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纳藏族在哪个地方?

作者&投稿:谭矩 2024-07-02
东纳藏族在哪个地方?

在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吧,不过这可能是安多藏族的更小分支,就像我们本地的觉乃藏族,相关资料比较少。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祁丰区文殊寺建于北魏时期,是远近闻名的古刹。距嘉峪关市26公里、酒泉市25公里、玉门市60公里、张掖市200公里、敦煌市400公里、肃北县500公里,交通方便。文殊寺藏庙为东纳藏族各部崇奉和供养的藏传佛教寺院。康乐寺有900多年的历史,为康巴地区三大鼻祖寺院之一的宁玛派(俗称红教)寺院。辖13个分寺,共计僧人3千多名。索拉活佛已“转世”至第十七世,为中国藏传佛教史上历史悠久,“转世”最多的“转世”活佛系之一,也是法位最高的活佛之一。索拉丹贝尼玛活佛于藏历十六绕迥的水虎年(1963,1)12月15日9时许,降生于青海省兴海县唐乃亥草原才科家。当他出生时天空中出现彩虹等祥瑞迹象。不久,当地寻访、认定“转世灵童”的专家格秀阿柔等上师认为他是“转世灵童”。接着通过一系列程序进一步认定,由青海省佛协副主席格日嘉赛及法王晋美彭次格、大法师郎知尼玛确认为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康乐寺格日扎西尼玛十七世“转世灵童”。于藏历十六绕迥的土猴年10月25日被迎请到康乐寺(全称阿交康乐赤钦宝苑昌隆寺)举行隆重的坐床典礼,登“坐无畏狮子宝座,接受了一切法主者之权”。由于历史的原因,他“坐床”的第二年寺院停法,使他逼迫停止修习,回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学经和上学等。80年代初被招回原康乐寺,重新受具足戒,接受经师们的指点和传承,系统的修习佛法,毕业于甘孜拉卜朗寺“五明”佛学院,在此期间选修藏医,取得拉萨藏医学院函授大学毕业证书。同时就修于甘孜大圆满寺院,授受大圆满“早沁”戒,受到密宗真传。自90年代初开始长达8年的时间以一个持律者的身份,背起包裹,口诵“真言”,心作观想,云游求法走遍青藏雪域高原,柴达木盆地,祁连山朝觐佛地,祭拜山神,走串天葬台324个,修圣泉540个,弹洞持修近百次。期间,桑耶寺神山莲花生大师曾修行过的“对镜泉”禅修3个月,柴达木盆地诺颜洪萨闭关一年零七个月,蔡汗陶鲁盖寺闭关通诵《甘孜尔》,青海湖湖心禅定修泉一个月,持诵“鲁布井”,徒步环行青海湖等湖泊。总之,索拉丹贝尼玛活佛经过20多年的认真修习和云游求法修通“空心”见地。“尼玛”皇冠的答辩大法会。索拉丹贝尼玛活佛夺得“尼玛”桂冠。康乐寺举行“殊胜化身丹贝尼玛活佛被授于佛教众生贤无畏之法座局迷旁著”升座十三宝最高“金赤”(法座)仪式,正式成为索拉活佛等十七世喇嘛。喇嘛意为至高无尚,为本系最高导师和传法师。据传,唐武宗会昌元年,即公元841年,日本高僧慧萼带着他在五台山敬请的一尊观世音菩萨像,乘船回国,当船行至浙江普陀山东南新罗礁时,被水面上突然出现的数百朵铁莲花围着,慧萼领悟,是观世音菩萨不肯离开中国到日本,立即祈祷应允:建“不肯去观音院”,铁莲花迎面退去。慧萼带观音菩萨像,途经石人山,曾在文殊寺小憩。后人为纪念不肯去观音,建庵普陀寺即今日文殊寺。寺中五株千年古老银杏树,枝繁叶茂,人称活化石。浓阴庇护下的文殊寺,占地十余亩,寺内现存的两块石刻《碑记》所载,该寺建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其间,曾历经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弘治丁巳年(公元1498年)、万历辛卯年(公元1591年)及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等数次大修,可见当时规模之大,香火之旺。文殊寺坐落于白云深处,四周群峰竞秀,寺前一泓碧水长流,茂林修竹环绕,飞瀑流泉相伴,集雄险奇秀于一体,聚幽雅清新为一身,是石人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寺由正殿、过殿、偏殿组成,传说文殊圣母授徒释迦牟尼、弥勒、达摩于此并福荫当地而得名,香火盛极一时。但真正使文殊寺闻名遐迩的,却是寺内的5棵参天古银杏。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树,雌雄异株,生命力极强,有生物界“活化石”之称。文殊寺的银杏树系三雌两雄,树龄约在千年以上,树高均在25—40米之间,它们各个枝干挺拔,绿叶婆娑,如撑开巨大的绿伞,罩下满地浓荫。雪压枝头,一片玉树琼花,为古朴的寺庙增添了一线风景。之后,又伴随寺中的观世音度过千年悲喜交加的时光,长成拨地参天的身姿。这几棵大树,最低者35米。其中,最大的一棵树冠高达43米,胸围6.85米,需几个人手拉手方可环抱,这已经叫人称奇了,然而尤其让人惊奇的是,胸部有一10厘米的洞口,透过它能清楚地看到树干内被锯掉过一块长1.7、宽0.8米木板的空隙,下部留有用手掰掉过的锯茬仍历历在目。一棵囫囵树干,中间怎能取出一块大木板呢?据说,这是鲁班的神功所为。而最小的一棵,树围也在5米以上。整个银杏群虬枝盘错,枝叶相连,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整日云横雾罩,蔚为壮观。

