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堂率红五军血战高台,拼尽最后一滴血

作者&投稿:刁哑 2024-06-28

高台县隶属于甘肃省张掖市,处于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西进新疆、北入蒙古的战略要冲,自古被称为“河西锁钥、五郡咽喉”。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1937年1月,有一位名叫董振堂的红军将领,用一颗赤子之心和一腔热血,诠释了报国的真谛。

董振堂雕像

董振堂是河北省新河县人,1895年出生。1931年12月发动宁都起义,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共1.7人开入中央苏区,加入红军。起义军被编为红五军团,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后来担任总指挥和军团长),开始了全新的革命生涯。

红军长征期间,董振堂一直率红五军团担任中央红军的后卫。1936年10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中央决定开辟到达苏联的陆上通道,组建了西路军,红四方面军的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共约2万多人被编入其中。西路军渡过黄河,向甘肃西北、新疆方向进军。

一开始,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军为西路军后卫。12月,西路军占领兰州以西的永昌、山丹后,红五军进驻山丹董振堂简介,改任前卫。

为了对抗马步芳部的骑兵,董振堂亲自主持建立了一支骑兵团,从山丹往西北进击的路上,他带领骑兵团走在队伍的前头。马步芳是甘肃临夏人,西北地区军阀马家军的重要人物, *** 军高级将领。

12月30日,红五军攻克临泽县城,歼敌3000多人。除部分兵力留守临泽,其余全部投入攻击高台县的战斗,次日即攻下高台。高台守敌保安队、民团共1400多人全部归顺了红军。

董振堂趁势打铁,逮捕了地主恶霸王天佑、卢怀植和 *** 县党部书记汪兆德,召开群众斗争大会,公开枪决了这3人。

群众拍手称快,奔走相告,当地青年纷纷要求参军,董振堂组织他们成立了抗日义勇军。红五军士气高涨,准备迎击马匪军的进攻。

董振堂

马步芳不甘心高台落入红军手中,立即组织了5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1个炮团及民团,多达2万余人,以超过红五军7倍的兵力,于1937年1月12日,向高台发动了疯狂进攻。

敌众我寡,加上高台城墙只是土围子,无法固守。董振堂准备趁敌人立足未稳时,组织小分队实施突围,免遭全军被围的危险。

在此危急关头,西路军政委黄超(原为张国焘的秘书)送来一封急信,要求红五军配合西路军总部的行动,全力坚守高台,以策应兄弟部队的战斗行动。

董振堂心里清楚,坚守只能是死路一条,但他依然选择了服从命令、服从全局,并立即召开干部会进行了传达,发誓:“人在高台在,坚决守住高台,支援兄弟部队。”

董振堂动员全城军民一起参战。居民们把家里的容器都拿了出来,甚至腾空盛放物品的木箱、木柜,装上沙土,泼水结冰构筑城墙;铁匠们昼夜不停地打造大刀、长矛等和敌人肉搏的利器。

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董振堂把全城分为东、南、西、北四个责任防区,由各主力团分区固守。

战斗不可避免地开始了。白天,战斗相当惨烈,敌人用重炮轰开城墙缺口,一股股敌军架着云梯,一次次发动冲击,红军战士挥舞长矛、刺刀,用鲜血和生命将之击退。

到了夜间,敌人疲困了,停止了攻击。但红军战士却不能休息,连夜修补城墙缺口,准备第二天的战斗。

红五军孤军奋战,伤亡越来越大,弹药消耗殆尽董振堂简介,却得不到有效补充。部队里所有的同志,不分男女老幼,卫生员、炊事员、饲养员、机关文员,也拿起武器来到前线,投入战斗。

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红军的武器越来越少,战士们干脆用石头砸。找不到石头,就用手抓,用牙齿咬,甚至抱着敌人滚下城墙同归于尽……

血战高台(绘画)

18日,眼看红军弹尽粮绝,原来投降的民团再次倒戈,他们打开西关城墙,把马家军放进城。红军和马家军展开了残酷的巷战,因为寡不敌众,大部分红军壮烈牺牲。

到了19日,董振堂身边只剩50多名干部和战士。连日来的血战和部队惨重的伤亡,让董振堂的心里像刀割一样疼,但是,他挺直脊梁,带头宣誓:“为了 *** 人的荣誉,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战斗到底!”

