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学前班的小孩子 怎样培养学前班孩子的好习惯
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
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在和孩子讨论规则前,我们首先让学生理解,班级的常规是为了让大家在学生园了过得愉快而制定的。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共同讨论出来的规则,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在讨论学生盥洗的规则时,小朋友通过讨论后认为: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洗手时不可以吵闹;要认真洗手,搓肥皂等。通过讨论后,很多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而对于调皮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由于是讨论制定的,所以如果有学生不遵守,那么就有其他的学生进行提醒、监督,及时让该学生进行改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二)用音乐让学生规范学生的活动。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学生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材料,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学生的材料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在进餐时我们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区,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活动结束后,播放一些柔和的摇篮区,让学生在座位上休息等。相信这样的方式是现在已经普及的方式了。音乐在学生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学生习惯成自然。
(三)将评比小红花落实、具体化,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小红花。以前在评比小红花时,我总是笼统地要求要各方面表现好,上课发言积极,坐得神气,吃饭香等等,由于各方面要求太高,但每星期真正能做到的只有少数几个,所以在评选小红花时都快成批斗会了,因为小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某个小朋友拿到了小红花,小朋友总能找出他某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因为对于学前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好,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可总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所以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能太多。现在,我们一改以前的做法,从以前的要求面面俱到到现在的每星期只定一条规则,每星期公布一条要求,告诉学生这星期小红花要找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朋友,只要你在这个星期符合以上的一条就可以得到小红花,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发现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增强了,班级常规也越来越好了,当有个别小朋友不遵守规则时,旁边的小朋友就会提醒他,所以获得小红花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
(四)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能得以强化。
有一句话,从我接触学生教育以来,是一直记着的:“学校家庭,5加2”。 它的意思是说,在学校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两天要是松懈,效果将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校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家庭是学生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很多学生能在学校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成了另一副样子。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
工作,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常规。多宣传一些先进的家教资料,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中得到强化。
(五)设立“小小监督员”,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
例如打饭就餐这一环节中,我们要求学生要排队走出教室,并且走步去餐厅,不准奔跑,到达餐厅后要排好队,不随意敲自己的饭盒,不打闹等。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学生都能遵守,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学生在打饭时喜欢敲饭盒,弄得食堂里很是吵闹、、、、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学生来担任小小监督员,去监督小朋友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不放任学生违规行为,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为大家服务的意识,真所谓“一举多得”。
(六)运用榜样示范的方式。
老师只要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做到嘴勤,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中的良好行为。教师要求学生说话要轻声,可自己常常为了省事扯着喉咙打“长途电话”,进行遥控指挥,由于长此在教室大声的指挥声中,学生也学会了大声说话,大声指挥别人。如果教师每次能轻轻地走到需要指导的学生边轻轻的说,孩子们有事也会走到你跟前轻轻告诉你的,而不会坐在位子上大声告诉你。要求学生睡觉安静,教师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老远就喊:“快睡觉,别说话了”。要求学生洗手时节约用水,教师和家长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肥皂;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听完学生讲话。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七)常规建立的坚持性。
确定了的规则必须坚决执行,教师尽量避免以临时的指令代替规则,尤其避免与规则相悖的指令代替规则。如作业做好了要及时给老师改,并且上交。若一位学生没做到,教师就让他走了,这时教师要和其他学生说清楚是因为这位学生身体不好,家长急着带他去看病。在规则的执行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从而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自觉性,避免学生总是用规则去要求别人,而很少要求自己。
孩子其实是懂得讲道理的,所以就要以理服人。和小朋友一起制定规则,在规则内孩子有充分的自由,一旦小朋友破坏了规则,就要告诉他让他知道他破坏规则了,并给他相应的惩罚(绝对不可以虐童)。做孩子的朋友,也要做孩子的家长,自己以身作则,坚决维护规则。
1、故事教学法故事对小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它情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和趣味性,在故事中贯穿英语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在和谐的气氛中增进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一次我在教“Come in ,please.”与“Go out.”时,先为孩子们讲一个兔妈妈要去买菜,要兔宝宝在家等候,却来了一只大灰狼要兔宝宝开门,兔宝宝发现是大灰狼,一齐将大灰狼赶跑的故事。在讲述中,将“Come in ,please.”“Go out.”穿插其中,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全部掌握,且印象极深。
2、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很多孩子会说许多英语,既流畅又标准,但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便“哑”了。如,我对幼儿说:“Nice to see you !”幼儿会回答我:“Nice to see you !”却从来不会自发性的用这句话跟别人打招呼,只是在别人对他说:“Nice to see you! ”后回答别人:“Nice to see you!”造成孩子只会说而不会用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幼儿不明白每一句英语的含义。
针对这种现象,不提倡教师教一句英语,马上用汉语来解释。我们应该积极为孩子创设情境,这种情境要生活化,让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每一句英语的含义。例如:教师创设按门铃、拜访朋友的情境,使用与当前情景直接相关的英语,并辅以大量的动作和表情,然后再让孩子开门、请朋友的游戏,及时的巩固了教学内容。
以这种方式学习英语,孩子即理解又能学以致用。这种形式能够比较好的培养孩子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培养彼此之间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从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有了一定量的词汇、句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孩子自由组合,进行表演。
