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靠写文为生,曾经她写文赚的钱还没工人多,温饱都解决不了

作者&投稿:成德 2024-07-02
1943年夏,出名心切的张爱玲拿着小说《心经》的手稿,跑到上海福州路一座老宅里,找一个叫平襟亚的书商。平襟亚的《万象》杂志是上海滩的头部刊物,能在上面发表小说自然不愁名声。平老板一看是《第一炉香》的作者,赶紧分两期把《心经》发了。 不过张爱玲的胃口很大,希望加快出名的速度,对平襟亚说想出一本短篇集。搞了30年出版的平襟亚非常器重她的才华,但不太相信这个世道—饭都快吃不上了,谁还买书啊?于是婉拒了。 时隔一年,一本名叫《传奇》的小说集出现在上海街头,短短四天就销售一空。不知平襟亚拿到《传奇》时心头是何滋味—往小了说,是他看轻了张爱玲的才情;往大了说,是他没能判断出沦陷区的历史格局。 ​上海沦陷后,大批作家搞抗战文学,文坛出现真空。多数作品肩负宣传重任,能让百姓满足的通俗文学极少。在别人大谈革命时,张爱玲偏偏谈的是男女情事、世态炎凉,正巧填补了这片空白。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这就叫时运。那时日伪杂志想宣传奴役文化,上海人也不傻,一本都不买。杂志印出即被销毁,被嘲成「 ”废品文学”。民间杂志也有,但由于物价飞涨,不少都成了炮灰。真正排得上号的,《万象》居其一,还有一本就叫《杂志》。而《杂志》的主编袁殊正是让张爱玲走红上海滩的重要推手。 毫不夸张地说,是袁殊一手促成了张爱玲的传奇。《杂志》虽有日伪政府背景,可日本人不知道,袁殊其实是地下党。读到张爱玲的作品后,袁殊视张爱玲为奇才,赶忙约稿。很快,《杂志》就推出了《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重磅作品,引爆上海滩。 此外,袁殊还特邀张爱玲为文章配插画,搞各种联谊会请她到场,帮她出小说集《传奇》。1944年底,话剧《倾城之恋》在新光大戏院连演80场,场场爆满。报上给张爱玲的评价是:雄视全沪,唯我独尊。 那一个月里,张爱玲红到发紫。上海报纸出了30篇关于她的报道,不但关注她的文笔,还有她的贵族血统、容貌、穿着。整天有记者跟在后头,看她吃什么、买什么,喜欢去哪家商店,都在跟谁来往。 每场文化沙龙,张爱玲都被盛情邀请。大导演桑弧也闻名赶来,求她出任编剧。任何杂志只要刊登她的稿子,销量就有保证;任何报道只要写跟她有关的事,一定会有人看。她的弟弟张子静办杂志《飙》时,合伙人就说:「 ”你姐姐这么红,求她写几百字,让我们也沾沾光啊。” ​那时张爱玲的人气之高不亚于任何电影明星,谁能想到后来她会为了糊口去做翻译。 《红楼梦》里,秦可卿说:「 ”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可世间有些事,思了也没用。抗战胜利后,由于胡兰成的汉奸属性,张爱玲也别指望再红下去了。解放后,张爱玲在上海撰稿,只有《亦报》愿意刊载她的《十八春》,成书后才印了2500册。 有人推算她那时的月收入,大概只够买150斤大米,而私营单位职工的月工资平均下来是她的四倍。要知道,她在最红的时候月入稿费450块大洋。短短几年,收入严重下跌,连吃饭都快成问题了。 当年在上海,张爱玲吃喝全靠写字,稿费议价从不含糊。她在《万象》上连载《连环套》,跟平襟亚说好每月七八千字,按月预支1000元。结果没多久,物价飞涨,张爱玲就不干了,要涨稿费,否则就减字数。平襟亚也不干,张爱玲就真的减字数。人红的时候寸步不让,要多硬核有多硬核,可想落魄的张爱玲是什么心情。 1952年,张爱玲抵达香港。香港人口50万,想靠卖字为生无异于天方夜谭。为了糊口,她只能替美国新闻驻港办事处翻译《老人与海》,「 ”实在没办法,就算是牙医的书,也要硬着头皮译下去”。 三年后,她到美国,本想复制上海传奇,结果作品不合美国人的口味,《易经》《雷峰塔》始终没人愿意出版。后来她去洛杉矶,长达三年没有固定收入。她性格古怪,不善交际,到哪儿工作都不顺心。上海滩的一代红人,在美国遇到的是挫败、虱虫和没人理。 幸好,朋友宋淇推荐她写剧本,这才解决经济上的窘境。彼时,试图进入香港市场的电懋影业正和邵逸夫打架。邵氏喜欢拍古装剧,而电懋擅长拍时装剧,编剧张爱玲的出现恰好巩固了电懋的摩登风格,成为其与邵氏电影抗衡的中坚力量。那年月,张爱玲在影视界混得风生水起。 1955年到1963年,张爱玲为电懋写了10个剧本,7个是都市喜剧,《情场如战场》《南北喜相逢》叫好又叫座。也是,张爱玲是写影评起家的,深知好莱坞套路,连桑弧那部传世经典《哀乐中年》她都有参与。创作剧本时,她把市井文化和男女情感写得欢脱俏皮,很讨观众喜欢。 张爱玲写小说,连傅雷的批评都不放在眼里,轮到写剧本却是另一番模样了。她非常清楚,电影不比小说,要有绝对的娱乐性,拍出来是要赚钱的,必须讨好观众才行。公司让她改,她都竭力配合,只要能卖得响亮。 ​不得不说,张爱玲是个非常有市场意识的好编剧。可惜时运不济,不久后,电懋掌门人因空难去世,给电懋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公司群龙无首,渐成一盘散沙,资金周转不灵。某种程度上,它也改变了香港乃至中国电影的格局。从此,邵逸夫一统香港电影市场,开启数十年的辉煌,编剧张爱玲仓促地退出历史舞台。 那年《第一炉香》已提上日程,却没能拍成电影。《私语》里,年幼的张爱玲对出名的渴望就十分迫切:「 ”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 去美国时,她也努力想在大洋彼岸再现上海滩的风光,但终究还是落空了。虽说后来卖书赚了些钱,但到死的时候,她的手边也不过两万多美金。她在少女时代就想拥有的名声和热闹,一一化作古梦。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宅 少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你是否需要了解?

