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被谁所害?
岳飞是被秦桧、王氏、万俟卨和张俊陷害而死。
绍兴11年( 1141年),金国在攻灭不了南宋的情况下,与宋议和岳飞回朝后,受到秦桧即遭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当时岳飞率领岳家军马上就能一鼓作气,收复失地,迎接二圣还朝。但是秦桧当时已经和金兀术私下串通一气,准备里应外合,霸占南宋江山。
秦桧怕岳飞名就功成,坏了自己的计划,就向宋高宗赵构进谗言,宋高宗、秦桧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最后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秦桧:
秦桧身为宋朝丞相,在被金军抓去之时,不能够保持自身气节向金军摇尾乞怜,竭力讨好金军头领,以期许能够得到好的待遇,而后更是为金军效力国求荣所作所为实在与汉奸没什么两样,都是不堪入目的行径。
面对立皇嗣、议和等事件,秦桧仅仅因为岳飞与其政见不合,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诬告杀害,让一代名将含冤而死,更让他家破人亡。
忽然门卒送来一封信,秦桧拆开一看,原来是万俟高派人送来的。万俟在信中说,建州布衣刘允升,同数千士民联名上书为岳飞鸣冤,他不敢决断,又怕激起民变。
你是否需要了解?
岳飞究竟是怎样被哪些人害死的?
但是,这封信对于岳飞的被杀害,无疑起了重要作用。, (三)《王次翁叙记》的透露 宋高宗和秦桧决定杀岳飞,自然是宫廷密议。秦桧的党羽王次翁时任参知政事,他的儿子王伯庠撰《王次翁叙纪》说:“绍兴辛酉,虏人有饮马大江之谋,大将张俊、韩世忠[皆]欲先事深入,惟岳飞驻兵淮西,不肯动。上以亲札趣其行者,凡十有...
岳飞是被谁害死的?
有三个说法:1、是秦桧直接害死的。他私通金国,不希望岳飞阻挠金国南下。2、是宋高宗。他不希望徽、钦二帝被解救回国,否则的话,他就得让位。3、是岳飞自己。怨他自己太忠了,宋高宗并没有让岳飞迎回二帝,而他却常常把“迎回二帝,靖国雪耻。”挂在嘴边,这是宋高宗最不希望的事情。所以他...
是谁把岳飞害了
他在政治上拥有相当的影响力。秦桧对岳飞的态度:秦桧主张与金朝议和,而岳飞是坚定的抗金将领,多次提出北伐金朝的主张。因此,秦桧视岳飞为议和路上的绊脚石。岳飞的遭遇: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逮捕入狱,并最终将其杀害。这一事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冤案。综上所述,秦桧是导致岳飞...
岳飞是被谁害死的?死的原因是什么?
传统历史观点认为岳飞是因秦桧以"莫须有"罪名而被赐死,岳飞与秦桧被定性为民族英雄与汉奸。然而,学者提出真正导致岳飞死亡的并非秦桧,而是岳飞所忠于的皇帝。岳飞性格耿直,在权力斗争中得罪当朝天子。岳飞所追求的理想,如“迎回二圣”与皇帝利益相悖,政治上失败,终招杀身之祸。从主流思想来看,岳飞...
真实历史的岳飞是怎么去世的?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狱中,此前其长子岳云也已下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岳云和...
从古至今那么多的奸臣,为何秦桧是被人骂的最多的?
1. 秦桧之所以被骂得最多,是因为他所犯的错误极其严重,激起了民众的强烈愤怒。2. 在岳飞庙前,秦桧和他的妻子的跪像被设立,以纪念被秦桧所害的岳飞。3. 岳飞是一位杰出的武将,他的忠诚和勇敢广为人知。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刺字以激励他为国效力,而岳飞也确实以此为榜样,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4...
岳飞是被谁所害
岳飞是被秦桧所害。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
岳飞是被谁害死的
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
陷害岳飞的人是谁 岳飞是被谁陷害的
泽委任王彦为“制置两河军事”,彦便派人命岳飞所部“赴荣河把隘”。飞和彦难以共事,便决定率领部伍南下东京开封府,再次接受宗泽的领导。宗泽珍惜岳飞的才干,体谅他的爱国之心,原谅了飞的违反军纪(指率队离王彦之事),留在营中听候差遣。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业绩不可磨灭。岳飞表达了被...
岳飞被谁陷害而死?
岳飞相关的知识背景 中华民族崇尚英雄,因此中国历史上英雄辈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鼓舞着中华儿女披荆斩棘,不断前进。岳飞就是一位民族大英雄。他率领岳家军屡建奇功,令敌人闻风丧胆。但是,他却被奸臣所害,壮烈捐躯。岳飞墓前跪五个人是: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和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