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精、气、神”?道教所指的“精气神”和中医所指的“精气神”有区别吗? 什么是道家精气神自然疗法?

作者&投稿:墨货 2025-05-13
道家所说的精气神是什么

  1. 精 、 气 、 神 , 道 教 内 丹 学 术 语 。 从 渊 源 上 看 , 道 教 内 丹 学 的 精 、 气 、 神 概 念 乃 发 端 于 先 秦 哲 学 与 医 学 。 《 周 易 · 系 辞 上 》 说 : 「 精 气 为 物 , 游 魂 为 变 , 是 故 知 鬼 神 之 情 状 。 」 意 思 是 说 , 精 致 的 气 凝 聚 而 成 物 形 , 气 魂 游 散 而 造 成 变 化 , 考 察 物 形 的 变 化 , 这 就 能 够 知 晓 「 鬼 神 」 的 真 实 状 态 。 在 上 古 哲 学 中 , 不 仅 有 「 精 气 」 的 概 念 , 而 且 有 「 精 神 」 的 概 念 , 《 庄 子 · 列 御 寇 》 在 描 述 「 至 人 」 的 生 活 状 态 时 即 使 用 了 「 精 神 」 的 术 语 。 在 《 庄 子 》 中 , 「 精 神 」 指 的 是 人 的 「 心 志 」 。 战 国 以 来 的 「 医 家 」 既 使 用 「 精 气 」 概 念 , 也 使 用 「 精 神 」 概 念 。 如 《 黄 帝 素 问 · 生 气 通 天 论 》 即 说 : 「 阴 平 阳 秘 , 精 神 乃 治 ; 阴 阳 离 决 , 精 气 乃 绝 。 」 《 素 问 》 这 里 所 谓 「 阴 」 指 的 是 蕴 藏 「 精 气 」 的 脏 腑 , 而 「 阳 」 指 的 是 保 卫 脏 腑 的 外 围 组 织 。 在 《 素 问 》 看 来 , 脏 腑 必 须 平 和 , 而 外 围 组 织 则 应 坚 固 而 不 泄 漏 。 如 果 脏 腑 与 外 围 组 织 不 能 配 合 , 则 精 气 就 耗 散 不 能 生 存 了 。
  传 统 哲 学 与 医 学 的 「 精 神 」 与 「 精 气 」 概 念 被 道 教 所 吸 收 , 并 且 重 组 而 成 「 精 气 神 」 。 道 教 内 丹 学 称 精 、 气 、 神 为 人 的 「 三 宝 」 。 「 精 」 指 的 是 构 成 人 体 生 命 组 织 的 精 华 , 这 种 精 华 可 以 从 先 天 与 后 天 两 个 层 面 来 理 解 。 「 先 天 之 精 」 , 是 与 生 俱 来 的 , 所 以 又 叫 做 「 元 精 」 , 它 是 本 原 性 的 精 华 , 「 后 天 之 精 」 指 的 是 人 在 性 交 时 所 射 出 的 精 液 。 与 「 精 」 相 对 应 , 「 气 」 也 有 先 天 与 后 天 的 区 分 。 「 先 天 之 气 」 是 人 体 原 发 性 的 「 气 」 , 故 而 有 「 元 气 」 之 称 , 它 体 现 了 先 天 原 火 的 推 动 , 所 以 , 写 作 「 炁 」 。 从 字 形 上 看 , 「 炁 」 字 底 下 四 点 , 表 示 火 在 下 燃 烧 , 这 种 「 火 」 是 生 命 的 原 动 力 。 至 于 「 后 天 之 气 」 指 的 是 呼 吸 之 气 , 也 就 是 宇 宙 空 间 外 在 之 气 , 对 于 人 的 生 存 来 说 , 呼 吸 之 气 也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但 这 必 须 通 过 「 神 火 」 的 温 养 才 能 成 为 内 丹 修 炼 的 能 源 。 在 内 丹 学 中 , 「 神 」 也 有 先 天 与 后 天 之 别 。 「 后 天 之 神 」 指 的 是 「 识 神 」 , 它 的 作 用 是 认 知 与 分 别 , 这 种 「 识 神 」 对 于 学 习 知 识 是 有 用 的 , 老 子 《 道 德 经 》 称 「 为 学 日 益 」 讲 的 就 是 如 何 通 过 「 识 神 」 的 作 用 来 增 加 知 识 ; 但 就 内 丹 修 炼 来 讲 , 必 须 靠 「 先 天 之 神 」 的 观 照 。 这 种 「 先 天 之 神 」 又 叫 做 「 元 神 」 , 它 是 人 本 来 的 自 我 慧 光 , 元 神 之 观 照 , 是 一 个 减 损 识 神 的 过 程 , 老 子 《 道 德 经 》 称 「 为 道 日 损 」 , 就 是 排 除 识 神 的 干 扰 , 从 而 进 入 无 为 的 直 觉 状 态 。 这 样 , 元 神 观 照 , 而 「 后 天 之 气 」 转 换 为 「 先 天 之 气 」 , 于 是 元 精 培 补 , 生 命 焕 发 出 恒 久 的 青 春 。
  2. 精、气、神本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含有元素的意思。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在古代讲究养生的人,都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如人们常说的:“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则,尤其是当精、气、神逐渐衰退变化,人已步入老年的时候就更应该珍惜此“三宝”,古人对这点非常重视。苟子认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这里说明两个意思:一个是说要注意精、气、神的物质补充:二是强调不可滥耗“三宝”。
  什么是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从广义上说,精包括精、血、津液,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发生疾病。因此阴精充盛不仅生长发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强。精的来源,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是秉受于父母的,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作为“生命之根”而起作用,但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物质补充才能保证人的精不亏,才能发挥其功能,这种物质即是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是来自饮食的营养物质,亦称水谷精微.有了营养物质的不断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古人云:“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说.人脾胃功能的强健,是保养精气的关键,即《黄帝内经》所强调的“得谷者昌,失谷亡”;古人云“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赖饮食以自气血”。故注意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才是保证后天养先天的重要手段。《干金方》就说过:“饮食当令节俭,若贪昧伤多,老人脾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享短气”,这样反不利于健康。怎样才算“饮食有方”呢?归纳前人经验,不外乎定时、定量.不偏、不嗜而已。只有在饮食得宜的基础上,才能考虑药物滋补的问题。服用补益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施补”,不然也可能会适得其反。总之,合理的食补和药补对于身体的保养是很重要的。
  什么是气?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有两个含义,既是运行于体内微小难见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中医所说的气,既是物质,又是功能。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谓:“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其道。”书中还归纳出古人养气的一些经验:“一者,少语言,养气血;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此七者强调了“慎养”:但由于气是流行于全身、不断运动的,所以人体也要适当地运动,促进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才会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古人提倡“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可使之极(过度)。”我国流传下来的多种健身运动及气功,就是以动养气的宝贵遗产。
  什么是神?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情况。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具体体现。古人很重视人的神,《素问·移精变气论》也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中医治病时,用观察病人的“神”,来判断病人的预后,有神气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这也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精、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从中医学讲,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的动力是“气”,而生命的体现就是“神”的活动。所以说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也就少。反过来说.神旺说明气足,气足说明精充。中医评定一个人的健康情况,或是疾病的顺逆,都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的。因此.古人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是有它一定道理的。 古人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死”的说法,以此也不难看出“精、气、神”三者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

