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本土宗教,为何没有像其它宗教那样风靡? 中国本土为什么没有宗教产生

作者&投稿:大狐泳 2025-05-22
为什么中国本土道教,不能像其他宗教那样走向世界?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宗教,这些宗教经过长久的发展壮大,慢慢的走出发源地,其信徒早已不局限一地,宗教文化风靡世界,影响力非常大,而反观我们中国传统的道教,从文化内涵来说,都丝毫不逊其它几大宗教,但不仅没能走出国门,反而影响力越来越弱,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觉得,主要还是道这种核心理想,格调太高,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得道高人,但却很少见到有主动收徒传道的,大部分弟子都要自己送上门,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真正的得道高人,一心扑在道的研究和探索之中,根本就不会有多余的心思去收徒。
当然道家高人和道教高人还是有一点区别,道教也悟道,但一般以成仙为目的,而成仙这种事,几乎是穷其一生也很难达到的理想,同样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而对于新手来说,如果没有好的师父引导,很多道理都难以领悟,所以一般人就算有心向道,也往往苦于没有师父和门路。
而且就算主动收徒,收徒的门槛也非常高,我们从古至今,看的最多的,就是神仙高人考验弟子的故事,并不是网络小说中常说的什么灵根资质之类的,主要看人性格怎么样,向道之心坚不坚定。
比如《神仙传》记载,以前一个叫李八百的高人,修道活了八百多岁,听说一个叫唐公?P的人一心向道,于是变作一个生病的老头,让唐公?P给他舔疮治病,通过了才收徒。
这些条件咬咬牙也许就忍了,毕竟没有生命危险,还有更过分的,比如东汉著名道士魏伯阳,带着三个弟子上山炼丹,练成之后用狗试丹,狗吃了丹药立马就死了,但他还是坚持要服用,要弟子也服。
结果他吃了丹药也死了,剩下三个弟子当时就跑了俩,只有一个弟子一咬牙,决定追随师父的脚步,也吃了丹药,然后魏伯阳就复活了,原来他只是装死考验弟子道心而已,弟子心里一定是有橘麻麦皮不知当桨不当桨,正一天师张道陵也常用这个套路。
再有就是,道教也讲究一个机缘,缘分,这种东西比较玄,没有规律可循,比如以前一个叫吕恭的人,字文敬,一天他上山采药,遇到三位高人,这三位高人一个姓吕,字文起,一个姓孙,字文阳,最后一个姓王,字文上,这名字简直都是亲兄弟。所以这三位高人表示跟吕恭非常有缘,名字都起得差不多,非要拉着他一块修道,不一块成仙都不行。
所以道教不能像其他宗教那样,广收门徒,走向世界,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是自身原因,格调太高,入门太难,自己人都拒之门外,何况向外发展,像中医和武术等差不多也都面临相同的问题,最后连咱们自己人都放弃了。
我是咸鱼道长,感谢诸位道友的支持。

一、宗教是怎么回事?
西方有基督教,东南亚有佛教,而中国本土,人们今天经常说它有道教和儒教。但其实道教是存在的,但它不是宗教。而儒家文化也并没有成为儒教。它在教化民众和传扬良善方面,确实起到了类似宗教的作用,但它们都不是宗教。
为什么说道教和儒家文化都不是宗教呢?这必须从宗教的特性来做解读。
什么是宗教呢?
第一,它是一种信仰,宗教中有神存在。比如说基督教里有耶稣,上帝。佛教里有释迦牟尼,有各种各样佛教里的神。同时宗教所讲的都不仅仅是今生的事。基督教讲了死后去天堂,佛教讲的是天国世界,宏观有三千大千世界,微观有三千大千世界,人可以修成佛。
第二、有它的教规,就是你必须按照宗教的要求去做事情。这种教规有具体的约束形式,有专职的神职人员在进行管理。
第三,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和举行活动的仪式。比如说基督教,它有教堂,人们要参与基督教的活动必须到教堂里去,做礼拜,做祈祷,做忏悔等等。佛教有寺庙,修行者得剃发,得穿僧衣,得去化缘,得去斋戒,有种种戒律去戒除自己身上佛教认为的问题。
就是说有举行活动的场所,有崇尚的教义,有神职人员,有教规,这就是宗教的特点。
但是中国的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都没有这些。道家只修个人,它不对社会大众有要求。它的活动也只局限在自己的道观里,也不需要你去朝拜它,也不需要你去加入它,没有那样的种种要求来影响你。你要愿意参加,是你个人的事情。

