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有许多,请列举2个历史人物,并简要写出事迹.(50字以内 中国古代“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有哪些,请写出他的有关事迹

作者&投稿:姬承 2024-07-02
在中国古代,"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有许多,请列举2个历史人物,并简要写出事迹.(50字以内

文天祥(1236—1283),男,汉族,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如此不阿,自然引起了宦官王振的极度不满。
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奏请另设御史管理。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在职九年,升任左侍郎,领二品官的棒禄。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说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指使,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当时的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余万人,于谦请求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积储的粟米救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年富安抚召集这些人,给他们田、牛和种子,由里老监督管理。前后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时,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不久便起用原职。
满意答案 好评率:41%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1、精忠报国——抗金英雄岳飞
岳飞,字鹏举,河北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岳飞北宋末年投军,临行时其母在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面对金军步步紧逼,南宋危如累卵,岳飞坚持抵抗,十战十捷,收复建康,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
1140年,金军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率领“岳家军”所向披靡,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精锐,进军朱仙镇,两河义军纷起响应。
金军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无奈赵构、秦桧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诏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年仅39岁。
2、碧血丹心——抗元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字履善,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状元,抗元名将,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275年,元军攻破长江,南宋危急,一介儒生的文天祥散尽家财,组织义军赴临安勤王。元军兵临城下,文天祥出城与援军谈判被扣,在押解回北方的途中脱逃。
但他不改匡扶社稷之志,又组织兵力陆续收复许多州县。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被押送到元大都,面对各种威逼利诱,文天祥不为所动,誓死不降。
充分诠释了“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铮铮铁骨,在狱中写就流传千古的《正气歌》,最后终于从容就义,年仅47岁。

3、忠烈赤胆——抗清英雄史可法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抗清名将,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明末崇祯年间,史可法拜南京兵部尚书。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史可法到扬州一带督师防清。1645年5月10日,清军重兵围困扬州,派人劝降,史可法写就著名的《复多尔衮书》,慷慨陈辞,拒不投降,不卑不亢。
史可法率领四千军民坚守孤城,与来犯之敌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害,年仅44岁。事后,清军统帅多铎下令屠城十日以为报复,军民死亡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
4、力挽狂澜——抗蒙英雄于谦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杭州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在土木堡兵败被俘。
面对朝野上下一片哀鸣,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北京,并劝服太后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明代宗)即位。他日夜操劳,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抵御瓦剌大军。
最终成功逼迫也先释放英宗,解除北京之围,挽救大明危局,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1457年夺门之变发生后,英宗复位,听信小人谗言,冤杀于谦,享年59岁。
5、威震敌胆——抗倭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出身将门。
少年即抱定“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志向。刻苦学文习武。1555年至1565年期间,戚继光在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一带坚持抗击倭寇十余年,训练出一支“戚家军”。
令倭寇闻风丧胆,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我国东南海防和沿海人民安全;后又在北方边境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拱卫北疆,闻名天下。
戚继光还是杰出的兵法家、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著。

1、苏武牧羊

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

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

2、威震敌胆——抗倭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出身将门。

少年即抱定“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志向。刻苦学文习武。1555年至1565年期间,戚继光在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一带坚持抗击倭寇十余年,训练出一支“戚家军”。

令倭寇闻风丧胆,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我国东南海防和沿海人民安全;后又在北方边境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拱卫北疆,闻名天下。

戚继光还是杰出的兵法家、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著。

3、抗日英雄赵一曼的故事

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状况。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4、忠烈赤胆——抗清英雄史可法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抗清名将,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明末崇祯年间,史可法拜南京兵部尚书。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史可法到扬州一带督师防清。1645年5月10日,清军重兵围困扬州,派人劝降,史可法写就著名的《复多尔衮书》,慷慨陈辞,拒不投降,不卑不亢。

史可法率领四千军民坚守孤城,与来犯之敌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害,年仅44岁。事后,清军统帅多铎下令屠城十日以为报复,军民死亡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

