经》中的易是什么意思
“易”字也有多义:①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②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