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和普贤、文殊称什么三圣呢? 我想写副佛教对联,内容包括释迦牟尼佛,观音,文殊,普贤……请...
二者的关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怙恃之一。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文殊为七佛之师,三世皆为果上之如来:过去称“龙种上如来”,现在称“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称“普见佛”。
文殊菩萨又称法王子,为智慧之象征,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项,右手持金刚宝剑(表示智能之利),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青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卷宝,象征所具无上智慧,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能威猛)。
扩展资料文殊菩萨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故事
文殊师利菩萨慈悲为怀,欲向人们介绍“一行三昧”修持方法,故来问释迦牟尼佛,让佛祖金口亲为解释。《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大正藏8·731a):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
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
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阿难所闻佛法,得念总持,辩才智慧于声闻中虽为最胜,犹住量数,则有限碍。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皆悉了知,决定无碍。昼夜常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殊菩萨
1.文殊.普贤菩萨为什么会是释尊的左右手?为什么释尊不选观音.势至菩萨这两位呢?而阿弥陀佛又为什么不选文殊.普贤菩萨为左右胁.偏偏要观音.势至来辅佐阿弥陀佛? 莫非他们当初开会商量好的!! 哈哈~当然不是讲好的啦. 那是有原因典故的.而且是很有理趣的典故哦~~. 2.佛教的发源地是在印度. 所以.佛教在创立之后自然而然的会受到印度先前宗教~婆罗门教的影响.古印度婆罗门教原本即有“三神”的思想,所谓的“三神”分别为破坏神湿婆、建立神克里须那、守护神毗湿奴,其所代表的涵意是宇宙的成住坏空。 3.佛教在印度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婆罗门教的影响,破坏神湿婆就演变为文殊菩萨,建立神克里须那就演变为普贤菩萨,守护神毗湿奴则演变为毗卢遮那佛。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文殊菩萨所说的经典主要重点在于“破”──破除错误的观念与行为,普贤菩萨所说的经典主要重点在于“立”──建立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当我们将错误的观念与行为破除,建立起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后,就能拥有完整的人格与德行,才能成就毗卢遮那佛的境界。. 4.然而“华严三圣”尚含有多重意义。其中“普贤菩萨”为体寂、为理实、为行愿,属生生不息的法界实相。“文殊菩萨”则为深信、为正解、为妙智,属不偏不倚的法界轨则。由文殊的信解智加上普贤的理体行,而融合成光明遍照一切处的毗卢遮那佛。换言之;以文殊之极智融合普贤之体性,方成毗卢遮那之境界。所以,华严宗即以此认定“本体为主,轨则为辅”,因此即以普贤为长子,文殊为次男称之。故在修持法门上,以文殊普贤为本尊系统的“智慧法门”中有一大原则,就是以“文殊的智慧导引,令行者行向普贤体性的目标”。这当中有两种方法:
一、 可以以文殊师利为本尊,即奉行文殊之智慧并以此为引导,用以契证普贤菩萨的法界体性为终极目标。二、 亦可以文殊师利之智慧为导引,作为行门之指针,而以普贤菩萨为本尊,用以恢复或契入法界体性。因此,就华严经的结构分析:文殊及普贤自成一别立的系统,以下分述之:就文殊系统而言:文殊代表的是属于“能证之教”或“能成之道”。这系统主要的重点在“历练成就之志”及“指导成就之方”。因此其所彰显者主要属于成就之过程、次第及阶次。故文殊之德,对行者而言,则在于心志的淬炼、心路的历程、心性的彰显、心地的成长与转化“经验”。所以行者重在“转八识成四智”、“转烦恼成菩提”等转化工夫上。若约文殊言,则在“教法”之上,教法乃指“觉悟的教育训练方法”。而所谓的“觉悟的教育法”,即是华严经中的六位修证之“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观。就普贤系统而言:普贤所代表的是“所证之境”或“所成之果”。这系统主要的重点在“法界体性的彰显”及陈述“佛果标的的境界”。因此普贤所彰显的是属于“法界的本来面目”或被称为“修行最后的目标景象”故普贤之德,约行者言,则在明白“心性”眼前的境界,即目前的“心地”是属于何种层次;继之又该如何“奋进”才能更上一层楼,乃至达于最终究竟的“佛境”。约普贤言,则在陈述行者“目前的境界”、“心性成熟的程度”以及提斯“行道的进境”,乃至究竟的“一真法界”,及其尔后“广行施化”的境界。因此,“华严三圣”若用现代语言逻辑表示法可简要说明如下:一、 毗卢遮那佛:即“稳定均衡的内敛理论”。
二、 普贤菩萨:即此理论中的“静态内聚的稳定体性”。
三、 文殊菩萨:亦即理论中的“动态内聚的稳定流程”。而将华严三圣圆融的思想发展出去,就衍申出“西方三圣”、“东方三圣”、“娑婆三圣”等等。例如西方三圣即是由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加上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融合为阿弥陀佛。所以,当我们进入佛寺,见到三圣礼拜时,要能深刻感受其所代表的真实义哦!
