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常识通典

作者&投稿:冉版 2024-07-02
1.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

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

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

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

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

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

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

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 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

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
2.中华文化常识中廷寄是什么
廷寄是中国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

或称寄信、寄信谕旨。清初, 沿明旧制,凡皇帝颁发谕旨都由内阁宣布,传抄各衙门递发执行。

这种传达方式不 易保密,且比较迟缓。到康熙中期,皇帝下达的一些机密谕旨不由内阁发布,而由内廷官员或亲王、大学士等承办,直接传达给督抚大臣。

雍正继位后,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经常通 过亲信大臣用寄信的方式秘密传旨。当时的寄信无固定格式,承旨寄信的廷臣也不固定。

雍正七年设立军机处后,廷寄被广泛使用,成为军机大臣专责,作为制度固定 下来。凡有关机要谕旨,如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等, 不便由内阁明发,而由军机大臣用寄信的形式,直接传达给受命的臣工,以防泄漏 机密。
3.《通典》是一部什么书
卧箜篌今已失传,只有从古籍中窥其一斑,《通典》 中就有关于卧箜 篌的记载。

《通典》二百卷,是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创立了史书编纂 的新体裁——典制体。社佑撰〈通典〉始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成 书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

所记上起远古时代,下至唐玄宗天宝 末年,包罗了历代政治、经济、礼法、兵刑等典幸制度的沿革变迁,分为 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八门,解决了断代史书无 法系统地反映历代典制沿革的缺点。 《通典》与《通志》、《文献通考》,合称“三通”,再加上《续 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洧朝通志》、《洧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总称“十通”。
4.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有哪些 欢迎补充
何谓“十才子书”?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

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

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

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

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以作者的堂名、室名等作集名,古代士大夫除了住室之外,还有专为进行读书、藏书的处所,多以堂、室、斋、居、轩、亭、庵、馆为名,讲究点儿的称楼称阁,便以此给自己的文集取名。如明代汤显祖家有玉茗堂,集名《玉茗堂全集》;清代袁枚居处筑有随园,集名《随园诗话》。

以成书年代作集名,如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文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集名《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以上几种命名方法,有时交互使用,这就造成了同书异名的现象。

中国史学八大家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著有《左传》,编年体史书创始人。司马迁西 *** ,作《史记》,首创正史纪传体。

班固东 *** ,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刘知几唐代人,编著《史通》,我国第一个史学批评家。

杜佑唐代人,著有《通典》,为我国第一个记叙典章制度的通史。司马光北宋人,编成《资治通鉴》,为编年史第一部巨著。

袁枢宋代人,著《通鉴纪事本末》,创立了纪事本末的体裁。顾炎武明清学者,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竹林七贤”是那些人?“竹林七贤”指魏晋期间的七个文人名士。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魏氏春秋》说,这七个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竹林七贤”中,值得注意的作家是嵇康、阮籍。

其他五人,只有山涛、向秀、刘伶有作品留至现今,而且数量很少,成就远不及嵇、阮。嵇康、阮籍两入神交契合。

他们在思想领域和文学领域上的业绩,都与对司马氏的政治斗争密切关联。嵇康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他的著名散文之一。阮籍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他有《咏怀诗》82首。嵇、阮在作品中,着意宣扬老庄的虚无思想。

“笔”之十八种提笔撰文叫“命笔”;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写作中断叫“辍笔”;别人口授写成的文字叫“代笔”;集体讨论,一个或几个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特别精采的文字叫“妙笔”;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使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作品中写得不好的地方叫“败笔”;写作造谐很高的作家,其人其作叫“大手笔”;无拘无束地写作叫“信笔”;对某些方面有所感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叫“随笔”;正文结束后的补充性文字叫“余笔”。 诗人的五个别称诗仙唐代诗人李白诗风雄奇豪放,人称“诗仙”。

诗圣明清文人把杜甫称为“诗圣”。叶燮的《原诗》中有诗名“诗圣推杜甫”。

诗豪指诗人中的英豪。《新唐书刘禹锡传》曰:“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

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诗魔指酷爱做诗的人好像着了魔一般;也指做诗的癖好、兴致。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诗囚指苦吟的诗人。

元好问在《放言》诗中写道:“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郊,指孟郊;岛,指贾岛。


你是否需要了解?

人文历史常识题库
答:1.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竞赛题目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竞赛题1、春秋时代,以的出现为标志,表明社会生产力获得显著的发展。 文化空前发展,诞生了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成就。 A:春秋五霸 B:反战性质的弭兵运动 C:铁器、牛耕 答:C:铁器、牛耕 2、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

影响中国的100个文化经典
答:49 《贞观政要》 50 《通典》 51 《旧唐书》、《新唐书》52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53 《资治通鉴》 54 《通鉴纪事本末》55 《通志》 56 《文献通考》 57 《宋史》58 《辽史》 59 《金史》 60 《元史》61 《明史》 62 《读通鉴论》 63 《海国图志》64 《列女传》 65 《史通...

通典的介绍
答:《通典》书名,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共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记述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唐杜佑撰,共二百卷,内分九门,子目一千五百余条,约一百九十万字。北宋时就有刊本,以后元明清各代有多种刻本...

中国宫廷文化典籍有哪些
答: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2、《通典》:《通典》书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政书。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共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通典》中记述了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

.“三通”指哪三部论述典章制度的历史著作?
答:《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三书都以贯通古今为主旨,又都以“通”字为书名,故后人合之称为“三通”。“三通”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典》——杜佑(唐代)(735~812)(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通典》书名,唐杜佑撰,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中国历史中的唐朝文化
答:唐朝的文化的魅力或许源于她内容的无比丰富和新奇:一、科学技术 (一)雕版印刷术 1、简介: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印刷术是雕板印刷,大约在7世纪中期,已经有了雕板印的佛像。到8世纪80年代,有了作 为商人纳税凭据用的“印纸”出现。(二)天文学 1、简介: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

《通典》是属于哪二十四史?
答: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

古代玄学历史文学
答:如果将中国古代玄学的知识特性和来自于西方的现代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特性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玄学”,其实就是中国本土文明文化中的科学知识体系,只不过其是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混同在一起的、生态系统性的、学术研究的参照系和知识表达方法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科学知识体系而已。 最后...

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
答:旨在将中华国学最基础的三个部分,即国文丶国艺丶家庭艺术人文通识,藉"听香读画,吃墨看茶"的极致艺术空间,依托拥有全球化兼容并蓄的开放胸襟,具备传统文人扎实通识素养与学术能力的国学教师,向现代家庭,向全世界传播分享中华文化精粹,让艺术照耀生活,让世界柔软。秦汉胡同国学已经在北京丶上海丶...

《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第49集 敦煌 音频(解说词)
答:郝春文:我们经过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努力,我们已经改变了,就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这个面貌已经彻底改变了,现在我们的口号是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世界。 虽然敦煌藏经洞多数文物流失国外,但敦煌在中国,敦煌历史文化的根在中国。三危山上的莫高窟已静立一千多年,它脚下的大泉早已干涸,再也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