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原来是赞美拿破伦的吗? 贝多芬为什么要把《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改成《英雄交响曲》

作者&投稿:慕科 2025-05-16
贝多芬为什么要歌颂拿破仑

因为当时拿破仑带头反抗帝王,贝多芬就觉得拿破仑是个英雄救给他写了一部以拿破仑为名的进行曲,但是,当他要把曲子给拿破仑的时候,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一气之下撕了封面,然后那部进行曲就改名叫做《英雄进行曲》了

是的,也称《bE大调第三交响曲》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登上了帝位,于是,一气之下,贝将曲子献词改为英雄交响曲,纪念一位伟人。

原来是,不过后来拿破仑称帝,贝多芬就没有献给他。

着名音乐史学者暨贝多芬门生辛德勒在他1840年所写的贝多芬传记中记载描述着,1789年法国大革命展开,德奥知识份子与文艺界们对此运动皆寄予厚望,当时拿破仑与贝多芬为同一时代之人,拿破伦只比贝多芬年长一岁,当贝多芬二十六岁成名维也纳乐坛时,二十七岁的拿破伦则也率领着法军平定意大利,继而翻山越岭入侵奥地利。次年,拿破仑军队迫近维也纳时,贝多芬在维也纳创作了《第1号钢琴协奏曲》,并认识了来到维也纳的法国驻奥大使博纳多特将军,透过了他解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改革,内心默默地向往着。而当拿破伦的权势震撼了欧洲,就在1802年,贝多芬为了表扬拿破伦的一番作为,打算计划创作一首交响曲响应。 5!GL"
fcDiYJC*
贝多芬另一位门生黎斯亦描述了一段大家口耳相传的故事,贝多芬在创作《第3号交响曲》时,心目中只有拿破伦,对他十分尊敬。苏斯描述见到贝多芬书桌上放着一本乐谱的抄本,第一页的最上方写着「博纳帕特」(即拿破仑的姓氏),而在最下方写着贝多芬的签名。后来,贝多芬听到拿破伦称帝的消息后,大怒的说:「难道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凡人吗?竟放纵自己的野心而不惜践踏所有人民的期待,根本就是个不折不和的暴君!」於是气冲冲走向书桌,将乐谱封面撕成两半。改为「英雄」标题,期待真正的英雄出现。但贝多芬究竟有没有说过那段话,也只有黎斯听过,现今已无从考证,此点给后世人们留有极大想像空间。 8HL$y -F
W ='c+3O6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到1801年,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提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
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

请注意下面一段:

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

我觉得这种语气完全是一种讲故事的手法,是编出来的名人逸事。

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1813年秋,贝多芬为美尔策尔发明的万能琴(即机械乐队)写作了一部战争交响曲,题为《威灵顿的胜利》或《维多利亚之战》,描写同年6月21日英将威灵顿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维多利亚大败拿破仑的场景。

原来是给拿破仑的,后来他专权以后就改成英雄交响曲了

原来是,可后来拿破伦的行为让他失望.
所以就作罢.


你是否需要了解?

《英雄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然而,拿破仑野心勃勃,开始野心勃勃地想象戴上皇冠,成为法兰西帝国的皇帝。这一消息让贝多芬深感失望和愤怒,他将写有拿破仑名字的乐曲封面撕得粉碎。平静下来后,贝多芬重新整理乐曲首页,将名字改为《英雄交响曲》,并在封面用意大利文写道:“为纪念一个伟大人物而作!”这部作品不仅是对拿破仑的赞歌,...

为赞颂拿破仑所作的名曲《第三交响乐》是谁的作品?
为赞颂拿破仑所作的名曲《第三交响乐》是谁的作品?1.贝多芬 2.莫扎特 正确答案:贝多芬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SymphonyNo.3inE-flatMajor"Eroica"Op.55,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简称“英雄交响曲”,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为了谁而去创作的?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最初是为拿破仑创作的。在创作这部作品时,贝多芬将拿破仑视为英雄,并在总谱的扉页上明确写着“题献给波拿巴”的字样。然而,当他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感到非常愤怒,认为拿破仑不过是一个凡人,为了满足个人野心而践踏人类权利,将自己置于众人之上,成为一个独裁者。因此,他愤怒...

《英雄交响乐》演出的时候,剧院里面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1. 《英雄交响乐》的演出吸引了维也纳上流社会的名流、显贵和艺术家们,他们齐聚大剧院,坐在挂有红天鹅绒帷幕的包厢中,其中包括亲王、夫人、小姐等。2. 剧院内的观众满怀期待,等待着演出的开始。随着剧场的灯光逐渐暗下,舞台上的黑金丝绒帷幕在脚灯的映照下,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庄严的氛围。3. 剧场在...

第三交响乐《英雄交响乐》是献给了谁?
在贝多芬的心目中拿破仑是实现他共和理想的伟人,是打倒专制、解放人类的勇猛的英雄。于是,他倾注了全部的热情,用音乐来歌颂这位曾叱咤风云的人物。1804年,贝多芬终于写完了歌颂这位伟人的交响乐——第三交响乐《英雄交响乐》。在这部辉煌的交响乐作品的扉页上,他怀着无限敬意和衷心的爱戴写道:“献给拿破仑...

《英雄交响乐》演出的时候,剧院里面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英雄交响乐》演出的时候,大剧院坐满了维也纳上流社会的名流、显贵和艺术家,挂有红天鹅绒帷幕的包厢里坐着亲王、夫人、小姐。坐得满满的观众怀着欣喜的心情等待演出开始。剧场内的灯熄灭了,独有舞台的脚灯亮着,映照着台上的黑金丝绒帷幕,给人一种肃穆、庄严的感觉。此时整个剧场静下来,鸦雀无声...

《英雄交响曲》是谁创作的?
《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又名《英雄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4年的交响曲,作品55号。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他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艺术中的--- 艺术?
使得乐章更为庞大和多样化。此外,他还广泛而创造性地使用了复调手法。6. 革命音乐的元素:贝多芬在《英雄交响曲》中采用了法国革命音乐的音调作为各乐章主题音调的素材。通过这些特点,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不仅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了古典艺术与新时代艺术交汇的典范。

《英雄交响曲》的创作背景,意图
《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55号,创作于1804年。这部作品的原始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也简称为《英雄交响曲》。原稿原本是为拿破仑·波拿巴而作,但在贝多芬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他愤怒地撕去了标题页,将曲名改为了现在的形式。这首交响曲无论在内容还是...

《英雄交响曲》是第几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简介。《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在逐渐失聪后,于1803年创作的交响曲,饱含开创精神,是贝多芬一生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也就是《第三交响曲》,属于贝多芬的中期作品,在1805年公演之后,曾经因为打破维也纳古典交响乐模式而备受质疑。在以浪漫主义为主题的《英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