我们再看儒家文化,儒家文化里没有讲到神。创立儒家文化的孔子,当他的学生问他,人有没有来生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未知生,焉知死。”当学生问他有没有鬼神的时候,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也就是说,儒家文化里没有符合正宗宗教定义的特点。它没有场所。你相信儒家文化,在家看书就可以了,在亲情关系中做好你自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忠孝,你把这些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它没有神职人员,没有人来管你,就是读圣贤书,按照圣贤讲的道理去做。而且这个做,也是在生活中的一种正常的行为。
它没有教规,没有说你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它讲的全是一些伦理。伦理是亲情关系中自然存在的道理,而不是人为后天制定出来的。家庭里就是应该和睦,共享天伦之乐。孩子和父母之间,就是一个慈爱和孝敬,尊老爱幼,这就是整个人类所应该遵循的礼法。它是从教化的角度,把人性中美好的内涵发掘出来,而不是说,制定一种死的戒律,叫你达到它的要求。
儒家文化里也没有讲到人死后进天堂,灵魂再生,以及下地狱,根本没有这一说。你做好了就是个好人,做不好就是个不好的人。所以从本质上来说,道教和儒家文化都不是宗教。道家只是一个个人修行的门类,而儒家文化是一种教化人们的价值体系和伦理纲常体系。
宗教的产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宗教叫人向善,宗教让人知道,做恶不能进天堂,对人的行为就有一定的约束。所以宗教在欧洲的产生,对整个欧洲大陆的和平、和睦和安定,起到很重要的保障作用。有了宗教,仍然有战争,但是这样一种战争都是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积淀,在宗教的体系下,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才开始爆发,而不是说变成一种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和掠夺行为。这就是宗教对人心的约束所带来的一种自然的结果。
中国古代社会虽然没有宗教产生,但儒家文化对人的教化和对良善的培育,所起到的作用一点也不比宗教逊色。
二、从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产生谈起


