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我有几个看不懂的地方? 《飞越疯人院》评价高是因为什么?

作者&投稿:黎注 2024-07-03
飞越疯人院没看懂

当时他们被抓回来了

影片讲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美国某丛林旁一所国家精神病院中的故事。

男主角麦克默菲为了逃避监狱里的劳动改造,装作精神异常而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自从他来到后,本来平静的精神病院就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

当麦克墨菲刚进来时我们看到的精神病院的生活貌似很和谐,背景是轻柔的音乐,病人们按时排队吃药,他们有着充分的自由在医院里活动,可以打牌可以抽烟,甚至可以出游。但是这和谐下面遮蔽的是一种人性的压制。只是因为这里的人已经习惯了这种循规蹈矩的生活,或许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质疑要反抗。但是只有麦克默菲可以轻易地击中看似完美的疯人静谧世界中的脆弱,一开始,他就拒绝吃药,并要求把音乐声减弱,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乖乖地在音乐下吞咽无名的药丸,对秩序完整、封闭的疯人院来说,麦克默菲是一个意外的闯入者,而麦克默菲也并非刻意地去反叛,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出于天性,他的无拘无束的个性必然与严谨的压制格格不入。在麦克默菲的撞击下,众"疯人",原来规矩,安分守己的病号开始流露正常人的天性:他们欢乐地享受海边阳光的沐浴,和女人在一起的乐趣,以及争取自我的反抗。这是在一种反常规的活力的冲击下体验到发自生命本身的愉悦。
  
“疯”到底有没有个具体的标准或定义?难道某些人的行为跟其他大多数人不一样就叫作“疯”?像那个讲话结结巴巴还害羞的比利,或是那个一发言就特别紧张的契士威客。还让我想到了后来有个人问道:“你是说……单独就是病吗?”,统治者们用他们自己的标准定义“疯”。并用自己的方法给予他们治疗。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受不了社会的歧视把疯人院当做避难所,但事实上疯人院的压抑一点不亚于外界。疯人院的统治者只希望病人能执行和遵守这些规则,至于规则的合理与否是病人根本不必考虑的问题。如果病人意识到了规则本身的荒谬,院方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规劝或者干脆使用暴力让病人重新遵守规则。他们所谓的治疗就是用多数人的标准来扼杀少数人的个性,让疯子更疯,傻子更傻,有个性的人必须听他们的话,没有一点自主权,一旦有人挑战他们这种权威的时候,他们就感觉到有威胁,就会毫不犹豫的给予打压扼杀,麦克墨菲的后果正是这一阶层统治的“成果”。

当麦克墨菲提议要将时间表改动一下,以便让他们有机会看到世界世界赛时,当时从很多人眼里看到了惊奇和期待,惊奇在这样的疯人院里竟然有人主动提意见挑战疯人院的“规矩”,期待是因为大家都想看世界赛 。但是第一次投票举手的人却不多,这让我联想到疯人院的制度,就是因为这些死板压抑的制度让每个“疯子”都缺乏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见,甚至不敢提出一个合理的要求。后来瑞秋有道貌岸然的给了他第二次拉票的机会,即使最后酋长举手了,但麦克的努力却被瑞秋以“会议结束时投票结果是10:8”的理由给否决了。麦克墨菲只好自己假扮球赛解说员向病人们解说一场并不存在的球赛,或许只是一种自娱自乐或是一种发泄,但着实让人看到了他在疯人院里做的“挣扎”和挑衅。

而且瑞秋护士长总是用一些很“犀利”的问题问病人并且让大家一起发表意见,让气氛感觉特别压抑,并且美其名曰“治疗”。我看不是,就像契士威客说的“既然比利不愿意说,你为什么非要问他”。

