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与菩萨的介绍 佛教都有哪些菩萨

作者&投稿:年穆 2025-05-14

导读:为了认识佛教,首先要了解佛祖和菩萨。佛教与佛祖菩萨是互相关联的不同概念,佛教是一个宗教,佛祖和菩萨是这个佛教的重要信仰,那么佛教都有哪些菩萨呢?下面是小编对佛祖与菩萨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来瞧瞧吧。

佛祖与菩萨的介绍

佛教所崇拜的佛祖和众多菩萨,人多只知其名却鲜晓其由来,即为信徒,也难说清。佛经虽有记载,但却深奥难懂。今据文献记述,择要叙说,仅供参考。

1.佛祖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佛教徒多尊称他为“佛陀”或“佛”。公元前565年,他生于迦眦罗卫国,释迦族人,父亲是净饭王,母亲为摩耶夫人。所谓“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按照佛教传说,他于29岁(一说19岁)出家修道,在深山静坐六年,尝尽人间苦辣辛酸,最后悟道成佛。他成佛后,便到中天竺恒河流域进行游说活动,传播禅悟到的成佛真理。据说第一次演说妙法时,仅有听者五人,佛门称为“五比丘”,随后信徒日多,到晚年时,听他说法的已达1200余人。佛教宣传“众生平等,无有高下”,反对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受到世俗贵族与工商豪富的支持,佛教也因此愈益发展。佛教初期无神庙,不崇拜偶像。传说释迦佛祖死后火化,全身化为八万四千粒舍利,但牙齿依然完整,称为佛牙舍利。我国信徒传说释迦牟尼逝世火化后的其中一颗牙齿传入中国,现保存在北京灵光寺中的佛牙塔内。舍利保存在各地寺庙的佛塔中,成了崇拜对象。佛寺与佛像的受拜较迟,约始于公元1世纪左右。

2.观音菩萨。

初译为观世音或观自在,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略称为观音。他和阿弥陀佛、大势至合称为“西方三圣”。佛经上说观世音因能“观”到世间受苦难的众生向他求救的声音,便“寻声”往救而得名。

中国佛经上对观音的记载,或说是男,或说是女,莫衷一是。

(1)男性说。南朝梁县无谶译《悲华经》载,太子不响为善男子,命为观世音,是古印度一个国王无净念的长子。因此唐代以前寺庙多塑男性。

(2)女性说。唐宋时期多见女性观音。元时官夫人所撰《观音大力传》云:“观音生西土,讳妙音,妙庄王之季女也。”据民间传闻说,观音父亲病危,有佛托梦其父,只要亲人舍弃一手一眼配药,即可治愈。大女、二女都不肯,惟有三女观音慷慨献出手与眼,终于治好了父病。佛祖为之感动,特赐千手千眼。从此,人们相信观音手多眼多,智慧多,神通大。

清代学者俞正燮《癸已类稿》还考证说:“观音出世时本为男身,而来中国显示灵感,则多变性为女身。”

3.弥勒佛。

据印度佛教传说,他生于婆罗门家族,后来成为释迦牟尼(如来佛)的弟子,先佛祖入灭而成为菩萨。弥勒是梵文译音,意为“慈氏”。《弥勒下生经》说他从“兜率天”下生此世界,在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佛位而成佛,故称“未来佛”。所谓兜率,意为喜足,居此天者,欢喜满足。佛教所说兜率天与人间不一样,此天一昼夜,相当于入间四百年。对佛徒来说,弥勒净土之诱力极大,唐僧玄奘临死前,一心念弥勒,祈求往生兜率天。西藏日喀有尊铜铸弥勒佛像高22.4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铜佛。古代农民起义也常常打出“弥勒再世”的旗号,作为推翻旧王朝的口号。

中国宋元以后所奉的弥佛,乃是一尊袒胸露腹、笑口常开的胖和尚。此并非弥勒本来形象,乃是五代时布袋和尚契此。

契此,真有其人,是明州奉化人。宋人普济《五灯会元》载:“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自称契此,形裁腿媵;蹙额皤腹,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囊并破席,凡供身之具,尽贮囊中。”他于贞明三年(917年)圆寂于岳林寺,临死前口念说:“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念毕安然而逝。宋人遂称他为弥勒化身,塑其像为弥勒菩萨。今弥勒塑像之旁多有一副趣味横生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4.阿弥陀佛。