3、游戏教学法。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的确,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形式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符合幼儿天性好动的特点。游戏能激起幼儿学英语的兴趣,密切师生间的关系,提供幼儿充分运用语言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将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因此,小学英语活动应尽量游戏化,寓教育于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学英语。如:户外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个游戏是幼儿熟悉而喜欢的。于是,我把游戏改为:
“Wolf, wolf, what can you do?”是请一位幼儿当老狼,其它是小羊。小羊问“Wolf, wolf, what can you do ?”老狼回答“I can eat.”然后开始追逐小羊。孩子在他们原有的游戏经验的基础上,轻松愉快的习得了英语 ,学会了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jump/run..”锻炼了英语听说能力,在玩中学习并得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觉得学习英语好玩,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英语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好奇是孩子的天赋,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皮亚杰指出:儿童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实物、直观教具等教学手段,尽量创设情景和语境,让幼儿进行丰富有趣的对话活动。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孩子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印象深刻,有助于记忆,且适合于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能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好奇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孩子学习动物名称时,我带来了手指玩具,用自我介绍的方式引起动物名称,“Hello,I’m a … How do you do!”而后让幼儿手戴玩偶,学说句子和新单词。这样,幼儿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大家兴趣很高。在学习表示颜色的句子和单词时,我设计了一个“幸运转盘”,转盘上面有七种颜色,教师问:“What colour is it?”孩子纷纷举手回答,有的猜红色,有的猜绿色,有的猜蓝色。最后教师转动转盘,猜对的孩子可以得到一件小礼物,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但激发了幼儿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而且记忆深刻。
四、重视“自我表露”,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喜欢自我表露,是孩子们共同的心理特点,尤其是这种表露能受到教师的夸奖,孩子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就甭提多高兴了。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征,在活动过程中,让他们充分进行表露。这样,既能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还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任何一种活动形式,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厌倦。冷漠的情绪会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引入竞争机制,这一难题迎刃而解。竞争能激活孩子潜在的支力,能激起他们的进取心。幼儿好胜心强,大都不甘落后,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运用竞争机制,并配以各种形式的奖励,以表示对胜利者的赏识,对进步者的鼓励。有时是几句鼓励的话语:Good!/Very good!/Clever!/Excellent!……有时是一朵小红花、一颗小星星…孩子们在热闹的气氛中,你追我赶,学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
当然,调动孩子学英语的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还很多,如:谜语法、儿歌法、顺口溜法、歌曲法、形象教学法、肢体语言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我根据教学参考书及自己的工作经验,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交互作用,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孩子们的语言活跃起来,孩子们始终对英语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上英语课成为他们最快乐的事。
- -``多多地采用奖励法```
你是否需要了解?
怎么辅导学前班孩子的学习
辅导学前班孩子的学习,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设定小目标:为孩子设定一些短期且可实现的学习目标,每当孩子达成目标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2. 游戏化学习 融入游戏元素:将学习活动与游戏相结合,使学习过程变得有趣且富有互动性。例如,使用教育类...
家长怎样教育学前班的孩子
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物品来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来练习,比如去小卖部时让孩子算算他想购买的东西金额,或是十块钱的预算能剩下多少等。认识时间、日历和钱币 时间、日历和钱币不仅是小学重要知识,更是生活必备的技能。学前儿童提前接触这些知识,也能早日变得更加独立勇敢,建立正确的时间、金钱观念。每...
孩子在上学前班时需要特别关注什么方面?
在孩子上学前教育前班时,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社交技能:幼儿园是孩子开始接触社会的地方,学会与人交往、分享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2.情绪管理:孩子在幼儿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如与同学发生冲突、不适应新环境等。
怎样培养学前班孩子的好习惯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学生生活自理的习惯。学前班的孩子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早上起床父母帮助穿衣服,晚上睡觉父母帮助脱鞋袜,甚至是洗脸、洗脚、和收拾文具都是父母包办。父母们认为孩子还小,便“全权负责”,一次不落,殊不知这样的后果是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习惯永远让学生...
学前班老师怎么开导孩子
2. 利用肢体语言:学前班老师应该利用肢体语言,比如拥抱、鼓励的手势等来传达关爱。3. 采用正面的言语:学前班老师在与孩子交流时,应该采用正面的言语,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活动,表扬他们的进步和成就。4.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学前班老师可以通过给孩子许多机会,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孩子,从而培养孩子的自...
学前班的孩子怎么教育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 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
怎样教好上学前班的孩子?
个人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坏境 孩子学习的环境和家庭环境如果学习环境很好的话 ,大家都是好孩子,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学习的环境中没有墨又怎么黑呢,在家,打造一个和睦的五好家庭,在生活中给孩子指点人生的道理,特别是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要用你是长辈的口气去教育他,要让孩子觉得和你交谈可以...
如何使学前班孩子上课专心
学前班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怎样能使他们很快适应小学的学习,上课专心呢?我的做法是:一、赞美法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表扬,当他们不听课时,我会对他说:“XXX小朋友是学前班的孩子了,是幼儿园的哥哥或姐姐了,听课一定比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认真,比他们更懂事,更能干了。”老师一提醒,他们马上就...
怎样教学前班的小孩
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育儿专家,但我们一定能够做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成为自己宝宝的“专家型家长”。第一步,让自己具备对孩子的各种表现保持高度“敏感”的养育观念 没有人能够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们才是伴随孩子一步步成长的最亲近的人。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其实都包含着许多能力发展的敏感期...
上学前班怎样养好学习习惯
另外,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注意一些其他的因素,如:养成遵守幼儿园各种规章制度、课堂纪律的习惯。建议家长在开学时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尽量让孩子按时上幼儿园,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不开小差。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养成乐于交往的习惯,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