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全部数学概念 说的全加分 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课堂作业全部答案是啥?

作者&投稿:苍梧奇 2025-05-24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要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1)52+48=48+
,运用了(
),字母公式是(
)。
(2)18×25×4=18×(25×4),运用了(
),字母公式是(
)。
(3)42×a=
×42,运用了(
),字母公式是(
)。
(4)(270+69)+31=
+(
+
),
运用了(
),字母公式是(
)。
(5)12×32+12×68=(
+
)×
,运用了(
),字母公式是(
)。
2、在○填上“>”、“<”或“=”。
(8787)÷3
○(105-105)÷3
50+4×5
○(50+4)×5
750÷15-10

750÷(15-10)
69+65÷5

69-65÷5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算式“65+35÷7×6”的第一步算65+35,这样很简便。……(

2、(a×b×c)=(a×c)×(b×c)。…………………………………(

3、101×46-46=100×46。…………………………………………(

4、134×8=125+9×8。………………………………………………(

5、25+25+25+……+25=1000。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计算840-24×5÷20时,最后一步算(
)。
A.乘法
B.除法
C.减法
2、260×(6+3)
○260×6+3,圆圈里应填(
)。
A.>
B.<
C.=
3、把64÷4=16,36+16=52,52×12=624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
A.(36+64÷4)×12
B.
64÷4+36×12
C.(64÷4+16)×12
D.(36+16÷4)×12
4、64×25+36×25=(64+36)×25,这里运用了(
)。
A.乘法分配律
B.乘法交换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结合律
5、与45×199相等的式子是(
)。
A.45×100+99
B.45×(200-1)
C.45×200+45
四、计算(共38分。)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共8分。)
62×3=
0×65+5=
77×20=
6+18+84=
98+12=
42×1×5=
12×25=
9×5÷5×9=
2、脱式计算。(每题3分,共12分。)
874÷(24×23-506)
25×5÷(155-30)
15×〔120-(42+36)〕
936÷〔(160+80)÷20〕
3、简便计算。(每题3分,共18分。)
185×38+15×38
62×100-62×2
43×202
(40+4)×25
25×99
96×101-96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一、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S=
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
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 长=体积÷(宽×高) 宽=体积÷(长×高)
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 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
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
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L和ml) 1L=1000ml 1L=1000立方厘米 1ml=1立方厘米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 (b≠0)。
4、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5、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六、打电话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1. 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 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3. 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 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 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 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 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 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 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 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 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 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19.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 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21. 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 正方体有6个面,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 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24. 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4+宽×4+高×4
25. 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 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28.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29.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 dm3 m3
30.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
31.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 =a×a×a a3表示3个a相乘
32.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 米表示
(1) 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 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 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 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 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41.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 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
45.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 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48. 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49. 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有一个图形,有一条或多条对称轴;
成轴对称的图形: 有两个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对应点的连接与对称轴垂直相交。
3.画法:找关键点,确定关键点的对称点,再连线。
4.旋转四要素:定点、移动点、方向、角度。
5.旋转的性质: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发 生变化,只有位置变了。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1.整数 a × b=c (a≠0,b≠0,a、b、c为整数),那么a、b叫做c的因数,c叫做 a 和 b 的倍数。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2.2、3、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0 也是偶数。(偶数都是双数,奇数都是单数。)
4.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个位上一定是0。
5.同时是 2、3、5 的倍数最小两位数是 30,最大的两位数是 90;最小三位数是 120,最大的三位数990。
6.奇数和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7.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8.100 以内质数表: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 .47.53.59.61.67.71 73.79.83.89.97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长方体的特点:有 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正方体的认识:正方体是由 6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4.正方体的特点:有 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统称棱长。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6.棱长总和公式:长方体棱长总和 =(长+高+宽)×4
长=棱长总和÷4-宽-高 宽=棱长总和÷4-长-高 高=棱长总和÷4-长-宽
7.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 棱长=棱长总和÷12
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9.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ab+ac+bc)×2
正方体表面积= 棱长×棱长×6 6a²
正方体=底面积×6 底面积=表面积÷6
10.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³),立方分米(dm³)和立方厘米(m³)
11. 体积公式:
长方体体积(容积)=长×宽×高 V=abh ; a =V÷b÷h b=V÷a÷h h=V÷a÷b
正方体体积(容积)=棱长×棱长×棱长 V=a³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 V=Sh h=V÷S S=V÷h
12. 1 m³ =1000 dm³ 1dm³;=1000 cm ³ 1 m³ =1000000 cm ³
13.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常用容积单位升(L)和毫升(ml)
14.1L=1 dm³ 1L=1000ml 1ml=1 cm³
15.表面积扩大棱长倍数的平方倍,体积扩大棱长倍数的立方倍。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分数都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
3.求分率: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求另一个量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求单量:总量÷数量=单量(用分数表示) (单量、分率的分母都是平均分的总份数)
4.分数与除数的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
5.单位换算: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时,如果低单位上的数不能被进率整除,商就可以用分数表示。(结果要约分)
6.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数,分子大的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数,分母小的数比较大。
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特征: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特征:假分

正负数


你是否需要了解?

小学数学的所有概念
展开全部 小学数学知识概念公式汇总小学一年级 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小学二年级 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小学三年级 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小学四年级 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小学五年级 分数小数乘除法,代...

小学数学所有概念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⑹、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⑺、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2013-12-23 小学数学所有概念和定义 8 2012-04-16 小学数学全部概念和定义 40 2013-11-02 小学...

小学教材全解:五年级数学(下)的目录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涵盖了多种数学概念,这些概念分布在八个单元中,每个单元都包含若干课时。第一单元涉及图形的变换,包括轴对称、旋转、以及欣赏设计等课时,最后进行单元整理和复习。第二单元探讨了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5、3的倍数特征,以及质数和合数的知识。同样地,这一单元在...

五年级下册数学公式整理归纳五年级下册数学公式所有
关于五年级下册数学公式整理归纳,五年级下册数学公式所有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 ) ÷2=大数(和-差 ) ÷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 1)=小数小数 ×倍数=大数(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 1)=...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和知识重点
第一单元 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5、求方程中...

小学五年级数学概念:什么是质数和合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概念与公式大全(上册)探索数学奥秘,我们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对称与平衡:图形折叠若能完全重合,那就是对称图形,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距离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而连接这些点的线段则垂直于对称轴。因数与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12既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研究它们时,我们通常关注...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展开全部 1.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的小故事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的小故事 1.有关于数学的趣味故事 1、...每只都要吃掉七个麦穗;如果每个麦穗都能剥下七合①麦粒,请问:房子、猫、老鼠、麦穗、麦粒,都加在...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

一到六年级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即 V=Sh。最后,我们介绍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面积乘以高再除以三,即 V=1\/3Sh。这些公式是解答与圆锥体积相关问题的基础。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不仅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还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求小学数学学过的所有概念~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

五年下册第二单元数学重要公式有哪些?
因数与倍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