退修诗书:孔子看不惯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不求做官,专心修诗书,定礼乐。当时弟子来求学的很多。
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像西方和印度那样产生宗教呢?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就直接替代了宗教所起到的那些作用呢?这就必须从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产生谈起。
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周武王推翻殷王朝的统治,建立周王朝。当时他分封天下,是按军功和血亲关系来做决定的。分封之后的天下,就形成了一个大家庭和众多小家庭式的国家统治格局。周天子管辖的疆域最大,各诸侯国众星拱月地听从周天子号令天下。
这种“家天下”的国体形式,有一个历史上特有的表现形态,就是周天子的“国”,和众多诸侯国的“家”,当家族开枝散叶,子嗣承传的时候,就必然面临分家情况。而一旦分家,就会带来各诸侯国权力的分化和武装力量减弱的情况出现。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周王朝天子采取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说,家族的权力和财富,主要由嫡长子来继承。
虽然如此,家族的分家仍然要进行和延续,只不过非嫡长子们分家过程中获得的权力和财富相对少一些而已。这样几代下来,周天子的国和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已经变成由众多的小诸侯国构成的了。
当时在华夏土地上,这样的小诸侯国最多的时候达到3000多个,很快,由于这些新产生的众多小诸侯国之间的利益纷争,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乱开始了。
当初周天子分封天下,制定管理天下的法则的时候,曾经发明了一整套礼乐制度,在各诸侯国内实行,也就是周礼。
周礼目的是以周人的标准来规范各族和各代礼乐内容,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统治阶级中去;其意义在于扩大周文化的影响,加强周人血亲联系和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但是,这个时候因为整个诸侯的纷争,礼崩乐坏,人们不再去听信这些东西。民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的时候,非常需要一种理想和一种指导人们的理论出现。这个时候也是我们知道的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
三、《道德经》的横空出世奠定了儒家文化的基础
在百家争鸣出现的时候,其实中国有一个最重要的理论,是先于百家而出现的,就是老子的《道德经》。看起来老子的《道德经》只是一部5000字的书,但是它的内涵却不是那么简单。是因为老子的《道德经》,它是源于中华民族文化最起始的文明——易经。
易经就是上古的生命,从伏羲开始到皇帝,在观测天象,从天地的运行变化中看到了非常多的哲理,这些哲理可以影响社会,改变人类的行为,对人生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比如说,日月运行就像生命一样生生不息,有一种进取的状态。它是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的,那么人的生命,人对自然的改造,对世界的创造,它也要依据一定的道理来做。
比如说,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其实没有很大的热量,是很温暖和煦的,但是等到中午的时候,它那个太阳光芒是最强烈的,等到黄昏的时候,又开始变得柔和,和没有那么强的热度。
这样一种状态非常像一个人的一生,我们生下来的时候,是一个柔弱的状态,当我们壮年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实现各种各样的价值,在这个世界上尽我们的能力去做事。到我们晚年的时候,我们也会变得缺乏力量,是一种和煦的状态。
比如说,四季的变化,人们必须依据节气来制定生息及劳作的内容,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而不能逆天道运行的规律,无视节气变化而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临的都是同样的问题,天道运行的道理,它蕴含着生命成长的道理,这些道理是你不能违逆的。
这就是古人从天地运行变化过程中所看到的道理。从这里所产生的理论就是易经,就是运用阴阳变化的理来影响和改造我们的生活。
而老子就是把这个易经的理,天地造化对人生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的理,用文字给它表述出来。包括治国,包括修身,包括日常的起居,就要符合天地运行的道理。老子的《道德经》其实就讲了这样一种天地运行的理。
而后来的诸子百家实际上是在这样一种大的道理下进行了种种的争论和自我的成长。其中儒家就用这种理去指导我们实际的人生。
儒家文化的内涵概括起来说,就是倡导亲情人伦、现世奋为、修身克己和秉持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
因为在家族里有血亲的关系,那么你有自己的位置,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家族里的人都是克己,自律,坚守道德,秉持善良和公心,遵守忠孝的原则,那么这个大的家庭就会和谐,就是一个完美的整体。而忠孝又是国家君主统治下君臣关系最坚固的基石。所以儒家文化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家庭关系发展和巩固的需要,自然成为历代统治者遵奉的圭臬。
儒家文化由汉代经汉武帝倡导之后,实际上就已经成为了国家教化和统治民众的国器。在这种情况下,它开始深入民心和国体运行之中,已经开始起到了宗教的作用了。这种情况下,再有宗教入东土,也已经无法取代儒家文化的地位了。
而事实上印度的佛教是同中国儒家文化同时产生的,流入中国已经是东汉时期了。这个时期儒家文化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已经奠定和非常稳固了。而西方的基督教要晚数百年之后才产生,流入中国已经是唐代以后的事情了。这个时候中国的儒家文化已经根深蒂固,成为历代统治者赖以治国的国本了。
四、关于儒家文化的补充说明
关于儒家文化,还有一些要补充说明的内涵。
儒家文化本质上就是借用了道家的这样一种阴阳圆融、天地圆融的宇宙观,把家族和社会变成了有层次的一体,人在这个体系里通过遵守秩序,通过坚守自己做人的种种原则,既能够与家庭保持和谐,同时又能够同社会保持和谐,在家族的统治里和国家君主化的统治里,都是一个很协调的状态。
和它相对的其他家,比如说墨子、杨朱、法家,都是讲的怎么去治理国家,做一个顺民的道理,只是角度不同。法家和儒家的差别在于,儒家相信天地万物这种柔顺,来源于善,来源于一种真,所以它讲人性本善。
而法家不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它是从人的行为上来判断人天生就是有一种自私,有一种恶的品行,后天要改造他。法家的一个著名的理论是讲,这个人生下来的时候,当他什么也不知道的时候,他在吃奶的时候,如果有另外一个小孩也要吃奶,那么这个孩子他会本能的把那个孩子给推开,不让他去吃,而自己吃奶。
但这其实只是人无意识状态下的一种本能,而不是人的天性。因为他不知道的情况下,他的生命要维护这个生命的状态,这个不能说性本恶。就好象一个人落水了,眼看就要溺死,他在这种情况下拼命去抓住一切可能抓到的东西。假如他这个时候抓住的是一个人,而他自己眼睛看不到,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抓住的是人从而没有撒手,你能据此判定这个人本性恶吗?是有意识害人吗!
由于法家是按照性本恶的思路去看社会和提出治理社会的理念,它就是重视严刑峻法,把人不当人,把人当作野兽和犯人,用严刑峻法来去束缚他。可是我们知道人和人是平等的,谁能够决定谁不善良,你有什么资格去用你所制定的严刑峻法去管另外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呢?所以法家的这种严刑峻法,非常不得人心,法家的所有坚持者都是不得善终。韩非子被毒死,李斯被腰斩,商鞅也被车裂。
五、结束的话
总而言之,在历史特定时期所产生的宗教——西方的基督教,印度的佛教,以及和中国的儒家文化,都是在人类文明奠定基础的那个最重要的时刻来到人间,同时又对整个的人类发展,精神层面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差别就是,儒家文化里没有神的概念,没有来生的概念,而基督教和佛教有这些内容。但是总体的社会效应是一致的。
——人生葵花宝典

中国本土的宗教就是道教,但是道教并没有像其他宗教那样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并且现如今也逐渐在衰退,主要是因为它的门槛特别的高。如果要成为道教教徒的话,必须要经历非常多的苦,道教当时宣传的核心思想格调也非常的高。要知道那些世外高人很少有收徒的,所以也就让道教的影响力非常的小。

要知道中国历史上很多得道高僧很少主动收徒弟。并且这些得道高僧对于自己徒弟的要求也非常的严格,一般来说都是很多人主动自己送上门找相应的高人进行指导,只有当这些徒弟符合高人的要求的时候,这些得道高僧才会为这些人进行指导。但是要知道那些真正修炼有一些功绩的得道高僧,一心都想要在道方面进行研究,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心思去收徒弟,从而也没有把自己在道教方面的成就和领悟传给另一个人。

