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虚行只在人”的出处是哪里
“道不虚行只在人”全诗
《观易吟》
宋代 邵雍
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能知万物备於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於心上起经纶。
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观易吟》邵雍 翻译、赏析和诗意
《观易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物其来有一身,
一身还有一干坤。
能知万物备于我,
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体用,
人于心上起经纶。
天人焉有两般义,
道不虚行只在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宇宙间万物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人与天之间的关系。诗中探讨了宇宙和人的本质,以及宇宙间的变化和秩序。
赏析:
1. 诗中的"一物"指的是整个宇宙,而"一身"指的是宇宙的本体。作者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包含了万物。
2. "一干坤"表达了宇宙的宏伟和广阔,意味着宇宙的内部包含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和变化。
3. 诗中提到,能够认知万物的存在是因为万物都存在于自己之中。这表达了作者的宇宙观念,认为人能够认知宇宙的一切,因为宇宙在人的内心中体现。
4. "三才别立根"指的是天地人三才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作者认为天地人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5.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秩序和人类道德秩序的思考。作者认为天地在宇宙中扮演着分工明确的角色,而人类则应该在心灵中建立起道德经纶。
6. 最后两句"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实践的看法。作者认为天地和人类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道德的实践和体现只存在于人类的行为中。
这首诗词展示了邵雍对于宇宙本质和人类道德的思考,它强调了宇宙和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责任。通过诗词的表达,邵雍对于宇宙的观察和思考引发了人们对于人类存在和道德实践的深入思考。
你是否需要了解?
“道不虚行只在人”的出处是哪里
“道不虚行只在人”出自宋代邵雍的《观易吟》。“道不虚行只在人”全诗《观易吟》宋代 邵雍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於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体用,人於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观易吟》邵雍 翻译、赏析和诗意《观易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仙人亦有两般话,道不虚传只在人...
出自宋代易学家邵雍所著《梅花易数》,诗文为:“ 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百事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仙人亦有两般话,道不虚传只在人。”意思是说:万物中任何事物都有其完整的系统,系统无论大小都是与宇宙沟通的小天地,因此,“我”有者...
天人焉有两般义 道不虚行只在人 什么意思
《观易吟》年代:宋 作者: 邵雍 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於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体用,人於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描述了“人人一太极,物物一太极”的易学思想。“一物有一身”,指万物莫不肯有形体:“一身一乾坤”,谓物物莫不有...
“道不虚行”的出处是哪里
“道不虚行”出自宋代黄庭坚的《黄龙南禅师真赞》。“道不虚行”全诗《黄龙南禅师真赞》宋代 黄庭坚我手何似佛手,日中见斗。我脚何似驴脚,锁却狗口。生缘在甚麽处,黄茆里走。乃有北溟之鲲,揭海生尘。以长觜鸟啄其心肝肺,乃退藏於密。待其化而为鹘,与之羽翼,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请允许自己做自己,也允许别人做别人
《观易吟》(邵雍)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天上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点评:“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万物也是乾坤...
苟非其人, 道不虚行是什么意思
全文是“既有经典,苟非其人, 道不虚行。”意思是即使有典籍在如果不是著书的那个人,就无法完全理解他所说的“道”。和孔子说的“书不能尽其言,言不能尽其意”同理。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因才有果的,万法虽不离因果但是它一定需要(缘)的协助才能显现。有没有道力当遇到事境的时候就能检验是否有真功夫。出自:如本法师[当代]《佛学问答》。《佛学问答》:捧起此书,是你与佛学之间的机缘,为佛学袪魅,让佛教通俗,解常人之惑,作渡津之筏,引领你走进...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是什么意思 谁能给个解释?_百...
意思是:一切法,都是逢因缘而生出来,不会单独而生。必须依赖境界,才能生出这种法。道虽然是无为,可是要遇到因缘,才会产生感应。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也是佛教异于其他宗教、哲学、思想的最大特性。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证悟成佛,他所证悟的便是这个宇宙人生的道理──缘起...
邵雍的诗
文武之道,皆吾家事。4、《观易吟》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占位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邵雍个人资料:本名:邵雍 别名:邵康节、百源先生 字:尧夫 号:安乐先生、伊川翁 所处时代:北宋 ...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 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
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因才有果的,万法虽不离因果但是它一定需要(缘)的协助才能显现.有没有道力当遇到事境的时候就能检验是否有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