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为什么叫乞巧节?古人如何过乞巧节?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又到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人间迎来东方情人节。
不过,这一起源于中国的节日,在日韩仍保留着最本真的习俗——少女对月穿针,乞求心灵手巧。
所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古时,乞巧多半与祈盼美满婚姻相连,但现在的日韩女性,对婚姻大事却越来越佛系……
七夕是啥节?中国情人节,日韩乞巧节
早在中国古代的民俗中,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少女们对着天上的织女许愿,乞求一双巧手的日子。夜幕降临时,她们在庭院中对着明月穿针,如果红线从针眼中穿过,就叫得巧。在古人观念中,女子心灵手巧,恰如男子文采飞扬,擅长女红是待字闺中的女子最好的招牌,未来等待她的可能就是称心如意的郎君,和幸福美满的婚姻。
不过,随着时代变迁,现在中国的七夕节,更像是情人节,人们在这一天祈祷的,更多是得到爱情,庆祝的,也是牛郎织女般难得的爱人相聚。
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却把源自中国的七夕节乞巧风俗保留了下来。
奈良时代,七夕风俗传入日本。每年七夕时节,天上的织女不仅要赐给日本少女们一双巧手,还要满足各种愿望。人们聚在一起,写下自己的心愿,挂在七夕竹子树上。这些愿望多种多样,诸如身体健康、容颜美好、早结良缘、家庭幸福等。
就连日本东京的迪士尼乐园也入乡随俗,不仅让米老鼠和米妮穿上和服,扮成牛郎织女游行,还在园里设了许愿台,让游客写卡祈愿。这是全世界唯一一家庆祝七夕节的主题公园。
韩国女性则会在七夕这天,把香瓜、黄瓜等瓜果摆在桌上磕头祈求,求织女星赐她们灵巧的双手,让她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
此外,家家户户还会在七夕这天在祭台上放上干净的井水,用新鲜瓜果和煎饼供奉,祈愿家人平安等。
七夕的N种过法:两棵树的守望 一群人的坚持
800多年前,朝鲜半岛上一对夫妻银杏树中的雄树被洪水连根拔起,独自漂到了乶音岛。当地渔民打捞了这棵树,并把它种在了岛上,雌雄两树从此两地守望,两边民众则通过共同祭祀的习俗一解夫妻树相思之苦。
南北分裂后,夫妻银杏树雄树在韩国,雌树在朝鲜,两地共同祭祀的做法也中断了。好在,去年七夕时,在朝鲜半岛的和平氛围中,韩国举办了夫妻银杏树重逢仪式的活动,以在雄树旁挂巨幅雌树照片的方式让它们重聚。
韩国文化遗产厅厅长金钟镇当时表示:夫妻银杏树,与离散家属一样,经历了漫长的相互分离的岁月。我们计划推进通过南北合作共同举行祭礼的方案。
其实,日韩民众迎接七夕,有很多种方法,不仅商家会推出浪漫时髦的情人节活动,各地也会结合自身特色,赋予七夕特别的意义。
日本废除农历后,七夕节变成了每年阳历7月7日。在今年七夕节时,北九州市多地举行了夏日情人节活动,发行附有现场拍下情侣照片的恋人证明书,颇受欢迎。
证明书上写有在此证明2人为幸福的恋人字样。很多人专门为了证明恋情而来,也有修成正果的情侣前来报告结婚之事。
韩国民众则喜欢在七夕前夕找点事忙活。七夕来临前,韩国舒川郡厚岩里村,就在所有居民的参与下,进行了村庄清扫及除草工作。这是村子每年都坚持实施的传统活动,今年也不例外。
日韩佛系婚恋观:公子向北走,姑娘不想结婚
在日本和韩国,女性不论是遵从传统七夕习俗,乞求心灵手巧,还是庆祝时髦的东方情人节,和恋人花前月下,最终真正想走入婚姻的人越来越少。
日本男女的法定结婚年龄是18岁,但前几年的一份调查显示,50岁仍未结婚的女性在日本女性中的比例约为14.1%,这个比例被定义为终生未婚率,这意味着平均每7名女性中就有1人终生未婚。
日本女性为何对结婚如此佛系?这部名为《我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的日剧或许可以提供最直观的答案。
实际上,不少日本女性认为,结婚意味着要为家庭放弃事业,因为婚后就会被期待退出劳动力市场,转而承担家庭主妇的角色。对很多女性来说,结婚、生子、抚养孩子、赡养父母是被捆绑在一起的,比起背上这个沉重的婚姻包袱,她们更想享受单身生活的轻松自在。
在日本,女性单身旅行,正成为一种时尚,一个人旅行,不用照顾这个考虑那个,能够让自己真正放松。女性单身旅行也为旅游市场创造出无限商机。有旅游业者戏称,今后要想在日本旅游市场上混,必须学会讨好女人。
而韩国统计厅发布的《2018年结婚及离婚统计报告》也显示,2018年韩国人口每1000人中登记结婚数量为5对,创下1970年以来的最低值。另外一份调查显示,不少韩国未婚女性不进行异性交往的理由,竟是为了自由舒适的生活。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七夕为什么叫乞巧节
1. 七夕节,亦称乞巧节,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东晋时期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了“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习俗。2. “乞巧”之名源于向织女祈求智巧的民俗。最初,此节并非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为了纪念织女,民间尊称为“七姐”。3. 七夕首先是女性的节日,织女...
