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的耻辱 中国受到过那些耻辱?

作者&投稿:国梵 2024-07-02
关于中国的耻辱和强大

曾经的耻辱和今日的强大,部分列举如下:
一、曾经的耻辱
1、1840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通商口岸,丧失关税自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2、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战败, 赔偿军费白银给英法各800万两, 开放营口、天津、大连、南京、镇江、淡水、台湾、汕头、琼州等 11处为通商口岸,拆毁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在此期间英法联军攻占 北京,掠夺并焚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南京大屠杀
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

二、今日的强大
1、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科技越来越发达,赶上世界先进行列。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州飞船发射成功、嫦娥一号登月成功、 龙芯的开发研制成功等。

2、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加入了“WTO”, 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

3、港珠澳大桥落成通车
据拉美社报道,2018年中国一项革命性创举就是港珠澳大桥落成,这项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程项目把香港、澳门和珠海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缩短了往返三地的路程时间。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设计到建设完工历时14年,它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一次鸦片战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杀
参考资料:新华网——这些中国成就闪耀世界,引发外媒高度关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2008年北京奥运会

分裂而国弱,知耻而后勇,历史是很沉痛的!

周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封国之间互相攻伐[是为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分裂。]

匈奴的袭扰,尤其是汉高祖到汉武帝中期这100年时间几乎是向匈奴称臣纳贡(其中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是一次大的内部灾难)。【是为一耻也】

东汉末的三国时期[是为中华民族的第二次大分裂。]

(晋统一后的八王之乱是又一次内部的大灾难,并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南北朝,北方汉人损失90%以上,几乎灭种。【是为二耻也】

隋朝杨广的三征高句丽(并最终导致亡国)、唐朝李世明的四征高句丽。尽管最终让高句丽俯首称臣但可以说都是失败的,共损兵200万左右,粮饷无数。 算是军事上的一个耻辱。

唐代过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是为中华民族的第三次大分裂。]

契丹、女真相继占领我国北方,屠了多少城池。【是为三耻也】

蒙古人来了灭我全境。又屠了多少城池。甚至要把汉人都杀了毁城来放牧。耶律楚材以利诱阻止了成吉思汗以及黄金家族后任者的这种想法。 【是为四耻也】

明朝朱元璋由于继续使用分封制最终导致“靖难之役”,而“靖难之役”刚打完,朱棣刚当上皇帝,国力虚弱,四方未服,朱棣直接控制的兵只有十来万。全国各地方势力加起来也才有兵50万。可铁木儿来了80万草原骑兵。要是铁木儿没死,那又是一场浩劫。(题外话)

再后来清兵入关,又屠了很多城,包括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四川本有一亿多人口被屠的只有97万。本来还要继续杀,后来也是通过利诱阻止了。 【是为五耻也】

然后是八国联军进北京,军阀混战,日本全面侵华的百年耻辱,国共战争。 [是为中华民族的第四次大分裂]和百年耻辱【是为六耻也】

可见每逢民族分裂,朝代更替,当权者内部分裂或当权者昏庸内部严重腐败之时。也就是中国最容易受到外族侵略而遭受耻辱之日。

现在,改革开放32年,我们发展了,GDP今年可超日本,但主要还是人力密集型企业。科学技术没达到。军队装备上也还比较落后。而且还有很多贫困的人民,所以还远没到夸耀的时候。

勿忘国耻!

  公元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后相关条约的签订,正式宣告了中英鸦片战争结束。自此,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翻开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糟糕透顶的血泪史和屈辱史的一页。

  鸦片战争是道光朝历史、是清朝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文章,及历史教科书都有很多记载论述。鸦片战争,尽管过去了一百多年,但关于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的争论并没有随之消逝。它带给我们一系列问题: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当时中国方面对西方列强的了解程度到底如何?鸦片战争的主要历史责任者到底是谁?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反应是怎样的状况呢?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那么,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当时英国的确比较先进,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清朝经济落后、君主专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事物的普遍性。但事物还有特殊性,要对具体历史事件进行具体历史分析。许多研究人士从战略、战术分析,从天时、地利、人和角度分析了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并非占绝对劣势,认为清朝有可能打胜这一仗。然而,在鸦片战争中,由于清廷的腐朽没落,闭关锁国和软弱可欺,纵使在天时地利人和上都不处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仍然战败,而且败的如此之惨。我觉得,在中国这场史无前例的鸦片战争中,中国方面的主观因素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惨烈战败。那么,清政府在主观上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呢?其主要表现在:不能了解敌人,对敌判断失当;和战方针不定,战略被动多变;军政素质低下,战斗能力不高。这些是完全可能得到改变的,然而历史老人并不眷顾中国。