道教在研究的时候,一般是以成仙为目的,但是要知道想要成为神仙,几乎一个普通人一生都很难达到。并且在修炼的过程中要耗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新手没有那些得道高僧进行指导的话,很多相应的道理根本就领悟不了,从而也会半途而废。再加上那些真正有所感悟的高人,也不会轻易的进行指导,也就让道教的这个圈子越走越小。

佛教和基督教等几个宗教都是以增大自己的教徒,宣传自己宗教信仰为目的。这些宗教主要是想把自己所倡导的理念让世人接受,但是道教不一样,道教仅仅就是修炼成仙。所以也就导致其他的这几个宗教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道教的规模越来越小。再加上现如今受到科学思想的影响,很多人并不相信自己,通过修炼就能够成为神仙。




中国的本土宗教是道教,因为相对于其他宗教,没有传教士这个角色,导致道教只能在本土发展,而其他宗教,要么有传教士,要么有国内的人去学习。

因为中国本土道教重在修身养性,不慕功名利禄,所以不想别的宗教那样风靡,这也是外来者不及我们的原因。

这得从历史说起,英国在以前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在全球到处都有殖民地,而这促进了文化交流,再加上英语是国际语言,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交流,而其他宗教在此语言背景下也得以广泛传播,从而风靡。

因为信仰本土宗教的人太多了,渐渐的成了常态。
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在比较小众的圈子里找到归属感。从而,一些小众的宗教反而会在生活中展露头角。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为什么中国的宗教成不了世界四大宗教?
3,这与宗教本身的特点有关。道教似乎仅仅适合东方人(东亚圈内),因为道教是与中国儒家相结合的,具有中国农业文明的特征。4,受到外来佛教的冲击,道教一定程度上衰落。(我倒很认为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是中国的原因,与印度没有多大关系)5,儒教实际上也不能成为正真意义上的宗教 ...

中国有没有本土宗教?是哪些?他们与西方宗教有何不同?
1,中国本土的有道教,还有本土化的佛教禅宗 2,西方本来是没有宗教的,没有本土起来的宗教,都是外来的。。。因为世界几大宗教的教主都是东方人,耶稣也是东方人

中国人有自己的本土教派 [道教] 为什么还信那些外来教派呢
能不能将上帝和普通的人在根本性上平等起来呢?答案是否定的。说了这么多,就为说明第一点:三教圆融并非是人为,或是纯粹偶然的,而是有其内在根本圆融面的。这是说明,佛教传入中国,中国没有排斥和最终圆融奠定了根本性的原因。其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道、方法是天人合一;扩展来说,中国的传统...

道教为什么不被列入四大宗教
1. 道教的难以理解是其未列入四大宗教的原因之一。其深奥的哲学和宗教义理对普通大众来说门槛较高,不适合广泛传播。2. 道教的经典文献使用的是古文,其中包含许多生僻的字词,这对于没有古文知识的人来说难以阅读。此外,道教的教义并不容易为所有人所领悟。3. 尽管如此,道教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为什么道教慢慢的却被孤立?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为什么道教慢慢的却被孤立?真正的原因,你可以认为人们希望佛陀保佑他,道教似乎要弱得多。事实上,正确的答案是很多佛寺。毕竟,佛教认为建庙是一大功劳(不妨顺便从中借用认识德性的意义),而没有寺庙,许多人就无法接触佛法。典型的反差是中国三大儒家的又一家:儒家.几十年前,...

我国到处都是佛教神像,却很少见道教神像,这是为何?
与佛教相比,道教可低调多了,作为一个本土宗教,太过低调以至于没什么名气自然也没有粉丝。虽然也有很多上流社会的人推崇,但也只有这些没有,不像佛教那么接地气。这么一对比,当然人们还是更愿意选择佛教。很多时候,不能因为不在乎百姓这类资源而不接触世俗,这样大大限制了自己的发展,世俗也就无法给...

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像西方一样,因为信仰而爆发宗教
你问的应该是: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像西方一样,因为信仰而爆发宗教战争?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现有的宗教流派: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道教。其中,除道教为中国本土教派之外,其余皆为外来宗教。其次; 有一下几点原因。第一个原因,从地域上来看,中国在历史大部分时间处于统一的状态...

道教为什么不被列入四大宗教
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为何没能跻身世界宗教的行列?
那你也没有办法,只能回家。因此就出于这两个原因,道教不能跟其他的宗教那样,广泛地收入徒弟,将自己的教义推向世界。说实在的,其实大多都是自己的问题,眼力太高,入门又非常难,就连主动来投靠的都不想收入门下,这样又怎么能够传出去呢?所以,很多我们本土的人都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