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饧不变文言文的意思

作者&投稿:曾超 2024-07-02

1. 文言文 锡饧不辨

锡饧不辨 【原文】

明(1)名医戴原礼尝(2)至京,闻一医家术(3)甚高,治病辄(19)效,亲往观之。见其迎(4)求(5)溢(6)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7)去(8),追而告之曰:“临(9)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10)其故。曰:“此古方尔(11)。”殊不知古方乃(12)饧(13)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14)!今之庸(15)医妄谓(16)熟谙(17)古方,大抵(18)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

1 明:明朝

2 尝:曾经

3 术:技术

4 迎:迎接他出诊的人

5 求:上门求诊的人

6 溢:满

7 既:已

8去:经过

9 临:等到

10 叩:询问

11尔:同“耳”,罢了

12 乃:是

13 饧(tang,同糖):糯米所煎熬的糖

14 嗟(jie,与杰同音)乎:唉,叹词

15庸:平庸,此指无技术

16 妄谓:胡说

17熟谙(ān):熟悉

18大抵:大都

19辄:立即

【翻译】

戴元礼是明朝的名医。有一次,他因事进京,听说京城里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医生,医术高明,治病往往很快见效,于是,他决定去拜访这医生。到了那里一看,果然门庭若市,应接不暇。这时,刚好一位病人取药从戴元礼旁边经过,忽见那名医追了出来,对病人说:“煎药时可别忘了放入一块锡”

戴元礼想:我行医这么多年,只听说金银玉石铜铁可入药,唯独没听说过锡能入药。这难道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于是,他施礼向那人讨教。

那名医认不得戴元礼,不屑地说:“难道你没见仲景小建中汤与的‘饧’字吗?”

戴元礼一听,乐了。张仲景小建中汤可从没说过用锡啊,倒是原文里有一“饧”字。饧者,饴也。饧原来就是我们爱吃的饴糖!

【出处】

《冷庐医话》

《冷庐医话》为清代医家陆以湉所撰,其一、二两卷论述医务道德、保生慎药和诊法、用药等项,以及古今医家、古今医书足资取法者。卷三至卷五系摭拾历来名医对多种病证的治验医案等,间附己意,加以发明,推究原委,详其利弊,言多中肯。其补编一卷,系民国曹炳章氏就作者所著《冷庐杂识》中有关医事者择要录入,附列编末,使本书更为充实。

此次是以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乌程庞氏刊本为底本,以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为参校本点校而成,可供学习和研究中医学术参考,颇具启发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作者简介】

陆以湉,字定圃,浙江桐乡人,医术精工,博极群书,识见超人。其研究学识,必穷理索奥,务达其旨,于是随笔记述,而成《冷庐医话》,流传于世,后人评价甚高。又撰《再续名医类案》,但未见刊行。

【启发】

这个故事不仅引人发笑,更启人深思。讽刺一些不高明的医生。它说明了读文言文时“识字”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医生分不清医书的锡、饧,就会影响医疗效果,甚至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我们读文言文的时候,对识字、辨字决不能掉以轻心,不然也很可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在学习和工作中造成失误。

2. 锡饧不辨 全文翻译

不辨锡、饧”的启示

本源

《冷庐医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zhé,总是)效(有效验),亲往观之……偶一求药者既去。[医家]追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感到奇怪)之,叩(问)其故,曰:“此古方(古代医方)尔(同‘耳’)。”殊(竟)不知古方乃“饧”(xíng)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这个故事不仅引人发笑,更启人深思。它说明了读文言文时“识字”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医生分不清医书的锡、饧,就会影响医疗效果,甚至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我们读文言文的时候,对识字、辨字决不能掉以轻心,不然也很可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在学习和工作中造成失误。

3. 古文《锡饧》的翻译

译文:

戴元礼是明朝的名医。有一次,他因事进京,听说京城里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医生,医术高明,治病往往很快见效,于是,他决定去拜访这医生。到了那里一看,果然门庭若市,应接不暇。这时,刚好一位病人取药从戴元礼旁边经过,忽见那名医追了出来,对病人说:“煎药时可别忘了放入一块锡”

戴元礼想:我行医这么多年,只听说金银玉石铜铁可入药,唯独没听说过锡能入药。这难道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于是,他施礼向那人讨教。

那名医认不得戴元礼,不屑地说:“难道你没见仲景小建中汤与的‘饧’字吗?”

戴元礼一听,乐了。张仲景小建中汤可从没说过用锡啊,倒是原文里有一“饧”字。饧者,饴也。饧原来就是我们爱吃的饴糖!

4. 锡饧不辨的译文

原文:

明 1 名医戴原礼尝 2 至京,闻一医家术 3 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 4 求 5 溢 6 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 7 去,追而告之曰:“临 8 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 9 其故。曰:“此古方尔 10 。”殊不知古方乃 11 饧 12 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 13 !今之庸 14 医妄谓 15 熟谙 16 古方,大抵 17 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 1 明:明朝。 2 尝:曾。 3 术:技术。 4 迎:迎接他出诊的人。 5 求:上门求诊的人。 6 溢:满。 7 既:已。 8 临:等到。 9 叩:问。 10 尔:同“耳”。 11 乃:是。 12 饧:táng 同糖。 13 嗟jiē乎:唉,叹词。 14 庸:平庸,此指无技术。 15 妄谓:胡说。 16 熟谙ān:熟悉。 17 大抵:大都。

译文:

戴元礼是明朝的名医。有一次,他因事进京,听说京城里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医生,医术高明,治病往往很快见效,于是,他决定去拜访这医生。到了那里一看,果然门庭若市,应接不暇。这时,刚好一位病人取药从戴元礼旁边经过,忽见那名医追了出来,对病人说:“煎药时可别忘了放入一块锡”

戴元礼想:我行医这么多年,只听说金银玉石铜铁可入药,唯独没听说过锡能入药。这难道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于是,他施礼向那人讨教。

那名医认不得戴元礼,不屑地说:“难道你没见仲景小建中汤与的‘饧’字吗?”