张爱玲靠写文为生,曾经她写文赚的钱还没工人多,温饱都解决不了_百度知...
答:1943年夏,出名心切的张爱玲拿着小说《心经》的手稿,跑到上海福州路一座老宅里,找一个叫平襟亚的书商。平襟亚的《万象》杂志是上海滩的头部刊物,能在上面发表小说自然不愁名声。平老板一看是《第一炉香》的作者,赶紧分两期把《心经》发了。 不过张爱玲的胃口很大,希望加快出名的速度,对平襟亚说想出...

张爱玲写书挣了多少钱?
答:在中国时应该挺多,当时给过胡兰成一笔刚得的稿费不是30万就是50万。出国后似乎没什么钱。有一段困窘时还是她母亲的遗产帮了大忙。 不过我刚刚看了1947的《太太万岁》意识到的,当时军阀割据,天下易主,货币贬值,一个佣人都每月8万元,这样说的话应该没有多少,给胡兰成的,也不过现在的几千或者一...

讲述张爱玲的出身及其传奇的一生。
答:张爱玲1920年九月三十日出生上海麦根路,取名张瑛原籍河北丰润,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2年夏,张爱玲与炎樱返回上...

张爱玲的写作经历是怎样的?
答:她富有才华于是用直觉式的描述直指人心,细致的、体贴入微的、凉凉的、有距离的,她是一个愤世嫉俗颇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但留给人的是淡淡的冷冷的眼,她热情四溢却用文字的手将它们按住形成内核,要你知道,这是张爱玲的文字。

关于张爱玲的简介、生平事迹。最好多点详细点。
答:1.早年经历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廷重(张志沂)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黄逸梵(黄素琼)是新式女性。1923年,父亲在津浦铁路局谋得一英文秘书职位,父母和姑姑张茂渊由上海搬到天津...

张爱玲的弟弟生活困难,而她的百万遗产,为何还要留给朋友
答:张爱玲父母之间的矛盾在加上她的父母一直都是重男轻女,因为父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也成为了张爱玲一生的阴影,从相貌上来说: 张爱玲比不上她的弟弟张子静,她的弟弟张子静从小就是白白净净,而且非常受到大人们的喜爱不管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一定会先让弟弟吃和玩。 张爱玲每到这个时候她总会大吵大闹,而且她还...

有关张爱玲的生平介绍
答:1937年张爱玲中学毕业,参加出国留学考试。 1938年张爱玲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第一名成绩考取,但因二战而改投香港大学。 1941年香港沦陷,学校停办。 1942年张爱玲与好友炎樱回到上海,就读圣约翰大学,但中途辍学,开始正式的文学创作,卖文为生。 1943年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

张爱玲的生平简介
答: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

张爱玲的一生经历
答: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1924年,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奔赴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1927年,在私塾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快乐村》。1928年,父亲...

永无落魄,你以为张爱玲此生凄凉,其实她的人生一直很高级
答:直到1941年,张爱玲大三,为了继续学业,张爱玲给跟着爱情去了欧洲的母亲写信求助,但是母亲没有寄钱,信里这样说:“若现在嫁人,不仅可以不读书,还可以用学费装扮自己;继续读书,不仅没有装扮,还要为学费伤神。”张爱玲选择了后者,开始写文卖字,成名后,她喊出了那句名言: “出名要趁早!”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