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中华儿女抗争史简介? 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作者&投稿:岛时 2024-07-02
旧中国中华儿女抗争史简介?

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要超短)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各民族大都一样,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到了19世纪40年代以后,在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欧美、日本帝国主义强烈的入侵,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但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依然处在这三座大山极为反动、腐朽、残酷、落后的统治之下。
让我们看一看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描写吧:“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中国之情况,不但无进步可言,且有江河日下之势。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国内军阀暴戾恣睢,自为刀俎,而以人民为鱼肉,一切政治上民权主义之建设,皆无可言……”;“所谓民国政府,已为军阀所控制,军阀即利用之,结欢于列强,以求自固。而列强亦即利用之,资以借款,充其军费,使中国内乱纠纷不已,以攫取利权,各占势力范围……”;“吾国人政治上生命为之剥夺,即经济上之生命亦为之剥夺无余矣……”;“中产阶级频经激变,尤为困苦;小企业家渐趋破产,小手工业家渐致失业,沦为流氓,流为兵匪;农民无力以营本业,以其土地廉价售人,生活日益昂,租税日益重。如是惨状,触目皆是,犹得不谓已濒绝境乎?……”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奋斗了一生的孙中山先生,抱着事业未竟的遗憾于1925年撒手西归。两年后的1927年,蒋介石即背叛了革命,由此激起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的反抗,开始了十年内战。接着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和1280万(外西北54万+外东北110万+外蒙古156.4+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旧中国,始终处于腥风血雨、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支离破碎、天灾人祸、生灵涂炭、水深火热之中。

代中国(1840到1919)经历哪些苦难?
概括来说:遭受列强不断的侵略、欺凌,一次次的战败、求和、割地、赔款,使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中国也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步的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各阶级或阶层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结果如何?
1、抗争——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改变屈辱地位,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前期的抗争包括: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军民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探索——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探索各种道路,这是一个长期的极其复杂的艰苦历程。主要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的救国活动。
3、结果,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成功了。
一、近代前期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始。
┏林则徐——广州——严加防守
▕ 关天培——虎门 ┓
2、在鸦片战争中:▕ 葛云飞——定海 ┣ 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陈化成——吴淞 ┛
3、边疆地区新危机时——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
4、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地区击退法国侵略者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左宝贵——平壤——战死沙场
5、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邓世昌——黄海——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徐邦道——辽东战役率部英勇抵抗
┗丁汝昌——威海卫——宁死不降,自杀殉国