  那么,当时中国方面对西方列强的了解程度到底如何? 我们都知道林则徐注意了解和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和动态。但是,其对西方列强的了解到底是怎样的?作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对外界的了解也不是很多。出于时间短,手段少,翻译人才缺乏,他对西方列强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对英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了解也甚为肤浅,因此,所作的判断往往不够准确。而且由于当时通信不便,林则徐没有也不可能及时将他了解外面世界的知识向他的主子报道。这与清朝上下对英国将发动的武装侵略了解甚少有直接关系。

  而作为此时的中国最高统治者道光帝的表现更让人哭笑不得,就是在战争爆发后,依然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由此可见,当时除开个别先进人士对西方列强有某种程度了解外,其他的在这些方面的认识就更肤浅了。当时清朝的上下,对外部世界懵懂迷茫,对英吉利也只是闻其名而不知其实。从中也可以知道,中国是在对外界基本没什么认识的情况下就被动的卷入了战争状态的。

  由于这种状况,使中国方面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在鸦片战争中,英国的战略要求基本未曾改变。可是,清朝方面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清王朝对战争的态度,前后有过多次的变化。这除了英国是发功侵略的一方,握有战争的主动权,而清王朝则是被侵略的一方,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外,也与清朝方面对本身力量的盲目自信,和对英国的侵略意图一无所知有直接关系。清方对于敌情缺乏起码的了解和准确的估计,因而和战不定,战略方针多变,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很前方将帅无所措手足。

  由于清王朝上下对国际世界一无所知,外国公使驻京是最可怕的事情,却不知道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外国军舰在中国港口自由航行等条款才是真正的丧权辱国,其恶劣影响要将近百年才能挽回。

  号称“泱泱大国”的中国被远道而来的英国侵略者打败了,而且败的如此惨。鸦片战争的主要历史责任者到底是谁?

  认识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有一个过程。刚开始一些人认为责任在严禁派与主战派,其代表是林则徐。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林则徐是否要负起相关责任?

  面对祸国殃民的鸦片贸易,作为受害者理所当然要严禁。关于对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表现,除开少部分人之外,绝大部分都极度赞许。但我想,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的表现是否真的完美无缺呢?其不足之处在那里?

  林则徐于1838年12月31日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于1839年3月10日抵达广州,于6月25日虎门销烟结束。短短三个月多,在中国禁烟史上就出现了虎门销烟这样一个重要的胜利。但在这里我就疑惑了,难道鸦片问题靠一场雷厉风行的禁烟运动就可以圆满解决吗?答案当然是不可以。其实,雍正时已经开始禁烟,但是收效甚微,而且愈演愈烈,就说明禁烟运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林则徐曾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在中国,凡读完中学的人,或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林钦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调查鸦片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与路径,也不细查贩运鸦片的英商有何强大的国家背景,更不认真评估禁烟后所能产生的严重国际反响及其对自己国家可能产生的祸害。连林则徐也没充分看到这一点,更不用说深居皇宫的道光帝。

  林则徐派兵包围英国商馆,断绝广州与澳门交通,并下令暂停中英贸易。林则徐和他的同事们都没有意识到,其实他的使命的性质早已经转变,即由针对境内外国人的反鸦片走私行动,变成中英两国官员间的交涉。林则徐面前的对手,不再是作为个人的外国鸦片商人,而是站在他们背后的各国政府,尤其是英国政府。然而深受“夷夏之辨” 的整个中国社会,根本没有外交意识。没有外交意识的国家,也就不会意识到外交的严重性。把英国政府的代表也关起来,这完全是没有外交意识,没有想到由此会引起严重的后果。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义律被软禁后,以英国政府代表的身份收缴鸦片,转交中国政府,这实际上是将清政府查禁走私的国内行动,变为两国政府间的交涉。对此,清政府方面并未察觉。尽管当时的中国没有什么外交意识,但是对英国这个到处侵略的强盗国家来说,就不可能没有外交意识。以致英国在狂妄叫嚷,以武力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尽管两国之间这样的交涉不是引起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但这无疑成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一个因素,一个重要的催化因素。