故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欲杜此贼,当先摄心。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但空口言戒,无益于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欲求开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学静坐。欲学静坐,上网查书。

中医:

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因此,保养好精、气、神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古人云:“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这“三寡”则是养“三宝”的根本。

寡欲以养精 ,

中医认为,“欲多则损精”。纵欲不但丢失过多的精液,同时也损及五脏之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浮发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历代医家都主张,养生之道要以保养精气为首务。《类经·摄生》指出:“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若纵欲,男则遗精、早泄、阳萎、生殖无力,甚至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精神不振、久则成痨。女则肾虚精亏、冲任不固、气血逆乱、崩漏下血、白带绵绵而下,不孕或流产、早产,甚至经血亏枯、经闭,面黄消瘦而成劳损之症。不仅如此,纵欲还可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影响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古人把房事过度称作“伐性之斧”,意指能砍伤人体,可造成年少早亡或未老先衰。因此,清心寡欲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寡言以养气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它具有动而不息的特征,维持和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养气的基本要求是少废话。因为人体内的组织细胞要通过新陈代谢不断获得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而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通过血液从肺泡交换来的氧气,源源不断地被送到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中。一个人若是经常喋喋不休地大声叫喊,就必然要消耗肺气,影响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致使体内元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而百病丛生。有些人追求刺激,群聚一起搞恶作剧以取乐,狂呼乱叫,嬉笑不已,这样只会损精耗气,使人精神飞驰,血气流荡,变生他疾。

