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之一吗?拜托各位大神 中华民族的始祖是谁?

作者&投稿:向省 2025-05-20
传说中的华夏三大始祖

传说中的华夏三大始祖是约5000年前的炎帝、黄帝与蚩尤。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是今天的苗族的祖先,也是部分汉族人的祖先,为中华三大人文始祖之一。
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牛头双角又是传统的龙文化里的龙角有相同之处。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铜头铁额,八条胳膊,九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

扩展资料:
“三祖文化”是和合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和谐的民族,“和而不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一贯追求,它的源头就是形成于4700多年前的涿鹿三祖和合文化。三祖和合文化的最明显的标志,是涿鹿之战后,黄帝与各部落之间的“合符釜山”。
这是一次经过激烈战争之后的政治盛典,是一次和合的盛典。合符釜山首次提出了和合的理念。而和合理念是中华文化和谐观念的源头。由此可见,以黄帝为代表的“三祖文化”,既是以后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渊源,也是儒家强调秩序、礼乐文化的渊源,更是中华和谐文化的渊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三祖

黄帝、炎帝、蚩尤是古代中国三大部落联腽的三个大酋长。 原始社会末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一带(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生活着很多原始人类;他们经过世世代代的生息繁衍,通过艰苦的劳动,在距今五千多年前,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叫做“九黎”,以蚩尤为头领。 蚩尤是中国苗族的先祖(苗族在古代多次迁徙过程中,包括南迁和西迁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若干民族,只有一部分仍保持着苗族的称谓)。是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的头领。后来蚩尤部落借助优越的地理条件,不断地辛勤开拓,使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一跃而成为雄踞东方的强大部落,并且最早进入中原(今天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在九黎部落进入中原之后,炎帝族也自西方牧进入中部(山西、河南、湖北地区),与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的冲突。九黎族驱逐炎帝族,直至涿鹿(今河北省逐鹿)。后来,炎帝族联合黄帝族与九黎族在涿鹿、阪泉展开了原始社会末期规模空前的部落大战——涿鹿,阪泉大战。在战争初期,黄帝由于兵力不足,又对地形气候不了解和不习惯,因而“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后来黄帝族创制了指南车以识别方向;并大大增添实力,才转败为胜。最后双方决战于涿鹿,九黎被打败,其首领蚩尤也被擒杀,黄帝杀蚩尤,身体异处,故别葬之一部分葬于涿鹿矾山镇,一部葬于山西运城。 在蚩尤死后,黄帝及其后代帝王都把蚩尤奉为“兵主”,视为“战神”来崇敬和缅怀。(九龙山位于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中条山腹地,盐湖南畔,它原名九黎山,因为蚩尤战死,后人葬而命名九龙山,有蚩尤墓冢)。 蚩尤部落的势力曾经到达过山西运城,且很长时间。