阿弥陀,是古梵文的译音,意为光明无量或无量寿;密教又称为甘露王。据《阿弥陀经》说:“西方过去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此是专门接引众生往西方极乐之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佛教净土宗崇拜的主要对象。佛教徒说:凡愿往生彼土者,一心不乱,长期“念其名号”,临终时,佛即能出现,前来导引,即能往生净土。也有佛经上说:念一声阿弥陀佛,可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得八十亿劫微妙功德;若临终前念,即可恍惚中见金色弥陀,引你至极乐世界。故中国民间之念佛者,开口多念“阿弥陀佛”。佛的塑像,一般是左手持净台(莲花台),右手作接迎状,身上有“F”的标志,它象征着太阳或火,是佛教吉祥的标志,唐武则天时又定了读音为“万”。

5.四大金刚。

佛经称四大天王,民间俗称四大金刚。印度佛经说是释迦牟尼的外将,住在须弥山。须弥山腰有一峰叫建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天王居之,各护一方天下。东方名持国天王,南方名增长天王,西方名广目天王,北方名多闻天王。因他们手中都持金刚武器,故名四大金刚。我国寺庙中建天王殿崇拜四大天王,约始于唐代,据说唐代时,西番入侵西凉(今属甘肃),边境火急,代宗慌忙宣召名僧入殿诵念仁王经,祈求天神保佑。果然在西凉天空的云雾中出现了神兵神将,在西凉城门上站立着四天王,怒目威视西番军兵,使他们落荒而逃。此后,皇帝下令各州均建天王殿,供奉四天王。

民间有四大金刚分别主管天上风、调、雨、顺之说,这可能受《封神演义》的影响。因南方天王手持青云宝剑,挥舞生风,故由他主风;东方天王手持琵琶,音弦和谐,故由他主调;西方天王手中伏龙,有唤雨之术,故由他主雨;北方天王手中宝伞,撑收自如,故由他主顺,因四天王能管风调雨顺,能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民间崇拜在此把美好愿望与迷信结合在了一起。

明清神话小说对四天王的说法又各不同。《封神演义》称四天王为魔家四将;《西游记》中四天王为玉帝属下守门天将、如来佛手下的四大金刚,道教常在宫观门外塑像,称“四天神王”。

6.罗汉。

罗汉,梵文音译阿罗汉的简称。据说小乘佛教徒修行希望得到的果位有四,阿罗汉果为最高品位,即完全脱离了“生死轮回”之苦,得到“涅槃”(归宿)而成佛。在大乘教里罗汉位置仅次于菩萨。

中国佛经和绘画中常见的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说。

十六罗汉。公元2世纪时,始见于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庆友《法住记》,被唐僧玄奘译成中文后,在中国开始流传。五代后梁画家张僧繇画过十六罗汉像。今杭州烟霞洞中尚存吴越国元璀妻弟吴延爽发愿塑造的十六罗汉像,是我国保留至今的最早罗汉塑像。

今江苏省太湖洞庭东山紫金庵所存十六罗汉像相传为南宋民间雕塑名手雷潮夫妇之作,姿态各异,富有人情味,是我国古代雕塑中少见的佳作。

十八罗汉。相传是唐末和尚贯休在画十六罗汉时,叉增添二人,即《法住记》作者庆友和唐僧玄奘,这就成了最早的十八罗汉。因画中罗汉骨相奇特,神态各异,为时人所喜爱,而广泛流传。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谪居海南岛时曾撰《十八阿罗汉颂》,但所列第十八位者,不是唐僧玄奘,而是“宾头卢尊者”,和第一位相同。南宋《佛祖统记》说:庆友为《法住记》作者,不应在住世之列;宾头卢为重复。因此被他换下来,第十七位换为迦叶尊者,第十八位为军徒钵叹尊者。清代乾隆皇帝又改第十七位为降龙罗汉,第十八位为伏虎罗汉。因为御定,流传甚广,至今未变。我国西藏地区寺庙的十八罗汉中最后两位又有不同,换成了弥勒与摩耶夫人(释迦牟尼生母)。

五百罗汉。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大多说是参加第一次或第四次集结的五百弟子。据佛经《十诵律》载,释迦牟尼在世时,便有听法弟子五百,故名五百罗汉。另一说是唐僧玄奘《大唐西域记》载,摩揭陀国有僧一千,半为凡夫僧,半为罗汉。又说罗汉僧平时不露本相。一次有凡夫僧违背教规,影响很坏,无忧国王想惩杀一千。此时罗汉才露本相,腾云驾雾飞至迦湿弥罗国山。国王得知懊悔莫及,只好建五百罗汉堂供奉。

中国五百罗汉之说在东晋已有,五代两宋开始盛行,尤其是吴国越国,对五百罗汉最为崇拜,天台山方广寺得国王允许造五百铜罗汉。杭州净慈寺也创五百罗汉堂。近代罗汉堂以北京碧云寺、上海龙华寺、汉阳归元寺、昆明第竹寺为著名。此外,还有八百罗汉之说。