  在林则徐开始禁烟之后,他对敌情的判断是否完全正确呢?当林则徐在广东收缴和销毁鸦片的消息传到了英国,在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的推动下,在1839年10月至11月间,英国政府作出了侵华决定。此时,清朝上下正在为虎门上空鸦片销焚的气息而振奋时,战争的恶魔已经出现,虎视眈眈,悄然潜至。

  在战争即将燃烧在中华大地时,林则徐根据其对外界的了解分析,得出结论却是不必担心“边衅”。林则徐到广州后,在给道光帝的最初几道奏折中,并没有具体淡到边衅问题。林则徐认为,持“边衅”论者,除京师及各地一班反对禁烟的人士们,还有义律等人。于是,他将来自外国人的英军侵华的消息,皆归之于义律的谣言恫吓一类。虽然后来林则徐觉察到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但这就显得有些迟了,尤其是在通信不发达的时代。
  林则徐对英国政府出动诲陆军大举进犯中国,也完全缺乏全面了解,这当然会影响广东方面战备工作的加强。至于其他沿海省份的战备工作就更差了。就这样,中国方面没有意识到英国政府已经把军舰驶向了中国,除广东积极备战外,总体上没有什么准备,持消极抗战的态度。

  林则徐确实占有相当多的英方情报,成为清王朝中最了解英国的官员,那么,为什么他仍没有看出战争不可避免这一今人感到极为简单的趋向呢? 这与林则徐分析情报时使用的思维方法与价值观念有关,导致其根据翻译资料分析时作出了许多错误的判断。林则徐的判断尽管错误,但放在“天朝”的大背景之中,仍合乎其本人的思想逻辑。

  林则徐在后来对抗英国侵略军的战争中,也不是象我们的历史学家所描写的那样英明。史载,在林则徐的销烟举措招来英军,鸦片战争开打之际,林钦差曾花巨款向美国商人买了一条 1080 吨的大轮船“剑桥号”,并装上了 34 尊英制大炮在船上。可是,林钦差却不是命令清军把这条大洋船开到海上与英舰对轰,而是横停于珠江口,作为阻碍英舰的障碍物兼作炮台之用,结果,被英国水兵爬上船去,连船带炮给开走了。

  但我认为,在这样一场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事件中,林则徐多多少少也要为此担负起相关的责任。客观来说,林则徐受到当时历史的局限,他的表现比起后来的卖国误国者不知道好多少。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局限,是整个清王朝都有的局限。虽然林则徐在列强入侵前后一直在试图快速摆脱这种局限性,但历史的发展却永远不会因为他个人的努力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怎么说,当时的中国需要这样的先进人士,需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的爱国人士。我们不能死死盯住林则徐身上的某些缺陷,要记住,其有的那些缺陷,只不过是整个清王朝的缺陷中的一小部分。

  后来一些人认为责任在弛禁派和主和派,其代表是穆彰阿、琦善等。应当说,后者的认识比前者进了一步,但还有深入探讨的空间。历史告诉我们,穆彰阿之流只不过窥出道光之所思,说出道光之所欲言,做出道光之所欲为,所以穆彰阿始终得到道光的支持与信任。因此,鸦片战争的责任主要应由道光皇帝来负。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的前前后后的表现到底是如何的?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仅仅是借口、导火线,而不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那么,是否还要禁烟?禁烟运动是理所当然的,是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不仅要禁,而且要坚决去禁。但是怎样禁烟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国际外交等方面。所以,这禁烟运动决不能当作中国内部事件来处理。道光皇帝作为一朝君主、一个政治家,他应该看到或预见到这一点。对英国殖民者可能由此而产生的反应——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贸易的,预先采取防范措施。但是,他没有做到这一点。历史,往往因为这样一个人而走向不同的轨道。

  1840年1月,道光皇帝命林则徐断绝中英一切贸易,并出示其罪状,宣布各国。。昧于世界大势的道光帝这时没有也根本不可能想到,一场影响中国命运的战争——第一次英国侵华战争,就要爆发了。一场大的战争迫在眉睫,而在清王朝方面来说,对于这场战争既缺乏心理上的准备,更谈不上物质方面的准备了。

  道光过于无知。道光皇帝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一无所知,却无知者无畏,对英国的坚船利炮,依然不屑一顾!从道光的口中竟然冒出这样的问题:“英吉利至新疆各部,有旱路可通?”一个在康熙时期已经解决的问题,竟然再度出现在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嘴上。这是道光的悲哀,是清王朝的悲哀,更是中国莫大的悲哀!

