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满江红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是明朝末年文学家岳飞在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所写的一首抒发爱国之情的长篇诗歌。
你是否需要了解?
满江红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满江红创作的历史背景:岳飞(1103-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建炎三年(1129年)秋,兀术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
岳飞的满江红的写作背景满江红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背景: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有学者认为此词约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也有人认为作于绍兴四年(1134)岳飞克复襄阳六郡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2、原文: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出来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首词是在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创作的。当时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但由于孤军深入,缺乏援兵和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在这次北伐未能如愿之后,岳飞在鄂州镇守期间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满江红》的创作时间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这首词表达了岳飞对...
满江红的历史背景
北伐的壮志与挫折: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等地,但在围攻陈、蔡地区时,发现自己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这次北伐的壮志未酬,成为了岳飞心中难以平复的遗憾。《满江红》的创作背景:正是在这次北伐受挫、镇守鄂州期间,岳飞满怀忧愤与豪情,写...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的创作背景
1962年冬,中国刚刚走出三年特大自然灾害的困境,中苏关系又开始紧张,苏联再在其报刊上连续刊登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我国的一些传媒也连续发表文章,予以还击。同年年底,郭沫若填《满江红》一词,借此表达中国人民面对反华势力,团结一致,坚持斗争的必胜信念,同时也歌颂了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坚强的中国人民...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一、历史背景 满江红,这一词牌名,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它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文化以及词人个人的境遇密切相关。宋代社会,特别是中后期,战乱频繁,国家处于动荡之中,词人们通过创作满江红,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战争的感慨。二、社会文化影响 随着宋代词的发展,...
满江红·怒发冲冠创作背景
的创作背景复杂,涉及岳飞的北伐经历、个人心境的变化、以及创作地点的推测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深入分析词中内容与历史背景的联系,我们得以更准确地理解岳飞在创作此词时的真实心境和背景。《满江红》作为岳飞的一首代表作,不仅展现了他英勇的战斗精神,也反映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功名的深刻反思。
音乐名作《满江红》有怎样的创作背景?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后来遭到投降派秦桧诬陷而被杀害。这首词描述他回忆过去转战南北的艰难岁月,想到而今却是“三十功名尘与土”,“靖康耻,犹未雪”,发出了“臣子恨,何时灭”的感叹,并表达了坚持“收复旧河山”的壮志和决心。《满江红》是...
满江红的历史背景
《满江红》的历史背景如下:创作时间:绍兴六年,岳飞在镇守鄂州时创作了这首名词《满江红》。历史背景: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并试图围攻陈、蔡地区。然而,他发现自己陷入了孤军深入的境地,既无援兵支持,又缺乏粮草补给,因此不得不做出撤回鄂州的艰难决定。个人...
满江红的写作背景
满江红是词牌名,以满江红作为词牌名的作品有很多,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辛弃疾的《满江红·敲碎离愁》、柳永的《满江红·暮雨初收》等,关于《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有三种说法,分别是:1、 这首词为岳飞30岁第一次北伐时所作。2、 公元1136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