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魂归离恨天,为何偏偏选在宝玉和宝钗成婚之时?

作者&投稿:籍吉 2024-09-22

随着通灵宝玉消失,贾宝玉的聪颖灵动一去不复返,变得似傻如痴,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贾母爱孙心切,听信算命先生的话,娶金命的女子帮扶宝玉,给他冲喜,一则有薛姨妈金玉良姻之说,二则为让贾政安心离家外任,减些牵挂,便作主令宝玉、宝钗成婚。

林黛玉魂归离恨天之际,正是宝玉娶宝钗之时。红、白同时并举,原因几何?

还泪之说遭终结

林黛玉是绛珠仙子转世,为酬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而生,以泪水还情是她酬谢恩情的方式,同时也通过眼泪抒发郁结在五衷的缠绵不尽之意。这种缠绵不仅之意即是林黛玉之于贾宝玉的爱情。

说白了,林黛玉此生是为了以泪还债。所谓的债不是不可数名词,而是有数量限制的可数名词。黛玉对宝玉所说眼泪在逐年减少其实就是指黛玉欠宝玉的债在泪水的经年流逝中渐渐消减。

宝玉大婚之日,是黛玉的爱情全然幻灭之时,泪水至此而止。文中写黛玉临终时一句话一点泪也没有了,也就是她还完了债,不欠宝玉什么了。

还泪之说到此为止,黛玉此生的任务完成,于是魂归离恨天,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心病还须心药医

封建时代,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自由恋爱是万万不允许的,是越礼、不成体统之事。即使黛玉欢喜宝玉,宝玉也欢喜黛玉,缺少与之相关的前提,二人再怎么烈火烹油,也不被人们认可,接受。

因此,宝黛二人把情意藏于心里,不敢公开,也便成了两人的心病。

第三十四回,宝玉挨贾政笞挞,卧榻不起,为使黛玉放心,也为了传递情意,便令晴雯给黛玉送去了两条旧手帕。

黛玉会意,不觉神魂驰荡:这是宝玉暗送定情信物和她私定终身啊。

黛玉缠绵不尽之余,在手帕上题了三首诗。可是,眼前的幸福并不纯粹,殊不知病由此萌,预示一场看不到结果的无疾而终的爱情。

这里的病,有身体上的怯弱,有心理上的忧愁,忧的是前路不知如何,愁的是恐性命不长久,难以和宝玉厮守。

黛玉听闻宝玉、宝钗不日将成婚,便烧掉了定情手帕,誓与宝玉断情。一直以来的心病终于发作到无药可医的地步,因为药引子将成为别人的夫婿。于是,宝玉大婚之日,黛玉撒手人寰。

宝玉是黛玉心病的源头,和宝玉在一起是治愈黛玉心病的不二药方,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片痴情有谁知

黛玉是痴情的,爱情非宝玉不可的。痴情易使人偏激,因执念做出冲动之举,这便是为什么黛玉听见宝玉成亲,一心求死,了结无趣的人生。

第八十九回,黛玉听雪雁说宝玉和一知府家的女儿定了亲,一心想死,免得看见不想看见的事情,遂自戕起来:睡觉蹬被窝,茶饭不思,竟至绝食。

后来,听说贾母早有了孙媳妇人选,就在大观园里,要亲上作亲,黛玉以为此人就是自己,方回转心意,不再寻死觅活。

第九十七回,黛玉得知宝玉、宝钗成婚是板上钉钉的事,惟求速死,以完此债。因此,宝玉大婚的时刻,黛玉含恨而终。

对于一心求死的人,再怎么拯救,也无济于事。决定了的事情,加上强烈的心理暗示及木已成舟的严酷事实,很难挽回什么。

若不是痴情,怎会这般执迷不悟。

错觉、欺骗与懊恼

金玉良姻一直为黛玉所介怀,每每因此试探宝玉,和宝玉怄气。宝玉送的两条旧手帕可以说让黛玉吃了一颗定心丸,不再那么狐疑。

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宝钗好言相劝黛玉读正经书,远离杂书,以免移了性情,以及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宝钗对黛玉病情的关切和推心置腹之语,令黛玉疑虑解除,只当心里藏奸的宝钗自此成了她的好姐姐,黛玉甚至称呼薛姨妈“妈”,两人如同亲姊妹一般。

可是,情同手足的宝钗姐姐却夺走了黛玉的意中人。黛玉本就多心,不会没有被宝钗欺骗、此前的种种都是错觉和幻象之感。

最爱的宝玉成亲,新娘不是黛玉,却是一度被黛玉认作亲姐姐的宝钗,这不能不使黛玉懊恼,心生挫败感。

黛玉在宝玉大婚之日去世,无疑是对宝钗虚情假意的讽刺。



红楼梦的剧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也算是相爱相杀,可惜了一对佳人,但是同样表现出了对于封建制度的不满呀,我觉得林黛玉这时候消香玉陨,更多的是对贾宝玉的爱与恨吧。

恨。林黛玉虽然没有什么能力,但是喜欢生出怨恨心理。

我觉得这是作者的艺术手法,用宝钗和宝玉结婚的喜悦衬托黛玉一个人香消玉殒的悲伤。


你是否需要了解?