  道光过于无勇、昏庸愚昧。在军事上的连续失利和妥协派的喧嚣中,懦弱的道光皇帝从忽战忽和转而一意求和。其实,他完全可以等侵略军在天津大沽登岸后聚而歼之,这场战争是不会打输的,当然也不会有《南京条约》之耻。因为当时根本没有那一个国家可以深入中国内地来征服中国。只要最高统治者拿出持久战的决心来,而不仅仅因为侵略者打到京城就害怕投降,那么,中国今天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道光过于用人失察。他派下来应付英国侵略者的钦差大臣这些人中,除开林则徐之外,其他的基本是无能之辈。先后派来的琦善、奕山、奕经等人,只会削弱中国方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抵抗力,只会向侵略者妥协、求和,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无比愤怒,以致民怨沸沸。事实上虽然在多次战斗中清军官兵抵抗到底,英勇不屈,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触即溃,或有主帅带头逃跑。

  总之,穆彰阿、琦善之辈是体会道光的旨意、按照道光意旨行事的。穆彰阿之辈卖国、误国,最后的总根源是道光皇帝。鸦片战争的失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道光皇帝应负主要历史责任。道光把自己的名字永远地写在中华文明史的耻辱柱上,这将成为后世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者戒!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方面的反应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这场战争中,清朝付出的代价如此之大,但是最根本的错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及时认识到战败的根本原因所在,战后主持过军务的大臣中没有人能够对失败的原因做出真正的思考。包括最可能有所思考的最了解西方情况林则徐。更让后人无法想象、觉得可怕的是,这对清王朝来说,不但没有感到痛,反而是非常不痛。条约签订后,清王朝又恢复了歌舞升平,因交战不力下台的官员大多起复,似乎一切照旧,就连最基本的防御设施上,恢复的炮台也是和原先一样,仍旧根本无法抵御列强的炮火。可以说鸦片战争失败的代价完全是白白付出了。而邻邦日本的国门1850年被美国的大炮轰开后很快吸取了教训,走上了维新之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似乎是无可挽回,真正可悲的是战败后的中国没有能够及时走上自强的道路。由于没有及时吸取教训,清政府被凌辱的地位始终没有去掉。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不知进取,顽固不化,将中国逐步推向更深的灾难中去,其最终也成为西方列强在华的代理人。比鸦片战争更恶劣的战争在不断重演,比《南京条约》更苛刻的条约在不断出现。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但是这种变化,在当时的中国是如此微弱,影响也是如此小。在这种状况下,中国要走向独立自主等轨道变得更加艰难

  公元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后相关条约的签订,正式宣告了中英鸦片战争结束。自此,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翻开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糟糕透顶的血泪史和屈辱史的一页。

  鸦片战争是道光朝历史、是清朝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文章,及历史教科书都有很多记载论述。鸦片战争,尽管过去了一百多年,但关于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的争论并没有随之消逝。它带给我们一系列问题: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当时中国方面对西方列强的了解程度到底如何?鸦片战争的主要历史责任者到底是谁?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反应是怎样的状况呢?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那么,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当时英国的确比较先进,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清朝经济落后、君主专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事物的普遍性。但事物还有特殊性,要对具体历史事件进行具体历史分析。许多研究人士从战略、战术分析,从天时、地利、人和角度分析了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并非占绝对劣势,认为清朝有可能打胜这一仗。然而,在鸦片战争中,由于清廷的腐朽没落,闭关锁国和软弱可欺,纵使在天时地利人和上都不处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仍然战败,而且败的如此之惨。我觉得,在中国这场史无前例的鸦片战争中,中国方面的主观因素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惨烈战败。那么,清政府在主观上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呢?其主要表现在:不能了解敌人,对敌判断失当;和战方针不定,战略被动多变;军政素质低下,战斗能力不高。这些是完全可能得到改变的,然而历史老人并不眷顾中国。

