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最常用的话是那些呢? 一些常用语用四川话怎么说?
四川的经典方言有:假老练、安逸,巴实、冲壳壳、摆龙门阵、瓜娃子、鬼扯火、耙耳朵。
1,假老练
指没有经验的人还冒充经验十足,在众人面前狂侃。
内涵有打肿脸充胖子的戏谑踏血说法。
例句:《猫和老鼠四川方言版》中那只倒霉的猫儿的名字叫假老练哦(既《猫和老鼠》中的汤姆)。
2,安逸,巴实
指从主观感受到对一项事物的好感,满足。此词有"安闲舒适"之义。"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
在四川话里,安逸可以代表很多意思。看你用在什么地方。比如说,吃火锅的时候,一口下去,你说”安逸”,就是表示好吃,味道好的意思。如果是有人上班工作轻松,薪水又高,会说”好安逸哦”,这里就表示羡慕的意思。
3,冲壳壳、摆龙门阵
指不知天高地厚,随口大话。主观上是让人感到很拽。
冲壳子和摆龙门阵都是聊天吹牛的意思冲壳子有点形象,你想,连壳子都冲破了,牛也吹破了摆龙门阵就是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天,也就是“摆”,门阵的本意是指古代战争中摆的一个阵法,为唐朝薛仁贵所创,现在所说的摆龙门阵一般是指聊天、闲谈的意思。
5,瓜娃子
指人的傻,而且比普通话的傻更具有幽默感。
可以引申为三种含义,一是此人是傻子,神经有问题;二是此人不聪明,反应比较迟钝;三是此人是其最喜爱的人,瓜娃子是对他的爱称。
在四川话里,瓜也可以做形容词,相当于“傻”,“笨”。单字“瓜”也可以表示傻,读音为降调,陕西方言中和“瓜娃子”意思基本一致。
6,鬼扯火
指不可理解,毫无意义的话或事。
例句:A对B说:那个娃还有点扯火,居然给他的上司毛起了。
A对B说:那个人还厉害嘛,居然给他的上司发火。
“二扯火”的意思是:啥子都不懂的人
7,耙耳朵
“耙耳朵”的原型来源于成都一种加了“耳朵”的自行车,这是最早成都男人为了让自己老婆坐得更舒适而发明的,成都大街到如今也还有少星此类车型。
演变到今天, “耙耳朵”已成了三轮车,但人们依旧亲切称此为“耙耳朵”。“耙”字应为火字旁的“火巴”,可惜打不出来!
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也就是常说的惧内、“妻管严”。但如今的“耙耳朵” ,其实是饱含赞许,因为怕老婆是爱老婆疼老婆害怕老婆生气的表现。
扩展资料:
四川话的起源:
四川话发源于上古时期非汉族语言的蜀语语和古巴语。
迄今四川话的原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 。
之后四川话便随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蜀后,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蜀语。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话。
安 逸
此词有“安闲舒适”之义。如《庄子.至乐》:“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今四川方言中仍保留此义。“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
坝 坝
意为“平地、平原”。“坝,蜀人谓平川为坝。”今四 川人仍称“平地、平原”为坝、坝坝、坝子。
洗 澡 泡 菜
将新鲜蔬菜洗净后切成片或块泡制半天或一天后食用, 这种菜就称为“洗澡泡菜”。因和一般泡菜相比,浸渍时间较短,类似人在水中洗澡,故名。又称“跳水泡菜 ”。
藏 猫 儿
即捉迷藏,又称“逮猫儿”,是儿童玩的一种游戏,指将一小孩的眼睛蒙上,待其他小孩藏起来后,再让该小孩将他们一一寻找出来。另有“救救猫儿、电棒猫儿、 沾沾草猫儿”等多种玩法。
打 牙 祭
此词反映的是四川人的祭祀习俗,后泛指吃肉,在四川地区使用得非常广泛。其来源有多种说法,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一说旧时厨师供的祖师爷是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后来讹传为“打牙祭”;
二说旧时祭神、祭祖的第二天,衙门供职人员可以分吃祭肉,故称祭肉为“牙(衙)祭肉”;
三说“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古时主将、主帅所居住的营帐前进,往往竖有以象牙作为装饰的大旗,称为“牙旗”。每逢农历的初二、十六日,便要杀牲畜来祭牙旗,称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称为牙祭肉),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将士们分而食之,称为“吃牙祭肉”。
打 摔 手
“摔手”本指“定额以外备替换的轿夫”。如李劼人《死水微澜》中:“明天一早,给我喊一乘轿子,多喊两个摔手。”后繁衍出“打摔(甩)手”一词,意为“空着手”。
装 舅 子
四川民俗,姐姐或妹妹出嫁时,其哥哥或弟弟一定要穿戴得十分整洁去送亲,称为“装舅子”。此词后指讥讽某人穿戴讲究、整洁。
撇 脱
即洒脱,干净利落。已见于宋代。“撇脱”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简单、容易、轻松”等义。
吃 九 斗 碗
“九碗(儿)”本指筵席上的九道主菜。“斗”一词在成都等地方言中有“大”的意思,所以成都人又将赴宴称为“吃九碗(儿)”或“吃九斗碗(儿)”。“破费一席酒,可解九世冤;吝惜九斗碗,结下终身怨”。成都地区流行的这一民谣,形象地道出了筵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另外,成都人之所以将“赴宴”称为“吃九斗碗(儿)”,是因为民间视“九”为吉数。
打 金 章
每年在花会期间,多在青羊宫举行武术擂台赛,参与者多为武林好手,按奖章质量分三个级别,即蓝章、银章、金章。后比喻显示出惊慌的样子(“金”谐“惊”)。
鲊 起
即撑腰、作后台、给人帮忙的意思。过去属于袍哥话。袍哥是发源于四川的一种帮会组织,它既是反清的秘密结社,又是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政治、经济互助团体。由于它是非法的民间组织,因此一出现就受到清政府的严禁追查,故袍哥一直处于地下状态,有一套专用的隐语-袍哥话,作为秘密联络的暗号。
吃 赏 午
今四川人仍将“吃午饭”称为“吃赏午”,这和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川西坝子的农民们边插秧子边唱山歌,知府不让大家唱,农民戏曰:“吼山歌会把田头的杂草吼掉。”知府说,如果真能吼掉杂草,则赏大家一顿午饭。后来果然田里的杂草就没有了。知府又提出农民说过唱山歌秧子要长高,想借此赖掉这顿午饭。当晚,农民把田里的水排了一些出去,外行看起来,秧子果然长高一截。于是,知府只好认输,给插秧的农民每人赏了一顿饭,从此人们便把吃中午饭叫做“吃赏午”。
格老子,龟儿子,要得,啥子……还有很多是骂人的,比如JB之类地就不说了。
你是否需要了解?
