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而不言,为罪愈大

作者&投稿:地房 2025-05-23

知而不言,为罪愈大

贡禹是西汉后期有名的大儒,以通晓儒经,洁身行事而闻名于世。汉元帝是以好儒而著称的封建皇帝,即位后,立即起用一批儒生,其中贡禹就是主要的一个。元帝先征其为谏大夫,不久又升为光禄大夫,后终于位列三公为御史大夫。元帝认为贡禹“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经常虚心问以政事,禹贡先后数十次上书言得失。这些上书均是劝元帝要节俭。他盛赞古代的帝王宫室有制,使民有节,汉初的几代皇帝也是循古节俭,抨击汉中叶以来统治者的奢侈,建议元帝“仿古以自节”,减少舆服器物的三分之二,后宫择贤者留二十人,余皆遣归,厩马不要过数十匹,减少苑囿分给贫民耕种,减轻人头税,免官奴婢为庶民,罢郡国庙等等。这些建议元帝多采纳,有些虽没采纳,也甚嘉其意。

西汉的历史,一般均以宣帝与元帝之间为中、晚期的界线,宣帝是著名的中兴之主,元帝以后是西汉的衰亡时期。元帝被许多人认定是西汉的“基祸”之主,这虽不公平,但汉元帝确是一位仁弱无能的皇帝,其无能突出表现在用人上。宣帝晚年,遗诏外戚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萧望之、太子少傅周勘三人共同辅佐元帝。萧望之有宰相之才,元帝对其十分敬重,与周勘、刘更生、金敞等四人,共同劝导元帝,仿古改革。史高因系外戚,官居首辅,但才略疏浅,在朝中作用反不如萧望之等,遂生嫌怨,别求党援,与久典机枢、明习文法的中书宦官弘恭、石显联合起来,同萧望之等人作对,在朝中成为形同水火的两派政治势力。萧望之等人是较有卓识的政治家,而史高、弘恭、石显则是一帮自私狠毒的势利小人,元帝虽然赞同萧望之等人,但仁弱寡断、不敢斥逐史高、恭、显一伙,反而使史高等人的阴谋诡计得逞,打败了萧望之一派,萧望之等人或自杀、或被杀,元帝朝成了宦官专权的天下。

元帝仁而好儒,易于节俭,但弱而无能,难于用人。而用人乃是评论君主优劣的头等要事。贡禹身为名儒贤士、官拜御史大夫,对元帝朝中的这一场派别争斗,不会不明是非曲直,对元帝在用人大事上的昏庸糊涂也不会看不清,但当元帝向他虚心请教时,他却对元帝所易、避其所难,完全没有劝元帝斥逐弘恭、石显,支持萧望之等人的话。如果贡禹真的是看不清元帝朝大患所在,那他就不配称“贤”;如果看清了却不言,为罪愈大。

汉元帝一生虽恭行节俭,减民负担,但不能用贤黜奸,朝政混乱,终于使他不能跻身于有为帝王之行列,只能与庸主为伍。贡禹表面看虽是屡上谏书的忠臣,实质上却是明哲保身的罪臣。




你是否需要了解?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翻译
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後,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 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敎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

文言文翻译 宋王谓相唐鞅曰:“
二、原文 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 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王欲群臣之畏也, 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若此则群臣畏矣。”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唐 鞅之对也,不若无对。三、出处 《吕氏春秋》中的...

求蒲松龄《叶生》翻译
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

李朴宋史传文言文翻译
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洛阳)国子监教授,为大理学家伊川程颐所器重。移虔州(赣州)教授,因直言隆 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而被停职。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对朴说:“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回答说:“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纯礼泣下。 右司谏陈 荐朴,有...

谁知道“臣孤直罪臣杨继盛,请以嵩十大罪为陛下陈之”的全文
贼有内外,攻宜有先后,未有内贼不去而可以除外贼者,故臣请诛贼嵩,当在剿绝贼寇之先。且嵩之罪恶贯盈,神人共愤,徐学诗、沈炼、王宗茂等常劾之矣,然止皆言嵩贪污之小而未尝发嵩僭窃之罪。嵩之奸佞,又善为抚饰之巧,而足以反诬言者之非;皇上之仁恕,又冀嵩感容留之恩,而图为改邪归正之道。故嵩犹得窃...

有关语言的名言
04.别轻易转行-转行的风险很大,若无大决心.大魄力,最好不要轻率为之 05.不只为了糊口,还要有抱负-你要想:在这个行业中,我要成为什麼样的人 06.不...●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战国策·秦策一》●高议而不可及,不如卑论之有功也。——刘向(汉)《说苑·说丛》●无验而言之谓妄。

庄子天下篇原文及翻译
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 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 !离于天下,其...曰:“知不知,将薄知而 后邻伤之者也。”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 下之大圣;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

荀子·君子篇译注
君子 天子无妻①,告人无匹也②。四海之内无客礼,告无适也③。足能行,待相者然后进④;口能言,待官人然后诏⑤。不视而见,不听而聪,不言而信,不虑而知,不动而功,告至备也。天子也者,执至重,形至佚,心至愈⑥,志无所诎,形无所劳,尊无上矣。《诗》曰:“普天之下,莫非...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的注释、译文
请陛下哀怜拯救,以简易作为施政之法,以清净作为施政之心,而使百姓的道德归于淳厚。我希望陛下淳厚风俗的原因,就在于这里。祖宗任用御史和谏官,从没有把一个说话的人治罪。即使小小有所责罚,不久就将其超升,允许他们将所听到的上奏,而不论是涉及什么官长。说到皇帝,皇上就要端正颜色听取;有关...

苏轼的乌台诗案时怎么回事
再次,皇帝对他宽容已久,冀其改过自新,但是苏轼拒不从命。最后,虽然苏轼所写诗之荒谬浅薄,但对全国影响甚大,“臣叨预执法,职在纠察,罪有不容,岂敢苟止?伏望陛下断自天衷,特行典宪,非特沮乖慝之气,抑亦奋忠良之心,好恶既明,风俗自革。”这位李定正是当年因隐瞒母丧而被司马光称为“禽兽不如”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