  那么,当时中国方面对西方列强的了解程度到底如何? 我们都知道林则徐注意了解和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和动态。但是,其对西方列强的了解到底是怎样的?作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对外界的了解也不是很多。出于时间短,手段少,翻译人才缺乏,他对西方列强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对英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了解也甚为肤浅,因此,所作的判断往往不够准确。而且由于当时通信不便,林则徐没有也不可能及时将他了解外面世界的知识向他的主子报道。这与清朝上下对英国将发动的武装侵略了解甚少有直接关系。

  而作为此时的中国最高统治者道光帝的表现更让人哭笑不得,就是在战争爆发后,依然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由此可见,当时除开个别先进人士对西方列强有某种程度了解外,其他的在这些方面的认识就更肤浅了。当时清朝的上下,对外部世界懵懂迷茫,对英吉利也只是闻其名而不知其实。从中也可以知道,中国是在对外界基本没什么认识的情况下就被动的卷入了战争状态的。

  由于这种状况,使中国方面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在鸦片战争中,英国的战略要求基本未曾改变。可是,清朝方面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清王朝对战争的态度,前后有过多次的变化。这除了英国是发功侵略的一方,握有战争的主动权,而清王朝则是被侵略的一方,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外,也与清朝方面对本身力量的盲目自信,和对英国的侵略意图一无所知有直接关系。清方对于敌情缺乏起码的了解和准确的估计,因而和战不定,战略方针多变,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很前方将帅无所措手足。

  由于清王朝上下对国际世界一无所知,外国公使驻京是最可怕的事情,却不知道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外国军舰在中国港口自由航行等条款才是真正的丧权辱国,其恶劣影响要将近百年才能挽回。

  号称“泱泱大国”的中国被远道而来的英国侵略者打败了,而且败的如此惨。鸦片战争的主要历史责任者到底是谁?

  认识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有一个过程。刚开始一些人认为责任在严禁派与主战派,其代表是林则徐。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林则徐是否要负起相关责任?

  面对祸国殃民的鸦片贸易,作为受害者理所当然要严禁。关于对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表现,除开少部分人之外,绝大部分都极度赞许。但我想,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的表现是否真的完美无缺呢?其不足之处在那里?

  林则徐于1838年12月31日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于1839年3月10日抵达广州,于6月25日虎门销烟结束。短短三个月多,在中国禁烟史上就出现了虎门销烟这样一个重要的胜利。但在这里我就疑惑了,难道鸦片问题靠一场雷厉风行的禁烟运动就可以圆满解决吗?答案当然是不可以。其实,雍正时已经开始禁烟,但是收效甚微,而且愈演愈烈,就说明禁烟运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林则徐曾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在中国,凡读完中学的人,或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林钦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调查鸦片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与路径,也不细查贩运鸦片的英商有何强大的国家背景,更不认真评估禁烟后所能产生的严重国际反响及其对自己国家可能产生的祸害。连林则徐也没充分看到这一点,更不用说深居皇宫的道光帝。

  林则徐派兵包围英国商馆,断绝广州与澳门交通,并下令暂停中英贸易。林则徐和他的同事们都没有意识到,其实他的使命的性质早已经转变,即由针对境内外国人的反鸦片走私行动,变成中英两国官员间的交涉。林则徐面前的对手,不再是作为个人的外国鸦片商人,而是站在他们背后的各国政府,尤其是英国政府。然而深受“夷夏之辨” 的整个中国社会,根本没有外交意识。没有外交意识的国家,也就不会意识到外交的严重性。把英国政府的代表也关起来,这完全是没有外交意识,没有想到由此会引起严重的后果。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义律被软禁后,以英国政府代表的身份收缴鸦片,转交中国政府,这实际上是将清政府查禁走私的国内行动,变为两国政府间的交涉。对此,清政府方面并未察觉。尽管当时的中国没有什么外交意识,但是对英国这个到处侵略的强盗国家来说,就不可能没有外交意识。以致英国在狂妄叫嚷,以武力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尽管两国之间这样的交涉不是引起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但这无疑成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一个因素,一个重要的催化因素。

  在林则徐开始禁烟之后,他对敌情的判断是否完全正确呢?当林则徐在广东收缴和销毁鸦片的消息传到了英国,在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的推动下,在1839年10月至11月间,英国政府作出了侵华决定。此时,清朝上下正在为虎门上空鸦片销焚的气息而振奋时,战争的恶魔已经出现,虎视眈眈,悄然潜至。