7.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专司“愿”。佛经说:地藏受释迦牟尼嘱咐,在释迦已灭,弥勒未生之前,每日晨朝入恒沙禅定,观察众机,于无佛世界教化大道众生,拯救众苦,始愿成佛。《地藏十轮经》谓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地藏”,从而得名。

据《宋高僧传》记载,地藏王降生新罗国(今朝鲜半岛)王族,姓金,号乔觉。唐永徽四年(653年),他24岁时到中国九华山,结庐苦修达75年之久,至开元十六年(728年)七月三十日夜晚脚趺坐化,享年99岁。

8.文殊与普贤。

文殊师利,是梵文的译音,略称文殊。文殊是“妙德”的意思,师利是“吉祥”的意思。他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的左胁侍,专司“智慧”。《法华经》又说他是释迦牟尼九代之祖。

普贤,是意译,是普及佛家的善行善愿之意;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菩萨,塑像的特点是面貌端庄慈祥,手持莲花,以踟趺的姿势坐在六牙白象上。他曾发十种宏愿弘扬佛法,故称“大行普贤普萨”。今四川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骑六牙白象,铜铸,高7.3米,重62吨。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佛祖与菩萨的介绍,佛教都有哪些菩萨”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你是否需要了解?

佛教里的菩萨佛祖有多少是确有其人的?
佛经上记载所有佛菩萨,都真有其人。不过,人类历史书中有记载的佛菩萨就少一些,但也成千上万,略举例如下: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摩诃迦叶、目犍连、富楼那、须菩提、舍利弗、罗睺罗、阿难陀、优婆离、阿尼律陀、迦旃延。 玄奘法师,鸠摩罗什,鉴真和尚,达摩,慧可,神光,三祖僧灿,四祖道信,...

神佛都有哪些
罗汉是佛教中的修行者,他们通过修行达到了某种程度的觉悟。与佛祖和菩萨不同,罗汉通常已经超越了生死轮回。常见的罗汉包括笑罗汉、禅定罗汉等。他们通常被描绘为拥有智慧和力量的存在,能够保护信徒免受邪恶势力的侵扰。四、天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公通常是指天上的神灵或主宰。虽然与佛教的神佛有所...

佛教中有什么佛?
此外,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因此也称之为“法王子”,这个语词的音译为“究摩罗浮多”,意译又称为“童真。4、罗汉:据说佛教徒修行可能达到高低不同的四种成就,每一种成就叫一个果位。其中阿罗汉果,成就最高,达到了修行的最高境界,得此果位之人,就称阿罗汉,简称罗汉。在大乘佛教中,罗汉...

一共有多少位佛,分别是?多少位罗汉,分别是?多少位菩萨,分别是?
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5)华严三圣 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6)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2、罗汉 十八罗汉是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

菩萨和佛和佛祖有什么区别?
佛与菩萨有什么区别呢?

佛教的三世佛、八大菩萨、十八罗汉都是谁?
3) 横三世佛: 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 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 大势至菩萨; 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因都有如来在,所以本文中就不增加三世佛这个名词.西游原著里,提及了南无过去现在未来佛,本书中称之为三...

佛教中有记载的佛、菩萨有多少位?
小乘佛教认为只有一个佛,就是释迦牟尼。大乘佛教认为,众人皆可成佛,也就是说多不胜数。菩萨的数量也非常的多。在汉传大乘佛教里以四大菩萨为代表,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悲,以普陀山为道场 地藏王菩萨:代表大愿,以九华山为道场 文殊菩萨:代表大智,以五台山为道场 普贤菩萨:代表大行,以...

佛祖指的是哪位佛
7. 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是大慈悲的象征。在佛教中,慈悲和智慧被视为她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中,她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8. 普贤菩萨,象征着理德和行德,与象征智德和正德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

佛教八大菩萨有哪些
虚空藏菩萨,在胎藏界曼荼罗中为虚空藏院的主尊。东密中,修行者通过观想虚空藏菩萨本尊形象,菩萨金色身躯,庄严相貌,头戴五佛宝冠,坐在莲花上,手持白色莲花,上有如意宝珠,发出黄色光芒,右手结与愿印,五指下垂,手掌向外。以上内容来源于凤凰网关于中国佛教造像中八大菩萨的介绍。

诸天神佛,各有神通!佛教中共有多少位佛祖、菩萨,她们的称号和名字又是...
十五佛中,仅释迦牟尼佛,曾在印度有过做人的历史,后被神化,成了上帝一般。其它的十四佛,都无历史根据。因为佛教特别注重「人修道、人开悟,人成佛」的三个「人」的修行佛道过程,所以任何佛、菩萨如没有在这世界做过人、修过道的历史,便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种想象中的崇拜对象罢了。但佛教却另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