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什么时期的 《资治通鉴》是什么?作者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作者&投稿:鄹咳 2025-05-14
《资治通鉴》是哪个朝代的

1、《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2、《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3、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主要内容: 1.《周纪》,五卷。 2.《秦纪》,三卷。《周纪》与《秦纪》原为《通志》卷。 3.《汉纪》,六十卷。 4.《魏纪》,十卷。蜀汉及东吴无纪。 5.《晋纪》,四十卷。 6.《宋纪》,十六卷。 7.《齐纪》,十卷。 8.《梁纪》,二十二卷。 9.《陈纪》,十卷。北朝的北魏、北齐、北周无纪。 10.《隋纪》,八卷。 11.《唐纪》,最多,凡八十一卷。 12.《后梁纪》,六卷。 13.《后唐纪》,八卷。 14.《后晋纪》,六卷。 15.《后汉纪》,四卷。 16.《后周纪》,五卷。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

  1、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2、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 Mirror for Aid in Government)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3、写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资治通鉴图书封面《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是宋代的司马光编写的。

记载的是远古到后周时期的历史

北宋神宗时期,司马光编写


你是否需要了解?

资治通鉴从哪个朝代
资治通鉴是从朝代丰富的历史中进行编纂的一本书籍,成书于北宋时期。它是司马光所主编的大型编年体史书。内容涉及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重要事件,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以下为 一、《资治通鉴》成书背景 北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史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资治通鉴的地位
《资治通鉴》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地位。书籍介绍:《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通史著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由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光编纂,共计294卷,涵盖了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

资治通鉴的意思是什么
《资治通鉴》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它主要记载了帝王之道,内容丰富,涵盖了众多历史事件。该书由北宋时期的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编纂完成,共计294卷。它以时间为线,详细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这部书不仅记载了16个朝代的历史,还...

《资治通鉴》和《史记》有哪些不同点
在史书体例方面,《史记》采用纪传体通史的形式,其特点是围绕人物展开叙述,通过人物生平事迹来反映历史进程;《资治通鉴》则采取编年体通史的结构,以时间为线索,按年月日顺序记载历史事件。在叙史内容上,《史记》记载了从黄帝时期开始,直至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则涵盖了从战国时期...

资治通鉴成于什么时候
成于北宋时期。具体来说:主编及历时:《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时间跨度:该史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记载,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结束,涵盖了16个朝代共1362年的历史。地位:《资治通鉴》是中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在中国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讲的是什么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历史著作,由司马光在北宋时期编纂完成。该书以纪传体的形式,按照年代顺序记载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历史事件,共计292卷。其目的是通过历史的记录和分析,总结历代君臣的政治斗争、社会变革和国家兴衰的规律,以期为当时的政治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

资治通鉴简介
司马光是这部巨著的作者,他出生于公元1019年,字君实,号迂叟,是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司马光在历史上被誉为“涑水先生”,他自幼聪慧好学,成年后更是以其卓越的学识和才华,成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司马光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精心挑选史料...

资治通鉴是哪个朝代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的一部史书。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该书历时十九年编纂完成,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司马光通过该书的编纂,力图总结历史上的政治得失,以便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借鉴和参考。这本书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里程碑,也对后世的...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
二、《左传》“没有《通鉴》砍得有意思,《通鉴》是一部大的‘相砍书’”谈到《资治通鉴》为什么写政治军事多,经济文化少,毛泽东说:“中国的军事家不一定是政治家,但杰出的政治家大多数是军事家。在中国,尤其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不懂得军事,你那个政治怎么个搞法?政治,特别是关键时刻的政治,往往靠军事实力来说话...

资治通鉴的意思
《资治通鉴》是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它记录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长达1362年的历史。这部巨著由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汇集了众多学者的智慧与心血。司马光最初计划将这部作品命名为《通志》,但后来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改名为《资治通鉴》。这一改名并非仅仅出于形式上的考虑,而是蕴含着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