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好还是道教好? 佛教好,还是道教好吗?
道教也好,佛教也成。
关键是看你和哪个有缘。
你对哪一门更感兴趣,或你看道经佛经时哪个更能令你心里愉悦,或你对哪个理解更深,则哪个就是和你有缘。你就可以选择它了。
如果仅仅是修人天福报,则两个都成。
如果是要修出三界外,则可以先看看佛教,毕竟历史上由佛家而超三界的为多。不过,也有由佛转道而超三界的,只是人数比较少而已(南宗三祖薛道光)。
观音既属于佛教,也属于道教,只是在佛教和道教观音菩萨是两种不一样的身份。在佛教中,在西方他是男性形象,乃是阿弥陀佛坐下主要的菩萨之一,与大势至菩萨排名相同,一起作为西方教主的侍从佛,而他们三尊佛,就是俗称的“三圣”。道教中的观音,她原本是阐教的十二金仙之一,修行道场位于落伽洞,书籍中并没有关于她徒弟的记载,因此实际上理解其为无徒弟,可是在后世的影视作品里,却称其有一个名为龙吉的徒弟。
佛法这么好,知道的人那么少,误解的人那么多。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真正的佛教,认识佛法的伟大。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因家族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方便说而已,实则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简单给佛下个定义:我这里所要向各位介绍的‘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是广义的。我试将‘佛’的定义如下: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让我重复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要为‘佛’下一个定义,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简单的说,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
也许更明确一点,应该说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
还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普遍地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说: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换句话说,佛就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而这种自觉(觉)和觉他(行)的工作,已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
源于印度
佛教发源于距今2552年前的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释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
据经典记载,佛圆寂时,世寿80岁零2个月。
传入中国
佛教发源于印度,传到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发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
按正式文献记载,佛教在汉朝传来中国,非正式文献记载的更早,在周朝时已经陆陆续续传过来。正式是国家派了使节到西域去迎请,礼请过来,正式来是在后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在中国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最初来的二位法师,是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到中国来之后,因为是中国皇帝迎请过来的,所以是以国宾的礼节来对待他们,来了之后,与我们朝野人士谈得很投机,我们非常欢迎他们,希望他们能常住中国。他们二位把佛教、佛像、经典第一次正式带到中国来,为中国朝野所接受,来到中国之后,是国家招待他们,就好像现在的外交部礼宾司来接待,那时候的政治制度与现在不同,现在的外交部都在行政院之下,从前的外交部不归宰相管理,外交直接归皇帝管辖,那时的外交部也不叫这个名称,而叫做鸿胪寺。所以诸位要明了佛教中的寺是怎么来的?寺是汉朝的时候政府办事的机关,它并不是庙,而是帝王所辖的一级单位,直接属于皇帝督导的,皇帝下面有九个寺,寺的长官叫做卿,我们称做公卿,鸿胪寺卿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所以由鸿胪寺来接待,以后由于想把他们常留在中国,这样一来,鸿胪寺不能长远招待他们,因此皇帝下面再增加一个单位,也就是从九个寺增加到十个寺,这个寺就是佛寺,佛寺是从这里开始的,而最初的佛寺的名称是白马寺,当时首都在洛阳,故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第一寺。
佛教能够在东方好多国家广泛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佛教本身的宗教思想与东方文化相吻合。我们特别要说的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发生的变化。实际上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佛教的教义主要是通过佛经的翻译来传达的。古代从事佛经翻译的主要是一些外来的传教僧人,最早的佛经翻译可能是汉明帝时代从大月氏国来的迦叶摩腾、竺法兰,他们在洛阳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汉桓帝时安息国安世高和月氏国支谶,译佛经数十部,约一二百卷。灵帝时有印度竺佛朗也在洛阳宣讲佛教,并著有《牟子理惑论》,主张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调和。佛经翻译家最著名的是西域名僧鸠摩罗什。
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另外其它的一些印度佛教派别也来到中国,如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就是在这个时期来到中国。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隐居面壁九年的故事在中国广泛流传。
