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在第几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共51页。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此文出自纪昀 〔清代〕《河中石兽》。
创作背景:
纪昀晚年,也即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清嘉庆三年(1798)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全文层次清晰,其行文结构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
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肯定也是找不到石兽的。
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河中石兽》的字词的古今异义
耳:古义:罢了。例句:渐沉渐深耳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例句:尔辈不能究物理 ;今义:一种学科。并:古义:一起 。 例句: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阅:古义:经历 例句: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是:代词 ,此,这。 例句:是非木柿 今义...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电子版
从我做起第五单元17 紫藤萝瀑布18*一棵小桃树19*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20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写作 文从字顺第六单元21 伟大的悲剧22 太空一日23*带上她的眼睛24 河中石兽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课外古诗词诵读...
人教版初中语文2013 年七年级上下册目录
第14课 秋天 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 第四单元 第16课 紫藤萝瀑布 第17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18课 短文两篇 第19课 在山的那边 第20课 虽有嘉肴 第五单元 第21课 化石吟 第22课 看云识天气 第23课 绿色蝈蝈 第24课 月亮上的足迹 第25课 河中石兽 第六...
初中语文作业阳光课堂25课《河中石兽》课外阅读《哀溺水》的翻译?_百 ...
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乏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就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是这个不?希望能帮到你~...
部编版语文七下《河中石兽》注释译文赏析
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2022年河中石兽改成什么了
2022年河中石兽改成了《活板》。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七年级下册统编版义务段新教材自2022年春季新学期起,将不再出现《河中石兽》一文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代表作《梦溪笔谈》中的名篇《活板》。
初一语文河中石兽
初一语文《河中石兽》重点词汇解释如下: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在这里,“被”字表示被动,即石兽被暴涨的河水冲走。众服为确论:认为:“为”在这里表示“认为”的意思,即众人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变成:“为”在这里是动词,表示“变成”的意思,即河水在石头下方...
为什么2022年删除了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是清代纪晓岚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讲述了寺前两个石兽掉入水中,僧人们和学者只考虑之一,而不考虑其它,没有找到石兽,老河兵善于思考最终找到石兽。《河中石兽》宣扬封建迷信思想,不符合当时的主流思想,所以在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将《河中石兽》删除。
文言文《河中石兽》“颠”究竟指什么呢?
文言文《河中石兽》“颠”,形容词,通“癫”,意思是狂颠、荒唐。该文中出现了三次“颠”字,意思相同。“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顺流而下寻找它们(石兽),不是荒唐吗?”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部编版语文七下《河中石兽》注释译文赏析
河中石兽的故事:纪昀的智慧寓言<\/在清朝学者纪昀的笔下,《阅微草堂笔记》<\/中,一段关于沉河石兽的传奇故事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沧州一座寺庙的石雕石兽,无声无息地沉入了河底,僧人们徒劳地寻找,却无果而终。讲学家们固执地认为,石兽应当留在原地,他们的推理基于传统的认知,却忽视了自然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