祁丰藏族历史上称为东乐克部落(由蒲家、乔家、佘家三个部族组成),据说原属西藏昌都窝绒喀藏族,吐蕃时期到此戌边,定居卯来泉、托勒、金佛寺和甘、黄坝一带。“东纳”为藏语译音,“东”者意为“矛”,“纳”者指“黑缨”,因过去身着黑褐衣,手持黑缨矛,坐骑黑战马,故称“东纳巴”,意为持黑缨枪者。史称为噶玛洛部落( 意无旨不得返)。据《安多政教史》记载:赞普赤松德赞时,为民迎请五尊北海尔神为桑耶寺护法,遂派遣恩兰·达扎路恭为元帅,摧毁了巴达霍尔的禅院,劫去达玛巴拉的儿子,自然形成的绿松石的释迦能仁佛像,以及犀皮铠甲等(此处所说巴达霍尔地区,是距甘州不远的今裕固地方)。摧毁霍尔禅院后,前往东方,并从他的部队之中选拔了9员骁将带领三万余名部属留居吐蕃与霍尔交界之处,命令他们:在没有接到赞普命令之前,不得回防,此后,这九员骁将的后裔,被称为 “噶玛洛”部。噶玛洛逐渐发展成为许多部落,从事牧业。
六旅家部落:所属地界东至丰乐河,西至坝庄口,南至乌喇嵩,北至多山口。明之前由乌斯藏番僧普尔察在此驻牧,辖六族,帐房167顶,216户,主要头目姓蒲。
卯来泉部落:所辖地界从洪水坝以西至疏勒河、陶苏勒川一带,共辖12族,124户(清时统计),主要头目姓乔。
甘黄坝部落:所辖之地,东到千人坝河,西至丰乐河,南至祁连,北到清水堡。下辖3族,101户,507人,头目姓余。
上述三姓头目都为世袭制土官,其中蒲佘二姓承袭土官之位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乔姓承袭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即废除世袭制。民国时期,隶属“肃州镇守使”。实行保甲制后,为祁连直属保,1954年2月划归肃南县。
上述三大部落系统中,前两部属华锐部落系统,后一部为吐蕃军旅之裔逐渐演变而成的一支部落。

纳藏族介绍东纳是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祁丰藏族,聚居于东起马营河,西至青头山与输勒河东岸,北迄文殊寺,南至输勒河, 面积交大.山谷结构性复杂, 离嘉峪关市交近.
祁丰藏族自称"博"繿︽ 也就是巴(博指我爱我家,巴指人)或指""东纳"图伯特,西蕃~~~这都是藏汉语系的变音。
东纳的族源,源远流长,众说纷云,根据当地的文史资料记载和考证,他们其祖辈在"察牧多"也就是现在的澜沧江一带及我爱我家的昌都地区,东纳藏语_____东是长矛,纳是黑色, 是元明时奉朝廷命令抗击外族的一只军队,后来到祁连山中定居了下来,被称为没有赞普的命令不能返回的人!


你是否需要了解?

大理 漓江 在哪里的
答: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岭猫儿山,那是个林丰木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极佳的地方。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称溶江;由溶江镇汇灵渠水,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称漓江。其实我...

东纳藏族在哪个地方?
答:祁丰藏族历史上称为东乐克部落(由蒲家、乔家、佘家三个部族组成),据说原属西藏昌都窝绒喀藏族,吐蕃时期到此戌边,定居卯来泉、托勒、金佛寺和甘、黄坝一带。“东纳”为藏语译音,“东”者意为“矛”,“纳”者指“黑缨”,因过去身着黑褐衣,手持黑缨矛,坐骑黑战马,故称“东纳巴”,意为...

谁知道东纳藏族详细介绍
答:祁丰藏族历史上称为东乐克部落(由蒲家、乔家、佘家三个部族组成),据说原属西藏昌都窝绒喀藏族,吐蕃时期到此戌边,定居卯来泉、托勒、金佛寺和甘、黄坝一带。“东纳”为藏语译音,“东”者意为“矛”,“纳”者指“黑缨”,因过去身着黑褐衣,手持黑缨矛,坐骑黑战马,故称“东纳巴”,意为...

甘肃文殊寺海拔多少米高
答:甘肃省文殊寺的海拔为1722.65 米。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祁丰区文殊寺建于北魏时期,是远近闻名的古刹。距嘉峪关市26公里、酒泉市25公里、玉门市60公里、张掖市200公里、敦煌市400公里、肃北县500公里,交通方便。文殊寺藏庙为东纳藏族各部崇奉和供养的藏传佛教寺院。康乐寺有900多年的历史,为康巴地区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