采纳哦

蚩尤是中华民族的三个伟大始祖之一 蚩尤塑像 由于原始社会阶段,没有文字记载,所以自春秋战国以来以致如今,中国的历史典籍,都只是根据历史传说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的黄帝时期。然而,在黄帝时,中华民族就有三个著名的伟大始祖,即黄帝、炎帝、蚩尤。但是,在我国历来的官方正统史中,一直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始君,后来炎帝也逐渐被确认。所以,这里我们着重谈谈蚩尤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之一的问题。 首先,应当指出,蚩尤是中国苗族的先祖。因为如今的中国苗族的族属渊源,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在原始社会末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一带,远古的时候就生活着很多原始人类;他们经过世世代代的生息繁衍,通过艰苦的劳动,在距今五千多年前,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叫做“九黎”,以蚩尤为乎领。《国语·梦语》注中说:“九黎,蚩尤之徒也”。《书吕刑释文》、《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秦》高诱注,都说蚩尤是九黎之君。他们借助优越的地理条件,不断地辛勤开拓,使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一跃而成为雄踞东方的强大部落,并且最早进入中原。我党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同志写道:传说中的中国远古居民,“居住在南方的人统被称为‘蛮族’。其中九黎族最早进入中部地区。九黎当是九个部落的联盟,每个部落又包含九个兄弟氏族,共八十一个兄弟氏族。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酋长。……是以猛兽为图腾,勇悍善斗的强大部落。”[2]在九黎部落进入中原之后,炎帝族也自西方牧进入中部地区,与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的冲突。九黎族驱逐炎帝族,直至涿鹿。后业,炎帝族联合黄帝族与九黎族在涿鹿展开了原始社会末期规模空前的部落大战——涿鹿大战。在战争初期,黄帝由于兵力不足,又对地形气候不了解和不习惯,因而“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3];后来黄帝族创制了指南车以识别方向;[4]并大大增添实力,[5]才转败为胜。最后双方决战于涿鹿,九黎被打败,其首领蚩尤也被擒杀。 九黎战败以后,其势大衰,但他们还据有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广阔地区。到尧、舜、禹时期,他们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这就是史书上说的“三苗”,又称为“有苗”或“苗民”三苗这种部落群体的发展,最后形成了部落酋长国。范文澜写道:“苗族被禹战败后,退出黄河流域,据战国时人说,三苗曾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一上大国。这个大国当是一个大的部落联盟,是许多部落的集合体,其中较大的是荆楚。”[6]所以,到商、周时期,“三苗”又被称为“荆楚”,有时也被称为“南蛮”后来,荆楚的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其中较先进的楚人,又被称为“荆蛮”。其后,荆蛮日渐强盛,发展成为春秋战国的“五霸”、“七雄”之一的楚国的主体居民和主体民族。 可见,九黎、三苗、南蛮、荆蛮、苗族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而且都包括苗族先民,后者是前者的苗裔。《周书·吕刑》的“蚩尤对苗民制以刑”,《国语·郑注》的“有苗复九黎之德”,三苗,九黎之后也”,等记载,就已经显出“九黎”和“三苗”的亲缘关系。《礼记·衣疏·引甫刑·郑注》说,“有苗、九黎之后……居于西裔者三苗”等语,也直接指出“三苗”是九黎的后裔。“南蛮”则是被驱逐到长江以南地区的部分“三苗”的别称,而“荆蛮”则是商、周时期对两湖地区这部分“南蛮”的称谓。许多只书都认为,苗族和三苗有亲缘关系,例如:“苗人,古三苗之裔也”[7];“苗者,三苗之裔”[8];“考红苗蟠据楚、蜀、黔三省之界,即古三苗遗种也”[9]。这就使我们清楚看到了苗族族源的线索,九黎——三苗——南蛮(荆蛮)——苗族。就是说苗的先民是九黎,而蚩尤是九黎的首领,所以,苗族人民普遍地将蚩尤视为自己的先祖。 其次,蚩尤也是中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祖先。五千年前,与黄帝同时代的九黎部落联盟,据史书记载,其成员中除了苗族以外,还有黎族、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如果按照过去史书的称谓,把远古时代居住在南方的人统称为“蛮族”,或称“南蛮”、“荆蛮”,那么就把我国在南方许多少数民族都包括在内了。这就是说九黎、三苗、南蛮,不仅是苗族的先民,而且也是黎族、瑶族、畲族和南方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先民。而蚩尤是九黎之君,所以,蚩尤也就不仅是苗族的先祖,同时也是黎族、瑶族、畲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先民。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苗族在古代多次迁徙过程中,包括南迁和西迁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若干民族,只有一部分仍保持着苗族的称谓。由此可见,这些演化出来的民族自然也是九黎的后裔,蚩尤亦当是他们的先祖。 再次,蚩尤也是我国羌族的先祖。《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这就是说,羌族是出自三苗,是三苗的后裔是姜姓的别支。据史料记载,姜姓就是西北一带原来的姜族,后来称为羌,以后逐渐南迁和西迁。所以,北至现在的青海,西至现在的西藏,南至现在的四川、贵州、云南,都有羌族人民居住。羌族西迁到西藏的人自称为“乌斯藏”,乌斯就是乌氏,藏就是羌,乌斯藏就是乌氏羌的统称。他们又称为“西藏”,实际上西藏就是西羌。这就可以证明,现在的藏族,也是羌族和乌族相互融合而成的。其中也有苗族。羌族向南迁的,到四川的与当地的表族融合叫青羌,一部分羌族向南迁的,到四川的与当地的青族融合后叫青羌,一部分再由四川迁到贵州、云南。现在贵州西部的羌族,他们的公开族号为羌,而族人间仍自称为苗。云南的羌族,其来源与贵州西部的羌族大致相同,公开的族号为羌,族人间仍自称为苗。由此可见,羌族也是九黎、三苗的后裔,作为九黎之君的蚩尤亦当是羌族的先祖。 又再次,蚩尤也是汉族的先祖。范文澜同志写道:“远古时代,在中国领域内,居住着许多不同祖先的氏族和部落。它们彼此间经长时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斗争,有些逐渐融合了,有些发展起来”。[10] “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夷族、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称为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的初步基础。”[11]"舜命契教化百姓,命皋陶用刑法制苗民,命弃播百谷以养黎民,实际是用刑法强迫苗民黎民耕种来养活受教化的百姓。”[12]又如:陆次云《峒溪纤志》说:或者人捕获冯人妆奴隶,给他着上木靴再加木锁,一辈子也不得逃走。这就是说,把俘获对方民族的人当奴隶,以后便逐渐地融合在本民族中了。而且到春秋战国时期,“华族与居住在中国内部和四方的诸族因文化不同经常发生斗争,斗争的结果,华夏文化扩大了,中国也扩大了,到东周末年,凡接受华夏文化的各族,大体上融合成一个华族 。”[13]显而易见,这次民族融合自然也包括着一部分苗族。既然苗族的一部分融合于华族,成为汉族的初步基础,以后又不断有一部分苗族融合于汉族之中,那么,九黎也应当是汉族的先民,九黎之君蚩尤亦应当是汉族的先祖,而不应把他排斥在黄帝、炎帝之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蚩尤不仅是苗族黎民族和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而且也是汉族等其它民族的祖先,因而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时期,黄帝、炎帝、蚩尤是同时代的三个伟大人物,是原始社会阶段部落联盟解体前黄帝时期的古代中国三大部落联盟的三个首领(即大酋长)和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

我认为不是!要是也不会被炎黄灭了!我们也叫炎黄蚩的子孙了!他属于上古的大族,但灭了!跟祖不相干!

