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机会成本? 为什么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凸,机会成本就要递增?

作者&投稿:濯雪 2025-05-16
如何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展示机会成本技术变化的影响

生产可能性曲线(如附图所示),一般需作如下假设。
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
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
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一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
从图象上看出,生产力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可作如下解释。
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附图中的W点便代表着在现代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
第二,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但不可能有同时选择二个不同的点。同时,决定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进行生产就意味着决定了资源的配置。
它是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的轨迹,它一般凹向原点,隐含着成本递增法则成立。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有产率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外的任意一点(如W点)表明在现有假设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内点(如H点)则表明缺乏效率。
第三,选择就要付出代价,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就代表着该产量水平上X的机会成本,其斜率为负表明要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第四,具有凹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它是指随着黄油(x)的产量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黄油产量所需放弃的枪炮(y)产量呈递增的趋势,或者说,黄油的机会成本随其产量的增加而递增。
为什么成本递增法则能够成立呢?关键在于,在多数情况下,经济资源并非完全适应于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即资产专用性。
当然,如果资源能完全适应于生产黄油和枪炮,或者说,资源具备完全替代性,那么,机会成本便为某一常数。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为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了。
第五,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某种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如果增加某种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能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的话。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隐含着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这一效率的定义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首先提出的,因此,技术效率亦可被称为帕累托效率。

比较优势理论:如果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为了简化问题,首先,我们假定机会成本是不变的。
再看table 1
由图表1可知,在美国1个酒的机会成本是2个牛肉;法国是1/3个牛肉。
由于机会成本不变,美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是 -2,法国是 –1/3。
(MRSp). 生产的边际替代率。
在完全竞争下,交换的边际替代率(MRSt)等于生产的边际替代率(MRSp)。
由于两国MRSp不同,存在价格差异,这就是贸易的基础。
结果,两国专业化生产,然后交换,其消费都超出封闭生产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绝对优势的存在。如图表 2.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可以用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PPC)来表现,比如假如生产3000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1000辆,那么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就是1/3辆车。

生产可能性曲线指的是在资源稀缺的经济情况下利用有效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但是因为图中只有两条轴线,所以说一般情况下PPC只能用于对两种商品的对比。

假设国家要调整资源分配,改成生产2200台电脑和600辆车,那么生产一台电脑的opportunity cost就是3/11辆车,然后政府决定放弃两百台电脑来生产100辆更多的汽车,也就是2000台电脑和700辆车,1台电脑的opportunity cost就是7/20辆车。

从以上数据来看,每一个点生产一台电脑的opportunity cost都不一样,其中原因在于资源需要被重新分配,把用于生产电脑的劳动力移动到生产汽车,一个生产电脑的工人不可能完全也精通于生产汽车。

所以在改变生产的东西时工作效率就会有所不同,这就体现在了opportunity cost的变化上,也就解释了生产曲线(production curve)为什么是一条曲线。如果opportunity cost是一条直线,那么在线上的每一个点的opportunity cost都是相同的。

扩展资料:

向内:如果PPC曲线向内移,那就表明国家的可利用资源减少导致了生产力的下降,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自然灾害。

向外:如果PPC曲线向外移动,那就表明国家可利用的资源增加,其中原因也有很多,可能是因为发掘了新土地,扩张了领土,或者是因为科技的发达而提高了生产力等等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机会成本



1.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2.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3.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4.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一般需作如下假设。
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
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
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一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
从图象上看出,生产力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可作如下解释。
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附图中的W点便代表着在现代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
第二,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但不可能有同时选择二个不同的点。同时,决定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进行生产就意味着决定了资源的配置。
它是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的轨迹,它一般凹向原点,隐含着成本递增法则成立。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有产率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外的任意一点(如W点)表明在现有假设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内点(如H点)则表明缺乏效率。
第三,选择就要付出代价,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就代表着该产量水平上X的机会成本,其斜率为负表明要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第四,具有凹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它是指随着黄油(x)的产量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黄油产量所需放弃的枪炮(y)产量呈递增的趋势,或者说,黄油的机会成本随其产量的增加而递增。
为什么成本递增法则能够成立呢?关键在于,在多数情况下,经济资源并非完全适应于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即资产专用性。
当然,如果资源能完全适应于生产黄油和枪炮,或者说,资源具备完全替代性,那么,机会成本便为某一常数。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为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了。
第五,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某种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如果增加某种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能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的话。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隐含着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这一效率的定义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首先提出的,因此,技术效率亦可被称为帕累托效率。