林黛玉魂归离恨天,为何偏偏选在宝玉和宝钗成婚之时?
林黛玉魂归离恨天之际,正是宝玉娶宝钗之时。红、白同时并举,原因几何?还泪之说遭终结林黛玉是绛珠仙子转世,为酬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而生,以泪水还情是她酬谢恩情的方式,同时也通过眼泪抒发郁结在五衷的缠绵不尽之意。这种缠绵不仅之意即是林黛玉之于贾宝玉的爱情。说白了,林黛玉此生是为了...

对于林黛玉的死的看法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从小多病体弱,到了贾家后经常是药不离口,更因长期郁闷在胸,加之宝玉娶薛宝钗的消息的强烈刺激,终于“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对她的“泪尽人亡”,我想谈一谈我的疑惑和感想。 一、玉带林中挂——林黛玉“结局”之早期设计 林黛玉的性格、命运、结局。《红楼梦》中做了充分的描写。

《红楼梦》中林黛玉只是体弱没有大病,为何却在宝玉大婚之日去世了...
以黛玉的性格,怎么可能选择苟活于世?她一定会死,也必须死。曹雪芹的本意,也是黛玉早亡。只是曹公不会那么无情,让黛玉死的那么绝望,非要在宝玉大婚的时候死去。黛玉之死,其实是她无声的抗争:你们让宝玉娶别人可以,休想左右我的人生,休想利用我,让我嫁给别人。黛玉的死终于让贾母悲痛不已。当然...

林黛玉死于何时?反正不是贾宝玉成亲时
林黛玉在贾府的受宠程度有目共睹,究其原因,一是贾母这个最高掌权者,对她十分爱惜,二是贾府上下都知道,林黛玉是内定的宝二奶奶人选。这点可以从第六十六回,贾琏的小厮兴儿,给尤二姐讲述府内诸事的时候,窥见一斑:兴儿笑道:“只是他(宝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

...宝黛钗直接的爱情?还有你最喜欢里面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苦绛株魂归离恨天,病神瑛痛洒相思泪。宝黛钗三人从小长大,宝玉和黛玉的关系较好,思想也比较接近,一起看当时所谓的“禁书”,而宝钗却极力劝宝玉读书,考取功名。宝玉自然和黛玉亲近些,他一直以为自己娶的是黛玉,却在掀起盖头的那一刻看到的是宝钗,他也无可奈何,而黛玉未明真相就魂归离恨天,带...

林黛玉命运分析
而薛宝钗严守封建规范,且时常劝宝玉读四书讲仕途,再则薛身体健康,性情温和,广结人缘,又是皇商出身,因此,封建家长选择了“德言工容”俱佳的薛宝钗作为宝二奶奶的人选,希望通过她“劝醒”宝玉走仕途经济,改变贾府的衰败命运。于是,宝黛之间的至真爱情被毁掉了,黛玉“红消香断,魂归离恨天”,成了挽救贾府衰败局面的...

浅谈黛玉的结局
最后,众姐妹的风筝全放飞了,把线剪断,随风而去。意味着:黛玉的结局象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一去不复返。也意味着魂归离恨天。此去,贫病交加,衣食无着,命运如何,可想而知。究竟是挂树还是沉湖,她均无力为之,我想,人之将死,不能再要求她选择哪种死法更富有诗意。"玉带林中挂"只是死亡的...

红楼梦第97~99回,简述林黛玉魂归离恨天的情节
黛玉本就知道宝玉娶得是宝钗,身体早已病入膏肓,伤心欲绝之下烧掉了宝玉送他的所有诗稿,直至寒冷的冬夜郁郁而终。宝玉虽然大惊失色,但并没有去质问谁,或是反抗,因为作为贾府未来的继承人他有他要承担的责任,不过新婚之后,宝玉科举及第还是抛弃家族和宝钗出家了 ...

明知贾宝玉喜欢林黛玉的薛宝钗,为何还要嫁给贾宝玉?
众人心里都清楚,只是没有点破而已。而相爱的宝黛最终没有走在一起,对很多读者来说是一种遗憾,长辈们乱点鸳鸯谱让三个人都成为了受害者,宝玉忘不了黛玉,看破红尘离家去做了和尚,黛玉对爱情的绝望魂归离恨天,宝钗一个人孤独终老。如果要追究悲剧的原因,这些父母长辈有很大的责任。宝钗历来是被看...

贾宝玉与林黛玉:性格决定命运的爱情悲剧
宝钗早早意识到了,所以她为了目标不停地经营关系,终了“好风颇接力”,成为了贾府上下均认可的“宝二奶奶”。而宝玉与黛玉虽有美好的感情基础,却像两个旱鸭子在岸边不停地谈论诗词、歌赋、谜语、风花雪月,就是迟迟不肯下下水。当林黛玉魂归离恨天之后,贾宝玉到潇湘馆悼祭,曹公用了三个“哭”来形容贾宝玉。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