5、精忠报国——抗金英雄岳飞

岳飞,字鹏举,河北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岳飞北宋末年投军,临行时其母在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面对金军步步紧逼,南宋危如累卵,岳飞坚持抵抗,十战十捷,收复建康,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

1140年,金军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率领“岳家军”所向披靡,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精锐,进军朱仙镇,两河义军纷起响应。

金军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无奈赵构、秦桧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诏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年仅39岁。



1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2 文天祥反元斗争。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文天祥
  (1236—1283),男,汉族,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为一时佳话。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1-3],他精通韬略,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历代的人民群众所敬仰、爱戴,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忠报国情怀。岳飞的义举,已经化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可贵精神。这种精神集中表现为爱国主义。岳飞廉洁奉公、行若明镜、事母至孝、严以律子、厚以待人、令出如山、赏罚分明、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等优良品质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然符合我们当代人的道德标准,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重要元素。
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宋《中兴四将图》岳飞像
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在宋高宗赵构的授意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两宋文臣、武将得通谥者以“忠武”最美),有《岳武穆集》传世。

明末英雄孙承宗,老而弥坚。鞑清围城,率全家守城杀贼,城破被俘,敌威逼利诱而不屈,只求一死,全家合赴国难。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中国古代礼仪的形成和发展是怎么样的?
答: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

古代老百姓怎么生活的?
答:“这首诗的意思是:白天出去耕田,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耘,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这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只到近代才逐渐消失。毫无疑问,古时的农民生活是极为疾苦的,首先是生产力的低下,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种地...

九在中国的含义是什么?
答:因为数字九有多种含义:古代中国中的数字9即为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我国民间对“九”也很偏爱,这表现在凡事用“九”作计量单位,“...

古时候的书桌叫什么名字?古人把它称作什么?
答:古时候的书桌叫“书案”。在古代,案一般是用以书写绘画用,而桌多用于用餐、饮茶等,而现代生活中,大众对于这两者用途的区分并不太在意,往往会有混用的情况。书案的桌的四条腿是顶着桌面的四角的,而案的腿是缩进桌面的。

中国古代面积最大的都城?
答:唐朝的疆域在极盛时期,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顺化,西达中亚咸海以及呼罗珊地区,北包贝加尔湖至叶尼塞河下流一带。国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仅次于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国家疆域之广大,也就形成了文化的博大精深。被称为盛唐三绝之一的诗仙李白,就是出生在唐朝边陲碎叶城。唐朝是...

在古代我国也被称呼为中国吗?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答: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在古代并没有直接称呼我国为中国,而是以两种方式来称呼中国。第一种是称呼朝代名称比如汉朝时称呼自己为大汉,唐朝时称呼自己为大唐,其他朝代时就直接以朝代称呼。只不过因为汉朝和唐朝这两个朝代太能打了,所以后来很多其他朝代的文人墨客在写文章、写诗词称呼自己的时候,也用...

古代一共有几个人连中三元?
答: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共有21人三元及第,他们是文科17位:唐朝的张又新、武翊黄、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 、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李骐;清朝的陈沆、钱棨、陈继昌。武三元: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

古代中国的旅行形式有哪些
答:在中国古代,很多名人都有“游学”的经历。如司马迁、诸葛亮、杜甫、以及唐宋八大家等均有丰富的远游经历。南宋诗人巩丰《送汤麟之秀才往汉东从徐省元教授学诗》,就描绘了古代学子远行求学的心态:“士游乡校间,如舟试津浦;所见小溪山,未见大岛屿;一旦远游学,如舟涉江湖”古代文人们所进行的拜访...

古代的“一品”官职,放到今天是什么职位呢?
答:在中国古代,一品官阶细分为文官一品和武官一品。文官一品相当于现代的政治局常委,他们是国家的智囊,为皇帝出谋划策,协助皇帝治国理政。而武官一品则相当于当今的军委副主席,这些一品武官平时负责军队的日常管理,但是军队的最高控制权还是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总而言之,古代的官阶制度和现代的官员的官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