20日,高台城已经落入敌人之手。董振堂带领最后几名战士冲杀到东门,东门也被敌人占据。董振堂奋力爬上城墙纵身一跃,想冲出去,但因腿部受伤,被敌人团团围住。

董振堂大叫着,挥动双枪向敌人射击,敌军不敢近前。子弹打光后,他被敌人残忍地杀害……

为守高台,董振堂拼尽了最后一滴血!

2009年,董振堂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你是否需要了解?

董振堂率红五军血战高台,拼尽最后一滴血
答:董振堂是河北省新河县人,1895年出生。1931年12月发动宁都起义,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共1.7人开入中央苏区,加入红军。起义军被编为红五军团,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后来担任总指挥和军团长),开始了全新的革命生涯。红军长征期间,董振堂一直率红五军团担任中央红军的后卫。1936年10月,中央红...

甘肃高台烈士陵园导游词,急急急急
答:,英勇悲壮,气贯长虹;堂内东西墙壁上,是一组花岗岩“血战高台”群雕,堂内南北两侧,座落着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两位烈士的汉白玉半身雕像。纪念堂南北两侧分别是董振堂烈士纪念亭和杨克明烈士纪念亭,董振堂纪念亭的大红木柱上的挽联是:“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杨克明纪念亭的...

高台县烈士陵园的陵园概述
答:,英勇悲壮,气贯长虹;堂内东西墙壁上,是一组花岗岩“血战高台”群雕,堂内南北两侧,座落着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两位烈士的汉白玉半身雕像。纪念堂南北两侧分别是董振堂烈士纪念亭和杨克明烈士纪念亭,董振堂纪念亭的大红木柱上的挽联是:“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杨克明纪念亭的...

甘肃导游资格考试面试景点?
答: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园内安葬着西路军转战河西、血战高台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革命先烈的忠骨。在1937年1月的高台之战中,西路军第五军在董振堂的率领下,纵使敌强我弱、敌众我寡,高喊“人在高台在!”“与高台...

高台县烈士陵园在哪里
答: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坐落于有“塞上水乡、北凉古都”之称的高台县城,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7年,现占地面积200亩,馆内掩埋着红西路-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烈士。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

插上梦想的翅膀,向阳而生
答:倏地,我看到两尊雕像,解说员似乎看出了我的疑虑,解释道:“这两尊雕像分别是红西路军转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1932年,魏俊淑与丈夫杨克明分别不久便生下他们的儿子,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多少个不眠之夜,她凝视着丈夫杨克明唯一的照片而泪流满面,就这样...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在哪儿
答: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坐落于有“戈壁水乡、北凉古都”之称的张掖市高台县,纪念馆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现占地面积198亩。园内掩埋着红西路-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先烈的忠骨。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

张掖冬春红色旅游景点介绍 张掖红色文化有哪些
答:4、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位于有"塞上江南、北凉古都"之称的高台县。纪念馆内掩埋着转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烈士的忠骨。 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高台有哪些旅游景点
答:交通张掖西关车站乘车高台县城下车。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坐落于有“戈壁水乡、北凉古都”之称的张掖市高台县,纪念馆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现占地面积198亩。园内掩埋着红西路-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先烈的忠骨。

张掖景点排名张掖十大景点
答:九、红色教育基地—红西路军纪念馆纪念馆在高台县,以前的时候那里是高台烈士陵园。在陵园之中掩埋着3千多名红色路军革命烈士。他们都是在转战河西、血战高台时牺牲的军人,包括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人,他们都是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献身的人。新改扩建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占地26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