四川的经典方言有哪些?
1. 冲壳壳 四川话中,“冲壳壳”意味着吹牛或说大话。这种表达方式颇具幽默感,四川人常用它来指正别人夸大其词。当听到“冲壳壳”时,最好自省是否言过其实。通常,“冲壳壳”与“摆龙门阵”(闲聊)搭配使用,源自古代战阵之名,意指人们聚在一起吹牛聊天。2. 瓜娃子 “瓜娃子”是四川方言中...
四川话常用的口语 四川话常用方言有哪些
四川话常用的口语和方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一、常用口语 打摞边鼓:指三心二意,不专心。扎起:意为雄起,加油,支持。杀搁:表示结束,完了。鼓到:强迫,硬要别人做某事。千翻:形容非常麻烦,让人头疼。抻抖:把事情弄清楚,搞明白。几哈:快点,赶紧。老汉儿:父亲。不嚯你:不骗你,表示...
四川话经典方言
四川方言句子大全:吆鸭子、我硬是闯鬼了、在爪子哦,还没有搞杀割、妹儿长得好巴适、撅嘴骡子卖个驴价钱、趴耳朵等等。1、吆鸭子 吆鸭子顾名思义就是吆喝鸭子赶路,但在四川话中摇身一变,成了形容倒数第一。想想也对,因为赶鸭子的人总是在最后面。2、我硬是闯鬼了 外地的小伙伴跟四川小伙伴...
四川有哪些方言
1. 西南官话成渝片,这是四川地区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言,主要在成都平原以及川东南一带。这种方言通俗易懂,是四川地区的主要交流语言。2.四川话土话,这是在农村地区广泛使用的方言,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由于地域差异,各地的土话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整体上都是四川方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川渝方言...
一些常用语用四川话怎么说?
1、走路 —— 甩火腿 2、土豆 —— 洋芋 3、膝盖 —— 克西头儿 4、洗澡 —— 搓夹夹 5、老公 —— 老汉儿 6、老婆 —— 老婆儿 7、说话 —— 开腔 8、打的 —— 赶猪儿 9、怎么办世余 —— 杂个儿整 10、弄不懂 —— 搞不醒活 常用动词:- 共过来(挤过来)- 不扭老搜搜滚...
四川方言常用的话, 比如仙人板板,给老子爬。你吼个锤子。要得 求总结...
1. 仙人板板:这个表达用来形容某人做事不稳重,轻浮,也可以用来形容东西摆放得杂乱无章。2. 给老子爬:这个表达是一种粗俗的口头禅,意思是让对方滚开,离自己远一点。3. 你吼个锤子:这个表达是对别人大声喊叫的一种斥责,意思是让对方安静下来,不要大声喧哗。以上就是对四川方言中一些常用表达的...
四川话经典方言是什么?
1、趴耳朵 “趴耳朵”是四川方言中的一个经典词汇,据说起源于四川部分地区男子结婚后常被妻子揪耳朵的情景,从而形象地传播开来,用来描述男子耳朵软,害怕妻子的情况。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趴耳朵"也获得了新的内涵,通常表示这个人性格温和、顾家且疼爱妻子,带有一定的褒义色彩。2、冲壳子 四川人...
四川的经典方言有哪些
再来看“你抓子老?”这句话,其中的“抓子”意为“怎么了”,整句的意思是“你怎么了”。这种表达方式在四川方言中非常常见,用来询问对方的状态或情况,显得亲切而随和。“雄起”这个词则充满了力量和斗志,意为“大力展现阳刚之气,拿出自己的最大本领,压倒对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雄起...
四川的经典方言有哪些?
四川的经典方言包括:1. 假老练:这个词用来形容没有经验的人却装作经验十足,在众人面前吹牛。它带有一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戏谑意味。例如,《猫和老鼠四川方言版》中的那只倒霉的猫儿就被称作假老练。2. 安逸,巴实:表达了对某事物的主观好感,感到满足。在四川方言中,“安逸”也可以表示令人满意、...
四川方言口头禅是什么?
1. 四川方言中,常用的口头禅包括“龟儿子”和“咋子嘛”。2. “龟儿子”一词,在四川民间常被用来骂人,源自于乌龟的儿子这一说法。3. “龟儿子”最初在秦末成都建城时,被市井之人传言为城里人的后代,寓意长寿、祈福和保佑。4.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被外界误传,逐渐演变成四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