【华严三圣】
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
http://images.google.cn/images?hl=zh-CN&q=%E5%8D%8E%E4%B8%A5%E4%B8%89%E5%9C%A3&um=1&ie=UTF-8&ei=unZhSprqLcaIkQWD66AB&sa=X&oi=image_result_group&ct=title&resnum=5
可以称华藏三圣。
你是否需要了解?
华严三圣佛是哪三位?
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密宗言大日如来)。故“释迦三尊”又被称为“华严三圣”。三尊,是佛教安置佛像的一种形式。大乘佛教认为,每位如来皆有大量菩萨胁侍,以便度化众生,多半造像时会设置两位胁侍菩萨以代表之,如西方净土的西方三圣、东方净琉璃...
四月八日是哪位菩萨的生日
农历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圣诞日,并非某菩萨的生日。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是横三世佛中娑婆世界的教主,也是竖三世佛中的现在佛,与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其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迦吡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成道后被尊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后人也称其为...
文殊普贤三圣佛中间的是谁
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称为华藏三圣佛,中间的是毗卢遮那佛。除此以外还有——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右边观世音菩萨,左边为大势至菩萨组成。本土三圣佛,释迦牟尼佛、阿南、迦叶尊者 东方三圣佛,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极乐三圣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
五台山供奉的是什么菩萨?文殊菩萨的道场
文殊菩萨形象 代表聪明智慧,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据《文殊师利般涅盘经》所记载: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后来诣仙人处,求出家法,却无酬对者,乃皈依佛,出家学道,住首...
四月初八是哪位菩萨的生辰
农历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这天也被称为浴佛节、佛诞节。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是横三世佛中娑婆世界的教主,也是竖三世佛中的现在佛,与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他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迦吡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因父亲是释迦族,成道后被尊为“释迦牟尼”,意为...
释迦牟尼佛和普贤、文殊称什么三圣呢?
称为“华严三圣”。【华严三圣】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http:\/\/images.google.cn\/images?hl=zh-CN&q=%E5%8D%8E%E4%B8%A5%E4%B8%89%E5%9C%A3&um=1&ie=UTF-8&ei=unZhSprqLcaIkQWD66AB&sa=X&oi=image_result_group&ct=title&resnum=5 ...
华严三圣指的是什么菩萨?
华严三圣是指《华严经》中所述的三个主要圣者,他们分别是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1. 毗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是法身佛的别称。在《华严经》中,他是莲华藏世界的教主,端坐于千叶莲座上,每一片莲叶上都有一尊释迦牟尼佛,象征着每一个世界都有佛的存在。2. 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
华严三圣究竟指的是什么啊?
华严三圣,是华严经中描述的三位至高无上的圣者,他们是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毗卢遮那佛是佛教密宗中的核心尊崇,象征着大日如来,统率着所有佛和菩萨。文殊菩萨作为智慧的象征,是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以“妙吉祥”之名代表智慧和吉祥。普贤菩萨则与文殊相对应,象征理德与行德,是释迦牟...
四大菩萨是哪四个
四大菩萨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1、文殊菩萨:代表聪明智慧,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也叫大智菩萨。2、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等名。以...
文殊菩萨是谁?
基本身份:文殊菩萨,又名文殊师利或曼殊师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是佛教中的重要菩萨。“曼殊”代表妙意,“师利”代表吉祥,简称“文殊”。地位与角色:文殊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并列于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合称为“华严三圣”。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众菩萨之首,象征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