寡思以养神

寡思,即是让人不要胡思乱想,以免用脑过度影响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至也?”中医里的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思虑过度则使人气机郁结不行,引起种种疾病。《内经》有“思伤脾”、“思则气结”、“多思则神殆”之论述,常见心情不快、头目眩晕、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甚则出现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女子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而致月经不调,甚至经闭等病证。久之则百病丛生,诸如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病、冠心病,甚至癌症等便接踵而至。“凡人不能无思”,但要有个限度,不要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苦想冥思,更不要为身外之物煞费心思。这样才可以把思想负担尽量减轻,有利于达到“全神息虑”,以防“神虑精散”。

道家:

道家所称之气,是一种物质、一种能量,是具有电磁性能的生命力。道家通过气功修炼,使通常的气,即空气,净化形成一种特殊形式的能量,它在人体的每一细胞、器官内依序流动,这种气能传到大脑,转化成更高级的能量,当这种气在人体内永恒地循环时,人体即与宇宙化为一体,达到道家所说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精,道家所指性能也,它与气一样,也是一种在人体内流动的看不见的能量;现代医学认为,它的原始物理形态即存在与男人的精子和女人的卵子里。它也是一种原始的能量,经道家气功修炼,它能转化成更高级的能量,“精髓”。当你性欲激发时,体内的“精”即在体内扩张,使人体充满一种新的能量,即性的电磁场。

神,是跟随人体的光,是人的辨别能力,是人的知觉,是人的生命。古代道家认为,通过气功修炼,把宇宙能、食物、空气中的能量,转化成精子在体内储存起来,再与人体生命之气混合,精炼为神。道家相信,通过修炼,人体就可以利用宇宙中任何形式的物质和能量来培植你的精神,使你能从自己的肉体限制中解脱出来,使人体每一器官、细胞均充满能量。只要人体需要,人的意识即能吸收加以利用。

精,分广义之精,狭义之精和脏腑之精


你是否需要了解?

人体内丹田是做什么用的?
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

道教是谁创立的?我国第一部史书是什么?
4 黄老、道家与道教 在《“道教”内涵》一节中,我们已经指出,大约从汉末开始,人们所用的“道教”一词,所指乃是我们今天所称的儒家或儒教;而“道家”一词,指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道教。这一节,我们还要指出,至少从汉朝末年开始,“黄老”一词所指,也是我们今天所指称的道教。《后汉书·皇甫嵩传》载: 初,钜鹿...

便戴三花梳三髻礼三清什么意思
(2).三辫;三片。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诗》:“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那 秦太师 他一进门,忒楞楞的黑心搥敢捣了千下,淅另另的紫筋肝剁作三花。”(3).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唐 吕岩 《五言》诗:“阴阳烹五彩,水火鍊三花。”参见“ 三花聚...

中医的丹田穴位在什么位置
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

道家三宝指的是什么 道家三宝与佛家三宝有什么不同
2. 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是为出世工夫的人之三宝。3. 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4. 道教皈依三宝是指道宝、经宝、师宝。道教皈依三宝,心里就会对生老病死,人生的诸多痛苦去求得解决办法,追求清静无为的境界,修炼自己,使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

佛道神仙有什么区别?
佛道神仙的区别是:起源不同、主张不同。一、起源不同 佛道:佛道起源于印度,发扬于中国。道: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仙道:仙道起源于中国,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元始天尊-伏羲氏所传下来的道法。神道:宗教中所指的人格和意识的存在。神的观念产生于...

高手大神请进》请教一下妖,精,怪三者的区别。
鬼`怪`精`妖`神`仙`佛等应以什么标准来划定区分 1,首先谈妖与怪,这个词在西方常称为怪物,一般指容貌恐怖的动物或兽人,而在东方常合称称为妖怪,妖怪是一个笼统的贬义词,泛指一切有超能力或是法术的非神非仙非人非鬼的由动植物修炼的已经幻化出人形(有的未必幻化成人)的物体。其中妖以动物...

所谓的神仙是什么?
神仙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来源是平常的人们。会不会是外星人呢?有可能,因为印度神话里常有别的天的天人来来往往,所以可能是外星人。而中国神话中的很多形象就是史前的原始人物神化的。以上所说是单指神仙这个形象的来源,是不是真的存在要靠你自己。。。

佛家神仙与道家神仙有什么区别?
2.道家经典《钟吕传道集》,讲八仙中吕洞宾与汉钟离师徒的对话,其中就有关于神仙的论述: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①.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象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已。修持之人,始也...

什么叫“丹田真气”?
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