到唐朝时代(公元618——907年),印度的佛教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了,出现了多种佛教派别。在唐代中国佛教的一件大事,就是在中国妇孺皆知的《西游记》中的唐僧——玄奘大师不远万里去印度留学。他回国后,唐太宗非常重视,安排了数千人参加玄奘大师的佛经翻译事业。因玄奘大师的弘扬,使印度后期佛教哲学和大、小乘佛教的经典,在中国得到广泛地传播。
禅宗的诞生
禅宗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达摩大师是印度禅宗第28代祖师,中国初祖),故又称达摩宗;因其得佛心印为佛陀之正统法脉,又称为佛心宗。达摩于北魏末活动于洛阳,倡二入四行之修禅原则,以《楞伽经》授徒。传法弟子为二祖慧可,慧可之传法弟子为三祖僧璨,其传法弟子为四祖道信。道信传法弟子为五祖弘忍,立东山法门 ,为禅宗五祖。门下分赴两京弘法,名重一时。其中有神秀 、传法弟子六祖惠能二人分立为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神秀住荆州玉泉寺 ,晚年入京,为三帝国师,弟子有嵩山普寂、终南山义福;惠能居韶州曹溪宝林寺,门下甚众,以惠能为六祖。后为禅宗正宗。皇帝亲赐六祖慧能大师谥号为大鉴禅师,其传法弟子颇多,如:南岳怀让禅师、青原行思禅师、永嘉玄觉禅师等,证悟者40余人,开悟者不计其数。之后南岳怀让禅师之得法弟子,马祖道一禅师对中国佛教有着极大的贡献,他确立了丛林制度,规范了道场,马祖道一禅师之传法弟子百丈怀海禅师更制定清规规范门人,故佛教称之为“马祖建丛林,百丈定清规”,直到今天依然大体上不变,每天之早晚二课,也是始于这个时候。百丈怀海禅师之传法弟子有黄檗希运禅师及仰山灵佑禅师,都是至今还影响着佛教界的祖师大德!自六祖后不再传大位,也就是说没有第七祖,因为禅宗真正要传的法脉不是衣钵而是心印,心印延续至今,不曾断绝,一代代的祖师大德们,至今都延续着六祖的顿教大法!
六祖慧能是禅宗的发扬光大者,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于极盛。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对中国古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如果我们拿佛教和世界上现存的其他宗教相比较,很明显的可以发现佛教和它们之间,有著诸多的不同,为了解释的方便,我把它归纳为十点来说明,也就是说佛教最少具有以下十个特色。
第一、 佛是人而不是神
遍看全世界各个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一个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居的。这个神能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他主宰着人类的吉凶祸福,它操纵着万物的生死荣辱。人类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赞美与讴歌,把一切成功与荣耀归于万能的神,信仰他的才能上天堂,反对他的只有堕入地狱,绝无抗辩申诉的余地。
而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他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里要请读者们注意的是:‘唯我独尊’的‘我’字,并不是单指的释迦牟尼本身,而是指的全体人类的每一个人。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释迦牟尼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自己的努力与才智。释迦牟尼认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成败荣辱,决定于自己的行为之善恶与努力与否。没有一个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狱。赞美与讴歌不能离苦得乐,只有脚踏实地去修心养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净化、升华,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乐。
释迦牟尼也不能像变戏法似地点石成金。他主张”要收获什么,就先要栽种什么“。他不能使一棵莲雾树长出苹果来,你若想收获苹果,就先要播下苹果的种子。释迦牟尼只不过是告诉你如何栽培,以便来日有丰硕的收获,但栽培的工作还是要你自己动手。
梁启超先生在《学问的趣味》一文中,不是也做过这样的比喻吗?他说冬天晒太阳的滋味舒服透了,但‘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次),无非是为我们指出一条‘成佛之道’——自己创造最彻底圆满的智慧与人格。但这一条路却是要自己凭着毅力、智慧、恒心去走完它。所以佛说:‘工作须你们自己去做,因为我只教你们该走的路。’
成佛没有捷径,修行是点滴功夫,‘不经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第二、 佛是真平等者
我说佛是真平等者,并不是信口胡说的,我们先就当时印度的社会背景来观察:谁都知道释迦牟尼时代的印度,社会分成婆罗门、贵族、平民、奴隶四大阶级,而贵为太子的释迦牟尼眼见社会阶级的不合理,毅然树起平等的旗帜,主张废除阶级对立,倡言众生平等。
请诸君好好地想一想,历史上所有的革命,都是卑贱低下的阶级要求‘提高’和显贵高上的阶级平等,绝对没有像释迦牟尼一样的,自己愿意‘降低’他的太子身份与平民、奴隶平等的。由于他这种大公无私,无所为而为的作风,所以我说他是真平等者。
同时佛教又主张‘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又把平等的意义推上更进一步的境地。
楼上的人说话“最没有欺骗性”,不信佛也不信道,信他就好。
补充:佛和道的基础是相同的,只是在最终的归宿不同,看你自己追求什么呗。
佛也好,道也好,它们都是人们的宗教信仰,它都是领导人们向善的,不分哪个好之分,这是人的缘份,
一个追求长生不老
一个追求老生享福
都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但相对来说佛教好些
因为它能够净化心灵
同样是属于宗教,也不好说哪个好,各有千秋,只要不要太迷信就好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为什么道教比不过佛教?