二、农民阶级的抗争
┏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1851——1864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1899——1900年,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及激进民主主义的探索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探索——由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3、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探索——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四、地主阶级的探索
1、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
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五、无产阶级的探索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一、19世纪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其影响
从1840—1900年的助年间,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过五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这些战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国家。
1.鸦片战争
18世纪60年代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和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英国的对华商品输出受到了严重阻碍,出现了大量逆差。当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发生后,英国便以“英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所规定的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自由贸易、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为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对华经济扩张开了绿灯。不过,这一时期中国的开放还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2.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于1856—1860年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于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后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通过这两个条约,汉口、牛庄、天津等内地和北方城市被开放成为商埠;条约还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这样,列强的在华利益进一步扩张,从东南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和北方地区。俄国趁火打劫,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大肆侵吞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3.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1895年,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清政府被迫于1895午4月与日本订立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日本割占中国台湾省等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完整,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清政府被迫以牺牲主权为代价举借外债,致使中国的内政外交进一步为列强所控制;允许外资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而日本则利用巨额战争赔款疯狂扩充军备,使自己挤进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迅速成为远东地区的侵略战争策源地。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的“排外运动”,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得中国的各项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使得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极大地加强,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所规定的“庚子赔款”,本息合计白银 9.8亿两,加上各地地方性赔款2000多万两,总数超过白银10亿两,这是对中国人民的残酷经济掠夺;它关于惩办“首祸”和禁止中国人加入或成立反帝组织的规定,体现了对中国的严厉政治奴役;它关于在北京设 立单独的使馆区、由各国派兵保护及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驻扎军队的规定,是对中国实行的野蛮军事控制。
二、19世纪中国各种力量对列强侵略的反应
1.清政府的腐败与对敌决策的失误
清末反侵略的战争中,清政府在和与战的决策上往往举棋不定,徘徊于妥协与抵抗之间。决策的屡屡失误,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开战前依赖列强的调停,战、守准备不充分;战争中“避战自保”,屡失战机,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战争决策高层的无能与软弱。1894年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把持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没有在军事上积极备战,而是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甲午战争中,慈禧太后为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始终抱定对日妥协的和平方针。李鸿章为保存其实力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结果处处被动。
清军中虽然有一批如关天培式的民族英雄,但大都缺乏斗志,许多将领贪生怕死,甚至闻风而逃。
2.民众的自发斗争
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自发斗争。重要的斗争主要有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最早的自发反抗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争中,台湾各族人民组成了义军,誓与台湾共存亡。义军和留在台湾的部分清军公推刘永福为领袖,领导台湾军民共同抗击日军。
1898年,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随着形势的发展,义和拳改名义和团,树起了“扶清灭洋”的大旗。慈禧太后发现义和团难以很快“剿灭”,就改用“招抚”的办法,企图控制利用。1900年春,义和团在清政府的默许下,涌人北京和天津。义和团在抗击八国联 军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命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失败了。
3.有识之士的自强运动
林则徐在领导禁烟斗争的同时,搜集和研究外国情况,组织人编译出《各国律例》和《四洲志》,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等情况。在这部书里,他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860年的“内忧外患”的形势极大地震撼了清朝统治者和士绅阶层。为实现“自强”的目的,洋务振创办了一批新式军事工业和新式学堂,并派遣学生留学,编练新式海陆军。19世纪70年代起,为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和交通运输等困难,洋务派还打着“求 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9世纪70年代后,在“求富”的口号下,洋务派提出了利用本国经济力量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的“商战”主张。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商战”主张逐渐成为当时影响较大的反侵略主张。马建忠和郑观应等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三、20世纪日本侵华史
1.20世纪初期日本的侵华活动
1901年至1919年,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期间的列强虽没有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但并没有停止其他形式的侵略扩张。
1904—1905年,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动了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都的殖民地位。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夺取德国租借的青岛,强占胶济铁路沿线。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使占领山东成为事实,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由于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和列强之间的矛盾斗争,“二十一条”没有实施,但由此加强了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权益,尤其是在华的经济利益。袁世凯死后,日本支持皖系和奉系军阀打内战,造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仇视中国革命,破坏中国的统一事业。
2.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
受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渴望从对外侵略中寻找出路。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变”。 1932年,日本侵略者将东北占领地改名为“满洲国”, 扶植被推翻的清朝废帝溥仪为傀儡。从此,中国东北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开始扩大势力,加快对华侵略的步伐。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1935年发动华北事变,到1936年,华北的许多地方已经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势力范围。
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宏毅上台组阁,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1936年,广田内阁召开会议,通过了《基本国策》,制定了“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之地位”和“向南方海洋发展”的侵略方针,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定下了基调。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信号,也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战争初期,日军由于装备精良,准备充分,很快攻占了华北五省和上海、南京等地。但日本的侵华战争遭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日本侵略军陷入了长期战争 的泥潭之中。战争期间,日军屠杀中国人民,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掠夺中国的资源,进行奴化教育,实行殖民统治。

阶段性特征扫描
一、1840~1894年近代列强侵华特征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中国大量的“条约权利”,并监督清政府履行这些所谓的“条约义务”。在表面上“中外和好”的局势下,进一步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列强还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英国迫使清政府割让了香港岛和九龙司。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商品输出成为这一时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中开放了东南沿海五口,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增开11处通商口岸。中外贸易的巨大变化,表明中国的市场已经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联系在一起。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和低关税,雇用大批买办,在中国建立起一整套产品推销网、原料收购网和金融控制网,逐步控制了中国市场。

二、1894~1901年近代列强侵华特征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在经济上,由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到由资本输出为主;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三、1901~1945年近代列强侵华特征

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计划,采取“以华治华”的方针。甲午中日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和德国的崛起和后来居上,打乱了老牌帝国主义侵华的格局,使列强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日本成为侵略中国最凶恶的敌人。日俄在中国东北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最终引发—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日俄战争。帝国主义列强在侵华问题上虽有矛盾和斗争,但在最大限度地侵略中国、维护他们共同利益这方面却是一致的。

随着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终于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要排除其他列强而独霸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四、1945~1949年近代列强侵华特征

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继续以蒋介石为其代理人,逐渐形成独占中国的局面。新中国的成立,打碎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阴谋。
规律性知识拓展
一、列强侵华战争的发动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随后扩展到法、美等国。从1840年起,中、日等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成为西方国家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供应地。东方亚洲国家从属于西方国家的格局形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进一步扩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并为本国剩余资本寻找投资场所,形成了瓜分世界的殖民主义狂潮。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后,开始了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成为亚洲惟一的帝国主义国家。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加剧了日本的阶级矛盾和统治危机。日本法西斯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二、对外封闭造成了中国的落后

