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概述:简介

作者&投稿:集婕 2024-07-02
公元10-14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从辽、宋、夏、金政权分而治之到元朝统一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甘肃的历史发展受国家形势的影响,又因地处西北一隅,表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和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1.河西地区政治权力并存。北宋初期的河西地区,各种民族政权分立并存。1.公元840年漠北回纥汗国崩溃后,回纥人分三支向西南迁徙,一支南迁进入河西走廊,属吐蕃,散居于甘、梁、瓜、沙等地,各有君主,各有族帐。这个迁居河西走廊的回纥,后来建立了以甘州为牙帐的政权,历史上称为甘州回纥。甘州回纥一度活跃在河西走廊,成为与党项抗衡的重要力量。宋天圣六年,甘州回纥被党项所灭。2.生活在沙州回鹘政权瓜、沙州的回鹘人,起初被吐蕃奴役,后成为沙州归义叛乱政权的附庸。从公元10世纪初开始,沙洲的回纥势力逐渐壮大,逐渐控制了沙洲。回纥在甘州败亡后,其残余势力向西迁移,一部分转移到瓜、沙洲地区,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回纥在沙洲的势力。宋景佑三年,回纥人攻占沙洲,建立沙洲回纥政权。60年代末,瓜州、沙洲相继被西夏占领,沙洲回纥政权消亡。3.唐玄宗大中二年,曹氏起兵,张翼超在沙洲领导人民起义,推翻了吐蕃统治,并派封瓜、沙洲等11州归唐朝,在沙洲建立起义军。大中五年,唐朝任命张一超为我们的归义军统帅,曹先顺领导北宋的归义军。一百多年来,归义军政权可分为三个时期:张贵义、张承枫溪金山国和曹氏归义军政权。北宋初,甘肃河西的西瓜、沙一带处于曹石桂义军的统治之下。侯亮干化的第四年建安四年,张承是一个棋子,国家的人主要是首席历史学家曹以进。在张承建安四年,执掌瓜沙政权的曹开始了回归义军的曹氏时代,直到三年前游静在沙州被回纥所灭。4.西凉府吐蕃政权大约在五代和后唐时期,西凉府吐蕃已经形成了以六谷吐蕃为核心的集团。许多分散的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形成了六谷吐蕃联盟,在潘罗支达到顶峰,而潘罗支之死成为六谷联盟的转折点的繁荣和衰落。宋大中祥符八年六月,党项首领李德明再次出兵,攻占西凉府,部分吐蕃部投奔河湟,六谷吐蕃联盟灭亡。四大政权的并存,使得北宋前期河西地区的历史复杂多变。第二,活跃区域属于不同时期。在甘肃,有很多政权,如甘州回纥、沙洲回纥、曹氏归义军、凉州吐蕃、西夏、北宋、金朝、南宋、元朝等。他们的活动领域和他们的统治方式和管辖范围都是不同的。1.辽、宋、夏对峙阶段。咸德七年正月初四,周朝禁军总司令赵匡胤在开封东北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北宋初期,甘州回纥、沙洲回纥、凉州吐蕃、刮痧曹氏等民族政权仍以河西地区为活动、生活和繁衍的场所。甘州回鹘以甘州为中心,其活动区域包括整个河西地区
因为凉州的居民主要是吐蕃人,凉州吐蕃联盟的首领大部分是吐蕃人,但前期是吐蕃-汉人联盟,汉人也担任主帅和首领。六谷吐蕃联盟有各级首领,世袭首领和册封首领并存是其政治特征。曹氏归义军与回鹘在赣州、沙州瓜沙地区共存。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曹义进废除了西汉的金山国号,改中原王朝的正朔国号,恢复了归义军的旧称,在中原实行郡县制和乡村制,恢复了方祥国号,设置了与中原相同的文武官员。曹石氏兄弟及后继者基本遵循了曹义金确定的内外政策,保住了土地和环境。夏党项政权兴起后,为了寻找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向西扩张,于是河西地区成为党项与河西其他民族政权争夺的重要地区。经过殊死搏斗,河西地区终于被党项人占领。公元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王国后,河西地区并入西夏版图,成为西夏的疆域。河西成为西夏的右翼,政府和国家行政体系建立。西凉府设在凉州,一真郡设在甘州,范河郡设在肃州,并在河西地区设立军事督察署,行使有效的统治和管辖。北宋建立后,河西走廊以东和以南的地区成为北宋的管辖范围,这是沿着陕西的边界。清四年,陕西沿边境分为四路:庆丰、靖远、欢庆、燕燕。陇东、陇南地区除燕燕路位于今陕西北部外,其余地区均属庆丰、靖远、欢庆、细河路管辖。冯、绍圣年间,扩边疆,治西河地区,设西河道。而遍布秦陇地区的要塞则成为北宋在夏季的屏障和进攻基地。除了汉族之外,还有许多党项和吐蕃家族,其中一些家族在清、唐时期受吐蕃政权控制。在宋夏战争中,西北边境沿线的建制演变,使得甘肃所在的陕西边境在夏季既是行政区又是军区。宋代地方行政体系分为州县两级。国家一级的行政系统包括政府、州、军队和监狱,而县以下的城镇是成立的。在甘肃的行政设置中,不仅有府、州、军、狱,还有县、镇系统。2.宋夏金对峙。宋正和五年正月,洪雁阿骨打称帝,即金太祖,开国名大金,国号收国号,定都宁府。金朝建立后,金天惠三年五月,辽朝灭亡,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陷开封,北宋灭亡。康二年五月一日,北宋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正式即位,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建燕国号为,后迁至林安。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后,全国局势处于宋夏金对峙阶段,河西走廊仍然是西夏的地盘。河西走廊以东的地区,即原北宋隆庆的辖区,成为金朝的疆域。金代疆域的划定,决定了除陇南一小部分地区归南宋管辖外,大部分地区归庆元、临洮道管辖。在此基础上
