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与梨园
唐代燕乐之所以如此繁盛,与宫廷设置训练和管理音乐表演人员的机构“教坊”有很大关系。教坊初设于唐高祖武德年间。唐明皇开元二年,蓬莱宫内苑设置有一处“内教坊”;禁城外和东京洛阳各设置有两处“外教坊”。
教坊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音乐舞蹈人材和教习、排练歌舞散乐。教坊内艺人依声色技艺高低分为若干等级:平民之女选入教坊学习琵琶、箜篌、筝等乐器演奏,称为“搊弹家”;一般歌舞伎,称为“宫人”;技艺水平最高、经常在皇帝面前表演的,称为“内人”或“前头人”。内人数量较少,表演时常由宫人和弹家补充。所以排练时,内人便常常在歌舞队列前面或后面起示范、领舞和压阵的作用。
唐玄宗时,教坊艺人编制已经有了很大扩展,仅长安的教坊,艺伎就达一万多人。据唐崔令钦《教坊记》实录,各教坊积累的各民族音乐舞蹈和散乐百戏作品,已达325个之多。其中《伊州》、《兰陵王》、《春莺啭〔zhuàn转〕》、《柘枝》、《大渭州》、《踏摇娘》、《乌夜啼》、《安公子》、《玉树后庭花》、《西河剑器》、《河满子》、《绿腰》、《凉州》等歌舞音乐百戏,都曾由教坊艺人排练并在宫中演出,很受官方重视。
唐燕乐中“法曲”的兴盛则与宫廷另一音乐机构“梨园”的建立有重大关系。
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置的音乐歌舞教习场所,因地点设在宫廷禁苑果木园圃“梨园”而得其名。亲自着手梨园建制的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国封建社会以皇帝身份露脸的一位多才多艺音乐家,他“洞晓音律”,“凡是丝管,必造其妙”,又能“制作调曲”,“随意即成”,就连古代大音乐家夔和师旷“也不能过也”。唐玄宗“酷爱法曲”,开元二年他从坐部伎弟子中选调300人到梨园教习,亲自担任音乐教练,凡“声有误者”,他“必觉而正之”,这些艺人也因此而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此外,他还从宫女中选调出数百人居住在宜春北院学习音乐歌舞,这些乐伎也被称为“梨园弟子”。梨园机构中还专设有“小部音声”30余人,此即少年儿童音乐班子,由15岁以下孩童组成。梨园排演的节目主要是法曲,这些法曲又主要是唐玄宗的作品。
除宫中梨园外,在长安还设有“梨园别教院”;在洛阳设有“梨园新院”。前者学习法曲、排演新曲,人数约1000人左右;后者演奏一般俗曲,人数约1500多人,其中技艺优秀者,便被抽调入教坊。
唐代的教坊和梨园造就出了一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材,不仅为盛唐各民族乐舞的发展和繁荣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因优秀艺人交替代谢流散民间,对中国世俗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白居易《琵琶行》所吟“老大嫁作商人妇”的那位妇女的艺术生涯,就属于这样的典型事例。
你是否需要了解?
古代教坊是干啥的
古代教坊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代外廷礼乐系太常寺职掌,内廷则归于教坊。初唐始,宦官就掌管除太常寺以外的诸如内教坊、教坊、梨园等其他演艺机构。唐代设左、右教坊,始于开元二年。教坊使是教坊的最高管理者,以宦官充任,其中更有声名在外的宦官将军,如第一任教坊使范安及。内教坊武德时既按...
为什么称梨园?
还有人为在今西安城北5华里许的未央区、大白羊村村西等等说法,但不管梨园在什么地方,他确实是培养和训练艺人的场所。 教坊是与梨园相近似的组织,以排演歌舞、百戏为主。唐高祖李渊时设教坊于禁内。由于唐代的经济繁荣,加上唐玄宗对音乐、舞蹈的喜好,豢养了乐工数万人,其规模就现在来看,也是相当...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回忆开元初年,当时政治清明,国 势强盛,唐玄宗在日理万机之暇,亲自建立了教坊和梨园,亲选乐工,亲教法曲,促成了 唐代 歌舞艺术的空前繁荣,当时宫廷内和内外教坊的歌 *** 乐就有八千人,而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又在八千人中「独出冠时」,号称第一。可是五十年历史变化多大啊!一场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的整个天下闹...
梨园子弟分类
此外,梨园内还有文舞和健舞的舞部,体现了皇家音乐与舞蹈的多元性,这一千多年前的皇家艺术学院,是世界罕见的文化瑰宝。梨园的确切位置至今仍无定论,有人推测在骊山秀岭峡,有人认为在曲江池附近,还有人认为在大明宫东侧或禁苑附近,但无论在哪里,梨园都是培养和训练艺人的核心之地。教坊与梨园...
唐代的燕乐机构有哪些?
到了714年,唐玄宗李隆基改组了大乐署,他将其中唱奏民间音乐的乐工分出来,单独成立了4个外教坊和3个梨园。从此以后,教坊与梨园逐渐受到重视。地方府、县在唐初已有“县内音声”,盛唐以后已普遍建立了“衙前乐”的音乐机构,规模比以前有所扩充了。唐玄宗时,原有的一个内教坊设在禁苑内的蓬莱宫...
唐玄宗为何被奉为“梨园领袖”?
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也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余人。”从此,“梨园”成了唐代一个重要的艺术活动中心。它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清人汪汲《事物原会》卷三十七“教坊梨园”条说:“今西安府临潼县骊山绣...
为什么称唱戏的称“梨园世家”,医生称“杏林世家”呢?
戏曲界俗称梨园行,演员称梨园子弟。要问缘由,得从过去戏班供奉的祖师爷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谈起。据史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梨园在当时长安禁苑中,公元714年设“梨园亭”供乐工演奏乐曲,宫女习舞演唱...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势强盛,唐玄宗在日理万机之暇,亲自建立了教坊和梨园,亲选乐工,亲教法曲,促成了唐代歌舞艺术的空前繁荣,当时宫廷内和内外教坊的歌舞女乐就有八千人,而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又在八千人中“独出冠时”,号称第一。可是五十年历史变化多大啊!一场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的整个天下闹得风尘四起、天昏地黑。唐玄宗当年亲自...
古代梨园 目录
前言 一、释“梨园”1.从一则笑话说起,梨园之名源于古代乐府,为官府设立的音乐教育与表演机构,教坊是其姐妹单位,负责培训乐工。南府、升平署和精忠庙,都是历代梨园的衍变。梨园与茶园相辅相成,戏台则是梨园表演的场所。二、说“优伶”1.优伶,指古代艺人的职业,他们多出自卑贱家庭,却才华...
教坊司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教坊司在古代的意思是指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教坊司肇始于唐,简称“教坊”,唐代外廷礼乐系太常寺职掌,内廷则归于教坊。盛唐时期宫廷音乐由封闭走向开放,新的音乐机构教坊和梨园的设立,实现了音乐的丰富创新,大大促进了俗乐的兴盛。教坊司在古代的意思是指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宋元明清时期,管理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