他们被压迫惯了,安于现状,当麦克墨菲问他他们为什么会进入疯人院,很多人的回答是自愿的,而且他们都是可以随时回家的。是什么迫使他们“自愿”来到精神病院,毫无疑问,是外面的生活压力,外面的人的歧视让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以至于他们选择疯人院来逃避。麦克墨菲也正是因为逃避他要受的劳动改造才会选择把自己送进精神病院。同时也让我们看见了底层人民的安于现状。但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他觉悟的比较早,他做了一系列上的事来反抗这种现状,但是由于孤立无助,他最终还是遭到了迫害,成了这种制度下的牺牲品。但这也算一种飞跃吧,最后酋长带着他的灵魂完成了飞跃,让人着实为之一震。

麦克墨菲借助酋长的帮助私逃出来独自带一群病人偷船去海上钓鱼时,他们是多么开心,脱离了精神病院,可以看到他们都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人。其实他们和常人没太多的不同,一样的可以吸烟、喝酒、聚会、打球、航海、钓鱼等,唯一的不同是,他们对某些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需求,而这些需求是不被疯人院或社会所准许的,被强烈的打压着,于是他们成了一群疯子,确切的说是“愚者”,不敢有任何奢求、麻木的愚者。而迈克帮助他们寻找到他们的个性。他带着他们疯耍,带着他们解放被禁锢的思想。他那一句“我是说你们一直抱怨这个地方,但是你们没有勇气做出这里,你们以为你们是疯子吗”。自从麦克墨菲的带动后, “疯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苏醒了,疯人院逐渐出现了生机。最明显的表征是,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开始“提问”了。我们看到,最初一次会议的讨论环节,几乎是护士长的独角戏,病人一律沉默,麻木不仁。但后来,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并提出各种问题,一次比一次热烈。“比利不想谈论的问题,为什么要逼他回答?”“为什么宿舍在白天和周末要锁起来?”“为什么我不能得到我的香烟?” 引起香烟争端的第三次会议达到了一个高潮:“你们有什么权利把我们的香烟扣留在你们桌上,只当你们心情好的时候才发一包?”要注意契士威客歇斯底里时的一句台词:“我不要他的香烟!我也不要他的、他的、他的、他的、他的、他的……香烟!我甚至不要你(指麦克)的香烟!我要我的香烟!我的、我的、我的!”这里强调“我的”,其实在强调一种天然的合法性,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也即“天赋人权”的觉醒。但是最后瑞秋还是用她的权威,她的规矩扼杀了他们的合理要求。并且还用电击疗法给他们警告。就像被电击前契士威客喊到的:“我没有做错事”。明明电击疗法就是用来治疗濒危的的病人,不是用来惩罚人的,那用在正常人身上就更加残忍的。这让我们看到这些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用的手段有多恶劣。

但同样在这一次香烟争端之后,影片也出现了转折一直沉默的酋长开口说话了。作为疯人院里一个真正健康的正常人,酋长代表的是社会中真正的清醒者和理性者,对环境具有理性的洞察,因而选择了装聋卖傻,默默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他不认为自己具有反抗或逃走的能力,当麦克墨菲要带她一起逃离疯人院的时候,他说:“我不够强壮”。但他的沉默并非出于麻木,而是代表拒绝:拒绝与权力或体制发生关系。而麦克也看出了这种洞察,所以他力邀酋长一起逃跑,“只有我们两个”。

影片最后一段麦克墨菲已经下定决心准备逃走了,但逃走钱还不忘跟这群难兄难弟告个别,带着他们不顾后果的疯狂了一回。最后也不知是麦克有意的还是不小心睡着了当天晚上没有逃出去。第二天当瑞秋进来后派人找到比利时,比利仓皇的跑到瑞秋面前急于解释,但是在众人的掌声下他又找回了勇气,在那一瞬间,他不结巴了,而且说话也开始理直气壮了,当瑞秋问道:“你不觉得丢脸吗?”他很果断了回答了不,但是瑞秋竟然甩出了对付比利的致命武器:想想如果你妈妈知道了会怎样?于是比利瑟缩着恢复成那个惧怕母亲惩罚的孩子,被逼的背叛了朋友放弃了尊严更放弃了生命,这就是精神病院应该给病人们带来的治疗吗?当时麦克有足够的时间逃走,但当他发觉同伴出事时,他反而赶回来想掐死瑞秋。以至于最后受到严重的惩罚,被做手术变成了白痴。

