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作如下处理:(1)如果只探究唾液作用,则需要______号试管作为对照.(2)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时,作如下处理: (1)馒头的...

作者&投稿:叱干茜 2025-05-14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作如下处理: (1)如果只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则______号试管

(1)对照实验指的是除了探究的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自然状态下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选用表中的1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③号为对照组.(2)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和1号试管可形成对照实验.②号为对照组.(3)②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4)通过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比较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1号试管3号试管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故答案为:(1)③(2)②(3)②(4)淀粉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都有关系

(1)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充分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作用.选用①号试管与③号试管是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淀粉有消化的作用.(2)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选用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唾液,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的作用.(3)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是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①号试管与③号试管是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三支试管中,不会变蓝的是①号试管.这是由于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里的淀粉全部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里的清水对淀粉无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全部变蓝色;③号试管中的馒头块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小,馒头中的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仍然部分变蓝色;唾液存在于口腔中,因此淀粉的消化始于口腔.故答案为:(1)①和③号;(2)①和②号;(3)①;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全部消化成麦芽糖;③;②.

(1)如果只探究唾液作用,则唾液为该实验的单一变量,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可设置2号试管(清水),作为对照组; 
(2)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1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分解为麦芽糖,故不变蓝;2号试管中的淀粉不能被清水分解,滴加碘液后变蓝;3号试管中的淀粉与唾液没有充分混合,唾液淀粉酶不能很好的发挥消化作用,仍有淀粉存在,故滴加碘液后变蓝;
(3)通过1号和3号的实验,说明馒头块的大小、是否搅拌即唾液是否与食物充分混合,会影响淀粉的消化;1号与2号的实验,说明唾液有消化作用;
故答案为:(1)2;(2)1;(3)食块大小;搅拌与否


你是否需要了解?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 ...
(1)1号试管与2号试管唯一不同的量是否加唾液,因此1、2两号试管可形成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唾液;其中实验组是变量改变的2号试管;2号试管与3号试管变量不唯一(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2、3两号试管不可以形成对照实验.(2)结果发现,1号试管不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
①②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在37度左右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5~10分钟后,①号试管的淀粉被淀粉酶转化成麦芽糖,加入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由于没有淀粉酶,淀粉不发生变化,加入碘液后变蓝;③号试管中的淀粉酶只能消化一部分淀粉,加入碘液后...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对馒头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 试管...
3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但馒头没有切成碎屑,也没有进行搅拌,馒头与消化液的混合不充分,淀粉没有被充分消化,因此部分变蓝色.(3)通过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比较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1号试管3号试管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故实验结论是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也进行了充分搅拌,因此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了,这样滴加碘液后就不变蓝了;2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被消化,滴加碘液后变蓝色;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没有被充分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会变蓝色.(3)“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与①号试管形成...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
将馒头里的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4)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体温下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在实验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左右的温水中;(5)比较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①号试管和③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因此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对照组和实验组怎么判定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作如下处理:(1)如果只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则___号试管作为对照.(2)如果只探究唾液作用,则只要___号试管作为对照就可以了.(3)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10分钟全取出,滴加碘液,不会变蓝的是___号试管.(4)实验结果说明:___.答案 (1)对照...

如表是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几组实验,分析...
1号 馒头块+2mL唾液,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 变蓝 2号 馒头屑+2mL唾液,搅拌,37℃水浴10分钟 不变蓝 3号 馒头屑+2mL清水,搅拌,37℃水浴10分钟 变蓝 4号 馒头屑+2mL唾液,搅拌,0℃水浴10分钟 变蓝 由表可知: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
(3)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加入了唾液,具有适宜的温度,又经过了充分的搅拌,因此在37℃左右温水中水浴5~10min后,馒头中的淀粉就被分解成了麦芽糖,滴加碘液后不变蓝.故答案为:(1)清水;唾液(2)馒头块(3)1;1号试管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 ...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
滴加碘液,不会变蓝的是②号试管.这是由于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里的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4)第五种处理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这与第一种处理形成的对照实验会存在多个变量,跟其它任何一种处理方法也不会形成对照实验,因此第五种处理方法没有必要.

小明做“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两组实验(如表) 编号...
(1)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是食物在口腔中进行的物理性消化,因此在实验中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2)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A试管中液体不变蓝,是因为唾液消化了馒头中的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