戴元礼一听,乐了。张仲景小建中汤可从没说过用锡啊,倒是原文里有一“饧”字。饧者,饴也。饧原来就是我们爱吃的饴糖!

5. 锡饧不辨的译文

明朝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他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立即见效,于是亲自去察看情况。看见那迎接病人出诊的人有满满的客户,应接不暇。偶然一个买药的人已经离开,名医追了上去告诉他说:“在煎之前加入一块锡。”戴原礼听了以后心里感到奇怪,便询问那个医生是什么缘故,医生说:这只是古代的药方罢了。殊不知道古方说的其实是“饧”字,也就是糯米煎成的糖。唉,当今的平庸的医生胡说自己对古方非常熟悉,大多只是连锡、饧都分不清楚的人罢了!/view/1643419

6. 翻译文言文《以“锡”入药》

戴元礼,是明朝初年的名医,曾经被皇上召到南京。(在南京)见到一个医生,去往求病的人特别多,应接不暇。戴元礼想这肯定是个精通医术的人,便仔细观察他:按方抓药,都没什么特异的地方。回去后感觉很奇怪,每天都去观瞧。有一回有个买药的人走了,那医生追上去告诉他说:"煎药时,把一块锡放进去。"然后挥挥手便让他走了。戴元礼这才觉得奇怪了,心想没有用锡煎药的法子啊,于是特地去拜见他,医生回答说:"这是古方。"戴元礼要到(记载这则古方的)书,原来是"饧"字。戴元礼急忙改正。

哎,不分别“饧”,"锡”就行医,世人不能不谨慎啊!




你是否需要了解?

文言文截竿入城、管宁割席、锡饧不辨、齐庄公出猎、楚人学舟、世无良...
答:管宁割席译文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252.htm 锡饧不辨 明代有个著名的医生戴原礼刚来到京城,听说有一家医药店医术十分高,治病很有效,亲自去拜访。(到了那里)看见求(他)治病的很多很多。一个来治病的人刚拿到药方要走,(那人)追来说:“煎这药前往里面加一块锡。”戴原礼很...

锡饧不辨 文中的 庸 具体表现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锡饧不辨》文中的"庸医"具体表现是?【启发】这个故事不仅引人发笑,更启人深思。讽刺一些不高明的医生。它说明了读文言文时“识字”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医生分不清医书的锡、饧,就会影响医疗效果,甚至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我们读文言文的时候,对识字、辨字不能;现在庸医胡说(自己)很熟悉...

锡饧不辨 全文翻译
答:”殊(竟)不知古方乃“饧”(xíng)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这个故事不仅引人发笑,更启人深思。它说明了读文言文时“识字”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医生分不清医书的锡、饧,就会影响医疗效果,甚至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我们读文言文的时候,对...

庸医的古文
答:原文: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翻译:...

庸医文言文启示
答:这个故事不仅引人发笑,更启人深思.它说明了读文言文时“识字”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医生分不清医书的锡、饧,就会影响医疗效果,甚至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我们读文言文的时候,对识字、辨字决不能掉以轻心,不然也很可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在学习和工作中造成失误.。5. 《庸医治驼》的意思 《...

不辨锡饧
答:锡xī 1、金属元素。2、姓。3、<书>赐给:天锡良缘。饧 táng<书>同“糖”。xíng<书>1、糖稀。2、糖块、面剂子等变软:糖饧了。3、精神不振,眼睛半睁半闭:眼睛发饧。

锡饧不辨阅读
答:见其迎 4 求 5 溢 6 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 7 去,追而告之曰:“临 8 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 9 其故。曰:“此古方尔 10 。”殊不知古方乃 11 饧 12 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 13 !今之庸 14 医妄谓 15 熟谙 16 古方,大抵 17 不辨锡饧类耳!注释: ...

不辨锡饧
答:见其迎 4 求 5 溢 6 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 7 去,追而告之曰:“临 8 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 9 其故。曰:“此古方尔 10 。”殊不知古方乃 11 饧 12 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 13 !今之庸 14 医妄谓 15 熟谙 16 古方,大抵 17 不辨锡饧类耳!注释: ...

“锡饧不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殊(竟)不知古方乃“饧”(xíng)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这个故事不仅引人发笑,更启人深思。它说明了读文言文时“识字”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医生分不清医书的锡、饧,就会影响医疗效果,甚至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我们读文言文的时候,对...

“锡饧不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殊(竟)不知古方乃“饧”(xíng)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这个故事不仅引人发笑,更启人深思。它说明了读文言文时“识字”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医生分不清医书的锡、饧,就会影响医疗效果,甚至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我们读文言文的时候,对...