选择: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概念出发,如果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人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手段即生产资源和物质产品,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人的欲望或需要是无限的;(2)这些需要的轻重缓急是各不相同的;(3)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手段,即可以支配的生产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可生产的产品是有限的;(4)每一种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有多种用途的。人的欲望和生产资源的上述四个特征就给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怎样使用和分配这些可以有多方面用途但数量有限的资源,来满足轻重缓急各不相同的无限的欲望或需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处理好这样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是各种需要的轻重缓解;二是为了实现某种既定的需要所需付出的代价。由此,西方经济学家在他们的分析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和工具;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和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1、机会成本

经济资源一般是可以有多种用途的,但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后,就不可能用来生产其他产品,这就意味着,一定数量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就必须放弃别种产品的生产。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别种产品的最大产量(产值),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例如,土地可以有多种用途,既可以种稻谷,也可种棉花、蔬菜或其他农作物。假如有一亩土地,用来种粮食,可产稻谷500公斤,价值800元;如果用来种棉花,投入同样多的资本与劳动可产棉花100公斤,价值700元,则这一亩土地用来生产粮食的机会成本是100公斤棉花或700元。同样,用来生产棉花的机会成本就是500公斤稻谷或800元。机会成本还可表述为,一种资源用来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例如某学生大学毕业后,面临多种选择,可以去银行工作,年薪20000元;去某公司工作,年薪28000元;或继续深造,读研究生,收入为零。那么,如果去公司工作,机会成本就是所放弃的到银行工作可能获得的收入20000元。如果继续读研究生,三年研究生学习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去公司工作可能获得的收入84000元。

由此可见,所谓机会成本,实质上是指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他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最优化决策。当然,运用机会成本概念时,要适合以下三个条件:第一,资源本身要有多种用途;第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且不受限制;第三,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如果以上条件不具备,机会成本便毫无意义。

2、生产可能性曲线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在一定社会的一定时期内,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也是有限的。生产可能性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我们知道,一国可利用的资源,按用途来说,主要用来生产资本品和消费品。由于资源总量是一定的。因此,要多生产消费品就必须减少资本品的产量。那么,一个国家如何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把有限的资本分配使用于消费品和资本品的生产,是经济学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和回答。

现在,假定一国现有资源用来生产两种产品X(消费品)和Y(资本品)。如果全部用来生产X产品,可生产OD单位;如果全部用来生产Y产品,可生产OA单位;如果同时用来生产X和Y两种产品,则可能有各种不同的X与Y的产量组合。将X和Y的各种不同的产量组合描绘在坐标图上,便可得出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1—1。

图中的AD线即生产可能性曲线,或称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也可称为转换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如图1—1中F点和C点比较,少生产GB数量的Y产品(资本品),就可以多生产HE数量的X产品(消费品),因此,生产HE单位X产品的机会成本就是GB单位的Y产品。那么,一个国家关于消费品和资本品这两大部类的生产,到底是选择F点还是C点?或者是AD线上的任何其他一点?这就是经济学所面临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生产可能性曲线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与过度的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如Q点),说明生产还是潜力,即还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闲置;而生产可能性之外的任何一点(如P点),则是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所达不到的。只有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的点,才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点。因为它说明了一个社会的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存在闲置资源和失业,社会经济达到了充分就业的状态。

在资源数量和技术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一个社会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产品产量组合是既定的,但当资源数量变化和技术条件改变时,生产可能曲线会相应移动。随着资源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可能性曲线会向外平行移动。如图1—2所示。

图1—2中,在原来的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为X1Y1。现假定资源数量增加了,或者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平移至X2Y2。在X2Y2上,每一点所代表的两种产品的产量组合都比X1Y1上相应的一点所代表的产量组合要大。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代表着一个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 - a graph that indicates all the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two goods or services (or aggregat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can be produced within an economy given the full and efficient use of all available resources.

