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是怎样的历史故事

作者&投稿:众尤 2025-05-23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接下来我带你了解一下大禹治水的故事简介。

  大禹治水的故事简介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不断交流,各种能够论著异曲纷呈,关于河事的记载也逐渐曾加。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一书就是一本专门记述地理情况的书。该书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依托,按“九州”的地理区域,对中国的山脉、河川、疆界、贡赋等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大禹治水的经过

  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舜帝说:“禹!你也谈谈高见吧。” 禹拜谢说:“是啊,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 皋陶说:“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 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 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 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 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 和肉食。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 开始得到治理。” 皋陶说:“是啊!你这番话说得真好。”

  以后禹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大禹在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

  他还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禹大刀阔斧,改“堵”为“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史记·夏本纪》“予娶涂山”,“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司马贞索隐:“《系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亦称“ 女娇”、“ 女趫”。

  《尚书·虞书·益稷》篇云:“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孟子·膝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吕氏春秋》曰:“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华阳国志·巴志》:“ 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你是否需要了解?

大禹治水是怎样的历史故事
1. 大禹治水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是关于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英勇事迹。2. 尧帝时期,黄河泛滥成灾,鲧被任命为治水使者,但九年未能成功,最终被放逐并死去。3. 舜帝即位后,任命禹为治水重任,禹改变了父亲鲧的围堵策略,采用疏导方法,依据地形引导洪水入海,成功平息了水患。4. 禹在治水...

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
大禹为治水穿山越岭,一直到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大禹爱上的一位涂山姑娘一直等待着他,终于等到大禹来迎娶,但婚后才四天,大禹又去治水了。《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述:“禹抑洪水十三年,三过家不入门”。在民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妇孺皆知的故事。传说为了治水,大禹身先士卒,常年跋涉...

大禹治水是怎样的历史故事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接下来我带你了解一下大禹治水的故事简介。大禹治水的故事简介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

大禹治水的故事简短概括
大禹治水的故事简短概括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体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故事源远流长。当时,黄河洪水泛滥,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了拯救苍生,大禹临危受命,承担起治理洪水的重任。他日夜兼程,亲自勘察...

大禹治水故事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上古时期大禹成功治理中原大洪水的传奇经历。以下是关于大禹治水故事的主要内容:背景与起因:尧帝时期:故事发生在尧帝统治时期,中原大地发生了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洪水肆虐:洪水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安居乐业受到严重威胁。治水过程:鲧的失败:尧帝最初...

大禹治水历史故事
大禹13岁时因为父亲去世而不得不离开故乡黄河中下游洪水泛滥地带去参加会稽之战。大禹率领着一支治水大军横渡黄河与鲧展开殊死斗争。1、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治水和开垦荒地。第一阶段:治水。大禹首先疏通了黄河,使当时泛滥已成灾害地恢复了平静,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第二阶段:...

大禹治水是什么故事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大禹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英雄人物,他因为成功治理了洪水而闻名于世。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大禹如何通过艰苦努力和智慧,解决洪水问题,为百姓创造了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详细内容如下:一、故事背景 在古代,中国发生了严重的洪水灾害,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急需一个英雄来...

大禹治水是历史故事还是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是历史故事还是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氾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

玉帝本纪·大禹治水讲述一个怎样的历史故事?
舜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办法,没有成功,被蕣杀死,然后让他的儿子禹继任,禹采用疏的方法,历经艰辛,过家门而不入,分化九州,终于成功。

大禹治水讲的是什么故事?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大禹还请来为父亲盗取息壤的神龟,帮忙运送土石,又请来天生神力的应龙帮忙划开水道。应龙的尾巴非常坚硬,能在地上划出深沟,帮人们引导洪水。艰辛的治水过程中,大禹遇到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难题。这不,禹三次来到桐柏山考察,每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