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确立,势必要将东方封建主义的农业社会卷进世界政治经济的新体系。面对西方的挑战,清朝统治者在长期的闭关锁国状态下昧于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了无力的回应。统治者一是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和措施,这种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闭关政策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前。二是以“天朝上国”的自我中心观自居,,形成了闭关锁国心态,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茫然无知。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才逐渐走向开放,但阻碍重重。在有限开放中学习西方,国力虽渐渐增强,但与列强相比仍然是相差很远。

三、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两种矛盾的发展趋势

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势:从遭受列强侵略的角度说是向下沉沦,从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文化的角度采说是取得了进步。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君主专制。资本主义列强既是强盗,又是“先生”,侵略中国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其中包括近代的科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民主自由价值观。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工业、铁路、轮船和电信以及近代的海军和陆军,并开始了向近代政治体制的转化。

四,民族团结与统—是民族独立的根本保证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顶峰。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已经觉醒起来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精诚团结,取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时代、领导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抗日战争同以前的反侵略战争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最显著的区别就是这场反侵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根本的政治保证,对国共两党政治力量的消长和抗战后中国的前途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第—次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以及国外的反法西斯阵线相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广泛的民族性,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大联合;以国共第二次合作 为基础,两党之间的联合与斗争贯穿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是国共两党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组成部分,得到广泛的国际援助;经过抗日斗争,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四强和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时间冲淡往事,但我们依然忘不了那些历史的坎坎坷坷。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深奥成功而欢歌跃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多少残酷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圆明园的毁灭、太行山上……一条条残酷的事例,一件件鲜活的例子,一个个美好的生命就那么的逝去。
南京大屠杀,从满头银发的老人,到牙牙学语的小孩,无一放过,还用焚烧、解剖等残忍的手段来折磨我们中国人!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太行山上,一个个英勇的战士,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但这更能明确出:我们中国人都是坚强的,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
现在,经过改革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强,人民越来越富。大家都战胜了贫穷,跨向富有。
愿祖国更辉煌!

代中国(1840到1919)经历哪些苦难?
概括来说:遭受列强不断的侵略、欺凌,一次次的战败、求和、割地、赔款,使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中国也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步的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各阶级或阶层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结果如何?
1、抗争——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改变屈辱地位,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前期的抗争包括: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军民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探索——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探索各种道路,这是一个长期的极其复杂的艰苦历程。主要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的救国活动。
3、结果,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成功了。
一、近代前期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始。
┏林则徐——广州——严加防守
▕ 关天培——虎门 ┓
2、在鸦片战争中:▕ 葛云飞——定海 ┣ 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陈化成——吴淞 ┛
3、边疆地区新危机时——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
4、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地区击退法国侵略者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左宝贵——平壤——战死沙场
5、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邓世昌——黄海——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徐邦道——辽东战役率部英勇抵抗
┗丁汝昌——威海卫——宁死不降,自杀殉国