古代人们如何过七夕节?妇女可穿盛装逛街赶庙会吗?
古代的七夕节其实也叫做乞巧节,翻译过来就是祈求能够手巧的节日。在古代的是七夕节也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节日。虽然也是年轻的男女求爱的日子,但是也有女子希望可以跟织女一样心灵手巧。所以说在这一天除了对一些年轻的情侣很有意义以外,其实更像是现在的女生节,是女生们聚在一起的节日。逛庙会在...
乞巧节的由来、传说、风俗,怎样过乞巧节
风俗 乞巧节是女儿们特别期待的节日。她们会在夜晚向织女星祈祷,寻求针织技巧,也祈求美好的姻缘。民间有在七夕夜仰望星空,对月祈祷爱情永恒的传统。如何过乞巧节 在乞巧节这天,女性会进行各种乞巧活动,如穿针引线、竞猜瓜果、制作巧食等,以展示她们的智慧和手艺。同时,人们还会制作象征牛郎织女的食品...
古代的乞巧节,你知道古代人是怎么过的吗?
月光衣摆一张桌子,案前焚香礼拜后,向着织女星座,念叨自身的心思,女少们期待长的好看,找一个意中人。美少妇们期望百年好合等。2、染指甲 很多地方的年青女孩,喜爱在七夕节这一天用树的液浆加水洗头,传说故事不但可以年青漂亮,并且对单身的女子,还能够尽早寻找意中人。3、穿针乞巧 这也是初期的...
七夕为什么叫乞巧节
2. “乞巧”活动的实质是向织女祈求智巧。最初,乞巧节并非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是纪念织女这一人物。民间通常将织女称为“七姐”。3. 七夕节首先是女性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是古代女性崇拜的对象。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凡间女子会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同时也会祈求得到美满的姻缘和理想...
唐朝女子的乞巧节是怎么过的?
唐朝男子过七夕的方法 妇女问乞巧,男子也没闲着。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叫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古代七夕节有什么活动呢?古人是如何度过的呢?
因此,七夕这一天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被赋予了“爱情美满”和“心灵手巧”的两种内涵,你知道古代七夕节有什么活动?古人们七夕节是怎么过的吗?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这一天各家女儿围坐一团,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为巧者。穿针乞巧 《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
为什么古人又将七夕称为“乞巧节”?有什么寓意?
七夕节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民间的女子被他们两个人的爱情所感动,都会在这一天为他们两个人祈福,都是也乞求自己能够得到这样一段美好的因缘,所以也称乞巧节。织女原本是天上的仙女,因为不堪忍受天庭中无聊的生活便偷偷的下凡,在凡间遇到了勤劳朴实的牛郎。两个人一见钟情并且结为了夫妻,可是不久...
什么叫乞巧节(乞巧节的来历和风俗)
1. 乞巧节,亦称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古代,女子常在此节日祭拜月亮,月亮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女性的吉祥。2. 在这个节日里,她们会对月祈愿,或是向月亮倾诉自己的心事。3. 乞巧节与婚育的愿望息息相关。古人选择在朔日祭月,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生育和繁衍的祈愿,因为月亮的圆满象征着长生...
七夕也是乞巧节有什么来历?有什么习俗?
民俗专家王娟则表示,这种说法不是很准确。在古代,七夕节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乞巧,大多是未婚女孩过这个节日。在一些地区,这一天要为女孩儿举行成年礼。冷知识四:乞巧节如何乞巧?说到七夕乞巧的主题,比较流行的游戏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等等。穿针乞巧始于汉,在后世特别流行。《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