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是什么意思 优于将略的于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于唯 2024-07-02
陈寿评价诸葛亮曰:【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长于整治训练军队,奇谋制敌方面却有所短缺。治理百姓之才干,强于他为将的谋略。
出自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节选原文: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译文:
在这段期间内,诸葛亮充分表现出他的志向来,那就是激进的话想要囊括全天下,保守的话也想要跨越既有的疆界,震荡国内。他自以为一旦他死了,那么就再也无人能涉足中原,与占尽优势的国家相抗衡了,所以他不停地用兵,一再地显耀他的武略。然而诸葛亮的才干,长于整治训练军队,奇谋制敌方面却有所短缺,治理百姓之才干,强于他为将的谋略。

扩展资料
《诸葛亮传》是出自《三国志》里面一文,本文是作者为蜀汉丞相诸葛亮作的传,详细写了诸葛亮的一生。
《三国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汉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开始在蜀汉任职,受宦官黄皓排挤不得志。蜀汉降魏后,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而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三国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也倍加赞赏,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竟毁弃了自己本来的著作。
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还一直流传到今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但是诸葛亮的才能,用于治理戎狄是他的强项,用于出谋画策是他的弱项;管理百姓他是干才,超过他带兵打仗的才能。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的意思是:诸葛亮善于管理军队,治军严整,但在运用奇谋妙计上却有所不足;他治理百姓的才干,优于当统帅的谋略。

这句话是陈寿所著《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关于对诸葛亮的评价。这篇文章是作者为蜀汉丞相诸葛亮作的传,详细写了诸葛亮的一生。

出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西晋-陈寿

原段为: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译文:

在这段期间内,诸葛亮充分表现出他的志向来,那就是激进的话想要囊括全天下,保守的话也想要跨越既有的疆界,震荡国内。又因为他自以为一旦他死了,那么就再也无人能涉足中原,与占尽优势的国家(按:指魏吴)相抗衡了,所以他不停地用兵,一再地显耀他的武略。

然而,诸葛亮的才干,在理兵方面比较擅长,出奇谋却是他的弱点;又治理人民的器识远胜于做为一名将军的谋略。而且,跟他敌对的,人家有的得到杰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众寡悬殊,攻和守的局势也不是一成不变,所以虽然每年劳师动众,却不能成功。

从前萧何推荐韩信,管仲举用王子城父,都是自度自己的长处,不能兼具各方面的缘故。诸葛亮的器识表现在政理上头,大概能跟管仲、萧何相媲美了,可是当时的名将却没有能及得上城父、韩信的,所以,终于使他的功业迟迟不能建立,公理大义也难于伸张了。

这或许是上天的旨意,要把天下归给谁都有定数的,实在不能专拿才智去争取罢!

扩展资料:

除了“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外关于诸葛亮的其它评价: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①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 [85]  ②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司马懿:①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②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这句话的意思是(诸葛亮)长于整治训练军队,奇谋制敌方面却有所短缺。治理百姓之才干,强于他为将的谋略。

该句语出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选段原文如下: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白话文释义:处在当时社会,诸葛亮的理想是,进而如蛟龙举首猛虎雄视,一举而统一四海,退而割据边疆,壮大国力而震慑天下。他还考虑到自己去世后,则蜀国无人为继像自己一样进伐中原抗衡强魏。故此年年用兵不止,屡屡张扬武力。然而诸葛亮的才干,长于整治训练军队,奇谋制敌方面却有所短缺。治理百姓之才干,强于他为将的谋略。

况且与他对阵作战之人,不乏当代人杰。加上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本应采取守势的蜀国他却反而频频主攻,所以虽说年年兴师动众,却未能取得成功。昔日萧何举荐韩信,管仲举荐王子城父,都是因为考虑到了自己的才能长于治国,未能兼有军事指挥的才干。

诸葛亮的治国政治才干或许不亚于管仲、萧何,可惜他当时找不到城父、韩信那样的名将,致使自己的功业难成,统一的理想不能实现。可见天命所归,不是人的智慧能力可以争到的事。

扩展资料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选自《三国志》,是作者为蜀汉丞相诸葛亮作的传,详细写了诸葛亮的一生。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这句评论出现是在诸葛亮传当中,是和对于他自身能力的对比,“治戎为长,奇谋为短”是指他的政治能力是他的最拿手的强项,而军事能力比政治能力稍逊一筹。  “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理民是指天下的民生管理,也就是指内政,也只是评价他的内政才能超过军事才能。



陈寿在《三国志�6�1蜀书�6�1诸葛亮传》中说他“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意思是说诸葛亮善于管理军队,治军严整,但在运用奇谋妙计上却有所不足;他治理百姓的才干,优于当统帅的谋略;随机应变的本领,不是他所擅长的。

重视整顿军队,轻视奇才谋略,安抚百姓的才干,胜于打仗谋略


你是否需要了解?

说说你们对诸葛亮的看法!
答:“亮之为人,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作的评价,诸葛亮戎马一生,是非功过又岂是这短短16个字能概括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位史学巨匠的胡言乱判,以致后来才有人敢穿凿附会说孔明:“用兵保守,穷兵黩武”。妄言:孔明用兵过于保守,只知徐图缓进,不知用兵出...

求三国诸葛亮和刘备的分析,详细点,500字
答: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不如他的治国才能的,陈寿是有一个评价的,陈寿说诸葛亮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本人认为是陈寿对诸葛亮的客观评价。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但在军事上还有质疑。历史学家缪钺先生就曾在《三国志选注》的“前言”中指出:“诸葛亮征南中事,当...

...诸葛亮曰:【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句话是什么...
答:意思是:长于整治训练军队,奇谋制敌方面却有所短缺。治理百姓之才干,强于他为将的谋略。出自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节选原文: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是什么意思
答: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的意思是:诸葛亮善于管理军队,治军严整,但在运用奇谋妙计上却有所不足;他治理百姓的才干,优于当统帅的谋略。这句话是陈寿所著《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关于对诸葛亮的评价。这篇文章是作者为蜀汉丞相诸葛亮作的传,详细写了诸葛亮的一生。出于:《...

为什么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是“治戎为长,将略为短”
答: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
答:原文出处为《资治通鉴》,描写的是五丈原之战的一个小故事,译文为:司马懿和诸葛亮两军对峙一百多天,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战。诸葛亮派人送给司马懿女人的衣服,司马懿大怒,上书请求交战 ...

《三国志诸葛亮传》原文
答: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帮忙翻译一下!
答:(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然而以诸葛亮的才干,对于得民心平息内乱很有一套,但打仗时很少用奇异的谋略,他治理人民的才干比他战争时的策略要运用得好。(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然而诸葛亮所面对的敌军统帅,...

历史上著名谋士诸葛亮的治国能力如何?
答:陈寿在《三国志》里对诸葛亮曾有过十六个字的评价:“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对诸葛亮的治国水平做了高度评价。陈寿被称为“史之良吏”,评价人物也比较客观,起码比《魏略》的作者客观公正。因为陈寿的一个亲戚,也就是陈寿的父辈,犯了法,是被诸葛亮整过的。而且诸葛亮的...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真的不行吗,《三国志》的陈寿说了什么?
答: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很强,至少远超常人,但是没有强到三国演义那种程度。陈寿在他所著的“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治戎所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我在这里翻译一下是什么意思,白话文意思就是:“治理军队是诸葛亮所擅长的,但并不奇谋百出,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