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钱的单位"贯"是多少 古代钱的单位 贯 是多少
1贯==1两银子 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里穿起来,称为为一贯或一吊。 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发行的纸币大明宝钞,其面值之一也叫“一贯”。开始是相当于一千文。不过后来由于贬值,最低降到价值一文左右。 所以,一文两贯,其实也就是2001文钱,也就当成2贯了。家财万贯,则1000万文,在有些时期,能兑换500两黄金,古时1两大概为37克黄金,也就是说, 家财万贯的大概有37斤的黄金,呵呵。几十斤黄金,在以前是很厉害了呐,不过在今天看来那些黄金也就100多200万的,不能算是富翁了。 历史上,铜钱的购买力由其和金银的兑换价决定,例如: 据《三朝北盟会编》载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两金兑20贯,1两银兑1.5贯。岳珂的《金陀续编》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1两金兑30贯,1两银兑2.3贯。 清朝从顺治到康熙时候都试图将兑换价稳定在1两银=1贯。道光年间,由于进口鸦片和后来的鸦片战争,涨到1两银兑2贯左右!
一直在变化,正常来说,一贯钱是指一千个铜钱,但问题宋时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即一贯钱为七百七十钱。 至于铜钱与银两的换算,则随着朝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北宋宋初银钱兑换比为一两银兑一贯钱 到徽宗时,一两银兑两贯钱。 至于南宋中期,则是一两银兑换三贯钱。 但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平时市面流通的,一般是铜钱,而不是银两。所以银两和铜钱的换算,并不影响我们对物价的计算。 就当时而言,绍兴十三年后,“统制、副统制一百五十贯”,高宗在位末期,“武勇效用每月食钱九贯,米九斗”“可谓优而且厚矣。”(相山集卷20)考虑当时一人一日食米两升,则一个月下来,食米为六十升,此外还要养活家人,则米九斗并不算多。这里提到的“优而且厚”,应该是指钱九贯。
不要为古人分忧了,哈哈
一贯钱是指一千钱,又叫一吊钱。
方孔钱是我国古代钱币的俗称。方孔钱中间有方孔的圆形钱币,由环形钱演变而来,成为我国古代铜钱的固定形式。方孔钱以秦的半两钱为最早,民国的“民国通宝”铜币最晚。这种钱在我国沿用了2000多年。
方孔钱是中间有孔的金属圆形硬币,一般是用绳索将一千个钱币成串再吊起来,穿钱的绳索叫做“贯”,所以,一千钱又叫一贯钱。方孔钱是我国古代铜钱的固定形式。
扩展资料:
古代钱币的起源:
公元前21世纪--前2世纪,主要使用于中原地区,后逐步被金属货币取代,单位为“朋”,每拾枚币为“一朋”。在先秦时期贝同时具有币和饰的双重作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直到明末清初还使用贝作为货币,称为“ba (左右结构,左为‘贝’,右为‘巴’)”。
公元前11世纪,产于海滨,因其坚固美观,便携带,又能计数,而逐步演变为实物货币。
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商周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货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弥补自然货币流通不足而仿制的玉贝、骨贝、陶贝、石贝等,被统称为人工贝类货币。它们形态大抵仿照自然海贝,其交换价值,约等于或稍低于天然货贝。
货贝就是古代钱币的起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钱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孔钱
一贯钱是指一千钱,又叫一吊钱。
方孔钱是中间有孔的金属圆形硬币,一般是用绳索将一千个钱币成串再吊起来,穿钱的绳索叫做“贯”,所以,一千钱又叫一贯钱。方孔钱是我国古代铜钱的固定形式。
通常人们在出远门办事的时候,只能带上笨重的成串铜钱。把铜钱盘起来缠绕腰间,既方便携带又巡全,因此古人将这又“盘”又“缠”的旅费叫“盘缠”了。
西汉《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意思是京城(国库)中的钱堆积有百万万之多,串钱的绳子朽烂,(钱币散落)数不可计!