第二天,纷纷传言麦克逃走了,但酋长不相信他会跑下自己独自逃走,果然麦克晚上被搀扶回来了,但这时的麦克已经变成该阴暗制度下的牺牲品了。这时,酋长身上的力量复苏了,他说“我感觉自己像山一样强壮”。他一边对迈克说“我会带你一起走的”一边用枕头闷死了被“改造”过的麦克,独自一人,举起了那个麦克不曾举起的水箱,重重地砸向疯人院的玻璃窗。他高大修长的身影在晨曦的微光之中,在灰蒙蒙的天空下的荒原上大步向前,渐行渐远。当他搬起水缸那一刻,我还想到了一开始麦克和大家打的那个赌,虽然他没成功,但是他丢下了一句:“至少我试过了。”

总结起来,影片表面上演示的事发生在精神病院的一个悲剧故事,实际上却展现了一个为了个性解放而孤军奋斗的英雄,从影片的最后酋长逃了出去,病人们纷纷狂呼,喝彩可以看出英雄的死并没有换来解放,而是唤醒了一群人的觉醒,我想这比一个人的解放更有价值。

看不懂正常~连话都说不直~说明你智商有问题~那又怎么可能看得懂~就像身处这个世界的人无法看清这个世界一样,等你哪天智商上去了,跳出了这个牢笼,你便看懂了。

1.比利本来就有精神紧张的毛病,他的弱点在于他的妈妈。当他和那个女生做爱后,精神病院负责人(那个死欧巴桑)威胁他说要告诉他妈妈。比利很怕这件事被妈妈知道(大概怕妈妈伤心之类的)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就自杀了。
2。其中一个女生,和比利做爱的那个,是墨菲的女朋友;另外一个使他们共同的朋友。
3。我晕!那个护士这么可恶!她毫无人性可言!威胁比利,直接导致比利的死亡,她还不可恶!在这种情况下,善良的墨菲实在忍无可忍,想要掐死她
4. 墨菲的抗争行为给精神病院方面造成了麻烦。他们害怕其他病人在墨菲的影响下也来挑战他们的地位,给他们造成威胁,就把墨菲的额叶给切除了。这样,墨菲彻底成了傻子,啥也不知道。精神病院达到了杀鸡儆猴的目的。但这样对莫非来说是生不如死(虽然他并不知道)。大个子酋长就杀了墨菲,让他安息。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很有象征意义。一个向往自由有的人能不能在固定的社会结构里推翻不合理的不人性的制度,获得自由的问题。

1.护士长威胁要把他堕落的行为告诉他妈妈,而比利强烈反对。最后用死来作反抗。
2.一个是墨菲的女朋友(就是和比利睡觉那个),一个是她的朋友。
3.护士象征着专制、压迫,她害死了比利。
4.墨菲的脑白质已经被切除了,变成了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死了反而是一种解脱。

11.护士长威胁要把他堕落的行为告诉他妈妈,而比利强烈反对。最后用死来作反抗。00000
22.一个是墨菲的女朋友(就是和比利睡觉那个),一个是她的朋友。0000000
33.护士象征着专制、压迫,她害死了比利。0808009
44.墨菲的脑白质已经被切除了,变成了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死了反而是一种解脱。 797989

因为墨菲看出比利喜欢她

确实不理解


你是否需要了解?