Opportunity Cost:-The cost of an alternative that must be forgone in order to pursue a certain action. Put another way, the benefits you could have received by taking an alternative action

Opportunity Cost and the PPC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 illustrated above has two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1.The PPC slopes downward and to the right. This represent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increasing the output of one good at the expense of the second good. An increase in food production requires a reduc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clothing. The slope of the PPC is negative at all points on the curve. Opportunity cost is measured by the slope of the PPC (the change in along y-axis divided by the change along the x-axis). As production of food increases, production of clothing declines and vice versa.

2.The PPC is "bowed outward" (concave) from the origin. This represents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 For example, increasing food production from 0 units to 10 units requires only a small reduction in clothing production. A futher increase from 10 to 20 requires a larger sacrifice. Finally increasing from 40 to 50 requires the largest sacrifice.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more food increases as we move to the right in the graph. The slope of the PPC becomes more negative as we move from left to right on the curve.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 - As more scarce resources are used to increase production of one good or service, production of another good or service falls by larger and larger amounts.

Why are there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 To produce more food, resources employed in clothing production must be transferred to food production. The first resources transferred from clothing to food production will likely be those that are best suited for food production. For example, the most fertile land is first transferred from raising sheep to growing food. As more resources are transferred those resources are progressively less well suited to food production.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 is a reflection of the specialized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s. Resources are not perfectly adaptable to alternative uses.


你是否需要了解?

如何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
简单来说就是,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面任何一点,资源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只是两种产品的组合不同而已,如果超过曲线的话,由于目前资源不够,达不到那样的高度~所以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在资源得到最大利用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的两种产品的各类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资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在特定的资源和技术水平下,一个经济体所能达到的最大生产潜力。这些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而技术则决定了这些资源如何被有效转化为产品。机会成本的概念: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了一种商品组合的最大生产量。当选择增加某一商品的生产...

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说明哪三个概念?
边界线向下还提示我们,机会成本不仅存在于放弃的产出,也存在于放弃的其他可能。在决策时,不仅要考虑直接的产出,还要考虑因资源分配而放弃的其他潜在收益。这要求我们在资源分配中更加谨慎,确保做出最优选择。总之,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我们能够清晰地理解资源有限性、选择必要性和机会成本这三个重要概念...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原理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原理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原理基于资源的有限性和生产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最佳选择。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中,当生产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时,另一种可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就会减少,因为资源的总量是固定的。因此,每一生产决策都涉及机会成本的权衡。生产可能性...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反映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代表着该产量水平上某一产品的机会成本。斜率为负表明,为了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会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即选择一种生产方案就要放弃另一种生产方案所可能带来的收益。反映成本递增法则:凹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随着一种产品生产量的增加,为了...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原理
3. 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展示了生产不同商品组合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得到某种商品而必须放弃的其他商品的数量。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了一种商品组合的机会成本。4. 选择依据:当经济体面临不同的生产决策时,生产可能性曲线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参考,帮助决策者了解不同决策可能带来的结果...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曲线展示了经济资源在两种产品之间的分配。假设资源固定,生产技术稳定,且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W点表示不可实现的产量组合,意味着选择点决定了资源配置。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代表机会成本,表明增加一种产品产量需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凹性曲线反映了成本递增...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3、选择就要付出代价,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就代表着该产量水平上X的机会成本,其斜率为负表明要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4、凹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曲线反映了成本递增法则;5、生产可能曲线可以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生产可能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隐含着资源配置...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向外凸出)反映了什么?
机会成本在递增。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凹向原点说明随着一种产品的增加,机会成本是递增的。也可以说,是机会成本的递增决定了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机会成本的递增是由于某些资源适于生产某种产品,当把它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时其效率下降(即单位资源的产出量减少)。这种现象在现实经济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及特征(西经)
这条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代表了有产率的产量组合,而曲线之外的点则表示现有假设条件下无法实现的产量组合。选择意味着付出代价,选择就有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表示该产量水平上X的机会成本。斜率为负说明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需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具有凹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