二、农民阶级的抗争
┏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1851——1864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1899——1900年,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及激进民主主义的探索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探索——由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3、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探索——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四、地主阶级的探索
1、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
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五、无产阶级的探索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一、19世纪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其影响
从1840—1900年的助年间,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过五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这些战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国家。
1.鸦片战争
18世纪60年代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和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英国的对华商品输出受到了严重阻碍,出现了大量逆差。当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发生后,英国便以“英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所规定的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自由贸易、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为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对华经济扩张开了绿灯。不过,这一时期中国的开放还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2.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于1856—1860年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于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后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通过这两个条约,汉口、牛庄、天津等内地和北方城市被开放成为商埠;条约还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这样,列强的在华利益进一步扩张,从东南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和北方地区。俄国趁火打劫,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大肆侵吞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3.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1895年,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清政府被迫于1895午4月与日本订立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日本割占中国台湾省等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完整,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清政府被迫以牺牲主权为代价举借外债,致使中国的内政外交进一步为列强所控制;允许外资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而日本则利用巨额战争赔款疯狂扩充军备,使自己挤进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迅速成为远东地区的侵略战争策源地。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的“排外运动”,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得中国的各项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使得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极大地加强,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所规定的“庚子赔款”,本息合计白银 9.8亿两,加上各地地方性赔款2000多万两,总数超过白银10亿两,这是对中国人民的残酷经济掠夺;它关于惩办“首祸”和禁止中国人加入或成立反帝组织的规定,体现了对中国的严厉政治奴役;它关于在北京设 立单独的使馆区、由各国派兵保护及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驻扎军队的规定,是对中国实行的野蛮军事控制。
二、19世纪中国各种力量对列强侵略的反应
1.清政府的腐败与对敌决策的失误
清末反侵略的战争中,清政府在和与战的决策上往往举棋不定,徘徊于妥协与抵抗之间。决策的屡屡失误,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开战前依赖列强的调停,战、守准备不充分;战争中“避战自保”,屡失战机,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战争决策高层的无能与软弱。1894年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把持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没有在军事上积极备战,而是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甲午战争中,慈禧太后为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始终抱定对日妥协的和平方针。李鸿章为保存其实力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结果处处被动。
清军中虽然有一批如关天培式的民族英雄,但大都缺乏斗志,许多将领贪生怕死,甚至闻风而逃。
2.民众的自发斗争
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自发斗争。重要的斗争主要有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最早的自发反抗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争中,台湾各族人民组成了义军,誓与台湾共存亡。义军和留在台湾的部分清军公推刘永福为领袖,领导台湾军民共同抗击日军。
1898年,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随着形势的发展,义和拳改名义和团,树起了“扶清灭洋”的大旗。慈禧太后发现义和团难以很快“剿灭”,就改用“招抚”的办法,企图控制利用。1900年春,义和团在清政府的默许下,涌人北京和天津。义和团在抗击八国联 军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命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失败了。
3.有识之士的自强运动
林则徐在领导禁烟斗争的同时,搜集和研究外国情况,组织人编译出《各国律例》和《四洲志》,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等情况。在这部书里,他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860年的“内忧外患”的形势极大地震撼了清朝统治者和士绅阶层。为实现“自强”的目的,洋务振创办了一批新式军事工业和新式学堂,并派遣学生留学,编练新式海陆军。19世纪70年代起,为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和交通运输等困难,洋务派还打着“求 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9世纪70年代后,在“求富”的口号下,洋务派提出了利用本国经济力量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的“商战”主张。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商战”主张逐渐成为当时影响较大的反侵略主张。马建忠和郑观应等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三、20世纪日本侵华史
1.20世纪初期日本的侵华活动
1901年至1919年,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期间的列强虽没有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但并没有停止其他形式的侵略扩张。
1904—1905年,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动了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都的殖民地位。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夺取德国租借的青岛,强占胶济铁路沿线。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使占领山东成为事实,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由于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和列强之间的矛盾斗争,“二十一条”没有实施,但由此加强了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权益,尤其是在华的经济利益。袁世凯死后,日本支持皖系和奉系军阀打内战,造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仇视中国革命,破坏中国的统一事业。
2.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
受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渴望从对外侵略中寻找出路。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变”。 1932年,日本侵略者将东北占领地改名为“满洲国”, 扶植被推翻的清朝废帝溥仪为傀儡。从此,中国东北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开始扩大势力,加快对华侵略的步伐。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1935年发动华北事变,到1936年,华北的许多地方已经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势力范围。
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宏毅上台组阁,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1936年,广田内阁召开会议,通过了《基本国策》,制定了“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之地位”和“向南方海洋发展”的侵略方针,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定下了基调。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信号,也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战争初期,日军由于装备精良,准备充分,很快攻占了华北五省和上海、南京等地。但日本的侵华战争遭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日本侵略军陷入了长期战争 的泥潭之中。战争期间,日军屠杀中国人民,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掠夺中国的资源,进行奴化教育,实行殖民统治。

阶段性特征扫描
一、1840~1894年近代列强侵华特征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中国大量的“条约权利”,并监督清政府履行这些所谓的“条约义务”。在表面上“中外和好”的局势下,进一步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列强还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英国迫使清政府割让了香港岛和九龙司。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商品输出成为这一时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中开放了东南沿海五口,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增开11处通商口岸。中外贸易的巨大变化,表明中国的市场已经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联系在一起。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和低关税,雇用大批买办,在中国建立起一整套产品推销网、原料收购网和金融控制网,逐步控制了中国市场。

二、1894~1901年近代列强侵华特征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在经济上,由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到由资本输出为主;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三、1901~1945年近代列强侵华特征