南宋初,陕西边境地区成为金朝的重点进攻点之一。宋庆丰副总司令吴杰及其弟吴麟率军民与晋军晋军展开激战,先后在龙州打了上上元、饶凤关、仙人关、扶风、凤翔、白桐坊、刘家全、山湾、腊夹城等战役,使陇南成为抗金的重要阵地。此时的甘肃分为三部分,分别属于西夏、金和南宋。3.元朝的统一阶段。南宋第二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建国后中华民国在进行西征的同时,发动了统一全国的战争。宋宝卿三年,西夏被灭;宋端平元年,金灭;宋祥兴二年二月六日,宋军与元军在孤山激战,宋军大败,南宋灭亡。随着蒙古民族的崛起和统一全国,甘肃各种政权分立并存的局面宣告结束,甘肃归元朝中央政府统一管辖。由于历史上行政区划的演变,原属西夏领土的河西地区归甘肃省管辖,原属金朝管辖的河西以东地区归陕西省管辖,陇南少数民族地区归宣威元帅管辖在吐蕃和其他地方的美国办公室,属于宣政院。元朝在甘肃设置的行政机构既与全国一致,又突出了甘肃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元代甘肃有陆、直隶、莒州等14个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甘肃省管辖等。今甘肃有四路:甘州、肃州、沙洲及永昌府、山丹-直隶、西凉州、瓜州。元代甘肃除了上述的鲁、直隶、蜀国行政体制外,还在甘肃所辖的河西地区设立了六个脱陀河孙马驿站,专职巡查出入河西的驿客,充分证明了甘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陕西省东起黄河,西至兰州,北至内蒙古杭锦旗,南靠大巴山。它的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陕西和甘肃、宁夏、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按照元史地理志三,列为4路、5府、27州、12州、88县。今天甘肃省的东部、中部和西南部地区,在元朝时分别隶属于陕西省和宣政院的贺州路和佗司马路管辖。下辖直隶靖州、开城州、庄浪州、常工总部和吐蕃宣传安抚部。三、多民族聚集地甘肃在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很多民族在这里杂居。这一时期,河西走廊有回鹘、党项、吐蕃、汉族等多个民族部落。甘州回鹘以甘州为中心,回鹘部落散居在肃州、凉州、洛川乃至周琴。沙洲回鹘以沙洲为主要活动基地。曹氏归义军政权是由汉族建立的,活跃在刮痧地区。他们与甘州、沙洲的回鹘关系密切。凉州是吐蕃六谷活跃。有折耳族、吐蕃族、六谷族、党尊族、燕藏族、盘陀氏、米诺、巴基、北宁、腊、马甲、周。在甘肃的东部和南部,有许多吐蕃部落散居在秦、魏、荆、元、贺、兰、回、贡、陶、闵、迭部、解州等地。经过隋唐时期的大迁徙,到五代辽宋时期,党项的分布格局已基本形成。指金陵、夏、隋、林、傅、桓、卿、丰州、天德、真武君及其家族户口。党项分布在周桓庆州凉州
四。鲜明的区域经济特色这一时期,甘肃形成的多种政治力量并存的政治格局,使甘肃的经济发展相对独立,呈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甘州回鹘和凉州吐蕃充分利用河西走廊有利的农牧业自然条件,以畜牧业经济为主要经济支柱,同时采用先进的生产工具,使农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西夏占领河西地区后,历代统治者将河西地区作为与宋辽金抗衡的基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开发经营,在畜牧业、农业、冶金铸造、盐业、建筑业、毛纺棉织、商业贸易、交通运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自然等因素的影响,河西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与中原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北宋所辖的陇东、陇西、陇南的经济只是北宋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从宋初到宋末,这里是北宋屯田的重要地区之一。农业、畜牧业、商业、手工业等。取得了一些进展。丰富的水利、森林和矿产资源得到开发利用。金朝占领陇东、陇西地区后,采取了免税赈灾、招兵逃亡、兴修水利、设置集贸市场、开垦农田等多种措施加强对甘肃的管理。南宋陇南一隅,即蜀国的通路,由吴郡、其弟吴麟、其子把持,采取了节约冗费、照顾灾民、兴修水利、屯田、交换车马等多项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加强战备。