2、道教的指导思想决定了道教的组织性不强,也导致了道教的凝聚力不强,缺乏好的组织和好的团队,即使是千年道教传承的地方(如武当山、龙虎山等),也是稀稀拉拉的,不成气候。3、道教缺乏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物不仅仅是道法精深,还要号召力强,“圈粉”魅力大;细数佛教界,人才济济,而道教则寥寥...
道教和佛教哪个好?
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3、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
为什么道教,没有佛教昌盛?
1. 道教强调顺应自然、追求长生不老,与中医和武术有着紧密联系。其教导人们在逆境中隐居修炼,以期时机到来。2. 道教大师通常具备高超的医术和武功。与之相对,佛教则认为人生皆苦,主张通过苦行来偿还前世罪孽,以期来世得到解脱。3. 佛教的苦行观念和对来世的期待,实际上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态度。
佛教与道教哪个好
1、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2、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
请教:到底是道教还是佛教厉害?请说明理由.
2. 佛教传入中国时,确实借鉴了道教的一些文化元素,两者的教义和仪式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宗教“借”另一个宗教的文化进行宣传,而是说明不同宗教之间存在交流和影响。3. 关于道教的“不外传”文化,这可能指的是道教内部某些秘传的修炼方法或方术。然而,道教和佛教都有其独特的...
在佛教和道教之间该选择哪个?
我建议选择道教,因为道教尊崇自然,相信人与天地是和谐一体的。其次,道教崇尚清净自然,相信求道者自然与道有缘,不强迫信徒专信,不强迫信仰者遵守苛刻的戒律。不象某些西方宗教动不动就把人定成“异教徒”拿去烧。佛教更多的是让人赎罪,而道教更高一层,则是修行者个人的修为去拔除罪孽。正统道教里面几乎全是传统文化...
道教与佛教哪个信仰好呢?
道教注重今生,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通过行善和修行达到我命在我不在天!佛教注重来世,认为人生来就是苦的,生生世世都是苦,因此通过修行达到脱离轮回,不在受命运主宰。两者虽观点不同,但追求的却无例外,你应该根据自己的观点来选择信仰!
现今的“中国佛教”和“中国道教”,按目前的教条和传道形式看,哪一个...
简单点说:1、佛法教导人了脱生死,达到不生不灭——涅盘的境界,过程中让众生慢慢的减少烦恼,生活清净,正确的修行方法还能让人身体健康,好处很多,而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好处就是了脱生死、永离六道,是真正的解脱。2、道教也很好,教人修德修福,主要的果报是人天福报,即修行好的可以到天界享福,...
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啊
只要是劝信众生一心向善,一切法皆是佛法,善人用恶法,恶法亦善,恶人用善法,善法亦恶。中国人向来信命,易经本来就是从占卜而来,所以孔夫子就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中国的几千年的文化,实际就是周易文化,因为在四书五经之中,易经为群经之首。太极图和阴阳鱼,都是道家的运用了易经的思想。
到底是道教还是佛教厉害?请说明理由.
不是道教弟子是不外传的。从技能方面讲的话道士有回生助死之功,消灾渡厄之力,而佛教僧人是没有技能的。在道教中有一类职业叫高功,有请神请鬼的为人办事的能力,这是很高深的技能,僧人是不能办到的。再就是道教是国教,很多高层领导都找高道出谋划策的,总体来讲,道士比较厉害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