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摘要:乘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东风,初中 语文 教学体现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在看似别开生面的课堂中,发言人更多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语文 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课堂成了师生的表演秀,合作成了“权威者”的独角戏,学生成了上帝,课件“一枝独秀”。为此,我们应该让文本解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教学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努力解决好媒体运用与以课本为主的关系。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 课堂教学;困惑;对策
语文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途径,课改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也不乏一些遗憾。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迷失了方向。
困惑之一:阅读课中,究竟谁来主导探究?在 语文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刚刚脱离童稚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课文自主或合作探究活动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意思这样的肤浅层次,而很难达到课文的深层意蕴,更不要去奢望他们提出来一些视角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了.每当这时, 语文 老师们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两难选择:讲,还是不讲?若讲,对一些正在思考且马上就要接近胜利终点的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似乎有一点强行剥夺他们思考权利和成功喜悦的嫌疑,显然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精神.而对另一部分不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正好满足了他们的“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可谓害处多多;不讲吧,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们在真理和成功的花园围墙外乱撞而不得其入门要领,心中总是于心不忍,况且宝贵的时间也随着孩子们的叽叽喳喳而悄悄流走,教学任务眼看无法完成,又不由得让人心生焦虑.再说,就算是讲,又该如何确定介入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讲深了,不仅学生难以听懂,且属越俎代疱之举,似乎又走回了“满堂灌”的老路;讲浅了,对学生的理解又没什么实质的帮助.或许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同,在很多的“公开课”“示范课”中,主讲老师们经常会选择这样两种极端的处理方法:一种可以称之为“保姆式探究教学法”,即由于唯恐学生找不到“标准答案”,在学生开始深入探究课文之前,教师就先明确地给出了讨论的问题或范围,以便让学生们的讨论时“有的放矢”,少走弯路,而且在讨论中还时不时“欲说还休”地给学生们提示一下,直到最后圆满地完成找到“标准答案”的任务.另一种呢,则恰好相反,或者可以称之为“放羊式探究教学法”,即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中始终以旁观者自居,任由学生有那里艰难地摸索,甚至于连教师作一下点评和总结的权利也彻底下放了.困惑之二:古诗、文言文教学到底该不该逐句翻译讲解?为继承和吸收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在我国的大中小学各阶段的 语文 课程中都涉及到一定量的古诗词和文言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及语言的变迁,加上初中生的语言知识和理解能力有限,使他们对这类作品的理解相当困难.因此,义务教育 语文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浅显要求,并重点强调了朗诵和积累教学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诗文的句意讲解的不够,造成学生对诗文中的语句理解不够深入,很多只是一知半解,致使他们在后面的教学环节如作品主题的探究,课文的理解背诵,名言佳句的灵活使用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多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困惑之三:字词积累、病句修改之类的 语文 基础知识教学当如何进行?我在教学中发现,我所任课的七年级班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远未达到新课标中规定的“(5~6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学段目标要求:有约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不全也读不准《汉语拼音字母表》中的声母和韵母,亦不能熟练地使用字、词典等工具书,写起作文来更是病句连天,让人哭笑不得.显然,他们的 语文 基本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又以词汇的积累严重不足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且,由于这种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更多问题的连锁产生,如学生的朗读能力很差,一段很短的现代文在给了相当长的时间预习后仍然读得结结巴巴,动笔写字就是“别字大全”,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也曾希望从一些市、区两级的公开课中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但令我失望的是从这些公开课中似乎也未看到诸如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困惑之四: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是否城市味太浓,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就目前我接触到的七年级上下册教材来看
其中设计的绝大部分活动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即动手搜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大量各种资料,如文字、图片、影像光盘、录音磁带甚至于实物等,有的甚至还需要学生走上街头做实地调查……就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来说,这样的要求无非是为了提高学生们利用现代各种传媒有目的的采集实用信息,以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有意地调动其社会参与意识.然而这些专家学者们似乎忽略了这样的一个简单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即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而其中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相应地,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中亦有大部分是生活在广大偏远乡村的农村孩子.试问,对于很多当地尚未接通宽带网络,连上一次城都很不容易的农村娃们来说,你让他们到哪里去上网查资料,又到哪里去搞什么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呢?更不用说让他们去搞什么野外探险活动了,就算孩子们想去,可他们有那个时间和经济实力吗?可若是不搞这些上网查资料、做社会调查的准备活动,这项综合性学习活动又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对于我们这类农村中学的 语文 教师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同样感到头痛的矛盾问题
1. 语文 课堂成了师生的表演秀。课堂活动体验新课改要求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活动要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喧宾夺主、画蛇添足。主要表现有:表演不适合中学生的身份。比如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体现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活动脱离 语文 本身。有些 语文 课堂中,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导致 语文 教学中出现的非 语文 化现象突出,有些老师热衷于学生游戏、学生表演,硬生生的将一堂 语文 课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
你是否需要了解?
你认为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或弊端,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新课改下的课堂,要求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可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无法与老师配合。或者过度依赖资料,抱着资料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照着资料念,个个都是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堂失去了意义。三、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一个现象就...
浅谈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如何实现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实现的关键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角色需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和合作伙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思考和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不仅限于知识传授,还应融入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等多...
对如何推进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研修心得体会
带着初涉课改的新鲜、困惑和惶恐,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本人觉得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应这样做:一、确立一些新课改的理论观念通过对课改初期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我们的思路渐渐明晰起来:语文课改首先需要的是革新教学观念。摒弃了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课标,我们试图用更新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绩的措施
最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改善教学评价标准。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相关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的设置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来讲,教师的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的接受情况,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多方面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重视。而教师的评价标准对...
试析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试析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希望能提供帮助。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初中语文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若干策略,旨在推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新课改给教师带来了什么
专家们自有一套改革的理论,社会也广泛关注,家长颇为担忧,而教师关心的是怎么改,改什么?特别是初中语文会产生多大的震荡?新课改到底给我们带来些什么?正如一次大型语文论坛中市教研员的精评之语,“变革未必带来进步,但进步必然要变革”,笔者经过一番思索,得出如下感言。新课改应科研、教学并进...
怎样改进初中语文教学
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一、转换角色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要求了,因为新课标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教师给...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决不是一日之功,它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但只要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法,坚持不懈,不断地刷题训练,就一定能够有所提高的。同时,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只有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阅读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落实语文新课程...
浅谈如何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
面对新课改,教师要认真领会精神,转换角色,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和学生求知的需要,要努力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语文课堂成为新课标指导下的灵动课堂。在这次新课改中,我尝试着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被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反思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过于花哨的形式、放任自流的自主学习和脱离文本的创新思维等,这些问题在理性的反思中逐渐消失。相反,语文教学的传统精髓又重新得到了重视。反思后,我们认识到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朗读声、浓郁的语文氛围以及注重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