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计划,采取“以华治华”的方针。甲午中日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和德国的崛起和后来居上,打乱了老牌帝国主义侵华的格局,使列强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日本成为侵略中国最凶恶的敌人。日俄在中国东北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最终引发—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日俄战争。帝国主义列强在侵华问题上虽有矛盾和斗争,但在最大限度地侵略中国、维护他们共同利益这方面却是一致的。

随着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终于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要排除其他列强而独霸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四、1945~1949年近代列强侵华特征

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继续以蒋介石为其代理人,逐渐形成独占中国的局面。新中国的成立,打碎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阴谋。
规律性知识拓展
一、列强侵华战争的发动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随后扩展到法、美等国。从1840年起,中、日等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成为西方国家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供应地。东方亚洲国家从属于西方国家的格局形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进一步扩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并为本国剩余资本寻找投资场所,形成了瓜分世界的殖民主义狂潮。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后,开始了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成为亚洲惟一的帝国主义国家。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加剧了日本的阶级矛盾和统治危机。日本法西斯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二、对外封闭造成了中国的落后

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确立,势必要将东方封建主义的农业社会卷进世界政治经济的新体系。面对西方的挑战,清朝统治者在长期的闭关锁国状态下昧于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了无力的回应。统治者一是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和措施,这种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闭关政策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前。二是以“天朝上国”的自我中心观自居,,形成了闭关锁国心态,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茫然无知。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才逐渐走向开放,但阻碍重重。在有限开放中学习西方,国力虽渐渐增强,但与列强相比仍然是相差很远。

三、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两种矛盾的发展趋势

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势:从遭受列强侵略的角度说是向下沉沦,从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文化的角度采说是取得了进步。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君主专制。资本主义列强既是强盗,又是“先生”,侵略中国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其中包括近代的科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民主自由价值观。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工业、铁路、轮船和电信以及近代的海军和陆军,并开始了向近代政治体制的转化。

四,民族团结与统—是民族独立的根本保证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顶峰。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已经觉醒起来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精诚团结,取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时代、领导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抗日战争同以前的反侵略战争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最显著的区别就是这场反侵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根本的政治保证,对国共两党政治力量的消长和抗战后中国的前途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第—次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以及国外的反法西斯阵线相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广泛的民族性,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大联合;以国共第二次合作 为基础,两党之间的联合与斗争贯穿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是国共两党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组成部分,得到广泛的国际援助;经过抗日斗争,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四强和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你是否需要了解?

旧中国中华儿女抗争史简介?
答:两年后的1927年,蒋介石即背叛了革命,由此激起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的反抗,开始了十年内战。接着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和1280万(外西北54万+外东北110万+外蒙古156.4+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旧中国,始终处于腥风血雨、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支离破碎...

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短一点的啊
答:1、刘胡兰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反动村长石佩怀处死。阎锡山匪军决定实施报复行动,大举进袭文水一带。为保存实力,中共八地委决定平川地区大部份干部转移上山。她以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为由,主动要求留下来,党组织同意了她的请求。十二团三营连长王本固负伤,她将王本固隐蔽在一户军属...

旧中国中华儿女抗争史简介?
答: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深奥成功而欢歌跃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多少残酷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南京大屠杀、圆明园的毁灭、太行山上……一条条残酷的事例,一件件鲜活的例子,一个个美好的生...

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答:2、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

旧中国中华儿女抗争史
答:1、抗争——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改变屈辱地位,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前期的抗争包括: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军民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探索——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国家...

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以及中华儿女抗争的历史有哪些
答:《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此后开启了资本主义浪潮。二、中华儿女抗争史 1. 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年代初,他...

中华民族受尽屈辱历史和中华儿女奋力抗争故事
答:一、中华民族受尽屈辱历史:1、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被毁,大片国土被沙俄侵占。3、甲午战争: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九一八事变: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

中国屈辱历史和中华儿女勤抗争的资料50字
答:23日凌晨,杨靖宇不幸被敌人的坐探发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靖宇丝毫没有动摇,杨靖宇负了重伤,他毅然决定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壮烈牺牲了。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优秀的中华儿女走向抗日前线。4、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

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以及中华儿女抗争的历史有哪些
答: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芦沟桥事变,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面抗战开始。战争开始后,日军迅速调集军队,7月29日攻占北平,30日攻占天津;8月13日发动淞沪会战,进攻上海,中国军民奋勇抵抗,11月日军在杭州湾登陆,进行包围,11月12日占领上海,12月3日首都南军陷落,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求中华儿女抗争的故事三个
答:2、陈天华遥寄血书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 ,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