是的

是的

不是


你是否需要了解?

苗族的人文始祖是谁
1.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的酋长,被认为是中国苗族的祖先,同时也是部分汉族人的祖先,被视为中华三大人文始祖之一。2. 蚩尤不仅在中国神话中被誉为战神,还被认为是大额A型血的祖先。研究表明,除了苗族后裔外,全国约40%的人口都是蚩尤的后代。3. 传说中,蚩尤的面容宛如牛首,背后长有翅膀,是牛...

蚩尤为什么得到后人的尊奉?
苗族祖先蚩尤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与地位 一、蚩尤是中华民族的三个伟大始祖之一蚩尤塑像 由于原始社会阶段,没有文字记载,所以自春秋战国以来以致如今,中国的历史典籍,都只是根据历史传说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的黄帝时期。然而,在黄帝时,中华民族就有三个著名的伟大始祖,即黄帝、炎帝、蚩尤。但是...

黄帝战蚩尤中华三始祖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文化界提出,应该为蚩尤“平反”,除了应将蚩尤列入中华民族三始祖之一外,还认为“炎黄文化”、“炎黄子孙”这样的提法有失片面,也不利于中国各民族的团结。专家提议,对此,当然没有必要用“炎黄蚩文化”或“炎黄蚩子孙”来取而代之,以后还是多用“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和...

三祖是哪三祖
三祖就是炎帝、黄帝与蚩尤,1992年,首次提出了“三祖文化”,并第一次将蚩尤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和黄帝、炎帝并排在一起,打破了传统上的胜者王、败者寇之说,确立了中华民族同祖同源的观点,明确了始祖文化是爱国主义的精髓和民族团结的基石。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炎帝、蚩尤三大始祖的...

谁能说一下蚩尤和炎帝是什么关系
他同样位列中华三大人文始祖之一,其影响力深远,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演进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他们各自带领的部落最终败于黄帝,但蚩尤与炎帝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却如同璀璨星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他们的事迹与传奇,至今仍被后人传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求关于上古三始祖资料
蚩尤被击败后,部族被划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不投降的流放到了三危山一带,一部分蚩尤儿子领着投降的跟随了黄帝部落,后来融合,还有一部分中间派自己逃亡南方,成为畲族、瑶族、苗族等族的前身。黄帝时期的标志就是文明中心由关中逐渐转移到河洛,后来东方的东夷也崛起,就是河南和山东的龙山文化 ...

蚩尤历史地位
史料的多样性:关于蚩尤的记载和论述,不仅存在于正史中,还广泛见于野史、杂记、诗歌和历史传说等。这些史料为我们了解和评价蚩尤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依据。现代纪念与认同:在现代,蚩尤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始祖之一,得到了广泛的纪念和认同。例如,在河北省涿鹿县等地,存有多处与蚩尤相关的遗址和遗存,...

黄帝、蚩尤、后羿、十二祖巫这些人物真的存在吗?
黄帝、蚩尤同时上古时期三大部落首领,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同时还有炎帝。炎帝的地盘在今的东北地区,黄帝的地盘在今的西北部,蚩尤的地盘在今的南方地区。当时的部落之间跟我们现在一样,也经常发生争斗,抢地盘。炎帝和黄帝开打,黄帝胜了,以后偃旗息鼓也就没他什么消息了。黄帝与蚩尤的决战,最著名的是...

涿鹿三祖文化其他相关
在对涿鹿三祖文化的讨论中,正方观点强调了蚩尤作为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的地位不可动摇。尽管民间传说中蚩尤的形象多被描绘为凶蛮,但实际上,他在5000多年前的黄河中游运城地区领导的部落,是冶铜技术的先驱,使得当地成为农业文明的先进地带。近年来,苗黎族和海外文化团体纷纷拜谒,显示出对蚩尤的认可。...

蚩尤是哪族的
另一说是以夏曾祐、丁山、吕思勉为代表的一些史学家提出的,他们认为蚩尤是某一代炎帝。且,后世华夏将蚩尤尊为兵主,与神农和黄帝同列,共称为华夏人文三大始祖。而要说与蚩尤有各种传说关联的民族,大概是苗,汉,羌,瑶等族了吧,《尚书》《国语》等言蚩尤部族演变为三苗,进而变为瑶,苗,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