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是什么意思谁能给个解释?

作者&投稿:靳卿 2025-05-14
1.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意味着一切法(佛教中的“法”指一切现象)不是孤立产生的,而是依赖特定的境遇或条件才能生成。
2. "道不虚行,遇缘则应" 表明道(真理或佛理)并非空谈,当条件成熟时,它自然显现并发挥作用。
3. 这句话反映了佛教中的缘起论,即一切现象都是由无数因缘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什么是单独存在的。
4.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时,所领悟的就是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理——缘起法,即一切现象都不是孤立无援的,都有其产生的因缘。
5. 禅语中的“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等表达,强调了即使是微小的生命现象,也包含了整个宇宙的真理。
6. 这些禅语揭示了佛教对于内心修行的重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理的态度。通过调整心态,可以在任何环境中找到平静与快乐。


你是否需要了解?

佛教的婚姻观
佛法如何看待婚姻,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一谈:1、婚姻是因果业力的产物。2、婚姻的本质是无常。3、婚姻源自爱欲之心。4、凡夫皆执着于婚姻家庭。5、爱欲源自“无明”,其过患是无休止的轮回。1、婚姻是因果业力的产物 佛法是讲因果的。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也就是说,世间任何事物,不会独立存在、...

在佛法中,为什么要先请法,佛菩萨才有说法
下面的这些解释,都没有答到问题的根本上。事实上佛陀也多次主动说法。对于佛法中的一些问题,如果自己没有真修实证,又没有善知识指导,仅凭自己的世智聪辨作答,那一定是错误百出。先请法,佛才为之说法的原因之一是,从修持角度而言,有一个能量传递的过程,请法者是低姿态,这样就把说法者供在...

口才三绝+为人三会+修心三不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别输在不会表达上沟 ...
请问哪位大虾有淘宝里的口才三绝.为人三会.修心三不.表达.情商.说话这几册书的电子版.?你下载一个微信读书,里面都有 5赞·1,016浏览2019-06-23 口才三绝为人三会修心三不这三本书怎么样?受益一生的社会生存处世智慧, 沟通口才训练提高情商的畅销书。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

楞严是什么意思
楞严是梵语,译为中文就是:大定,一切定的总名。定指的是圆满。一切事都圆满大定。自心法性的理体能统撮万法,而不被万法所动。一切事就是什么事都包括在内:所有的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所有的人物、楼台室画……等等,都叫做一切事,这一切事能彻底坚固,得到定的本体,得到这个‘密因’的定才能...

霸州龙泉寺的活动
表演结束后,龙泉寺部分常住僧人、居士与舞狮成员合影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河北霸州市龙泉禅寺于农历四月初二日至初七日(4月29日至5月4日)启建了“慈悲梁皇宝忏”祈福报恩功德大法会,祈祷世界和平、国运昌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正法久住。戒德僧伽如法如律诚诵礼忏,...

佛讲普度众生,度有缘人,这普度众生,度化有缘之人是不是佛的执念呢?
2.佛菩萨不住生死,不住涅盘。佛在《金刚经》里说:“灭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3.《金刚经》里有句名言:“无所住而生其心” ,正是说的做一切事度一切人但无执念,《六祖坛经》记载六祖惠能一听这句经文就开悟了。4.修行断“人我执”(不断“法我执”)就证阿罗汉,八地...

佛语经典语录因果关系
佛语经典语录因果关系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以下是我J.L分享的经典佛语语录,更多正能量语录欢迎访问语录网。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是身如电,年年不住。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

邢台市菩萨阁在哪 ?
3、崇光寺(河北省邢台市)佛曰: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崇光寺始建于北魏年间,原名“宗圣寺”,是西域最早来华传经布道、开宗立圣之精舍。 据查考:明英宗朱祈镇罹难后,其妻钱皇后久闻此寺有唐石佛极其灵异,到寺上香许愿;后英宗果复位,为崇尚大佛之神验,光大古刹之盛誉...

佛语中经典语录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二十一、与愚同住苦,如与敌同居。与智者同住,乐如亲族。贤者智者多闻者,持戒虔诚与圣者,从斯善人贤慧游,犹如月从于星道。(佛语经典语录) 二十二、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二十三、俗眼既认一切对待者为实事,分别计较遂致牢不可破,此因此有贪嗔也。 二十四、心的不纯净是引发...

佛说 佛语经典语录
17. 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18. 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19. 前际无去樱闷亮,今际无住,后际无来。20. 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21. 认得心性,可说不思议。22. 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23.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24. 真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