  在战争即将燃烧在中华大地时,林则徐根据其对外界的了解分析,得出结论却是不必担心“边衅”。林则徐到广州后,在给道光帝的最初几道奏折中,并没有具体淡到边衅问题。林则徐认为,持“边衅”论者,除京师及各地一班反对禁烟的人士们,还有义律等人。于是,他将来自外国人的英军侵华的消息,皆归之于义律的谣言恫吓一类。虽然后来林则徐觉察到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但这就显得有些迟了,尤其是在通信不发达的时代。
  林则徐对英国政府出动诲陆军大举进犯中国,也完全缺乏全面了解,这当然会影响广东方面战备工作的加强。至于其他沿海省份的战备工作就更差了。就这样,中国方面没有意识到英国政府已经把军舰驶向了中国,除广东积极备战外,总体上没有什么准备,持消极抗战的态度。

  林则徐确实占有相当多的英方情报,成为清王朝中最了解英国的官员,那么,为什么他仍没有看出战争不可避免这一今人感到极为简单的趋向呢? 这与林则徐分析情报时使用的思维方法与价值观念有关,导致其根据翻译资料分析时作出了许多错误的判断。林则徐的判断尽管错误,但放在“天朝”的大背景之中,仍合乎其本人的思想逻辑。

  林则徐在后来对抗英国侵略军的战争中,也不是象我们的历史学家所描写的那样英明。史载,在林则徐的销烟举措招来英军,鸦片战争开打之际,林钦差曾花巨款向美国商人买了一条 1080 吨的大轮船“剑桥号”,并装上了 34 尊英制大炮在船上。可是,林钦差却不是命令清军把这条大洋船开到海上与英舰对轰,而是横停于珠江口,作为阻碍英舰的障碍物兼作炮台之用,结果,被英国水兵爬上船去,连船带炮给开走了。

  但我认为,在这样一场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事件中,林则徐多多少少也要为此担负起相关的责任。客观来说,林则徐受到当时历史的局限,他的表现比起后来的卖国误国者不知道好多少。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局限,是整个清王朝都有的局限。虽然林则徐在列强入侵前后一直在试图快速摆脱这种局限性,但历史的发展却永远不会因为他个人的努力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怎么说,当时的中国需要这样的先进人士,需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的爱国人士。我们不能死死盯住林则徐身上的某些缺陷,要记住,其有的那些缺陷,只不过是整个清王朝的缺陷中的一小部分。

  后来一些人认为责任在弛禁派和主和派,其代表是穆彰阿、琦善等。应当说,后者的认识比前者进了一步,但还有深入探讨的空间。历史告诉我们,穆彰阿之流只不过窥出道光之所思,说出道光之所欲言,做出道光之所欲为,所以穆彰阿始终得到道光的支持与信任。因此,鸦片战争的责任主要应由道光皇帝来负。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的前前后后的表现到底是如何的?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仅仅是借口、导火线,而不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那么,是否还要禁烟?禁烟运动是理所当然的,是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不仅要禁,而且要坚决去禁。但是怎样禁烟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国际外交等方面。所以,这禁烟运动决不能当作中国内部事件来处理。道光皇帝作为一朝君主、一个政治家,他应该看到或预见到这一点。对英国殖民者可能由此而产生的反应——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贸易的,预先采取防范措施。但是,他没有做到这一点。历史,往往因为这样一个人而走向不同的轨道。

  1840年1月,道光皇帝命林则徐断绝中英一切贸易,并出示其罪状,宣布各国。。昧于世界大势的道光帝这时没有也根本不可能想到,一场影响中国命运的战争——第一次英国侵华战争,就要爆发了。一场大的战争迫在眉睫,而在清王朝方面来说,对于这场战争既缺乏心理上的准备,更谈不上物质方面的准备了。

  道光过于无知。道光皇帝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一无所知,却无知者无畏,对英国的坚船利炮,依然不屑一顾!从道光的口中竟然冒出这样的问题:“英吉利至新疆各部,有旱路可通?”一个在康熙时期已经解决的问题,竟然再度出现在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嘴上。这是道光的悲哀,是清王朝的悲哀,更是中国莫大的悲哀!