腰缠万贯:腰缠,随身携带;贯,钱串,一千文为贯。形容人极富有。
扩展资料
古代钱币早期形态主要是贝类货币。在中国,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
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钱币的主要形式就是金属货币。
秦朝以后两千多年间的钱币,除王莽一度行刀币外,中间都有一方孔,故称钱为「方孔钱」,也被戏称为「孔方兄」;「孔方兄」其由来为西晋鲁褒著《钱神论》以讽时弊,拟钱为长兄,字曰「孔方」。方孔钱是由圜钱演变而来的,以秦朝的「半两钱」为最早,中华民国时期的「民国通宝」为最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孔钱
正常来说,一贯钱是指一千个铜钱,但问题宋时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宋史》 卷180食货志)。即一贯钱为七百七十钱。 至于铜钱与银两的换算,则随着朝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北宋宋初银钱兑换比为一两银兑一贯钱 到徽宗时,一两银兑两贯钱。 至于南宋中期,则是一两银兑换三贯钱。 但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平时市面流通的,一般是铜钱,而不是银两。所以银两和铜钱的换算,并不影响我们对物价的计算。 就当时而言,绍兴十三年后,各驻屯大军的都统制“每月支供给钱二百贯”,“统制、副统制一百五十贯”,高宗在位末期,“武勇效用每月食钱九贯,米九斗”“可谓优而且厚矣。”(相山集卷20)考虑当时一人一日食米两升,则一个月下来,食米为六十升,即六斗,此外还要养活家人,则米九斗并不算多。这里提到的“优而且厚”,应该是指钱九贯。既然一月钱九贯称得上优厚,则五百贯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应该是一项不少收入,至少五年内衣食无忧了。
1贯==1两银子 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里穿起来,称为为一贯或一吊。 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发行的纸币大明宝钞,其面值之一也叫“一贯”。开始是相当于一千文。不过后来由于贬值,最低降到价值一文左右。 所以,一文两贯,其实也就是2001文钱,也就当成2贯了。家财万贯,则1000万文,在有些时期,能兑换500两黄金,古时1两大概为37克黄金,也就是说, 家财万贯的大概有37斤的黄金,呵呵。几十斤黄金,在以前是很厉害了呐,不过在今天看来那些黄金也就100多200万的,不能算是富翁了。 历史上,铜钱的购买力由其和金银的兑换价决定,例如: 据《三朝北盟会编》载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两金兑20贯,1两银兑1.5贯。岳珂的《金陀续编》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1两金兑30贯,1两银兑2.3贯。 清朝从顺治到康熙时候都试图将兑换价稳定在1两银=1贯。道光年间,由于进口鸦片和后来的鸦片战争,涨到1两银兑2贯左右!
一两银子
你是否需要了解?
英语翻译
每行对应中文翻译如下:此电子邮件确认您的蒸汽帐户密码已被 成功地改变了。这是您的新帐户信息:--- 帐户:时钟 密码:1 ---
杯弓蛇影文言文主拼音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
蔬菜类哪些含钙高
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为每天400个国际单位,不可过量,否则会引起中毒。 另外,学龄儿童也同样需要补充钙剂,但不是服药,而是通过一日三餐的食物补给。食物当中钙的来源很多,例如乳类、乳制品、藕粉、绿叶蔬菜、根茎类的植物、黄豆等等,尤其是豆腐和豆浆,经常食用,钙剂就不会缺乏了。 9、莫把钙剂当补品 钙是人体骨骼和...
银行冻结.我是一个单位职员。我2009年的时候帮朋友去银行贷款了5万块钱...
本息还清了你的卡自然就解冻了。
用"人"字造十个词
[Renminbi (RM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通用货币。以圆为单位人民代表大会r唍m妌 d刬bi僶 d删u?...r唍qu俷[human rights ] 法律规定一个人应享受的人身自由和各种民主权利人群r唍q抧[crowd;throng]
花 在字典里的解释有哪些?
如:花洞(茂密的花丛。或指花丛深处);花石纲(运送花石的船队);花朝日(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花魂(花的精神、魂魄);花相(芍药的别名。古时品花,群芳中,牡丹品为第一,芍药为第二,故世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花酒(用花酿成的酒);花气(花朵的香气);花经(品论花卉的书);花历(记载...
西施故里的历史
古代,沿浦阳江有“上诸暨”和“下诸暨”之分,西施出生在下诸暨,下诸暨即浦阳江下游之地。秦时置诸暨...从此,这里的潭、桥、路都贯上了“浴美施”三个字。现今仍然保留了明代弘历年间的遗物“古浴美施闸...西施生活的遗迹,包括西施庙、苎萝亭、浣纱溪、苎萝山浴美施潭等列为杭州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施...
“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的出处是哪里
“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出自元代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全诗《哨遍·高祖还乡》元代 睢景臣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
“猛可里抬头觑”的出处是哪里
[2]社:古时地方的基层单位。元代以五十家为一社。[3]无推故:不要借故推辞。[4]不寻俗:不寻常,...“浩荡皇恩”所迷惑,而是注重于史书中描写刘邦爱慕虚荣以及欠王媪酒钱不还、诳称贺钱万贯得以见到贵客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的出处是哪里
[2]社:古时地方的基层单位。元代以五十家为一社。[3]无推故:不要借故推辞。[4]不寻俗:不寻常,...“浩荡皇恩”所迷惑,而是注重于史书中描写刘邦爱慕虚荣以及欠王媪酒钱不还、诳称贺钱万贯得以见到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