谁能帮我写点关于《飞越疯人院》心理方面的赏析?
答:"昔日的好莱坞电影也很喜欢涉及精神病患者的题材,但目的是渲染病态心理。《飞越疯人院》尽管撷取类似题材,却有一定的寓意,语风犀利,富于揶揄色彩。但这部电影颂扬的那种为了个性解放而孤军奋战的英雄,由于找不到正确的解放道路,最后还是被无情的社会所吞噬。这部影片的特点首先是题材奇特。它描写了一个...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答:当他们生命陨落的时候,世界对他们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他们对世界意义重大,或许一个时代就是因为那么一两个人,一个地方就是因为那么一两个人,而有历史的厚重,而有生命的沉淀,观后感《《飞越疯人院》观后感》。对比那这两个片子,都是逃离,身处其中的人们,背景各异,想法不同。有人根本不敢逃离,...

飞越疯人院的主题是什么,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答:2013-08-29 · TA获得超过367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63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59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 关于本片的背景 (一)、原著背景 《飞越疯人院》原本为美国作家肯•克西于1962年发表的小说,作者以疯人院暗喻美国的社会体制,全文充满了浓烈的反体制提倡...

飞越疯人院
答: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生机,只能目瞪口呆的直视,已经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人。酋长替他结束了生命,按照他之前的设想,砸开了疯人院的牢笼,冲向了远处的原野。看过之后,感慨良多。这 是一个追求自由的故事 ,有些像《肖申克的救赎》。但确是黑色幽默,这里的墨菲没有肖申克男主那个银行家那么精...

飞越疯人院的影片评价
答:电影《飞越疯人院》诞生于1974年,它的出现成为了60年代美国人生活的抽象体,那时有不少人看了电影就想到自己,大多数人都是怀着“看看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的心理走进电影院的。影片《飞越疯人院》的成功与那个时代大众的观看心理有着重要的关系。疯人院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导演有意地将整部影片放置在这个...

电影《飞越疯人院》,作品表达什么?结局意义?
答:通过讽喻和警世的象征,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中的消极现象。结局意义:疯人院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导演有意地将整部影片放置在这个具有很大局限性的空间进行拍摄,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指向性,让观众集中地从疯子的身上窥视到自己,给生活在那个社会中的人们注入一种信仰:自由、自我。剧情简介:麦克墨菲(杰克·...

《飞越疯人院》:你们一直抱怨,却没有勇气走出这里
答:麦克也受到了更严厉的惩罚,他被施加额叶切除手术。酋长不愿看到这个行尸走肉一样的麦克,就把他杀了。然后,搬起了洗手台,砸向窗户,飞越了疯人院 。有个细节让我深受触动。麦克和大家打赌说,我可以把洗手台举起来,当时周围的人都不相信。于是,他试着搬动它,但是没有成功。他说:至少我...

飞越疯人院txt全集下载
答:内容预览:《飞越疯人院》第一部(15)麦克墨菲谦虚地挥了挥手。医生对他一点头,继续说下去。“但是我告诉他,我之前收到过一些年轻人的抱怨,说收音机已经太大声了,非常影响谈话和阅读,麦克墨菲说他没有想到这点,但是他提及,如果那些希望阅读的人不能获得一个安静的地方,把收音机留给那些想聆听的...

《飞越疯人院》评价高是因为什么?
答:于是我们能看到电影聚焦小小疯人院的同时让大家关注到特殊人群的处境,甚至是全部人类所面临的现状。用一个人,揭露了一个行业的黑暗,一群人的残忍。电影以小博大的野心可见一斑。当然,《飞越疯人院》获得高评价的原因不仅是演员无可挑剔的表演,还离不开导演米洛斯·福尔曼掌控全局以及出乎意料的选角。...

《飞越疯人院》最后那个酋长为什么要杀了麦克?
答:这个片子的原著和电影我都看了,对原著的印象大概更深一些,有些地方可能会记混,不过大致上应该差不太多。顺便推荐大家去读原著,从头到尾都非常精彩,很多细节在电影里都被省略了,毕竟时间有限。看到大家在讨论McMurphy的死,忍不住想说几句。这部书/电影对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精神病院可以算是很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