  道光过于无勇、昏庸愚昧。在军事上的连续失利和妥协派的喧嚣中,懦弱的道光皇帝从忽战忽和转而一意求和。其实,他完全可以等侵略军在天津大沽登岸后聚而歼之,这场战争是不会打输的,当然也不会有《南京条约》之耻。因为当时根本没有那一个国家可以深入中国内地来征服中国。只要最高统治者拿出持久战的决心来,而不仅仅因为侵略者打到京城就害怕投降,那么,中国今天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道光过于用人失察。他派下来应付英国侵略者的钦差大臣这些人中,除开林则徐之外,其他的基本是无能之辈。先后派来的琦善、奕山、奕经等人,只会削弱中国方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抵抗力,只会向侵略者妥协、求和,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无比愤怒,以致民怨沸沸。事实上虽然在多次战斗中清军官兵抵抗到底,英勇不屈,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触即溃,或有主帅带头逃跑。

  总之,穆彰阿、琦善之辈是体会道光的旨意、按照道光意旨行事的。穆彰阿之辈卖国、误国,最后的总根源是道光皇帝。鸦片战争的失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道光皇帝应负主要历史责任。道光把自己的名字永远地写在中华文明史的耻辱柱上,这将成为后世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者戒!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方面的反应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这场战争中,清朝付出的代价如此之大,但是最根本的错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及时认识到战败的根本原因所在,战后主持过军务的大臣中没有人能够对失败的原因做出真正的思考。包括最可能有所思考的最了解西方情况林则徐。更让后人无法想象、觉得可怕的是,这对清王朝来说,不但没有感到痛,反而是非常不痛。条约签订后,清王朝又恢复了歌舞升平,因交战不力下台的官员大多起复,似乎一切照旧,就连最基本的防御设施上,恢复的炮台也是和原先一样,仍旧根本无法抵御列强的炮火。可以说鸦片战争失败的代价完全是白白付出了。而邻邦日本的国门1850年被美国的大炮轰开后很快吸取了教训,走上了维新之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似乎是无可挽回,真正可悲的是战败后的中国没有能够及时走上自强的道路。由于没有及时吸取教训,清政府被凌辱的地位始终没有去掉。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不知进取,顽固不化,将中国逐步推向更深的灾难中去,其最终也成为西方列强在华的代理人。比鸦片战争更恶劣的战争在不断重演,比《南京条约》更苛刻的条约在不断出现。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但是这种变化,在当时的中国是如此微弱,影响也是如此小。在这种状况下,中国要走向独立自主等轨道变得更加艰难。

12354.46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你是否需要了解?

旧中国所受的耻辱和新中国的辉煌成就的主要内容
答: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后的6个星期内,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就杀害了30万人。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殖民统治,使中国人民备受凌辱,毫无人格尊严可言。那时,外国侵略者享有不受中国法律官辖的“治外法权”。1946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美国士兵皮尔逊强奸北京大学女生沈崇的暴行,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但是,...

祖国过去的耻辱和现在的辉煌(简介)
答:祖国过去的耻辱:1、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定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香港、澳门、台湾相继沦为殖民地,离开祖国的怀抱。2、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耻辱事件是什么?
答: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

中国的历史耻辱有哪些?
答:可见每逢民族分裂,朝代更替,当权者内部分裂或当权者昏庸内部严重腐败之时。也就是中国最容易受到外族侵略而遭受耻辱之日。现在,改革开放32年,我们发展了,GDP今年可超日本,但主要还是人力密集型企业。科学技术没达到。军队装备上也还比较落后。而且还有很多贫困的人民,所以还远没到夸耀的时候。勿忘...

近代中华民族的耻辱 历史
答: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至19世纪80年代 ,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

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新中国今日的强大
答: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

收集关于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的资料
答:吃饱穿暖,这是长期陷于饥寒交迫困境的中国人民的最低要求。旧中国的历代政府不仅没有能解决这一问题,反而加重了人民的灾难。在旧中国,只占农村人口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70%的贫雇农却只占有10%的土地;占人口极少数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垄断着80%的工业资本,操纵着全国的经济命脉。中国人民...

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要短。不多于30字。
答: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举世瞩目的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又迈出重要的一步。3、解放青岛。1949年6月2日,攻入青岛市区。人民解放战争敲响了美蒋反动派的丧钟,青岛结束了三代帝国主义压迫奴役的历史,终于回到了人民的...

关于中国曾经蒙受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的资料
答: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丑条约 参...

中国曾经蒙受过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答: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举世瞩目的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又迈出重要的一步。5、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一起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