元朝统治时期,实行重农政策,在甘肃实行迁徙人口、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屯田等措施。当灾害频繁发生时,元政府尽最大努力提供救灾、抚恤和治疗。农业、畜牧业、商业、手工业等。在分属甘肃、陕西两省的不同辖区,宣政院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甘肃吐蕃地区的经济取得了进步。甘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由于多政权分立并存的格局,在各政权的辖区内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甘州回鹘疆域形成了以甘州、凉州为起点的交通网络,包括甘州至天德郡、青海路、凉州至灵州、儋州路。西夏时期,河西走廊仍是传统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以凉州、甘州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将西夏与中原、西域融为一体。兴盛于公元4、5世纪的青海路也在此时再次崛起。在宋代西北边陲,闫妍、桓庆、袁静、秦风、何西五路有两条南北通,均可通往炳灵寺至清塘。元代河西走廊驿站体系完备,长兴驿站路、刘娜路、凉五路并存。河西走廊成为连接中外的重要咽喉通道。五、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宋夏金元时期,甘肃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种政权并存,成为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文化频繁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区。甘肃的民族宗教信仰有其自身的特点。项、吐蕃、回纥、女真、蒙古、汉族等民族以佛教为主,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景教、萨满教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信仰。特别是萨班与八思巴等甘肃高僧、高德的频繁接触,使藏传佛教在甘肃得到了广泛传播。甘肃发展了以传统儒学为内容的学校教育。西夏在河西地区设置州县学校,实行庙制,推广使用
这个地区居住着许多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使得甘肃文化内涵深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在宋金元时期的甘肃,由于各种政治力量分立并存的政治结构的特殊性,准确反映各种政治力量在国家局势中的作用和影响成为撰写本书的重要思路。为了客观、真实、准确、科学地反映这一时期甘肃的历史发展特点和民族文化风貌,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本卷根据甘肃这一局部地区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以民族和地域特色为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全书的体例和结构。在论述多民族政权并存的甘肃历史时,采用由西向东的顺序,突出了甘肃民族政权分立并存的特点。全书共分七章:北宋河西地区的国家政权、西夏对河西地区的统治与管理、北宋对秦陇地区的统治与管理、北宋秦陇地区的经济、晋南宋甘肃秦陇地区、元代甘肃、宋夏金元时期甘肃文化。首先论述了河西地区的国家政权,然后依次论述了西夏、北宋、金、南宋、元以河西地区为疆域的甘肃历史发展进程,最后全面论述了多元多彩的甘肃文化。总之,本卷的写作力求使全书的体例和结构体现整体与局部的有机统一,反映这一时期甘肃历史的风貌和特色。


你是否需要了解?

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概述:简介
答:在宋金元时期的甘肃,由于各种政治力量分立并存的政治结构的特殊性,准确反映各种政治力量在国家局势中的作用和影响成为撰写本书的重要思路。为了客观、真实、准确、科学地反映这一时期甘肃的历史发展特点和民族文化风貌,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本卷根据甘肃这一局部地区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以民族和地域特色为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了...

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概述:简介
答:在宋金元时期的甘肃,由于各种政治力量分立并存的政治结构的特殊性,准确反映各种政治力量在国家局势中的作用和影响成为撰写本书的重要思路。为了客观、真实、准确、科学地反映这一时期甘肃的历史发展特点和民族文化风貌,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本卷根据甘肃这一局部地区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以民族和地域特色为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